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庄子/中华传世文萃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崔钟雷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 庄子》为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是崔钟雷主编的“中华传世文萃”系列丛书其中的一本。本套丛书旨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学精华,弘扬文学大家的睿智思想,使读者品读到纯正的国学风韵。

《老子》一书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老子》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思想内容,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学派和帝王,成为他们开宗立派的思想源头和统治之术。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又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它以汪洋恣肆的文笔,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先秦诸子的独特思想世界。

内容推荐

《老子 庄子》是崔钟雷主编的《中华传世文萃》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老子和庄子的精深思想。《老子 庄子》内容博大精深,值得细细品读。

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庄子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目录

老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庄子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骈拇

马蹄

胠篋

天地

秋水

至乐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外物

盗跖

渔父

试读章节

【译文】

言论与风吹窍穴不同。说话的人各持一家之言,他们所说的话,并不能作为确定是非的标准。果真说了什么,还是未曾说过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的言论不同于雏鸟的鸣叫,这其中真的有区别吗?还是没有区别?大道为何隐晦不明而有真伪呢?“至言”为何隐晦不明而有是非呢?大道无所不在,为何去而不存呢?“至言”无所不可,为何存在而不被认可呢?大道被小的成见所隐晦,至言被浮夸不实之词所掩盖。所以产生了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他们各以对方否定的为是,以对方肯定的为非。如果肯定对方所否定的而否定对方所肯定的,不如用虚静之心去观照事物,明于大道。

事物没有不是彼方的,事物没有不是此方的。从彼方观察此方,则不见此方的是处;此方而自视,则自知其全是。所以说:彼方由此方而生,此方亦因彼方而存在。所谓“彼此”的说法,不过是惠施“方生方死”的说法罢了。虽然,方生即死,方死即生;刚认为是时,非即产生,刚认为非时,是即开始;是非相互依存而产生。因此,圣人不去分辨是非,而让自然天道去鉴别事物的本来面目,顺应是非的自然发展趋势。此即彼,彼亦即此。彼有彼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果真有彼此的分别吗?果真没有彼此的分别吗?超脱了是非,就叫掌握了大道的枢要。掌握了道的枢要,就好像进入环的中心,便可以顺应是非的无穷变化了。是的变化无穷,非的变化也无穷。所以说,不如用虚静之心去观照事物而明了大道。

以手指来说明手指不是手指,不如以不是手指的事物来说明手指不是手指;以马来说明马不是马,不如以不是马的事物来说明马不是马。天地与一个手指,万物与一匹马,都是没有区别的。

别人认可,我也认可;别人不认可,我也不认可。道路是走出来的,事物的名称是叫出来的。为什么说是这样呢?它本来是这样,所以我就认为它是这样。为什么说不是这样呢?它本来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就认为它不是这样的。事物本来就是这样,本来就是可以的。没有事物不是这样的,没有事物是不可的。从道的观点而言,小草与屋柱、丑妇与美女、万物的稀奇古怪的种种异态,都是一样的。

一事物的分解,即另一事物的形成;一事物的形成,即另一事物的毁灭。所有的事物并无形成与毁灭的区别,都是浑然一体的。只有通达大道的人才知道事物浑然一体的道理,因此他不会区分事物的形成与毁灭,只是随从众人的看法。所谓顺从众人,就是以众人的好恶为好恶;以众人的好恶为好恶,就能通达于大道;能通达于大道,便能无往而不自得。能达到自得,便近于大道了。能了无是非,顺物忘怀,浑然一体,则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叫做“道”。未得大道的人竭尽心神想求得事物的一致,而不知万物本来的同一性,这就叫做“朝三”。为什么叫“朝三”呢?养猴老人给猴子分发橡子,说:“早上给三升橡子,晚上给四升橡子。”猴子们听了便大怒。养猴老人便改口说:“那就早上给四升,晚上给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非常喜悦。三四之名及其总数七并未改变,而猴子却迷惑于颠倒的现象而妄施喜怒,养猴老人也就顺着众猴的意思。因此“圣人”不执著于是非的争论,任凭自然均调,这就叫做物与我并行发展。

古代的人,其智慧达到了最高境界。怎样才算达到最高境界呢?古时的真人能认识到,在宇宙形成之初,不曾存在任何东西,可谓极其深刻,无以复加了。比真人次一等的人,虽然认为宇宙之初已经有事物存在,却没有彼此的界限。再次一等的人,虽然认为事物有彼此界限,却没有是非之不同。是非彰显出来,大道就亏损了。大道亏损了,私爱就形成了。果真有形成与亏损吗?还是无形成与亏损呢?有形成与亏损,就像昭文弹琴;没有形成与亏损,就像昭文没有弹琴。所以昭文善于弹琴,师旷善解音律,惠施倚靠梧桐树而辩论,他们三人的才智,都可谓极纯熟高超了,他们都终身从事其事业。他们自以为其所好不同于天下之人;又想用自己的爱好,去教诲他人;并非别人必须明白的,却强制性地要人明白,因此就终身坚持“坚白”的暧昧论题。而昭文之子,又以学习鼓琴技艺而终其生,却始终没有学会昭文鼓琴的本领。假若他们的技艺(指鼓琴、枝策、据梧辩论)也算是成功的话,那像我这样也算成功了;假若他们不算是成功的话,物与我浑同,乃为大道,皆归无成。因此,对于迷乱世人的炫耀,圣人总是要摒弃的。圣人不夸说是非,只是顺随众人的意思,这就叫做明于大道、了无是非。

【原文】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①。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②;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③;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④。

P107-109

序言

从三皇五帝的太平盛世,到春秋战国的风云变幻;从秦汉古风的袅袅余韵,到建安风骨的慷慨道劲;从盛唐气象的博大雄浑,到宋代词章的婉约豪迈……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正是这些一传世文学,使得华夏文明得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学精华,为了弘扬文学大家的睿智思想,为了使您能在国学经典的世界里尽情徜徉,我们精心编撰了本套“中华传世文萃”系列丛书,共二十本。您可以从中体味到“诗三百”的古朴自然,《周易》的玄妙神奇,孔孟老庄的精深思想,战国百家的纵横之术,五千年的历史故事,唐诗宋词的绝彩华章……使您品鉴国学经典,感受先贤睿智,体悟民族精髓。作为一名炎黄子孙,阅读这些历经几千年风雨洗礼留传下来的文学经典,相信您会受益颇多。

本套丛书版式精美新颖,内容翔实全面。博大精深的璀璨文学,配以古色古香的图片,向您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学精粹,愿您在领略华夏古老文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亘古不变、永恒跳动的生命脉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