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爆发了两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范围主要在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一次比一次大。
有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呢?直到现在,我好像还没有听到过哪一位政治家断言: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因此,避免大战、争取和平就成了一切善良的人们所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
与和平问题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发展问题。因为这也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题,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和平问题所要处理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问题所要处理的主要是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应该说,和平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中最紧急的、最重大的问题。至于发展,我们必须主张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发展,或者有利于人类共同繁荣的发展。
人类社会既需要和平,也需要发展。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办法搞发展,不搞发展也没有办法维持和平。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听上去很好懂,好像不存在任何问题。可是仔细想一想,问题就会来了。和平,那当然是好的。但是,和平有两种:一种是像一潭死水那样的毫无生气的和平,我把它叫做消极的和平;另一种是像既风平浪静又奔流不息的大河那样的充满生气的和平,我把它叫做积极的和平。显然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和平。因为它更有利于人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至于发展,似乎也当然是好的。但是发展也有两种:一种是恶性的过度的发展,另一种是良性的适度的发展。片面强调发展,强调到要征服自然的地步,那样的发展是恶性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刚才池田先生所指出的全球性危机及其种种表现。而要克服那样的全球性危机,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妄图征服自然的发展方向,在东方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指导下,设计和创造出适当的社会制度,走良性的发展道路。
池田:先生提出的“21世纪将一定是亚洲太平洋的世纪”的预测,是有足够的理由的,我对这个预测抱有充分的信心。
变革的主体是民众
池田:您的高见抓住了要点。关键是人,重要的是觉悟的人们要联合起来。
蒋忠新:毫无疑问,我们想要处理好和平与发展这两个大问题,我们就必须依靠世界各国人民长期的坚定的共同努力。
联合国已经以环境、人口、粮食、世界和平与社会发展等等问题为主题,分别召开了世界大会。区域性的国家组织也以各种形式频繁地讨论本地区共同关心的诸如建立无核武器地区之类的种种问题。这样的努力确实是十分必要的和值得重视的。但是仅有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的努力是不够的。同样甚至更为必要的和直得重视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包括各国民间的有识之士和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在内。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创造人类文明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池田:是的,是这样的。我们民众的每一个人都是变革的主人翁,都有开辟光明未来的责任。
蒋忠新:而世界的和平、人类的统一更是埋藏在各国人民心里共同的最大的愿望。
人类对于世界和平和世界主义确实怀有一种共同的情感、理想和信心。而凡是能够表达和激发人类对于世界和平和世界主义所怀有的这一种共同的情感、理想和信心的运动,就一定会得到各国人民普遍的欢迎。P242-243
访问篇
为往圣继绝学——访学者季羡林
季羡林谈《季羡林文集》
东方赤子——季羡林访谈录
灰色的童年灰色的故乡
六岁离开父母投奔叔父
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的永久的悔
一生考场得意 十九岁同时考取清华与北大
陈寅恪学风影响一生
留德十年 苦攻绝学
三十五岁任北大教授兼东语系主任
弄不清印度佛教 就弄不清我们自己的家底
治学经验:“勤捉”
只有东方文化能够拯救人类
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
人生好比接力赛把自己这一棒认真负责跑完
晚年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
经常剖析自己“自知之明过了头”
陈寅恪晚年作《柳如是别传》 深意是爱国主义
人类要同大自然成为朋友 这就是我的新千年寄语
21世纪:东方文化全面复兴的新纪元——东方学大师季羡林教授访谈录
东方文化必将全面繁荣
完善道德与东方文化再度辉煌
构筑高尚道德体系,迎来东方文化复兴
季羡林访谈:和谐不简单 孔子很伟大
活l00岁也不稀 劝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大学一年级要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和谐”的概念不简单 “五朝元老”劝大家珍惜
对谈篇
世纪老人的话:季羡林访谈实录
童年的记忆
中学风华
水木清华
留德十年
师恩难忘
文革也十年
治学之道
关于东方文化
关于中国知识分子
一寸光阴不可轻
家中女性
自我评价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文化——季羡林、王岳川对刘正成谈书法
中国书法与文字改革问题
书法传统经典与当代书法走向
书法文化意识与学者书法的崛起
中国书法精神与书法人格教育
与近代史共生——季羡林、池田大作、蒋忠新对话之一
开辟未来对话
经历
苦守节操的德国留学时代
惊涛骇浪
恩师的存在
文章的力量
中印学的顶梁柱
自然观、宇宙观
给青年的赠言
周恩来总理
学术交流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季羡林、池田大作、蒋忠新对话之二
文化的定义与两种文化产生论
一元产生论与多元产生论
东西两大文化体系的不同点
“分析思维”的特征
“综合思维”的特征
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
东方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与“依正不二”——季羡林、池田大作、蒋忠新对话之三
世界和平与中国的作用
中国文明的精神遗产
“天人合一”论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论
佛教与“天人相关”论
道家、墨家、杂家的自然观
古代印度的“梵我”说
佛教的“依正不二”论
天台的“一念三千”论
朝鲜半岛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神教的自然观
21世纪与人类的未来——季羡林、池田大作、蒋忠新对话之四
《法华经》的统合精神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和平与发展
“共生意识”阻止“向死亡进军
“科学主义”的蔓延
西方思维变化的朕兆
光明来自东方
不间断的“精神斗争”
“大同思想”与“创造价值
华夏天竺兼爱尚同——关于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
季羡林教授访谈录
附录:季羡林年谱
季羡林著作简表
本书是一本季羡林先生的对话集。
书中所收文字,大致不外以下两种:一种是备大新闻媒体对季羡林先生的访问,一种是诸多专家、学者与季羡林先生双方、多极的对话、谈天。书中话题涉及广泛: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东方文化与中华丈明复兴、21世纪与人类未来等等。系研究上述诸领域以及季羡林先生本人不可多得的文献史料。
本书计收文13篇,系季羡林先生对话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季羡林先生是名扬四海的东方学者,也是现代中国学贯中西的文化巨擘。无论是作为一代学术大师,还是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季先生的一生都能给人许多启示和教益。也许,下面的访谈能让我们走近季先生,聆听季先生的心声。
本书带您零距离探寻一代学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面对面感受文化大家雍容大度的学者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