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壮丽诗篇。使人们心潮澎湃,给庐山增色添辉。钟灵毓秀的赣北大地,东襟浩渺鄱湖,北枕滔滔长江。在风云际会、气象万千的江河湖水之间,矗立着千古名山——庐山。这里自古是从楚到吴的咽喉之地,也是从中原到南粤的必经之路,雄镇着中国的东南半壁。自古至今,这里南北交织、七省通衢,商贾汇聚、人文荟萃。在中国历史上,这里“三大茶市有其名,四大米市有其位”。千百年来,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并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人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庐山文化研究丛书,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是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围绕着有千年积淀的庐山文化,致力于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研究是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宗旨。着重研究庐山及赣北地区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与人物以及由此形成的书院文化、山水田园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旅游休闲文化,民间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练研究特色,凝聚专家学者打造学术精品,研究中心立足地方,面向海内外,居高望远,深入挖掘庐山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中心。
走进庐山,遍揽云飘雾绕。秀峰绝璧的山川画卷,探寻庐山透视高僧大佛、鸿儒巨匠中的文化命脉,品味庐山。尽享包蕴天地、领悟真髓的精神甘霖……
第一章 探幽览胜
庐山略记
入彭蠡湖口
登大雷岸与妹书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望庐山瀑布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游庐山五老峰
题庐山寺
赠彭蠡钓者杜
石门山泉
题西林寺水阁
游庐山
记游庐山
石钟山记
题西林壁
望湖亭
宿归宗寺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陪临川公游天池
幕阜山
龙潭夜坐
看庐岳
重游白鹿洞
从栖贤人山再游
烟水亭
庐山游记五则
庐山游记
游庐山记(节选)
含鄱岭至太乙峰
庐山游记
游三叠泉记
游庐山记
游大孤山记
庐山游记(节选)
庚午除夕冒雪登庐山记
七律·登庐山
故乡山水(附:琵琶亭)
第二章 侨寓隐逸
归去来兮辞并序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五首
庐山诗序
画山水序
与子侄书
庐山东林寺夜怀
与瀼溪邻里并序
喻瀼溪乡旧游
简寂观西涧瀑布下作
与元稹书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浔阳三题并序
琵琶行并序
石钟山记
寄僧野和尚
寄庐山隐者
庐山桑落洲
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爱莲说
大林寺
濂溪巷
李氏山房藏书记
暇日至家园
寄东林慧海上人
柳贞公祠记
修水
入匡庐
江上阻风登石钟山
庐山赠僧东隐书有引
黄龙山即事
中国小说——1938年12月12日在瑞典学院诺贝尔奖授奖
仪式上的演说(节选)
第三章 三教撷英
白鹿洞书院揭示
濂溪先生事实记
白鹿洞书堂讲义
礼记集说序
重建书院记
主洞汤来贺学规
高僧传·汉洛阳安清
念佛三昧诗集序
莲社发愿文
莲社图记
憨山老人自序年谱实录(节选)
(附:归匡山并序)
太虚大师自传(节选)
虚云和尚年谱(节选)
神仙传——董奉
宋庐山简寂陆先生传
宋刘子卿
庐山养正先生黄君仙游碑
乐天说
游白鹿洞歌
第四章 历史风云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节选)
晋书·陶侃传(节选)
宋史·岳飞传(节选)
续资治通鉴·卷八·宋纪八
御制周颠仙碑文记
正德庚辰平宸濠题识
请移湖口关疏
浔阳记事(节选)
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记
九江租界收回交涉始末记
庐山各山地租借及收回始末记(节选)
一个人改变一座山的历史
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檄文
庐山谈话会讲辞
题德安万家岭战场f并序)
庐山会议的“反右倾”(节选)
第五章 风土人情
浔阳考
寻阳记(节选)
岁时民俗
江州竹枝词
豫宁竹枝词
龙城竹枝词
湖口竹枝词
庐山竹枝词
吴城竹枝词(节选)
德安竹枝词
旅泊浔阳杂诗
浔阳乐
咏九江风俗一首
太和正音谱·知音善歌者
鱼苗
双井茶送子瞻
云雾茶吟
江州义门陈氏族谱序
义门陈氏家法三十三条
山棚鼓子词·序(附:锄山催工歌)
九江青阳腔(节选)(附:青梅会·逼宫)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节选)
庐山恋(节选)
第六章 名宦乡贤
伐檀集·自序
山谷黄先生别传(节选)
宋史·徐俯传
宋史·王阮传
宋史·江万里传
明史·赵光抃传
样式雷考(节选)
先府君行状(节选)
天魁星及时雨宋江·陈三立
记江西康女士
李烈钧将军自传(节选)
怀黄远庸(节选)
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汪辟疆文集·后记(节选)
我的回忆——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节选)
洋人与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