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姑娘暗恋一个到乡下慰问演出的男演员,为了他付出自己一辈子的所有。从十几岁一直到死,无怨无悔,看得很是令我感动。其中有那么一段回信:信曰:花开花谢寻常事,缘生缘灭岂奈何?君意之诚,芊子已知。君心之真,芊子已信。以少小之痴情,而获君之诚意,以当初之暗恋,而获现在之真心,芊子无悔矣。无憾矣!芊子花容已衰,芳华已逝,非忍心拒见,实惭对君耳!相与为妻,强所难也。况二子虽痴,尤赖母爱。弃之我悲,随之君累。君意可诚不可坚。君心可真不可迁。还望三思而后,还芊子往昔清宁。细读了无数遍,心中除了敬佩还是敬佩,虽是作者的艺术加工作品,可现实生活中我相信是有这样的人。为了所爱,为了心中的追求,永不放弃。
姑娘一天都没能跟那个男人在一起,那个男人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可是她却能那么盲目付出所有。看的时候为她而感动,退出了以后却觉得真的是很盲目,那只是一个演戏演得好的表演者而已,你甚至不知道他卸妆后的真容颜也不知道这个演员真实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你是为了角色而爱这个演员,把角色跟演员混在了一起,爱的是什么可能自己都不清楚,怎么就那么傻呢。或许就是因为爱得单纯,思维单一,所以芊子她才是幸福的,毕竟她美化了自己爱的对象,不用跟他在一起,可能才是最幸福的,爱情受不起柴米油盐的折腾。她虽是苦了一辈子,却也获得了人世间最纯最真的爱。有所得必有所失。
芊子是一个俏模俊样的乡下少女。
芊子十六岁了。
她是隐于本村的女秀才。不但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且天资聪慧,文思隽敏,善骈对联。每年春节,从村头至村尾,家家户户屋门上院门上贴的对联,概出于芊子之口芊子之手。
村里并没有小学校。一个独身老头儿是她的文化启蒙之师。他非本村人,但已在村里生活十几年了。谁也不详知他的身世,以及他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落根此地。尽管他孤老可怜,但村人排外,并不将他当五保户照顾。何况他初来乍到之时,公开给村里的些个人们测过八字算过命,从此便怎么也洗不清传播迷信思想的罪名了。所以村人们并不因冷漠相待而感到有什么不妥。芊子善良,自十岁起,经常暗中给予他同情和帮助。作为报答,他教芊子识文写字。凡六年间,她潜学之,他诚教之。
去年春季老头儿死了。
死前某一天曾慈爱地瞧着芊子说:芊子呀,芊子,你这小女子啊,心太善了!常言道,世事混沌,善不能清。可惜我只教会了你识文写字,也没教会你点儿明哲保身的道理
芊子就跪下在他床前,泪汪汪地回答:老师教会了芊子识文写字,芊子已是感激不尽了。若老师一病不起,芊子定不顾全村人的反对,日夜服侍你
老师眼中也渐渐淌下两行浊泪,连说:不要不要,芊子你可万万不要那样!
第二天晚上芊子又偷偷去看他,他已不知去向
半月后村人在山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将他就地埋了。连块坟牌也没立。
芊子难过了数日。她心里明白,他是因不愿她遭到非议,才躲到山上去死的。不管别人怎么看,她认为她的老师便是一个大善人。
其实,爹娘是清楚她跟谁学会识文写字的。那老头儿活着时,爹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曾严厉地阻止过,学会识文写字,对自己的女儿毕竟是件好事儿,爹娘权衡这点儿得失的头脑还是有的。
老头儿既死,爹娘就三番五次地嘱咐芊子:可不许说跟他学会识文写字的!他死都死了,死无对证!你自己不说,没人敢逼着你非承认跟他学的不可!你就说照着本儿破旧古书,自悟自学的
芊子不愿惹爹娘生气。逢人问,便照爹娘嘱咐的话说。那么说时,内心里觉得非常对不起老师。每到老师的坟那儿去请求原谅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