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0版)/国际形势黄皮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李慎明//王逸舟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推出的第十本年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关注时下动向里隐藏的中长期趋势,着眼国际关系的全局,揭示世界总的发展趋势,同时突出反映国际政治与安全格局下的一些最新动向,从中国权威研究部门的独特视角观察国际形势,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解说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专门探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国际政治影响,对中国在全球政治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有独特的关怀与解说,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变局中的利害关系与应对策略。

内容推荐

与市面上出版的一般形势报告不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推出的年度形势报告,更加看重时下动向里隐藏的中长期趋势,着眼国际关系的全局,揭示世界总的趋势,同时突出反映了国际政治与安全格局下面的一些最新动向,从中国权威研究部门的独特视角观察国际形势,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解说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年度的报告专门探讨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国际政治影响。

作为中国学者的形势分析报告,这本书对于中国在全球政治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有独特的关怀与解说,在各个章节里或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了中国在全球变局中的利害关系与应对策略。此外,这部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撰写的权威报告,有着广阔的观察角度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色彩,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与取向。这本有关全球形势的年度报告已经是连续第十年发布,构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富有特色的皮书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受到广大读者和决策部门的好评。

目录

【总论】

 2009年的“危”与“机”

【全球冲突追踪】

 全球重大武装冲突概览:2008~2009年

【全球危机后果评估之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骚乱与抗议

【全球危机后果评估之二】

 就业危机与国际关系

【全球危机后果评估之三】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军费开支

【恐怖主义问题研究】

 全球恐怖主义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危机与管理】

 全球突发灾害与管理

【政党政治】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世界政党政治新动向

【难民问题】

 全球难民状态评估

【能源政治】

 油价巨幅波动与国家间关系变化

【国际关系理论】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组织:回应与变革

【综合国力比较】

 综合国力评估(2009年)

试读章节

上面的讨论提到奥巴马新政的内容,其中国际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国际气候制度进程的推进,不仅是美国新总统引人注目的倡议和举措,它们同时确实是2009年国际关系里“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事态。

国际金融领域的改革当然不只是“头痛医头、脚疼治脚”的应对,比如各国协调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保证流动性、处置不良资产、加强金融业的监管、对银行企业高管层的限薪措施以及建立有效的危机防范和干预机制等,它更是目标长远、影响深刻的改造过程,是一个反映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要求的“大手术”。例如,减少各国尤其是新兴国家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从而改变传统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里权利、收益与责任、负担极不对称的局面,相应加强各国本币的作用和相互间的协调互助;在国际制度的变革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金融稳定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提升,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的发言权和决策力相应提高,同时用比较合乎现实状况的、有新旧主要大国参加的二十国峰会,逐步取代西方七国集团在世界经济和金融中的主宰地位;新建立的国际储备货币系统,应当保证供给方面的稳定和调控能力的灵活,防止个别国家的不负责任的国内政策危害他国的资产价值和国际范围的金融安全,建立稳定的、可预期的基准与发行规则;它还涉及全球范围对不同经济体的衡量与协调问题,比如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通货膨胀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全程度、决策者的信誉和资本流动性等,在各种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之间加以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从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面观察,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上述改变,实质上是长期、复杂、系列的国际政治博弈,是新旧力量发展不平衡过程的某种折射。它肯定是一个艰难的讨价还价进程,其间包含许多的进两步退一步甚至进一步退两步的曲折阶段。2009年最引人注目的变动,当属在美国匹兹堡召开的第三次二十国金融峰会有关用(320取代G8作为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主要协调平台的重大决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新兴大国决策权的某些提高;它们也显现了美国为首、中国次之的关键角色。依笔者判断,这一改变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取得了长足进展,向着取得更大话语权的方向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二是美国依然强大,奥巴马新政可能让这个超级大国恢复活力与领导地位。两者相抵后的判断告诉我们,“金砖四国”这样的国家真正想占据国际秩序的中心位置并非易事,它不完全取决于这些新兴大国自身的愿望与国际博弈结果,还与各国内部的稳定、发展和改革事业息息相关,与美国及西方主要国家新一轮的发展息息相关。

必须承认,自奥巴马上台之后,旨在用《哥本哈根协议》替代即将过时的《京都议定书》的全球新一轮气候制度谈判,获得了新的巨大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超级大国美国一改往日的消极和拖延形象,转而采取积极的进取姿态。据笔者判断,在奥巴马新政的各项重大举措里,这方面的转变可谓最显著也最有影响的一项。正是由于美国的倡议和组织,才有了2009年9月间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全球主要大国的气候峰会;部分也由于美国的政策急转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大国才感受到全球气候政治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样由于美国的激进立场和策划组织,将于2009年底在丹麦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公约谈判大会,可能取得比以往国际社会的相对悲观预期更大的成果。撇开美国新政府与布什政府的巨大差异不论,也不管具体的争论、进程和时间表如何,我们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像是当今国际政治和外交的一个焦点?为什么老牌西方大国和各个新兴强国以及国际组织和那么多的中小国家,不约而同地比过去更加看重这个议题?这里面的内在原因何在?中国在这方面如何着眼于长远的应对?这里,利用有限的篇幅,笔者有如下扼要的解释:第一,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可能给国际社会特别是主要大国带来严峻的安全难题,如救济数量庞大的气候难民、准备实施必要的军事介入,它们是典型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重大挑战之一。第二,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而变得更加脆弱的许多中小国家,尤其像马尔代夫、孟加拉国、荷兰等直接受到海平面升高威胁的国家,要求实行更加严格而系统的排放标准和危机管理。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国冲突战场的维度向着各种“高边疆”不断拓展,各类潜在的气候武器的研制和防范,也列入了五角大楼和一些军事大国的新议程。第四,对于形形色色的大公司和涉足环境领域的企业而言,全球气候问题的升温同时带来了潜力巨大的商机,比如开拓发展各类低碳产业、低碳产品和绿色生活方式,有可能给开拓者带来不可限量的商业回报,这些公司和企业的市场运作炒热了国际范围的气候话题。第五,不可忽略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包括不少未来学家和社会学者在内的国际知识界传播界,也把气候议题看作建构新时期的全球伦理、全球规范和全球社会的有效路径之一。综合上述因素以及在此未述及的其他因素,笔者有把握说,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斗争,在不排除传统“高政治”命题(围绕领土边界展开的冲突及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和角逐类似于气候政治这类“低政治”命题。

中国不应被排除在这场新的全球角逐之外或仅仅满足于充当边缘角色;相反,各种理由都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制高点,用新的眼光审视它的走势,用新的战略应对它带来的挑战。2009年的各种国际气候谈判和博弈都告诉我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诸多的发展中大国,都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气候策略和方向。例如,美国加入减排温室气体的国家行列的主要前提之一,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连带”、“打包”进新的协定中;而很多来自发展中世界的新兴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则视中国和印度的应对谋略或减排承诺为它们下一步行动的主要参照系之一。“高处不胜寒”,“树未大先招风”——比起国际贸易谈判或国际能源角逐或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国际气候政治让我们对此感受更加深切。中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的原则,努力建立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自主排放和有效减排之间的平衡、负责任形象与国内需求之间的平衡。毫无疑问,气候政治对于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对得当则赢得挑战,反之则失去机遇。崛起的中国理应握好这柄寒光逼人的“双刃剑”。P6-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6: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