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导论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文化历史之源
一 狂欢与宗教之关系的文化历史溯源
二 宗教文化与巴赫金思想体系的建构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巴赫金的宗教意识
一 宗教和宗教意识
二 巴赫金的宗教人生
三 巴赫金的宗教旨趣
第二章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宗教文化渊源
一 学理基础
(一)对话理论
(二)酒神理论
二 历史语境
(一)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
(二)俄罗斯的“白银时代”
三 文化传统
(一)宗教节日
(二)宗教仪式
第三章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内容要素及其宗教文化主题
一 狂欢的“笑”论与宗教文化的冲突
(一)狂欢之“笑”与渎神游戏
(二)狂欢之“笑”与宗教禁忌
(三)狂欢之“笑”与宗教态度
二 狂欢的身体与宗教文化的亲和
(一)“躯体”的宗教文化价值
(二)“躯体”的宗教美学蕴涵
三 狂欢的形象与宗教文化圣贤
(一)狂欢的“小丑”与宗教的“文化英雄”
(二)狂欢的“傻瓜”与东正教的“圣愚”
四 狂欢的戏仿与宗教创作的文本
(一)“梅尼普体和狂欢化”对宗教文本创作的影响
(二)基督文学中的“狂欢化”因素
(三)“拉丁语诙谐文学”与“神圣的戏仿”
第四章 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神诉求
一 在颠覆中期盼人的精神解放
(一)“交替与更新”:生死更替的生命哲学
(二)“肯定与否定”:情感表达的本能宣泄
(三)“第二种生活”:世俗之间的自由向往
二 在狂欢中寻找人终极的归宿
(一)非理性中的理性:生命本质的狂欢精神
(二)非审美中的审美:人类救赎的审丑之域
(三)非永恒中的永恒:心灵深处的精神慰藉
结论
附录:接受与发展:狂欢与宗教史研究刍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