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旅游记者的世界观察报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丽如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有时候会搞不清楚置身何方,有时候会弄不清究竟是几点,有时候甚至懊恼为什么会来。异地是如此近,又如此远。回神的时候,再次把眼睛聚焦,眼前的景象是熟悉也是陌生,是真实也是虚幻。但未知世界的召唤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路,我,一直在路上。

……

内容推荐

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

有时候会搞不清楚置身何方,

有时候甚至懊恼为什么会来。

异地是如此近,又如此远。

回神的时候,再次把眼睛聚焦,

眼前的景象是熟悉也是陌生,

是真实也是虚幻。

但未知世界的召唤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路,我,一直在路上。

目录

自序 在路上

Part 1 就是不跟团

就是不跟团

 一个人旅行是可耻的

 团体旅行让自己更本土

 玩真的,会比较开心吗?

 旅途中的菜篮族

 拥挤的寂寞星球

 木村拓哉说蒙语

 旅途中的陌生人

 旅游记者的招牌悲歌

 走自己的路就从办签证开始

Part 2 地球漫游观察笔记

 希腊 你是我最完整的废墟

 蒙古 两个叫Gerrel的蒙古女孩

 肯尼亚 晃动的银河系

 曼谷 躺着就是了

 黎巴嫩 第一杯中东咖啡

 印度 每秒钟都有喇叭在响

 从利比亚到以色列 安检门后的世界

 乌兹别克斯坦 没有一个钟是准的

 香港 我所记得的香港

 卡儿哈甘 小小的岛,大大的感动

 尼泊尔 登上人生最高峰~一圣母峰基地营健行

 马祖 比国外还“国外”

 土耳其 把土耳其蓝缝进身体里

 西班牙 火腿店大袭击

 吴哥窟 吴哥,终于笑了

 威尼斯 可以吃肉的日子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风景

 北京 北京很大,北京很小

 瑞士 我去了一趟人间仙境

试读章节

就是不跟团

只要是自发性的旅行,我都不会参加旅行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很多机会“见识”旅行团,我常常要参加媒体团、考察团,或是跟着旅行社的团一起走行程。如非必要,我看到“团”这个字都会立刻闪得远远的,尽可能地不加入。没错,我有参团恐惧症,这样的恐惧不能全怪旅行社的黑暗,多要怪自己的性格实在不合群。我这种不合群的个性,参团只会徒增旅行团的烦恼,于是只好自助旅行,自己辛苦点去张罗一切。只能说,会走上自助旅行这条路,还是个性所逼。

对“团”的过敏常常是从拿到行程表的那一刻开始,当我看到每一家旅行社用相同的字眼、同样的情绪阐述数十年不变的行程时,我不禁打起冷战。

两人一室

“两人一室”是我最抗拒的字眼。对于一个单独参团的旅行者,一趟美好的旅程怎么能跟一个刚从机场认识的人连睡五六晚呢?你或许会说:“找朋友一起参加不就好了?”然而,并不是自己想去的地方都有朋友能够一起同行,时间、金钱的考量,让旅人总有一天必须自己去旅行。此外,认识的朋友也未必是适合同房的朋友,想到要和另一个人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共处八小时以上,我不禁焦虑了起来。

两人一室让我不敢放肆地在浴室里洗澡;两人一室让我进洗手间总是特别紧张,深怕耽误室友的如厕;两人一室让我总是得将棉被盖在头上睡觉,因为我必须在全黑的状态下才能入睡;两人一室让我碰到一直狂看电视的室友时必须吃安眠药让自己昏去;两人一室常让我自愿在外头流浪到很晚很晚以缩短共处的时间;两人一室让我没有一天可以好好把行李打开痛快地整理行囊……活到三十几岁,为什么还要为这种事把自己搞得那么别扭,于是,我总是会在出发前要求:我可不可以住单人房?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可以,但要另外加钱。一个人睡,在旅行团的规则里,是要付出巨额的代价的,同时,也会遭同团人寄予怀疑的眼光。

为了睡得好,为了旅行的心情,我甘愿多付一点钱!旅行,终究是辛苦的,若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好好沉淀、休息,会觉得这趟行程很狼狈。

团餐:七菜一汤中式料理

对旅行团另一个过敏,在于吃饭这件事。很奇怪,参团一定要跟团员一起吃饭,吃中餐要围着圆桌吃、吃西餐则要排个长桌一起吃,硬让一群没啥话题的人聚在一起聊天,于是话题永远绕在你我的工作、政治问题和光怪离奇的社会现象上。(好不容易出国了,为何还要继续台湾的口水战。)为了维持团体的和气,还得不时配合地微笑一下。因为是旅行团,所以一定要吃三餐,而且三餐都要一群人黏在一起吃,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在位子上坐好。在旅行团的行程安排里,吃饭的时间往往长过参观景点的时间,若是餐点美味让人感动,花时问享用当然是一种享受,问题是:团餐总是很难吃。

一般旅行团的团体餐,让人永远看不到菜单,无法享受点菜、猜菜色的乐趣。对旅行团来说,不是这一餐吃了什么,而是这一餐的预算多少。一餐一个人不到十块钱美金的预算,能预期吃到什么好料呢?若是吃饭时抱怨菜难吃,领队总会说:“你们要想想自己是缴多少团费,那么划算的团费,吃这样当然就可以了。”所以归根究底,就是要怪自己花钱参团让自己不痛快。像我这种喜欢拿着菜单狂点的个性,就非常不适合参团,尤其不适合天天都是七菜一汤中式料理的团。

我曾经在一趟印度尼西亚的考察团连续五天吃到一模一样的菜色,好像听有的中餐厅约好做一样的菜似的,没想到乏味的七菜一汤还可以长得天天一模一样!  市区观光

旅行,就是要“行”,要用脚走。旅行团行程表里的“市区观光”是一个令人莞尔的字眼,怕团体走散,也怕市区不易集体观光,许多地方的“市区观光”都是游览车载着大家绕啊绕的,导游用麦克风说:“左边是市政厅,右边是国会大厦,前面是民主纪念碑……”到了重要的地标,就匆匆放团员下车拍一张到此一游照,通常到此一游照的停留时间是五分钟。就这样,市区观光就完成了!

对于一个信仰漫步探索城市的旅人,怎能容忍这种“市区观光”的方式呢?城市的气氛是要用身体去感受的,城市的风貌是大大小小的元素所构成的,而非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建筑与纪念碑。但对很多人来说,异国的城市不就那么回事,坐车随便浏览即可,何必冒双腿走得快断还要提防被抢的风险!

由于市区观光总会卡在车阵里,以至于我每次看到行程表上“市区观光”四个字,就直接联想到堵车时间以及小睡片刻,反正在车上也看不清楚看不明白,还是补觉好。最近,有一个领队偷偷告诉我:“在欧洲停车费很贵,为省停车费,当然是载着客人兜圈子才划算!”

风味餐+特色表演

“体验当地生活”几乎是每个旅行团的口号,于是每趟旅程至少有一餐会标榜“风味餐”,甚至风味餐还要加上特色表演,才能称得上是“体验当地生活”的旅行团。我觉得诡异的是,到一个地方不就是要吃当地菜、喝当地水吗?既然都是和当地人一起吃喝,为何还有“风味餐”这种名词?会这么标榜所谓的“风味餐”,就是因为台湾团老是吃中国菜,一定要考察各国各地的中国餐馆才能甘心,才算是正宗的台湾旅行团。殊不知现在的客人其实已经没那么依赖中国菜、没那么依赖海外那种又成又油的中国“风味”。

为了顾及预算,又为了让客人吃到“风味餐”,大多数旅行社老是选一些让人难以入口的菜肴当风味餐。比方说在意大利,旅行团的风味餐就是要吃到意大利面和比萨饼,但绝大多数的旅行团不会带客人到当地知名好吃的餐厅吃,永远是在交流道或是有大型停车场旁供给观光客的廉价餐馆里吃饭。客人多数会抱怨面怎么那么难吃,领队的答案永远是:“他们老外就是不懂得吃,我们在这里就是体验他们的味道就好,明天我们就吃中国菜!”很多国家的佳肴就被旅行团的“廉价”操作抹杀,旅行者更因为参团而失去认识地方美食的机会。

而给观光客看的“特色表演”也是我无法接受的表演方式,尤其吃饭看表演更是对表演人的不尊重。在这种你吃饭、我表演的关系下,“特色表演”通常都表演得很混。而且多数吃饭兼看特色表演的地方都是观光团走访的餐厅,大家都以猎奇的心情赴会,表演者的舞蹈与歌唱则是讨好闹哄哄的旅行团。我很好奇:为什么旅行团不带大家看当地最知名的乐团、舞团或剧团的表演,总是要整批人马拉去看到处都长得很像的秀。仿佛到泰国不看人妖秀、到巴黎不看红磨坊、到埃及不看肚皮舞就不算去过。荒谬的是,当地人并不看这些观光客所看的“秀”。我不是爱凑热闹之人,所以每次在这种“特色”场合,我总是特别不安,因此,只要看到团体行程有“特色餐”、“特色表演”,焦虑感就不禁涌上……

当旅行变成“团”时,似乎就要牺牲一些旅行的乐趣,以谋取团体最大利益。参团是可以省到钱,但错过的往往是省下来就买不回来的东西。人生的旅行经验有限,我不想再浪费经验在参团的懊悔中,宁可多花一点钱,看我想要看到的风景,吃我在当下最想吃的食物,感受各地自然而不做作的即兴表演。P9-15

序言

机长广播着地面温度27℃,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拉直椅背,合起餐桌,收起脚踏板,试图感受飞机着陆后的27℃、晴天的台北气息,带有点黏湿又凉爽的空气和飞机里经过长途飞行接近冷冻库的温湿度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我对潮湿过敏,但走出空桥的疆界,就是护照上所登记的国家。过了海关,领了行李,打通机场停车接机专线,领了车,再扭动钥匙,发动引擎,坐在驾驶座,将车子开上高速公路,刚开始觉得有点陌生,然后跟着车河,有如暖身运动般,开车的感觉回来了,速度稳定了,一路前进到我家。入境出境上百次,每次的归来,都如同一场仪式,在机场告知地面温度后,我有如上了发条,一步一步完成回家的程序。

塔仆干17℃,威尼斯13℃,安曼16℃,曼谷33℃……我习惯记录每一次行旅飞机降落时所报告的地面温度,试图“精准”地记下异国第一口空气的模佯,是热的、冷的,还是干的、湿的。总以为事后通过温度的回想,我会忆起远方的气息,想起在那样的温度和气候里发生的故事。只是,这几年行旅的节奏有如快转,摊开笔记本,总是写着数据,至于事后的回想则越来越少。回忆机制被启动,反而是在这趟飞行时突然想起上次飞行的故事,甚至想起上一次航班中昕播放的电影。在机舱半梦半醒的状态,常让我以为自己已经离开地球表面,在星际中航行,地球上每个角落的故事,突然会在深黑色的天幕中此起彼落地在闹海上演,有如焰火。回忆激烈地在脑中表演高空烟花,看了一眼窗外漆黑的世界,瞄到远方不知名城市亮着的稀疏灯火,竟流下了泪。

我的行旅路径有如掷骰子,随机但当中似乎又有所关联。吃下一颗叫做蓝天的糖果,两个月后便出现在蓝天之国——蒙古。在沉闷的吉隆坡街上漫步,瞥见一间名唤Croatia的酒吧,一个半月后,我真的出现在亚德里亚海旁的优雅国度克罗埃西亚。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只因为土耳其打进四强,就把旅行的路线转向,前进土耳其。读着英国旅行文学作家简·莫里斯(Jan Morris)的《威尼斯》,半年后我置身嘉年华的场景。因为希腊而牵系的东非缘分,让我这几年有机会去肯尼亚、坦桑尼亚,甚至埃塞俄比亚旅行。因为放弃一趟邮轮之旅,却开启我中东世界的探索,连续几年去造访东地中海的国度。因为认识搜集杂货的朋友,而同时认识了北京以及开拓了另一番窥看欧洲的视野。旅行中遇见的人、事、物,成了下一次远行的sign,这一回行旅的盛宴,往往是下一趟远行的前菜。

醒来,在地球的一个角落。有时候会搞不清楚置身何方,有时候会弄不清究竟是几点,有时候甚至懊恼为什么会来。异地是如此近,又如此远。回神的时候,再次把眼睛聚焦,眼前的景象是熟悉也是陌生,是真实也是虚幻。但未知世界的召唤让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路,我,一直在路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