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枝泳的小说《鲭鱼》以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运动为大背景,讲述一对学生恋人金明宇和卢银林从相恋到分离、七年之后再相遇的故事,巧妙地把韩国80年代的政治话题和90年代的爱情话题结合在一起。出版当年销量逾80万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鲭鱼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韩)孔枝泳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枝泳的小说《鲭鱼》以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学生运动为大背景,讲述一对学生恋人金明宇和卢银林从相恋到分离、七年之后再相遇的故事,巧妙地把韩国80年代的政治话题和90年代的爱情话题结合在一起。出版当年销量逾80万册。 内容推荐 《鲭鱼》作者孔枝泳以当年韩国“学运”为背景,通过对年轻人卢银林和金明宇悲伤恋情的描写,为读者讲述了“386”一代的悲伤与梦想。与书中主人公“386”多岁,80 年代读大学,60年代出生一相仿的群体,被称为韩国的“386”一代。在充满不公平的20世纪80年代,他们为了实现大众的理想,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梦想、牺牲自我。《鲭鱼》字里行间热烈而含蓄地表达了这些“过来人”对当年“学运”和女性问题的苦恼与反思。 目录 1.旧爱的残影 2.邂逅在秋雨纷飞的午后 3.那女人的丈夫,他的恋人 4.认识一个叫卢银林的女人吗 5.雾,弥漫的雾的距离 6.记忆中那些荒凉的时间 7.三个女人 8.记忆里那些坍塌了的岁月 9.现在的我在想,我怎么会一时成为人昵 10.逝去的岁月 11.又一次离别的开始 12.秋去风起 13.名为绝望的希望 作者后记 试读章节 电话打来的那天下午,明宇正从富川往回赶,飞驰在去看望女儿明智的路上。上个月因为孩子发低烧,他走之前没能履行带孩子去动物园的约定,而是临走的时候去商店给她买了气球和意大利面。正因为此,此次与平日里去看望孩子略有不同,他刻意提早回家了。 天空阴暗漫天凝重的灰色降临在每一个建筑物的身后,整个世界混为灰蒙蒙的一片,如同下雾一般。每每秋风袭来,那些挂在树枝上的残叶就会簌簌地飘落下来,是源自风起而落吗?他看到那些已然飘零的落叶,在空中伴着风回旋荡漾,仿佛是在跳舞。 黄灯亮起时,他犹豫了片刻,随后轻踩了刹车。若是平时,他根本不去理睬这些警告灯,会径直开过去,可是今天却莫名地停了下来。也许他在想,休息一会儿再走不是也挺好吗?对于习惯于严格遵守时间、制订计划、工作按部就班的他而言,这一瞬间进发出的此情此感,虽不算什么大事儿,可也是纯属例外之举,也许是这阴霾的秋天犯下的过错。那些喜欢用命运去诠释一切的人则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说明在你的内心深处,已经萌生出了某种征兆!” 总之,他拉起手刹以后,便把脚从脚刹上放下来,双手揉了揉脸,随后他从后视镜里瞥了自己一眼。此刻的他在想,幸好为了要见明智去剪了头发,现在看来真是明智之举。他的发际如同被秋风扫过一样,耳朵半掩半露着,米黄色的细纹灯芯绒短袖T恤与深咖啡色手织毛绒夹克搭配得恰到好处,他看上去很年轻,很难看出已有三十三岁。脸颊修长而棱角分明,头发卷翘,眼窝深陷,鼻梁高挺,他经常被人认为孤傲冷酷,但如果你曾仔细观察过他的脸庞,就不难发现,那深陷的眸子,散发着温暖的光芒。 揉过脸之后,他将一只手放在了手刹上面。虽然经历了三天的疯狂忙碌,可他依然神志清醒,只是舌尖鼓起了几个水泡。每当劳累时都会冒出来几个像针尖一样锋利的水泡,只要不吃太酸的食物就无碍,吃一般的东西或者喝饮料,甚至喝酒都毫无大碍。然而,他总是感觉自己的嘴里正在不断地鼓起新的水泡,而每当感觉有水泡的时候,他都用舌尖顶住门牙不断地摩挲水泡,感受着那针尖般的水泡带给他的刺痛感。尽管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喜欢通过用牙齿摩挲那些水泡来确认这种刺痛的感觉。在停车之后,手脚大获自由的这一刻,他又不由自主地用舌尖顶着门牙摩挲起来,当然,刺痛依旧。 他将车窗打开一条缝隙,或许是因为秋雨即将到来的缘故,浸透了湿气的风从车窗的缝隙中溜进来。那空中飘浮的小水滴在撞到明宇褐色的脸颊后,便“啪”的一声爆裂开来。如果换作是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妹妹明熙,她可能会说: “水滴轻轻地绽放了。” 风很凉,但他还是故意开着车窗。他曾说过,比起那天高云淡一片晴朗的秋天,这种阴霾的天气更具秋的风韵,然而,这已然是十年前的事了。不,确切地说是,他不会因坚持认为阴霾的秋天更美而与人发生任何争论,已然是十年前的事了。 远处的十字路口对面,信号灯刚一转绿,他便用右手解开手刹,启动油门。车刚起步,席卷落叶的风便吹进车窗里来。这次很冷,他关上车窗。跟随妹妹明熙将住所搬至水流里山麓以来,这是他迎接的第一个秋天。清晨出来到综合办公楼的停车场一看,干枯的树叶彻夜落下,已经压满了整个车顶。是因为山里空气清朗的缘故吗?落叶色泽光鲜,火红色的,金黄色的,深褐色的,或是橙黄色的……他开始清扫落叶,扫着扫着便情不自禁地从地上捡起一两片模样和色泽看上去都还不错的叶子。起初他也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要捡起这些落叶。即便是在青春期,他也不曾做过捡落叶这样的事情。记得高中的时候,他在文学社团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后来渐渐地书信往来频繁了起来,直到有一次她将花瓣标本夹在信中寄过来,从那时候起,他与那女孩的关系便急转直下,变得不愉快起来。也就是说,当时的他有着一种怪癖。现在想想,虽然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不喜欢在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者普鲁斯特的时候在信中夹着一片漂亮的花瓣标本,但是自那以后,他真的开始怀疑起那女孩子所吐露的一字一句。他认为,或许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最终也不过是女孩子为了表达某种感情而动用的一种被夸大的知识罢了。再后来,他便中断了与那个女孩子之间的书信往来。 P2-4 后记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年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留下的记忆不多。总是忙碌地赶稿子,有的只是独自一人在后院的那些凄凉的记忆…… 去年夏天,我作为讲师出席了“基督教研究院”与“又一个文化”共同主办的大学生研修项目,其间我被某种强烈的印象所吸引,这大概就是促使我写这篇小说的根本原因所在。在九十年代,与正准备迎接二十岁的年轻人似站在一起,感觉最近的年轻人比想象中更加美丽,更加健康,但是这样高兴地思考之余,还有一种类似空虚感和遗憾的东西萦绕。看着这些年轻人,我想起了我的从前。心想,岁月不饶人啊,虽然也会看着他们偷偷地笑,不过那感觉的确很强烈。构思这本小说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然而,这并不是说这本小说就是从那时开始动笔的。 去年夏天,我参加了一个年轻前辈的葬礼。大概七年前,因为工作分包的关系他经常来我家住,每次他都买一瓶酒过来,早上他会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然后端庄地坐在那里…… 以前我经常和他一起参加年轻朋友的葬礼,如今就剩下我一个人了。那时,我似乎明白了一个事实,原来在九十年代,还会有年轻人无可奈何地死去。在九十年代,因为无奈的事故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不得不离开这个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有许多事情想做、有许多人要去爱的世界。 在太平间一角,我邂逅了我的过去。西装革履的他们,希望我能够针对他,或者针对那时年轻的他们,或者针对还在精神病院里面的另一个他,写一本小说出来。然而事实上,我已经筋疲力尽了。九十年代正在沉没,我希望能够从八十年代的记忆里获得自由。我希望能将这个任务交给除我以外的其他小说家,比如说一个感情更加热烈、有更好文笔的另外一名小说家。 我曾看见一个朋友被生活所困,在酒桌上哭鼻子,我打心底嘲笑他是“时代错乱型”的人。对于那些置金钱、名誉和前途都有保障的工作于不顾,只是因为“不能与邪恶妥协”,所以被公司撵出来的同龄人们,我也曾想给他们生活费,让他们就此妥协。 说实话,我好像正在逐渐忘记所有的事情。 然后我开始了一本小说。这可能不是一本时代错乱型的,而是一本与时代和解的小说。在出版社的声援下,大概进行到三四百页时,某天夜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之后我坐了起来。就好像做了噩梦一样,看窗外还是一片漆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