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几个版块:谍海疑云、东亚往事、人物春秋、乱世争霸、悬疑谜团。文章都取自《青年参考》报“秘闻显影”版的精彩文章,有许多是国外的第一手解密档案,在国内独家披露,也有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及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真实。每篇文章的脉络都很清晰,层层深入,将历史事实讲得“绘声绘色”文字很鲜活,也很通俗,并不故作高深,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老中青皆宜”,让人在享受中了解历史真相,一举两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复活的档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梁平//郑挺颖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几个版块:谍海疑云、东亚往事、人物春秋、乱世争霸、悬疑谜团。文章都取自《青年参考》报“秘闻显影”版的精彩文章,有许多是国外的第一手解密档案,在国内独家披露,也有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及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真实。每篇文章的脉络都很清晰,层层深入,将历史事实讲得“绘声绘色”文字很鲜活,也很通俗,并不故作高深,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老中青皆宜”,让人在享受中了解历史真相,一举两得。 内容推荐 本书为《青年参考》报“秘闻显影”版近两年来的精彩文章集锦。所选文章的作者多为中国社科院专家、中国前外交官、驻外记者等,有部分文章是国外的第一手解密档案,在国内独家披露。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文章涉及_中外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多数文章以新解密的历史档案、当事人新近的回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或给出颠覆性的结论,或给历史以新的解释,文章条理清晰,持论公允。文笔晓畅,文字通俗,可读性强。 目录 谍海疑云 英美策划谋杀蒋介石内情/3 英国派间谍潜入中国西南搞“藏独” /11 丘吉尔一度想搞掉戴高乐/17 《乱世佳人》男二号为丘吉尔带密信? /21 中情局妙计救出六名美国人/27 美国公开两万多名二战间谍档案/33 二战苏联英雄间谍佐尔格在中国/37 苏联将计就计骗来德军战机/43 东亚往事 1960年代中国智破西方化肥垄断/51 美参联会主席主张用核弹炸厦门始末/57 亲历1983年台军空难人员遗体交接/63 中国敌对政治力量曾联手对外/69 西安事变期间宋子文策划绝密会议救蒋/76 女英雄冒死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82 “冲绳集体自决”真相探秘/89 日本“赤军”为何要劫机飞往朝鲜/95 在日朝鲜人和华工为何地震后惨遭屠杀/101 开国大典巨型宫灯出自日本画家之手/107 甲午战争后期中国曾胜机初现/113 人物春秋 张国焘预言邓小平终将复出/123 溥仪多次给斯大林写信想留在苏联/129 溥仪如何成了苏军俘虏/132 汪精卫“婚外恋情”真相/137 列宁的亲哥和表弟各有故事/145 斯大林之妻为何突然自杀/150 卫队军官亲历斯大林最后的日子/153 斯大林女儿自述“叛离”苏联往事/159 苏联“军神”朱可夫突然下台之谜/165 索尔仁尼琴的命运与理想/17l “百岁纳粹逃犯”该不该追捕/177 备受争议的“火箭之父” /182 古巴华裔将军邵黄自述革命生涯/189 乱世争霸 苏联解体内幕——没钱了/197 销毁中程导弹美国让苏联处处吃暗亏/201 苏联曾答应向朝鲜提供核技术? /205 苏联何以成大萧条中的大赢家/208 德外长想亲自刺杀斯大林/213 美计划袭击中国核基地始末/216 萨达姆以为美空袭几天就完事/223 五角大楼报告:老萨的确被冤枉了/226 以色列发展核武美国无可奈何/229 创始人讲述伊朗革命卫队组建内幕/233 悬疑谜团 英国为何招募占星师对抗希特勒/241 UFO档案让你一次看个够/247 英国国防部被迫公开UFO绝密档案/251 贞德如何从“女巫”走向圣女/257 格瓦拉从古巴出走之谜/262 格瓦拉遗骨是如何找到的/269 希腊船王雇凶刺杀肯尼迪之弟? /275 1969年“种族冲突事件”别有隐情/282 试读章节 美国驻伊朗使馆人质危机,中情局妙计救出六名美国人 李永鹏 1979年,伊朗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使馆人质危机,66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为人质。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使馆被占领时,有6名美国人成功逃脱,并在德黑兰的一幢公寓中躲藏起来,后来他们被美国中情局成功救出。2007年的美国《连线》杂志详细披露了营救这6名美国人的秘密行动。 趁乱溜进附近公寓 1979年11月4日,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一如往常,千余人聚集在门外进行抗议活动。使馆外事部门的美国年轻夫妇马克·里杰克和科拉·里杰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因为自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这样的游行示威简直成了家常便饭。不过,有几名伊朗本地雇员慌慌张张跑进来,说“大门那边出事了”,里杰克夫妇这才紧张起来。 不一会儿,潮水般的伊朗学生高举霍梅尼的画像冲了进来,占领了使馆的主体建筑——大使的办公楼。 此时,在领事办公楼,领事官员约瑟夫·斯塔福德和妻子凯思琳、签证官罗伯特·安德斯和里杰克夫妇趁乱从领事办公楼后门溜出去。正好下着大雨,街上人不多,他们避开了好几拨示威的人群,跑入安德斯的公寓,悄悄与使馆人员取得联络,让美国人知道他们已经逃脱。 后来,安德斯终于打通了朋友约翰·舍尔顿的电话,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工作的舍尔顿同意帮忙。5个人分别住在舍尔顿家里和加驻伊大使肯·泰勒的官邸。多日之后,另一名逃出来的使馆工作人员亨利·李·沙茨也偷偷溜进舍尔顿家。他原先躲在瑞典外交官家中。 “易容”高手临危受命 由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拒绝同美国谈判,秘密营救行动成:了美国卡特政府的救命稻草。但自从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中情局在伊朗的情报网已遭到破坏:中情局在伊朗本来就只有3个特工,他们又在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被连窝端了。 美国中情局总部经过讨论,决定先设法营救这6个人出来。前中情局伪装部门负责人、现制图与甄别部门主管托尼·门德斯临危受命,主抓这项工作。 门德斯曾在中情局技术部门担任“身份转换师”14年之久。这个部门在美国情报界可是赫赫有名。该部门曾想用“炸弹雪茄”暗杀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但没有成功。门德斯的使命是利用“身份转换”,使相关人员摆脱困境。门德斯的身份“易容术”技艺高超,曾多次帮助美国情报人员成功逃离。 如何营救困在德黑兰的美国人?门德斯的答案简单明了:让他们带上假身份证,大摇大摆走进麦赫拉巴德机场,登上飞机。当然,在此之前,美国中情局需要有人潜入伊朗,将假身份证交到6名美国人手中,然后领着他们安全通过伊朗安全机构的层层盘查。中情局明白,这个人非门德斯莫属。 不过,加拿大则有不同意见。1979年12月,在北约的一次会议上,加拿大方面建议应尽快让6名美国人离开加拿大使馆,前往靠近土耳其的伊朗边境,以防夜长梦多,必要的话可骑自行车离开。这种建议让美国人哭笑不得。 馊主意让人沮丧 中情局的秘密行动通常设计得平淡无奇,这也正是门德斯营救计划启动的方式。鉴于美加两国语言相同、文化类似,且谁都喜欢加拿大人,门德斯开始为受困美国人准备各种加拿大证件。 即便如此,门德斯还得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借口,即几位加拿大人缘何在伊朗政权更迭的敏感期间滞留伊朗。 美国国务院建议,6名美国人可以假扮为退休教师。这一提议刚一抛出,便遭到反对,因为伊朗的英语语言学校都已关闭。这时,加拿大政府建议他们扮作考察农作物的营养学家。门德斯说:“你们1月份去过德黑兰吗?遍地白雪皑皑,哪来的农作物?” 正当门德斯沮丧之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念头:自己变成爱尔兰制片人凯文·科斯塔·霍金斯,为拍摄一部好莱坞大片,率摄制组前往伊朗进行实地考察。原来,门德斯以前同美国好莱坞的人士有过接触,对拍电影还算在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伊朗政府当时正积极鼓励外国公司在其国内开展商务活动。他们需要美元,拍摄一部影片意味着会有数百万美元流进伊朗的腰包。 进伊朗“拍科幻片” 门德斯将制订的行动计划呈给上级。这次营救任务关系重大,一旦计划败露,不仅会令美国政府蒙羞,也会危及大使馆人质的安全。伊朗人已经放出话来,一旦发现任何营救行动,他们将杀害人质。 费了一番周折,门德斯的计划终于被中情局和白宫认可。为掩人耳目,门德斯将1万美元放人公文包,动身飞往洛杉矶。他向获得过奥斯卡奖的资深化妆师兼好友约翰·钱伯斯求助。后者为门德斯引见了一位从事特技的同行鲍勃·希德尔。3人于1月中旬会面。仅仅用了3天,门德斯、钱伯斯和希德尔就创建了一家子虚乌有的好莱坞电影公司。接下来,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制作名片,熟悉6名被困美国人身份等。 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他们眼下最需要的是一部电影。钱伯斯手中恰巧有一个剧本——科幻片《光之王》(Lord of Light)。钱伯斯受邀为该片进行形象设计,他家中还留着影片的剧本和插图。庆幸的是,伊朗的地理风貌恰好可以提供剧本中所要求的许多背景:崇山峻岭、蜿蜒崎岖的山路,德黑兰一处著名的地下集市甚至与影片的一处拍摄地吻合。 新成立的制作公司包装一新,电话线、打字机等设备一应俱全。门上写着“六工作室”。门德斯动身返回华盛顿前夜,“六工作室”还煞有介事地举行了一场小型宴会。不久,新片广告登了出来,称影片主要拍摄部分将在3月结束。 广告登出去之后反响强烈,不断有好莱坞记者致电询问相关细节。报纸也对新影片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在好莱坞摸爬滚打近25年的希德尔说,他对“六工作室”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进人角色感到吃惊。加拿大帮忙造假护照 身为造假专家,门德斯将所有可能派上用场的东西全部准备就绪:健康卡、驾照、在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住宾馆的收据等。6本护照被门德斯称为“真正的假货”。加拿大法律禁止此类造假行为,不过,加拿大议会为此召开了二战以来首次紧急秘密会议,决定破例签发6本假护照。 收到中情局局长指令后,门德斯于1980年1月25日潜入伊朗。他从欧洲转机抵达伊朗。他用德语对伊朗当局解释:“我与公司助手将在这里开一个商务会议。他们明日从香港乘机抵达。”门德斯在机场吓出一身冷汗,但他过关了。 一天晚上,被困在德黑兰的几名美国人正与丹麦、新西兰大使共进晚餐,泰勒领着一位神秘嘉宾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人就是门德斯。门德斯宣布:“我们已为你们逃离这里作好了充分准备。”他随后将计划和盘托出,并将假名片和护照发给他们。科拉·里杰克的新身份是作家特里萨·哈里斯,马克·里杰克成为通讯调度员,凯思琳·斯塔福德是布景师,约瑟夫·斯塔福德成了制片人助理,安德斯当上了导演。马克·里杰克注意到,为了同爱尔兰电影制片人的身份相符,门德斯当时还穿上了英式的衣服。 “六工作室”总部那边也在紧张地忙碌着。希德尔和妻子安迪“守卫”在办公室,他们有3条电话线路,其中有一个电话号码没对外公布,只针对中情局内部。一旦该线路电话铃响起,意味着要么门德斯和其他相关人员陷入麻烦,要么他们已安全返回国内。 “他们混过去了” 1980年1月28日凌晨,每个受困的美国人都在精心装扮。梳妆完毕后,他们忐忑不安地等候出发的命令。凌晨4时,他们动身前往麦赫拉巴德机场。在车里,科拉再次检查了自己的口袋,确保身上没有任何显示真实姓名的东西。她同其他人开始排练他们的新角色。唯一的例外是约瑟夫·斯塔福德,他不但对潜逃出境的计划没什么热情,更糟糕的是,他看上去紧张不安。 快到机场了,门德斯先打探了一番,全副武装的伊朗革命卫队就站在他们身后,海关也有伊朗革命委员会成员,但他们只注意着那些试图走私地毯或金子的伊朗人。 看到机场的伊朗革命卫队人数减少,门德斯向拍摄组人员发出警报解除的信号。6名美国人战战兢兢地进入机场。经过瑞士航空公司的登记处和机场海关时,一切都很顺利,大家轻轻地呼了口气。接着,门德斯走近检查处,出示护照盖章,其他人则在旁边装作若无其事地闲聊。然而,看到移民局官员拿着其他几人的护照突然不见时,大家吓出一身冷汗。不过,这位心不在焉的官员没过一会儿,就端着茶杯慢腾腾地走了回来,并示意他们去候机室。 等待的过程令大家惶惶不安。几个人都耷拉着脑袋。约瑟夫·斯塔福德拿起一份当地报纸。此时,他突然想起加拿大拍摄组的人是不会读波斯文报纸的。他还在叫着其他人的真名,弄得大家神经高度紧张。 真是好事多磨,机械故障竟然导致航班晚点,伊朗革命卫队开始将目光转向外国乘客。此时,门德斯突然没了踪影。原来他去向机场的工作人员打探航班延误的原因。不一会儿,众人听到机场广播宣布:“乘坐瑞士航空公司363次班机的乘客,请准备马上登机。” 当门德斯一行人穿过停机坪,登上飞机时,他们悬着的一颗心才慢慢放下。飞机腾空而起的那一刻,门德斯意识到,他完成任务了。几小时后,“六工作室”的第3条电话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响起。安迪紧张地拿起话筒。一位不明身份的人在电话另一端说:“结束了,他们混过去了。” (作者为《青年参考》特约记者) 参考资料 伊朗人质危机始末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大批德黑兰学生占领,66名美外交人员被扣为人质。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终于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并最终导致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竞选连任失败。 在美国使馆被攻占过程中,有6名美国人成功逃脱并在加拿大和瑞典大使馆获得庇护。1980年1月20日,这6名美国人安全离开。本文披露的就是他们离开伊朗的详细过程。 (郭力方) P27-3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