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通过向你讲述千年越秀古街巷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在城市的变迁中已经湮灭了的街巷,让我们在阅读中回味历史、尊重历史,在生活中重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让厚重的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沿着越秀的大街小巷,寻昔日沧桑,看今朝辉煌。越秀人踩着千年古道,漫步在古街巷中,共同守望这一片春意盎然的中心城区,共同续写着广府文化的新华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广州市越秀区文联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通过向你讲述千年越秀古街巷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在城市的变迁中已经湮灭了的街巷,让我们在阅读中回味历史、尊重历史,在生活中重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让厚重的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沿着越秀的大街小巷,寻昔日沧桑,看今朝辉煌。越秀人踩着千年古道,漫步在古街巷中,共同守望这一片春意盎然的中心城区,共同续写着广府文化的新华章…… 内容推荐 越秀——一个凝聚了深厚岭南文化内涵的中心城区;一个荟萃和浓缩了广府文化精华的古老城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星罗棋布的小街小巷,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印证着一段段经典的传奇。 《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旨在通过向你讲述千年越秀古街巷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在城市的变迁中已经湮灭了的街巷,让我们在阅读中回味历史、尊重历史,在生活中重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让厚重的广府文化代代相传。 《广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更做到事实的真实,真实将使本书具有经久的生命力。 目录 历史故事 禺山路上寻禺山 明代贡院洪桥街 从学政署到教育路 府学西街忆府学 珠光路“法场地”沧桑 龟岗路记华侨房地产 烟墩路彩园故事 培正路与名校培正 从维新路到广州起义路 迎宾路溯源迎宾馆 民俗故事 忠佑大街说城隍庙 寄园巷记酒家与书楼 八旗二马路忆名酒家南园 横水渡巷侃“水城 天后巷说天后庙 圣心路与石室天主教堂 马王庙巷话马王 康王北路忆康王 东濠的骗局与石碑 旦花巷说俗字讹变 风物故事 潮音街畔听海潮 榨粉街怀梁祠图书馆 米市街话大米 芳草街曾居名文人 铁局巷说打铁 天成路上说纸业 仁济路与药材行 西瓜园畔商机多 大沙头风光变化 大南路平民宫与宝生园 人物故事 遥想甘溪思陆胤 圣贤里缅怀黄佐 吉祥路追忆邝露 马棚岗诗显梁佩兰 越秀书院街忆陈澧 莲花巷说商衍鎏 先烈路纪念民主革命先烈 中山路尊崇别、中山 执信路追忆朱执信 法政路上话陈融 后记 试读章节 赖有名诗,寄园关食古留誉; 难寻遗迹,杰阁藏书今尚崇。 近十余年广州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不少古街巷亦随之而消失,值得怀念的寄园巷及寄园一、二、三横巷便是业已消失的古街巷中的几条。说它值得怀念,是因为清代名诗人张维屏有《寄园宴集》一诗,咏及当时广州知名文士经常雅集的园林式酒家“寄园”。那几条以寄园命名的小巷,原来就位于今东风中路与小北路交界东北角“越秀城市广场”的范围内。 《寄园宴集》诗云: 最难城市有山林,况复筵前丝竹音。 对酒当歌豪士气,及时行乐古人心。 红裙声似莺喉转,绿野痕随草色深。 宇内浮生均是寄,寄园烟景好招寻。 寄园遗址一带后来成了街巷,便有了寄园巷等街巷名。如今高楼大厦湮没了小巷,广州的中青年人鲜有知道寄园的了。 寄园是清中期广州城内最知名的园林式酒家,酒家内的园林有石山荷塘、花鸟虫鱼,建筑有荷榭、评香小榭等。荷塘中有名为“小浪舟”的小亭,亭匾是张维屏手书。“最难城市有山林”,客人于闹市中步人此小榭确是快事。每年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张维屏、梁廷枏、黄培芳、陈澧、谭莹等知名文士便到此酒家,仿效晋代王羲之兰亭修禊雅集,吟诗唱和,留下一段羊城文坛佳话。 寄园内佳肴美味,其中有一道名菜叫“秀鱼羹”,是用鱼苗熬成浓汤,浓郁鲜美,饶有风味。可惜店内其他名菜,文人们没有记载下来。 到民国时,寄园早已旧迹难寻,但这里却建起一座著名的藏书楼——南州书楼,这是文化界永远怀念的图书收藏家徐信符半生心血的结晶。 徐信符(1879—1948),祖籍浙江,父辈落籍番禺。少年时在广州刻苦攻读,肄业于越秀山麓的名书院菊坡精舍。1904年,他与朱执信、古应芬、陈融等在豪贤街(今豪贤路)的西庵书院组织群智社,切磋学问。两年后他任教于广东高等学堂,此后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历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讲师、教授,讲授目录学、版本学、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先后兼任广东省立图书馆委员、特藏部主任,广东省修志局编纂等职。徐信符特别重视广东历代文献,经常到各地搜求广东各种地方文献,得到不少珍贵的孤本、善本。1920年,他整理出版《广雅丛书》154种,以后又将自己收藏的宏篇巨著整理出版。1928年,他在寄园遗址附近建起南州书楼,贮存自己丰富的藏书。1935年,岭南大学名教授冼玉清女士应邀到南州书楼阅览,将徐信符所藏的432种广东文献,辑成《南州书楼所藏广东书目》,刊于当年6月的《广州大学图书馆季刊》上,公开了徐氏部分秘藏,对学者了解广东乡贤著述提供了文献书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徐信符将南州书楼的藏书300多种、2300多册运往香港,寄存于香港大学等地。1940年,香港举办“广东文物展览”,徐送展的典籍达三百余种,其中不乏明清时的原刻本,大受学者推崇。次年香港沦陷,徐把藏书运往澳门,途中遭匪徒抢劫,又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损失不少书籍。以后又因生活所迫,只好靠卖书维持生活,藏书大损。抗战胜利后,他返回广州复任中山大学教授、省立图书馆顾问。1947年,他把寄存于香港、澳门的藏书陆续运回广州,本拟编写藏书目录提要,终因年老体衰未能完成。次年10月30日,一代藏书家徐信符逝世。今日,南州书楼已难寻遗迹,但徐信符守护传统文化的精神,仍为人们所敬仰。P34-37 序言 越秀——一个凝聚了深厚岭南文化内涵的中心城区;一个荟萃和浓缩了广府文化精华的古老城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星罗棋布的小街小巷,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印证着一段段经典的传奇。 街巷名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活化石。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变迁,城市居民的居住方式由过去的街巷、里坊、院落变成了小区、楼房、大厦……,常常导致一些古街巷名称的改变或消失,它所承载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也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作为有着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名城中心区域——越秀,有不少的古街巷较好地保留了历史的文脉与记忆。自2006年起,越秀区文联和文艺领域的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一道发掘、抢救、保护越秀地区古街巷的历史文脉资源,致力于文艺精品的创作,沿着“二为”的正确方向,围绕区的中心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作,收入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广州越秀古街巷》多集陆续问世了,现在出版的是第三集。 该书旨在通过向你讲述千年越秀古街巷的故事,尤其是那些在城市的变迁中已经湮灭了的街巷,让我们在阅读中回味历史、尊重历史,在生活中重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让厚重的广府文化代代相传。本书既具有历史的真实,更做到事实的真实,真实将使本书具有经久的生命力。 沿着越秀的大街小巷,寻昔日沧桑,看今朝辉煌。越秀人踩着千年古道,漫步在古街巷中,共同守望这一片春意盎然的中心城区,共同续写着广府文化的新华章…… (武延军: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书记) 后记 当本书写到一半时,2010年4月14日《广州日报》要闻版刊登了大半版关于广州老地名的新闻,说“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启动老地名保护工程”。这使我深感越秀区文联数年前已决定编写《广州越秀古街巷》系列,真是功德无量。 让老地名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在国内外皆有经验可借鉴。加拿大从1989年开始,展开了对传统地名的整理工作;荷兰已着手建立全国历史地名数据库;北欧不少国家都将地名文化遗产列为本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瑞典进行的“优秀地名保护活动”等。我国于2007年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北京启动了“老胡同地名文化保护”;南京公布了第一批老地名保护名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后消失的1192个老地名,“给后人一个交代”。 越秀区文联2008年组织编写、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广州越秀古街巷》,去年又出版了《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二集)》,今年再接再厉出版第三集,相信能带动广州市老地名保护工作。笔者作为主要执笔者,只是略尽绵力,希望能唤起中青年们也关心广州市的老地名保护工作。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中难免有谬误之处,祈方家给予指正。 龚伯洪 2010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