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全称是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即商品交易顾问。那国内外的CTA都是如何运作的?CTA又是如何研究市场的?CTA又是如何交易和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你又如何来评价和选择不同风格的CTA?
《期货发现未来--商品交易顾问CTA的职业技巧》正是基于运作日益稳健和规范的大型期货投资管理公司和重视研究咨询工作的期货公司的经验而作。附文中除更新了引用的数据外,分析论证和结论尽量保证原汁原味。营销者的艰辛,交易者的得意,研究者的困惑,投资顾问的经历和思考浓缩于一体。是本书编者吴守祥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心得。
《期货发现未来--商品交易顾问CTA的职业技巧》第一章CTA运作模式,重点介绍CTA及期货投资基金在成熟市场的运作情况。分析中国管理期货市场的现状,阐述发展中国CTA及期货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第二章投资顾问的营销,重点讲述期货营销的理论,总结CTA开展期货营销的策略和技巧。第三章CTA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博弈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等。重点阐述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的优缺点及应用。第四章商品投资的货币战争,讲解人民币、美元及黄金的走势如何影响大宗商品和金融产品的价格的,重点讨论美元、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五章CTA的大势研判,重点讲述商品投资顾问是如何运用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分析市场大势、提供决策依据和具体操作计划的。第六章CTA的交易策略,重点阐述套利和投机的理论、策略、经验、教训及套利方案的设计。第七章CTA的顾问服务,主要讲解套期保值的理论及争论,套期保值的策略、经验、教训和套期保值方案的设计。讲商品投资顾问为产业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顾问服务的实践。第八章CTA的交易技巧,讲述CTA的交易方法、技巧、策略、理念,克服人性弱点和摆脱情绪干扰,重点是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第九章CTA评价和挑选,重点讨论风险和收益如何权衡,如何实现投资业绩的稳定增长。帮助投资人评价和选择不同风格的CTA。第十章高手访谈录,重点记录作者与多位CTA交流、交往的故事。第十一章CTA的前程,重点论述期货应作为战略产业,管理期货应作为期货业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未来的CTA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期货发现未来--商品交易顾问CTA的职业技巧》由期货投资顾问吴守祥编著。
一、内部营销的理念发展
内部营销(Internal Marketing)的起源和发展皆是建立在如下假设基础之上: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要想顾客满意首先让员工满意。内部营销的理念发展经历了将员工视为内部顾客,到强调员工在顾客满意中所起的中心作用的过程。
将员工视为企业内部顾客最早是西方学者对内部营销的普遍认识,克里斯廷·格罗鲁斯(Christian Gronroos)于1981年首次提出内部营销的概念,并将内部营销定义为:将公司出售给内部顾客——员工,高度满意的员工将促使公司具有市场导向并以顾客为中心,有效的服务传递激励着有顾客导向意识的员工。Berry and Parasuraman(1991)甚至认为,内部营销是吸引、开发、激励和保留优质员工,通过工作这一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初期,有一种全能“经纪人”模式的存在,包括市场开发、行情分析、客户指导甚至自己或代客操作,这是对“内部营销”的滥用。后来,这种模式逐渐被居间人、从业人员、工作室等形式取代,而作为期货经营机构的完整业务,部门及人员分工越来越细。随着内部营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些学者对内部营销进行了重新界定。Rafiq and Ahmed(1993)对内部营销将雇员视为顾客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第一,与外部营销不同,卖给雇员的产品——工作,可能是他们不需要的甚至会引起反感。第二,雇员不可能再去选择产品,而只能是产品选择他们。第三,外部顾客的需要是否超越雇员的需要。第四,满足雇员需要所付出的成本需要考虑。
Cahill(1995)对内部营销的界定是:内部营销的目标是开发顾客导向的企业文化。Quester(1999)对内部营销的定义是:用于在员工中开发和激励顾客意识的工具。无论是将员工视为企业的顾客,还是强调员工在顾客满意中所起的中心作用,内部营销理念的实质是强调企业要将员工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即以人为本),企业需要借助内部营销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来获取外部竞争优势。内部营销是企业内部开展的一系列积极的、营销式的、协同的活动。内部营销的重要性在于,它使企业各项活动更系统地、战略性地适应顾客的需要,它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将下道工序看做是自己的用户。内部营销要求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每一项活动,都要为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期货行业实施内部营销的必要性
从期货服务产品本身存在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统一性、产品品质的多变性和产品的不可储存性等特征出发,重视内部营销。通过内部营销促进外部营销是期货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1.内部营销是期货经营机构外部营销成功的前提
(1)外部营销计划必须首先在内部获得通过。期货经营机构外部营销的主要功能是向目标客户承诺以某种价格提供某种金融服务或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但承诺的兑现要靠内部员工来完成。如果员工对企业的营销计划缺乏了解或不具备所需的能力、动力,营销计划只能是一纸空文。这里特别强调培训在内部营销中的作用,不仅是对员工的营销培训,而且要包括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培训;不仅是管理层对员工的培训,而且要包括专业部门对管理层的培训;不仅是内部培训,还要参加研讨会、讲习班等外部培训。
(2)有助于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期货经营机构中存在大量“业余营销者”,他们的顾客导向意识的建立,必须通过内部营销方式来实现。期货经营机构开展外部营销主要是建立和改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理顺内部关系,使员工真正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就当前的期货经营机构而言,营销不再仅仅是市场开发部门的任务,许多负责前台开户、技术服务、账户结算、风险监控、投诉处理甚至行政管理等传统非营销活动的人员也与客户接触,他们在数量上通常多于市场开发人员,这些人的技能、顾客观念和服务意识极大地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印象及其未来的投资行为。企业必须使这些“业余营销者”具备必要的技能和正确的观念,为此要进行内部营销。
2.内部营销能极大地消除期货经营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冲突
在期货公司的员工中灌输市场营销导向观念是必要的,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冲突和不协调。现代企业讲究分工,更讲究协作。从业务流程看,一项业务的最终完成必须有连续不断的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期货经营机构的每一部门通常为其他部门提供产品或服务,同时,又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产品的使用者。
期货经营机构的业务是通过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活动实现的,各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有贡献,不同活动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买卖关系,由于“网上营销”的开展,每个员工或部门都有自己直接的客户,每个员工和部门都有向其他部门或人员营销的职责。通过内部营销,可以使人们认清这种客观存在的内部交换关系,有助于促进部门问的合作,加深员工和部门对企业价值贡献的感性认识,在企业范围真正实现顾客导向,从而使最终客户满意。面对现代企业人员的流动率居高不下的状况,susan(1997)年提出内部营销能减少员工流动,保持员工忠诚。由此可见,内部营销是期货经营机构实现市场导向和跨职能整合的有效手段。
3.内部营销有助于主动完善期货经营机构运作方式
通过内部营销手段,可以使期货经营机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逐步树立“服务客户”、“其它部门是本部门的顾客”的意识。而且内部营销手段是一种温和的方式,它不是命令或强制员工或部门接受某种思想、观念和做法,只是想方设法让人们主动接受。例如,市场开发部门根据市场需要,可能要求研究部门提供或修改某项报告,这相应地要求改变信息处理、加工的方式。市场开发部门没有权利强行命令,而只能晓之以理,阐明利害,所以在内部营销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会主动对其业务流程、工作程序等加以完善,使其与外部营销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促进整个公司的运作方式、组织结构的变革。
内部营销管理源于市场,融于企业,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以较低成本实现有效管理的优点。如能正确加以利用,会成为期货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途径。P33-35
许多人是听说期货可以“以小搏大”,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接触期货的,而我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误入期途”的。
1993年,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作为一家相当红火的房地产公司(现在更是红得发紫)的销售经理,带着一群美女售楼。可惜好景不长,我们接下牟其中的蓝德大厦不久,国家便开始紧缩银根,一些炒楼花的企业资金链断裂,广西北海出现烂尾工程。作为刚从经济学院下海的我料定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相当长的调整期。此时恰好集团的另一支队伍在做钢材现货,并时常谈论期货,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很快我就被选派到天津北洋钢材市场做期货交易员。从此,开始了我的期货职业生涯。从交易员、交易经理到经纪人、期货分析师、投资顾问、研发经理,多少个角色转换,始终无法平静我作为一名期货交易者的激动的心。
十几年前,中国的期货市场的保证金规模才几十亿,一年的成交额才一万多亿元。那时活跃的品种基本就是铜和大豆等少数品种,最活跃的合约月份日成交不过几十万手;现在的保证金规模已过千亿,日成交额都能达到六七千亿元。股指期货上市没几天,日成交额就超过了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
中国人均收入还不高,但是像深圳、东莞等沿海城市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欧洲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期货潜伏状态的需求终于被激活。
就专业性和挑战性来说,期货确实不宜作为大众化的直接投资工具,但是这并不代表期货不可以间接大众化。成熟市场的做法是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开发期权产品。中国现在还没有期货投资基金,也没有期权。期货有可能间接大众化的两大车轮被撤除。期货公司已经许多年不能代客理财,也不能自营,但是中国有居间人制度。这就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些在期货市场打拼十几年的期货分析师不能代客理财,而一些仅学了一点皮毛的居间人居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指导客户甚至代客操作。中国广大的期货投资者迫切需要真正的期货投资专家。
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是规避风险。在中国,套期保值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避险手段一向被重视,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参与期货仅限套期保值。客观地说,套期保值并不比投机简单,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更加需要期货投资顾问提供咨询,而这一点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经济变局中,国家利益的维护已经由军事冲突向贸易争端,再向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战、股指保卫战、货币战争演化,期货业客观上已成为战略产业。中国有一批中央和地方大型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的风险管理,银行参与黄金期货,基金和券商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像中投这样的主权投资公司,职责就不是追求某项投资的短期收益,而是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为国理财,自然更需要金融投资精英。
随着期货市场的稳步快速发展,特别是钢材期货、股指期货的推出,期货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训成为期货业的一种常态。一个证券人才的培养需要2至3年,一个期货交易员的培养却需要8年。书——再次成为我们急缺的帮手。可能是热衷于实战,高手一般不会轻易露面;而潜心做学问者,又难免纸上谈兵;找到一本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期货投资好书很难。这,成为我自己动手编写教材的初衷。
现代金融市场已经离不开股票、期货、期权等产品,不懂得这些显然不能称为专业投资人。CTA,全称是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即商品交易顾问。其实,现在的CTA早已是期货、现货(股票)和期权等领域的组合和对冲投资专家。CTA是通过给他人提供期货期权等相关产品投资方案、研究报告或是直接代理客户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报酬的一种组织。CTA并不特指机构,可以是个人。
目前,由期货公司设立或控股投资公司,由投资公司招募CTA,或由期货公司设立相应部门探索期货公司自营、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相关试点工作方案已开始征求意见。看来,中国的CTA又要走到前台了,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那么国内外的CTA都是如何运作的?CTA又是如何研究市场的?CTA又是如何交易和如何进行风险控制的?你又如何来评价和选择不同风格的CTA?
本书正是基于运作日益稳健和规范的大型期货投资管理公司和重视研究咨询工作的期货公司的经验而作。附文中除更新了引用的数据外,分析论证和结论尽量保证原汁原味。营销者的艰辛,交易者的得意,研究者的困惑,投资顾问的经历和思考浓缩于一体。是过去工作的总结,也是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心得。能为学习期货投资、研究、营销和挑选CTA的你一点帮助,将是我莫大的欣慰。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期货市场是金融的制高点。但愿天下学习期货、学习投资的经济人都能以结结实实的步伐走向壮丽辉煌的未来。
作者于北京金融街
2010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