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出真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切丽·布莱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50年代初,故事拉开帷幕,两个年轻演员在地方轮演中邂逅。像所有的浪漫故事一样,他们坠人爱河,女方很快就怀孕了。一个女婴降生了,年轻的夫妇喜忧参半。忧的是,他们没有舒适的住所,没有足够的金钱,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婴,生活太吃力了。女婴才6周大,他们就把她送到利物浦的奶奶家,然后去大城市寻出路了。

那一年是1954年,那个女婴就是我。长大后,我总是听奶奶不厌其烦地讲父母如何相遇、如何度过各自的童年,还有我为什么叫切丽。

爸爸托尼·布斯去当演员纯属意外。他在服兵役时曾长期追求一位上校的妻子。她对业余演出非常着迷,他想,去当演员兴许就能追上她。于是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交给舞台了。虽然他经常抱怨剧院满是男同性恋者,但当演员还是有很多艳遇机会。

妈妈乔伊斯·史密斯的演艺生涯比爸爸正规得多,她是科班出身,比爸爸小一岁,在诺丁汉西边的一个小矿村伊肯斯顿长大。

外婆汉纳·迷尔有几分神秘,她的娘家姓与众不同。她是当地的大美女,一头秀发乌黑亮泽,我知道的只有这些了。外公杰克·史密斯是个非凡的男人,完全是自学成才。他14岁就下矿工作,很快由普通工升为放炮工,冲在队伍最前面,只背一盏矿灯自保,他的任务就是放炮。最后他当上了煤矿经理。

有时我们会去伊肯斯顿看望外公,我记得他脸上的蓝色大伤疤把我吓得不轻。他后来解释说,如果在矿里受了伤,即使小心翼翼,伤口也会沾着煤尘,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蓝色。还有一件趣事,他洗澡时喜欢用很多很多水。那时他已经不在矿里工作了,没必要那么浪费水,真是积习难改。他还住在我妈妈小时候住的那个房间里。浴室还在楼下。以前外婆会在那为他搓背,厕纸还是零零碎碎的报纸,挂在一个钩子上。

外公本来想当医生,但作为11个孩子中的老大,这是不可能的。最像医生的一次是加入圣约翰救伤队营救受伤的矿工。后来他给别人讲急救课,还拿我妈妈做试验,她很不乐意。外公精力充沛,活跃于工党和救世军。他还会写诗,晚年获得了开放大学颁发的一个学位。他一直工作到80岁,退休后还去当守夜人。

如果这还不够,那我告诉你,外公还是个足球裁判,办过青年社和授球社,妈妈总是被迫参加,心里讨厌得很,但她很喜欢外公在一战期间开的那个青年社。外公还很有音乐才华,没有他不会的乐器,他曾经训练过一些少男少女,带他们去老人家里或医院里义务演出,每次都是妈妈用钢琴、长笛或小提琴伴奏。

妈妈受过一段非凡的教育,曾在迈克尔书院读书,它是首批鲁道夫·史代纳学校之一,如今在希普利乡村公园边上仍十分吃香,教育理念非常前卫。妈妈是1936年入学的,那时她才三岁半。音乐和运动,也叫韵律运动,是迈克尔书院的核心教育理念,它甚至有自己的剧场,一开始妈妈就经常在那演出。

但是悲剧来袭。一战结束不久,我未曾谋面的外婆去世了,年仅42岁。她娘家人就在当地,但不怎么往来,所以她死后,姐妹们并未伸出援手。14岁的妈妈既要上学,又要做家务、照顾她10岁的弟弟,还要服侍外公。外公早上很早就去矿上,出门前会点上壁炉,仅此而已,剩下的家务都落在妈妈身上:买菜做饭、洗洗涮涮、熨烫衣服、打扫屋子,外公晚上从矿上归来,妈妈还要帮他搓背。她聪明能干,外公打算一直让她上学,等到18岁考上大学,前途就一片光明了。尽管妈妈努力做到学习和家务两不误,但一年后迈克尔书院还是将她劝退了。

其间,妈妈认识了贝里尔·约翰,贝里尔曾是演员,因为被疾病中断了演艺事业,就开了一所业余戏剧学校,私下授课。妈妈想去学,也不知外公是怎么交得起那笔学费的。妈妈学得不错,但有一天外公突然宣布要再婚,妈妈从没见过继母,只知道她叫梅布尔。并非无理取闹,但妈妈还是把所有的不快都撒在继母身上,婚礼那天,她收拾行李离家出走了。继母前脚进门,她就后脚出门,一去不回。在贝里尔阿姨(后来我这样叫她)的鼓励下,妈妈成功申读当时就赫赫有名的皇家戏剧学院,然后向德比郡议会申请助学金,却惨遭拒绝,本科生助学金50年代就有,但戏剧学生深受歧视。最后还是外公出手相助。妈妈认为他不是出于理智,而是因为愧疚。

在皇家戏剧学院学习一年后,暑假到了,妈妈需要赚钱,更需要梦寐以求的舞台经验,于是她欣然接受了一份暑期轮演工作。她工作的阿姆斯壮伯爵轮演剧团是一对夫妇执掌的“临时”剧团,总部设在约克郡。

排练一周后,剧团起程去威尔士演出,妈妈有了一个艺名,叫盖尔·霍华德,和贝里尔阿姨的原艺名盖伊·霍华德差不多。妈妈很快和一名年轻男演员做搭档,上演一幕幕浪漫的爱情故事。他来自利物浦,没学过表演,但魅力超凡。事实证明,他们通过了严峻的考验。妈妈回忆道,有一次,他们连续有30场演出,但一切都要自己动手:缝戏服、卖戏票、搭戏台、换场景。表演本身只是锦上添花的最后一笔。新剧总在加演,要是缺演员,他们总能不花钱就在当地找到很多热衷于演戏的业余演员。

几周过后,两个年轻演员的舞台之吻渐渐变成了现实之恋。9月来得实在太快,皇家戏剧学院要开学了。在戏剧学院学表演固然不错,但专业演员都会告诉你,学表演比不上真实的爱情,所以妈妈没回学院。她留在了威尔士,辗转更多城镇进行演出,其中一个镇历史上没有记载,我猜可能是拉亚德,离威尔士中部的兰德林多德威尔斯不远,这样想就明白了。戏台隔壁有家咖啡店,演员们经常光顾那里,店主是一个母亲,带着一个8岁小女孩,她是个小戏迷,每天晚上她都从一楼卧室的窗子爬出来,溜到后台入口,央求守门的人让她进去看戏。那时托尼21岁,盖尔20岁,自己差不多还算是孩子,但每次演出结束后,他们都会送小女孩回家,把她从窗口递回去。他们觉得她冰雪聪明,所以非常喜欢她。那年圣诞节,他们又回到拉亚德演了3个哑剧和1个圣诞剧。圣诞剧的名字随时间的流逝已遗忘了,妈妈只记得演员表里有两只狗叫笨笨和混混。3个哑剧分别是《灰姑娘》、《公主和猪倌》、《林中的两个小孩》,妈妈分别扮演灰姑娘、公主和其中一个小孩,另一个小孩的扮演者就是咖啡店里那个聪明的小女孩,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虽然一句台词也没有。

P1-3

目录

序言

2007年6月

第1章 父母邂逅

第2章 渐渐长大

第3章 少女时代

第4章 中学时代

第5章 大学时代

第6章 初遇托尼

第7章 诉讼律师

第8章 浪漫爱情

第9章 甜蜜婚礼

第10章 初涉政治

第11章 国会议员

第12章 初次搬家

第13章 继续前行

第14章 一切皆变

第15章 近在咫尺

第16章 跨越障碍

第17章 家庭生活

第18章 大选热潮

第19章 当选首相

第20章 崭新黎明

第21章 特殊关系

第22章 国际旅程

第23章 改弦更张

第24章 全新视野

第25章 未来之瑕

第26章 伊战风云

第27章 冲突迭起

第28章 我的过失

第29章 家庭攸关

第30章 坚持到底

第31章 祈祷祝福

第32章 离情依依

序言

我在英国的利物浦长大,英中两国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之间深厚的历史和商业渊源以及我个人的经历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一切都反映在我的传记中。

利物浦和上海一样,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两座城市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邻水之城、活力.四射、魅力十足、热爱足球……所以,两个城市始终交往密切并正式结为友好城市,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由于两个城市在历史与贸易领域的诸多交流,中国元素在我生长的城市才会无所不在。

早在1834年,两个港口之间就已开始通航。到1870年,这条航线更加繁忙,数百位中国水手在利物浦定居下来。今天,利物浦拥有欧洲最古老的中国人社区,社区的唐人街就在市中心,华人的影响早已渗透到利物浦生活的方方面面。

伦敦也有唐人街,就在离我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不远的地方。伦敦经济学院是世界上最国际化的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当然,20世纪70年代早期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在现代世界取得应有的地位。但即便是那时,我的同学中也有一群中国学生。人们很容易认出他们,因为他们全都身着毛氏风格的服装,和我现在访问中国时看到的时髦年轻人大相径庭。

随着我律师生涯的发展,我开始接手英国的各类案件,同时也与香港的律师联手处理国际案件。正是早年我和托尼都还是律师时与香港的律师朋友们建立起的友谊,促成了我们在香港度过婚后的第一个假期。我们受到的款待和当地的美味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不过,要说是什么令我们对中国及其灿烂文化的一时兴趣变得更加持久而认真,那还要归功于亲戚关系呢。托尼的哥哥比尔开始跟凯蒂·谢约会。凯蒂生在香港,但后来到伦敦学习并工作、定居。我觉得,凯蒂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太想让女儿嫁给一个英国人,但看到俩人那么幸福,他们很快就同意了。

我和凯蒂深厚的友谊从那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从中了解到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也可以说,我亲身体会到了中国文化里强调的家庭重要性。凑巧的是,比尔和凯蒂的婚礼就是在托尼第一次参选国会议员期间举行的。尽管婚前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但比尔和凯蒂执意从伦敦赶来支持托尼,一直忙到他们结婚那天。

托尼的那次竞选活动并不顺利,但凯蒂和比尔始终与我们并肩作战。托尼不负众望,在次年及以后的议员选举中都获得了胜利。凯蒂成为华人工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这个组织的工作是确保华人社区的利益在工党及其政府的政治主张中得到反映。

我的孩子们打小时候起,就从凯蒂那里听到了中国人过年的传统和趣事。英国各地欢度春节的人越来越多,春节把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们带到了一起。凯蒂每年都会在我们伦敦住处的附近用舞狮、奏乐、跳舞的方式组织中式贺岁活动。布莱尔家的三个小孩儿最起劲,尤其是给他们发装着压岁钱的红包时!

从第一个假期开始,我和托尼的每次中国之行都是值得纪念的,包括去参加“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是托尼当选首相后首次海外出访的目的地之一。在随后的10年里,我陪托尼三次正式访问了中国,使我有机会亲眼见证北京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奥运会更让整个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我喜欢运动,热爱奥运,所以能和家人一起来北京观看比赛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让我永生难忘。作为这场盛会的主办国,中国应该深感自豪。现在我正翘首期盼着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我们也曾有幸参观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北京的长城、西安的兵马俑。如今,我们在中国结交了很多朋友,而且盼望将来能够常去中国。这些事情已远非当年利物浦的那个小女孩能够想象的,但这也正好说明了生命之中奇迹常在。

内容推荐

切丽·布莱尔: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夫人,她是英国第一位有自己全职职业的首相夫人,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热情、自信、独立、坚强、果断。考入名牌大学法学院,后来成功进入英国法律的核心体系。执着于崇高理想,致力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成功职业女性。面对媒体她却语出惊人:“14岁时就有了长大后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的愿望,可惜,被撒切尔夫人抢了先”。

全书以线性的描述追忆了切丽·布莱尔的成长历程、求学阶段、恋爱经过和成为“第一夫人”后的政治生活。作为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见证了其丈夫——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历程。书中讲述了布莱尔夫妇如何从平民阶层蜕变成为处于权力巅峰的风云人物,披露了他们在政治、生活和感情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点滴细节,试图还原布莱尔夫妇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编辑推荐

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自传作品,细数与布莱尔30年相濡以沫的岁月。

她从小梦想当女首相,后来却因缘巧合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首相夫人。

她出身贫寒,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荣聘“御用大律师”的最高荣誉,树立了成功职业女性的典范。

她与布莱尔是亲密无意的挚友,更是志同道合的伴侣。

她度过了唐宁街10年的沉浮生活,更见证了布莱尔10年的执政生涯。

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性、切丽·布莱尔为你道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