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文学史,是当代中国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文学批评紧密相连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作家们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新历史辉煌,这中间文学批评发挥了应有的特殊作用。
本书是为了回顾和总结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的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历程,以及他们为中国当代文学所作的贡献,也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文学事业,由作家出版社特别组织编辑的,辑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评论家梁鸿鹰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本书的出版,既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里程碑,更是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一次精神盛宴,也是从事当代文学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写在前面:为什么是文学?
第一辑
文化原创力问题琐谈
改革开放和文学疆域的新拓展
激变与突围
我们理应对文学的明天持乐观态度
关于中国文学现状的答问
文艺评论与媒体:依存与互动
文艺批评应与普通读者的意见不谋而合
文艺副刊:值得期待的明天
观潮六论
文思片羽十三篇
第二辑
张天翼是文学的骄傲
反腐败题材文学创作:态势与思考
构筑报告文学作为时代进步号角的文体功能——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
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西部文学?
四川文学与西部文学
认识宁夏文学的几个关键词
宁夏青年作家:弥足珍贵的坚守
各异其趣的抗争诗篇——黑龙江抗战题材小说谈
尽最大可能接近真理——陈寿朋先生的三部著作
王宏甲与报告文学的多种可能
芬芳在北国——莫力达瓦女作家的创作
正在崛起的文学方阵——北京军区“长城方阵”文学丛书
十部长篇小说或新的亮色与超越
2004年的长篇小说:在走向厚重与成熟的道路上
第三辑
智慧而质朴的艺术创造——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
我们都生活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命运里——陆天明的长篇小说《命运》
华美的转身与坚实的探索——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圣天门口》
为着我们的未来与希望——黄传会的报告文学《为了那渴望的目光》
写“让思想充满温度”的篇章——王宏甲的散文集《让自己诞生》
见证历史与生命的光尘——杜逵的诗集《光的落尘》
内在的光彩让人倾倒——刘家科的散文集《乡村记忆》
战争较量的是什么——徐贵祥的长篇小说《八月桂花遍地开》
在行进与怀想之间——黄亚洲的诗集《行吟长征路》
澎湃着家国之爱的热情叙事——王霞的长篇小说《家国天下》
现实表达与历史情怀——徐剑的报告文学《东方哈达》
在沉重的话题面前——孙惠芬的中篇小说《民工》
诗意地栖居是个大题目——红柯的长篇小说《乌尔禾》
今天的部队生活该如何表现——方南江的长篇小说《中国近卫军》
《风声》也是主旋律——麦家的小说《风声》
一座炮楼和六个人的“零”——张者的长篇小说《零炮楼》
百炼修得绕指柔——邓九刚的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
普通人也是英雄——陈昌平的中篇小说《英雄》
提倡接地气的文字——郑彦英的散文集《风行水上》
一次动情的心灵感悟——李西岳的报告文学《大国不屈》
乌拉特,你的生动厚重我记得——卫庶的手记《乌拉特原生态调查》
产业工人的沧桑风华——肖克凡的长篇小说《机器》
报告与纪实的力量
女作家作品评论一束
乡土小说评论小辑
一个县官心中和笔下的百姓——宗满德的手记《村情》
小说的天空(三则)
小作家的活力不可小视
洋溢诗史精神意蕴的写作——刘忠华的长篇纪实诗《甲申印度洋祭》
以史为鉴赋和谐——程扬的论著《中国社会和谐史鉴》
带着希望上路吧——电视纪录片《迁徙的人》
以文学的记忆弘扬长征精神——文献电视片《红旗飘飘——长征文学风采录》
附:波士顿的书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