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以教育部高教司下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根据从事冷冲模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在总结近几年各院校模具专业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全书将冲压成形原理、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及制造工艺等关联课程的内容有机融合,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系统分析了各类冲压成形规律,介绍了各类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并配以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成人高等学校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及机械、机电类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时参考。
本书是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编写的,采用较新颖的观点,对原有的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并将冲压成形原理、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工艺三门关联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突出了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书共7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图表,分析了各类冲压成形规律,介绍了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同时在设计内容中融合了各类冲压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并配以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模具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模具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冷冲压模具的基本知识/1
任务1-1 了解冷冲压模具的基本知识/1
1.1 冷冲压模具概述/2
1.1.1 冷冲压的概念/2
1.1.2 冷冲压的特点/2
1.1.3 冷冲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2
1.1.4 冷冲压工序的分类/3
1.2 冲压设备及技术参数/4
1.2.1 曲柄压力机的主要结构类型/4
1.2.2 曲柄压力机的基本组成/4
练习题/5
第2章 冲裁工艺与模具设计/6
2.1 普通冲裁的基本原理/7
2.1.1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夹具的定义及组成/7
2.1.2 普通冲裁件的断面情况/8
2.2 冲裁间隙/9
任务2-1 冲裁间隙值的确定/9
2.2.1 间隙对冲压力的影响/9
2.2.2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10
2.2.3 间隙值的确定/10
2.3 冲裁模刃口尺寸的确定/12
任务2-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12
2.3.1 尺寸计算原则/13
2.3.2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13
2.4 排样设计/19
任务2-3 了解常用的排样方法/19
2.4.1 材料的利用率/19
2.4.2 排样方法/20
2.4.3 搭边和料宽/21
2.5 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23
任务2-4 压力中心的计算/23
2.5.1 冲裁力的计算/23
2.5.2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24
2.5.3 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24
2.5.4 压力中心的计算/25
2.6 冲裁工艺设计/27
任务2-5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和冲裁顺序安排/27
2.6.1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27
2.6.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30
2.7 冲裁模的典型结构/31
2.7.1 单工序冲裁模/31
2.7.2 复合冲裁模/33
2.8 冲裁主要零部件设计/35
任务2-6 凸模的强度计算、弯曲能力校核和凹模的固定方法/35
2.8.1 凸模(工作零件)/36
2.8.2 凹模(工作零件)/39
2.8.3 定位零件/40
2.8.4 卸料与推件零件/44
2.8.5 导向零件/46
2.8.6 固定、连接零件/46
2.9 冲裁模设计程序/48
任务2-7 了解冲裁模的设计步骤和绘制总装图/48
2.9.1 冲裁模设计步骤/48
2.9.2 冲裁工艺性分析及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50
2.9.3 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50
2.9.4 工艺计算/50
2.9.5 模具的主要零部件设计/50
2.9.6 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有关参数/50
2.9.7 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51
小结/52
练习题/52
第3章 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54
3.1 弯曲变形基础/56
任务3-1 弯曲变形的分析/56
3.1.1 弯曲变形过程/56
3.1.2 弯曲变形的基本规律/57
3.1.3 弯曲变形时的应力应变分析/58
3.2 弯曲卸载后的回弹/60
任务3-2 回弹值大小的确定及控制或减小回弹的措施/60
3.2.1 回弹的表现形式/61
3.2.2 影响回弹的因素/61
3.2.3 回弹值的大小/63
3.2.4 控制回弹的措施/65
3.3 弯曲件展开尺寸计算/66
3.3.1 中性层和中性层位置的确定/66
3.3.2 各类弯曲件展开尺寸的计算/66
3.4 弯曲力的计算/68
任务3-3 弯曲模的弯曲力的确定/68
3.5 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70
任务3-4 弯曲模的结构工艺的确定/70
3.6 弯曲件的工序安排/73
3.7 弯曲模的典型结构/74
3.7.1 各类弯曲模结构/74
3.7.2 弯曲模结构设计要点/83
3.8 弯曲模工作零件设计及制造/84
3.8.1 弯曲模工作部分结构参数的确定/84
3.8.2 弯曲模工作零件的制造/86
3.9 弯曲模装配特点/87
小结/88
练习题/88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89
4.1 拉深模设计/90
任务4-1 了解拉深模的基本知识/90
4.1.1 拉深的定义/90
4.1.2 拉深的类型/90
4.1.3 拉深模特点/91
4.1.4 拉深模设计程序/92
4.2 拉深工艺性分析/93
4.2.1 对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93
4.2.2 拉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94
4.2.3 拉深件上的孔位布置/95
4.3 圆筒形件拉深计算/96
任务4-2 拉深件计算/96
4.3.1 拉深系数/97
4.3.2 圆筒形拉深件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计算/99
4.3.3 有凸缘圆筒形的拉深计算/100
4.4 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102
4.4.1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102
4.4.2 复杂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102
4.5 拉深凸、凹模结构设计/104
任务4-3 拉深模结构设计/104
4.5.1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104
4.5.2 拉深模的凸、凹模间隙/105
4.5.3 凸、凹模结构/106
4.6 拉深件成形模具总体结构设计/108
4.6.1 拉深模的压边装置/108
4.6.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109
4.7 其他旋转体件的拉深/113
任务4-4 了解拉深件工艺/113
4.7.1 阶梯圆筒件的拉深/113
4.7.2 曲面旋转体的拉深/115
4.8 其他拉深方法/117
4.8.1 软模拉深/117
4.8.2 变薄拉深/119
4.9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119
4.9.1 各次拉深的特点/119
4.9.2 拉深次品分析/120
4.9.3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121
小结/123
练习题/123
第5章 冷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124
5.1 概述/124
任务5-1 了解冷挤压工艺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24
5.2 冷挤压金属流动分析/126
任务5-2 了解冷挤压时的金属流动情况/126
5.2.1 正挤压时金属的流动/127
5.2.2 反挤压时金属的流动/127
5.2.3 复合挤压时金属的流动/128
5.3 冷挤压材料与坯料准备/129
任务5-3 冷挤压坯料形状和尺寸的确定/129
5.3.1 冷挤压原材料/129
5.3.2 冷挤压坯料形状和尺寸的确定/129
5.3.3 毛坯软化热处理规范/131
5.3.4 冷挤压时的润滑与表面处理/132
5.4 冷挤压的工艺设计/133
任务5-4 冷挤压变形程度计算及冷挤压力的计算/133
5.4.1 冷挤压工艺性分析/133
5.4.2 冷挤压工艺方案的确定/135
5.4.3 冷挤压变形程度计算/136
5.4.4 冷挤压力的计算/138
5.5 冷挤压模具的设计/142
任务5-5 典型冷挤压模具结构与设计/142
5.5.1 典型冷挤压模具结构/143
5.5.2 冷挤压凸模与凹模的设计/143
小结/150
练习题/151
第6章 其他成形工艺/152
6.1 胀形/153
任务6-1 了解胀形的变形特点/153
6.1.1 胀形成形的特点和分类/153
6.1.2 起伏成形/153
6.1.3 圆柱形空心毛坯胀形/155
6.1.4 胀形模结构/156
6.2 翻边/157
任务6-2 了解翻边模的结构/157
6.2.1 内孔翻边/157
6.2.2 外缘翻边/160
6.2.3 翻边模结构/161
6.3 缩口/163
任务6-3 缩口工艺计算/163
6.4 校平与整形/167
任务6-4 了解校平模与整形模的结构/167
6.4.1 校平/167
6.4.2 整形/168
小结/170
练习题/170
第7章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171
任务7-1 了解冷冲模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知识/171
7.1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172
7.2 工序性质、数量、工序及组合的确定/173
7.2.1 工艺方案在技术上应满足的要求/173
7.2.2 工序性质/174
7.2.3 工序数量/174
7.2.4 工序顺序/175
7.2.5 工序组合/175
7.3 冷冲模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工作程序/176
7.3.1 冷冲模设计的基本内容/176
7.3.2 冷冲模设计的基本要求/176
7.3.3 冷冲模设计的一般工作程序/177
7.3.4 分析制件的冲压工艺性/177
7.3.5 确定制件的总体工艺方案/178
7.3.6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178
7.3.7 合理选择冲模类型及结构/178
7.3.8 选择冲压设备/178
7.3.9 编写工艺文件和设计计算说明书/178
练习题/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