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构建了洪灾综合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研究体系,在洪灾综合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中运用了多种新理论方法:如小波分析、R/S分析、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方法、混沌动力学理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博奕论等。并率先在洞庭湖区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将丰富和发展水文学、水力学、灾害学、风险管理等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复杂河网地区洪灾综合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其防洪减灾实践,对维系洞庭湖区和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洞庭湖区乃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水资源学、环境学、地理学、资源科学、灾害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有关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参考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探讨洪灾风险分析研究的趋势。运用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从防洪减灾过程与洪灾形成机制等纵横联系提出洪灾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研究体系。选取四水流域年洪峰流量实测时间序列,运用小波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突变分析法、G—P算法研究了四水流域年洪峰流量序列的周期性、趋势性、趋势的持续性与逆持续性与混沌特征,从而揭示洞庭湖区洪灾孕灾环境变异性特征。根据建立的近500年洪涝灾害序列,运用统计方法、周期图分析法、公度性分析与容量维计算等方法,进行洞庭湖区洪水危险性分析。运用遗传算法和投影寻踪方法对洞庭湖区以堤垸为单元进行易损性评估。运用混沌动力学中的时间序列重构相空间技术计算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进行R/S分析等来研究洞庭湖区洪灾灾情的混沌特征及灾情预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连环替代法等方法进行灾情评估分析。水文学方法与水力学方法相结合,选取典型堤垸堤段对包括堤防漫顶、边坡失稳和渗透变形等堤防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碳税法、替代费用法等方法评估洞庭湖生态服务价值,基于评估结果和恢复生态学原理,提出其生态恢复对策系统。以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对策为例,探讨其涉及到多个决策主体的相互作用的状况,运用博弈论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洪水为害风险分析
1.2.2 防洪工程风险分析
1.2.3 防洪投资风险分析
1.2.4 防洪风险决策分析
1.2.5 博弈论的应用研究
1.3 现状评述及研究趋势分析
1.3.1 洪灾风险分析的综合化研究趋势
1.3.2 洪灾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研究趋势
1.3.3 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开拓与应用
1.4 研究方案与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洪灾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研究
2.1 基本概念辨识
2.2 洪灾风险分析的系统化
2.2.1 洪灾风险分析与管理
2.2.2 洪水灾害与减灾系统
2.2.3 洪灾风险分析系统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洞庭湖区洪灾孕灾环境变异性分析
3.1 资料来源及其基本分析
3.1.1 资料来源
3.1.2 样本特征分析
3.2 年最大流量序列周期性分析
3.2.1 小波分析概述
3.2.2 方法介绍
3.2.3 计算结果
3.2.4 周期对比
3.2.5 曲线拟合
3.2.6 结论
3.3 年最大流量序列趋势分析与持续性研究
3.3.1 趋势分析
3.3.2 持续性研究
3.3.3 结论
3.4 年最大流量序列混沌特征初步分析
3.4.1 分形理论概述
3.4.2 理论与方法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洞庭湖区洪灾危险性分析
4.1 洞庭湖区洪灾危险性特征分析
4.1.1 洞庭湖区洪灾发展的阶段性
4.1.2 洞庭湖区洪灾发生的持续性
4.1.3 洞庭湖区洪灾发生的可公度性与周期性
4.2 洞庭湖区洪灾危险性形成机制分析
4.2.1 洞庭湖区特大洪灾对厄尔尼诺的响应机制
4.2.2 洞庭湖区特大洪灾年大气环流特征
4.2.3 洞庭湖区洪灾区域联系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遗传投影寻踪法的洞庭湖区洪灾易损性评价分析
5.1 洪灾易损性评价的内涵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5.2.1 PPCE—RAGA的建模过程
5.2.2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
5.3 洞庭湖区洪灾易损性评价及分析
5.3.1 洞庭湖区洪灾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
5.3.2 洞庭湖区洪灾易损性评价方法
5.3.3 洞庭湖区洪灾易损性评价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的混沌特征及其评估分析
6.1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的混沌特征分析
6.1.1 关联维数和Kolmogorov熵的计算方法以及R/S分析原理
6.1.2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的混沌特征分析
6.2 洞庭湖区洪涝灾度及影响机制分析
6.2.1 灰色聚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6.2.2 洞庭湖区洪涝灾度评定及影响机制分析
6.3 洞庭湖区洪涝综合灾情指数及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综合风险分析
7.1 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现状概况
7.1.1 堤防防洪标准不高
7.1.2 堤线长,堤身质量差,险情多
7.2 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综合风险分析模型
7.2.1 堤防工程风险概论
7.2.2 风险率模型建立的基本概念
7.2.3 堤防工程综合风险率计算模型
7.3 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综合风险分析实例
7.3.1 洞庭湖区堤防工程地质分区和主要地质问题
7.3.2 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综合风险分析实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洪泛区管理
8.1 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现状
8.2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类型与评估方法
8.2.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类型
8.2.2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8.2.3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相应评价方法
8.3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8.3.1 直接经济价值评价
8.3.2 间接经济价值评价
8.3.3 非使用价值评估(即遗产价值或存在价值)
8.4 基于价值评估结果的洞庭湖洪泛区管理对策
8.4.1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8.4.2 洪泛区管理对策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洞庭湖区洪灾防治对策的博弈分析——以退田还湖对策为例
9.1 洞庭湖过度围垦的博弈分析一
9.2 退田还湖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
9.2.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博弈
9.2.2 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9.2.3 政府与农民间的博弈
9.3 退田还湖过程中有关移民问题的博弈
9.3.1 移民工作现状及移民中存在的问题
9.3.2 上级政府与移民接纳区之间的博弈
9.3.3 有关移民数量的博弈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总结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