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他被称为“史上最红小和尚”、中国版“一休”?凭什么他的文章这么有感染力——有人解开心结,有人学会放下,有人用来自励,有人用来悟道,有人用来“安胎”??凭什么他的新书《戒嗔的白粥馆第2部》销量再超前作,狂销200,000册???只因为——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佛禅励志书!只因为——这本书是心灵不够安定的现代人,最重要的一味良方!!
在本书中,戒嗔匠心独运,敏感而静谧地为我们尘世中人展现了一个离我们生活遥远但是离我们内心最近的世界。每个小故事里包含的意义都是戒嗔师父对世界对尘世的思考。它的轻松风格正是我们忙碌后去窥探灵魂的慰藉。你可以从书中得到你意想不到的释放和平静。
一个个抚慰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引人顿悟的禅机,在释戒嗔恬淡如水的心灵讲述中缓缓展开。在《小和尚讲故事——戒嗔的白粥馆第2部》中,戒嗔匠心独运,敏感而静谧地为我们尘世中人展现了一个离我们生活遥远但是离我们内心最近的世界。每个小故事里包含的意义都是戒嗔师父对世界对尘世的思考。它的轻松风格正是我们忙碌后去窥探灵魂的慰藉。你可以从书中得到你意想不到的释放和平静。
淼镇上的孩子都喜欢跑到茅山上玩,现在是,以前也是。
天明寺门外有棵老树,不知道有多少年头,粗大的树身,枝干肆意伸张着,一直伸到天明寺的匾额前。听淼镇上最年长的老人说,他小时候这棵树就有这么大。
戒嗔刚来天明寺里的时候只有十二岁,那时戒嗔常会坐在寺门外的老树下读经书,阳光从老树的枝叶中的缝隙透射过来,既不会感觉刺眼,也不觉得昏暗。
那时候常常有两个孩子到附近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年纪与戒嗔相仿。
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就在老树下。三人对视良久,各自惊惧,最后那个女孩子笑了出来,化解了我们之间的尴尬。
后来慢慢熟络了,戒嗔知道了两人是兄妹,平时也只是以小名相称,是极其普通的小名,哥哥叫小毛,妹妹叫小妹。两人是龙凤胎,父母是大城市来的知青,所以,兄妹两人说话语调都和镇上的方言微微不同。
那几年,他们常常跑到茅山上玩,玩得最多的就是捉迷藏,认识了戒嗔后,他们也时常躲到天明寺里,毕竟寺里遮挡的东西比较多,藏起来方便。有时躲在花丛后,有时躲在水缸里。
还记得有一次,戒嗔在屋子里翻书,小妹快速跑进屋里,然后一头钻进戒傲的床下。戒嗔把头探下去看,小妹把床单掀起一块,小声地对戒嗔说,我在捉迷藏,然后就把床单又放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小毛跑了进去,见了戒嗔便问,见到小妹了吗?
戒嗔想想师父上午才说过的出家人不能打诳语,所以就说,在戒傲床下。
小妹气鼓鼓地从床下钻出来说,戒嗔,你怎么出卖我呀。
还好小妹的怒火没有持续多久,过了几天,她见到我又和平常一样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两年,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两人不再上山来玩了。
有时偶尔路过镇上,见到他们兄妹,大家也会相视而笑。
有次问小毛,怎么不来山上捉迷藏,小毛想了又想,说,也不知道怎么着,忽然不喜欢捉迷藏了。
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走过,不知觉中遗失,不知觉中成长。
小毛和小妹家有一盆很特别的花,看起来枝叶和花朵都很像菊花,只是颜色有些奇异,深紫色的花瓣和其他菊花都不相同。
每到花开的时候,我和戒傲下山时总会绕路去他们家看看花。
兄妹俩会热情接待我们。
有清茶,有水果,有微笑。
每年都会找小毛和小妹要上一些紫菊的种子,只是每次种出来的花都不是紫色的。
一年初夏,经过他们家的时候,看到一辆卡车停在他们家门前。走上前去打听,小毛说,我们要搬家了,要随父母搬回城市里。
小毛边说边开心地笑,戒嗔知道这是件好事,他们今后的生活必然比现在好。
微微有些难过,此时一别,后会应是无期。
回到寺里,和戒傲算计着要再找个机会和他们兄妹话别一下,谁知道第二天,两人跑进了寺里,小毛手中抱着那盆菊花。
小妹说:“我和哥哥明天就要走了,这花是带不走了,所以,想把它送给戒嗔做个纪念,但是希望等到花开的时节,戒嗔可以为我们留一包花种,如果有机会我们会来取。”
从小毛手里接过花盆,我重重地点头,说:“会的,一定会把花种留下来的。”
小毛和小妹那次坐在寺里很久,聊小时候的趣事,一直到日头就快落了。
小毛说:“我们走了,如果再不走,等天晚了,山路就不好走了。”
把两人送出寺门,小妹拾着头望着老树,轻轻微笑,一如初见时的微笑。--
我轻轻挥手话别,什么也没有说。
我们生命中有多少人就这样走过,即便再投缘的微笑,在转角后可能就永不再见了。
把紫菊放在花架子上,浇水也会特别关照,有时候会想起它曾经的主人。
过了整个季节,紫菊终于在施主们的赞叹中怒放。
而戒嗔收获一整包花种,小心地包在小纸包里。
小毛和小妹没有回来过,那包花种也许只是个不重要的约定。
过了许久,有天戒嗔在后院里打扫,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名字,侧过头去看,隔着镂空的石头围墙,是淼镇上一位姓苏的女施主在叫我,那位苏施主戒嗔并不太熟悉,只知道她是小妹的好友。
苏施主对戒嗔说:“戒嗔,小毛和小妹让我来讨债了。”
微微一愣,忽然想起来债务是什么,跑回屋子,翻出那包花种,从墙上的空当中塞过来。
苏施主说:“明天我去城市里看小毛和小妹,有什么话要我带去吗?”
戒嗔摇摇头,因为戒嗔知道那些花种虽不会说话,可是已经带去了很多东西。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小毛和小妹的消息了。
在一个风雨之夜,紫菊忽然凋谢,任戒嗔怎么浇水施肥也没有活过来。
望着枯萎的紫菊,心里很是遗憾,那是朋友们留给戒嗔的唯一纪念了。
到了春天,后院的围墙边长起一棵植物,看样子很像菊花,没有特别留意。
转眼到了秋天,菊花开放,竟是一树紫菊。
戒嗔百思不得其解,有天站在围墙前,忽然想起,那天隔着墙把菊花种递给苏施主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了苏施主的手,戒嗔当时紧张地手抖了一下,定是那时候落下的。
凑在菊花旁,风轻轻吹来的时候,鼻中有那淡淡的菊花香。
P3-5
“阅读小和尚的文章,就像品尝一碗白米粥或一杯白开水,刚开始清淡无味,然而单纯的后劲却令人回味无穷。”
——美国《世界日报》
谁在那白粥馆里讲故事,中国版“一休”人气旺到爆。
——日本《Record China》
22岁摩登比丘,网络弘扬佛法,说故事弘佛法,搭配漫画易了解。
——台湾《台视新闻》
戒嗔游天涯请你喝白粥:一入“天涯“深似海;两碗白粥济众生;三问出身无处寻。
——《厦门日报》
这本书是心灵不够安定的现代人,最需要的一味良方。
——蔡志忠
“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
——圣严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