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的这种具有道德指向的躯体理论,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进行详尽而深入的批判分析。
本书基本上是一种思想上的理论探讨,比较注重形上意味的升华,因而在材料取舍上侧重不同思想自身的碰撞、比较,而非一种思想史意义上的考证研究。这就是本书对巴赫金躯体理论进行研究的大体方法与思路。按照这一构想,本书将分八部分对巴赫金的躯体理论进行专题研究。
导论
第一章 巴赫金的躯体理论的几个维度
第一节 躯体定位
一 内外躯体与巨大躯体
二 躯体与世界
三 作为价值存在的躯体
第二节 躯体存在的时空
一 躯体存在与“我与他人”的时空
二 躯体存在时空的价值层面
三 躯体时空与“时空体”
第三节 躯体的道德指向
一 巴赫金的道德哲学
二 巴赫金对躯体的道德建构
三 道德指向与反躯体本能主义
第二章 躯体功能主义分析
第一节 躯体与死亡
一 死亡:躯体的他人完成
二 躯体死亡的艺术表现
三 狂欢、怪诞与死亡
第二节 躯体与性
一 巴赫金对单纯性欲求的批判
二 作为躯体表现的性的颠覆意义
三 作为躯体表现的性的建构意义
第三节 躯体建构与饮食筵宴
一 躯体与世界:饮食的建构意义
二 饮食、欢笑与躯体
三 饮食的颠覆指向
第三章 躯体的文艺阐释
第一节 怪诞艺术中的躯体
一 怪诞艺术中的笑与恐怖
二 怪诞艺术中人的躯体
第二节 丑角地形学:一种独特的文艺躯体学
一 丑角的来源与意义
二 丑角的地形空间意义的生成
三 丑角地形学
第三节 躯体镜像与文艺中的“自我”
一 镜像中的躯体
二 躯体镜像视角下文艺中的“自我”
第四章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思想渊源(上)
第一节 狂欢节庆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
一 躯体献祭与狂欢起源
二 躯体与狂欢
第二节 基督教思想对巴赫金躯体理论的影响
一 躯体中的他人之爱
二 躯体中我与他人
第五章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思想渊源(下)
第一节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道德指向与康德、新康德主义的影响
一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道德指向与康德的实践理性
二 巴赫金的躯体的设定性与新康德主义的未完成性
结语
第二节 胡塞尔的主体间性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
一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与巴赫金躯体理论中的“我与他人”
二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与巴赫金的“躯体世界
结语
第三节 巴赫金躯体理论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一 生命哲学与道德哲学
二 柏格森的“自我”、“形象”与巴赫金的“内外躯体
第四节 酒神理论对巴赫金躯体理论的影响
一 尼采“酒神理论”凸显的“躯体”向度
二 巴赫金对“酒神理论”接受过程中所受到的伊凡诺夫的影响
三 “酒神理论”与巴赫金躯体理论的构建
第六章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对话语境
第一节 梅洛-庞蒂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比较
一 梅洛-庞蒂的躯体理论对胡塞尔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 巴赫金与梅洛-庞帝的躯体旨趣
第二节 福柯的肉体诉求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
一 历史真实(真理)与道德伦理
二 福柯的肉体解放与巴赫金的躯体颠覆
三 福柯的肉体理想与巴赫金的躯体建构
第三节 巴特勒的躯体思想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
一 巴特勒躯体思想的意义指向
二 巴赫金与巴特勒的躯体旨趣
第七章 巴赫金躯体理论与国内文学批评实践
第一节 从巴赫金的躯体理论看《西游记》的“躯体”内涵
一 躯体的颠覆内涵
二 躯体与宇宙万物相融的怪诞旨趣
第二节 巴赫金的躯体理论与国内近年来的“躯体写作
一 国内“躯体写作”现状
二 从巴赫金躯体理论的视阈看国内躯体写作的旨趣
结束语
一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超越性贡献
二 巴赫金躯体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外一章 著者相关巴赫金研究的部分摘选
第一节 狂欢与笑话——巴赫金与冯梦龙的反抗话语比较
第二节 巴赫金的“戏剧丑角”理论
第三节 巴赫金对“间性”理论的贡献
第四节 脸谱:中国电影民族化的切入符号
附录一 著者近年发表的相关巴赫金思想研究文章目录
附录二 巴赫金生平与主要著作述要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