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佛教入门(白金全彩珍藏版)/亮点人文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空夏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佛教的起源、理论和发展出发,囊括佛教世界的诸事万物,将复杂的佛教知识体系细化为6个清晰可辨的章节,结构新颖,分类科学,以流畅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佛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全面展现出佛教的深邃智慧,非常适合初学者,也能使资深的佛教学者受到启发,大有收益。

此外,本书精选651张图片,将丰富的视觉元素与线性的文字结合为完整的体系,涵盖建筑、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直观逼真地给读者呈现出三维立体空间,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地欣赏佛教的魅力。

内容推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在东西方广为传播,对许多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基于大量的资料汇集梳理,以流畅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佛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全面展现出了佛教的深邃智慧,真实、丰满又充满动人的魅力。

全书收集了651幅世界各地的佛教珍品图片,介绍了各地佛教及佛教艺术的特色。翻阅本书,读者会倍感佛香扑面,磬音绕耳,直观面对妙好诸尊和个性鲜明的天龙八部、持物法器、真言修持及不二法门。

本书通过细致的归纳整合,为广大读者架设了一座连接佛教世界的桥梁,免除了寻找汗牛充栋的佛典、经注的艰辛过程。一卷在手,既可体会闹市红尘中居士的逍遥,也可把玩深谙其味的佛教艺术鉴赏真谛。

目录

第一章 佛教常识入门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佛教历史

  01.佛的由来

  02.佛教的定义

  03.汉传佛教的由来及传播

  04.中国佛教的特点

  05.藏传佛教的产生

  06.藏传佛教的特点

  07.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区别

  08.南传佛教的由来

  09.佛教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第二节 异彩纷呈的佛教派别

  01.大乘佛教的由来

  02.小乘佛教的由来

  03.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

  04.藏传佛教的派别

  05.瑜伽宗的由来

  06.法性宗的由来

  07.天台宗的由来

  08.密宗的由来

  09.华严宗的由来

  010.净土宗的由来

  011.律宗的由来

  012.禅宗的由来

 第三节 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

  01.“缘起”的释义

  02.“业力与轮回”的释义

  03.“六道”的释义

  04.“十二因缘”的释义

  05.“法印”的释义

  06.“四谛”的释义

  07.“五蕴”的释义

  08.“四禅八定”的释义

  09.“八正道”的释义

  010.“三十七道品”的释义

  011.“六度”的释义

  012.“般若”的释义

  013.“涅檠”的释义

 第四节 生动有趣的佛教俗语

  01.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02.大千世界

  03.菩提即烦恼,烦恼即菩提

  0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0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06.无事不登三宝殿

第二章 佛教艺术入门

 第一节 古朴精美的佛教建筑

  01.几种常见的佛教道场

  02.寺院的发展历史

  03.汉传佛教寺院的典型结构

  04.“配殿”的结构

  05.法堂

  06.罗汉堂

  07.奔马与佛教建筑题材的关系

  08.白马寺的建筑风格

  09.少林寺的建筑风格

  010.相国寺的建筑风格

  011.法源寺的建筑风格

  012.南禅寺的建筑风格

  013.南普陀寺的建筑风格

  014.悬空寺的建筑风格

  015.极乐寺的建筑风格

  016.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

  017.布达拉宫之白宫建筑风格

  018.布达拉宫之红宫建筑风格

  019.大昭寺的建筑风格

  020.塔尔寺的建筑风格

  021.佛教建筑最重要的装饰之一——藻井

  022.佛教建筑最重要的装饰之一——莲花座

 第二节 五彩斑斓的佛教绘画

  01.人物画分类

  02.情景佛画分类

  03.佛教绘画的目的

  04.唐卡的分类

  05.唐卡的色彩

  06.古代壁画

  07.张僧繇的绘画风格

  08.仲达的佛教绘画风格

  09.吴道子的佛教绘画作品

  010.周防的佛教绘画作品

  011.须弥山图

  012.《地藏菩萨说法相》的由来

  013.西藏的壁画艺术

 第三节 宛如天籁的佛教音乐

  01.佛教与音乐

  02.佛教音乐的种类

  03.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04.唐代的佛教音乐

  05.佛教梵呗的由来

  06.藏传佛教的佛殿乐

  07.佛殿乐器

  08.智化寺音乐

 第四节 匠心独运的佛教雕塑

  01.佛教对雕塑发展的影响

  02.藏传佛教的雕塑艺术

  03.藏传佛教的酥油花彩塑艺术

  04.佛陀的雕塑艺术

  05.佛传雕刻

  06.三世佛像

  07.五方佛像

  08.七世佛像

  09.千佛像

  010.十大弟子像

  011.观音菩萨像

  012.弥勒佛像

  013.罗汉像

  014.四天王像

  015.云冈石窟

  016.敦煌莫高窟

 第五节 意境优美的佛教文学

  01.佛经与文学的关系

  02.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03.中国佛教文学的分类

  04.《金刚经》

  05.《心经》

  06.柳宗元与佛教

  07.王维与佛教

  08.苏东坡与佛教

第三章 佛教养生入门

 第一节 益寿延年的佛家养生

  01.佛教的生命健康观

  02.佛教的因果思想与养生

  03.佛教御心术养生

  04.五戒与养生

  05.修德养生法

  06.达摩易筋经养生法

  07.藏传佛教的养生法

  08.六字真言咒的养生法

  09.密宗的手印养生法

  010.密宗的养生杂修法

  011.香与佛教养生

  012.佛教徒的日常保健与养生

 第二节 独具一格的素食养生

  01.素食在中国

  02.素食与修行

  03.吃素的方式

  04.素食的好处

  05.素食中的营养成分

  06.几种常见蔬菜的保健功能

  07.酒为养生的禁忌

  08.瑜伽的饮食观

 第三节 身心清净的禅定养生

  01.禅

  02.修习禅定与养生

  03.坐禅养生的几种方法

  04.初学坐禅的姿势要点

  05.五种常用的坐禅姿势

  06.禅定治病的必备条件

 第四节 心神合一的静坐养生

  01.静坐与养生

  02.静坐的方法

  03.因是子静坐功的功法

  04.初学静坐者应注意的五项事项

  05.静坐与坐禅的区别

第四章 佛教生活入门

 第一节 闲云野鹤的佛门生活

01.“晨钟暮鼓”中的丛林生活

02.“江湖”中的云水生涯

03.深山茅棚中的隐修僧

04.僧人与茶

05.藏传佛教的饮茶文化

06.自然清新的饮食习俗

07.行云流水的起居出行

08.日日熏习的早晚课诵

 第二节 蕴含法义的佛门衣着

01.汉传佛教僧服的演变

02.僧衣的类别

03.僧衣的颜色

04.僧鞋与僧袜

05.藏传佛教僧服的特色

06.佛教徒衣着的礼仪

 第三节 趣味盎然的佛家称呼

01.汉传佛教称谓的特点

02.佛门中的七众

03.佛教徒的其他称谓

04.佛教职务性的身份称谓

05.佛门的礼节性称谓

06.佛门称谓中的注意事项

07.佛门封号性僧职称谓

08.藏地的学位性僧职称谓

09.藏地的戒律性称谓

010.藏地寺院的僧职称谓

011.藏地的活佛称谓

012.藏传地活佛的系统称谓

 第四节 庄严隆重的佛教节日

01.佛教节日的特点

02.佛与菩萨圣诞及纪念日

03.浴佛节的由来

04.佛陀成道日

05.佛吉祥日

06.涅槃节

07.阿弥陀佛圣诞

08.观世音菩萨圣诞

09.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010.伽蓝菩萨圣诞

011.盂兰盆会的由来

012.藏传佛教的雪顿节

013.藏传佛教的活佛坐床礼仪

 第五节 各种各样的佛家器物

01.佛教法器的种类

02.梵呗赞诵的法器

03.藏传佛教的礼敬称赞法器

04.藏传佛教的供养法器

05.藏传佛教的持验法器

06.藏传佛教的祈祷法器

07.念珠

08.木鱼

09.如意

010.香与香炉

011.灯笼

012.烛台

013.滤水囊

014.锡杖

 第六节 智慧圆融的佛门戒律

01.三皈依

02.五戒

03.受持五戒的功德

04.八关斋戒

05.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

06.菩萨戒

07.四十八轻戒

08.受戒

09.犯戒者的过失

第五章 佛教人物入门

 第一节 正法时代的佛教人物

01.释迦牟尼佛

02.西方三圣

03.东方三圣

04.四大菩萨

05.弥勒菩萨

06、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

07、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二——目犍连

08.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三——阿那律

09.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四——阿难陀

010.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五——罗喉罗

011.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六——摩诃迦叶

012.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七——迦旃延

013.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八——富楼那

014.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九——须菩提

015.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十——优婆离

016.十八罗汉

017.天龙八部

018.四大天王

 第二节 像法时代的汉传佛教人物

01.安世高

02.道安法师

03.慧远大师

04.鸠摩罗什大师

05.道生法师

06.昙无谶

07.达摩大师

08.玄奘大师

09.慧能大师

010.一行禅师

011.鉴真大师

 第三节 来自青藏高原的藏传佛教人物

01.莲花生大士

02.玛尔巴·曲吉洛追

03.仲敦巴·嘉瓦郡乃

04.米拉日巴尊者

05.塔波拉杰·索南仁钦

06.萨班·贡噶坚赞

07.八思巴·洛哲坚赞

08.宗喀巴·洛桑扎巴

09.布敦·仁钦朱

010.噶玛巴·都松钦巴

011.夏鲁·曲郡桑波

012.仁钦桑波

第六章 佛教植物入门

 第一节 清净庄严的佛门之花

01.莲花与释迦牟尼佛

02.莲花与佛教教义

03.莲花与佛教艺术

04.花的六度精神

05.花与佛教譬喻

06.无忧花

07.曼陀罗花

08.曼殊沙花

09.暴马丁香

010.茉莉花

011.忍冬花

012.昙花

013.瑞香

 第二节 遮蔽烦恼的佛门之树

01.菩提树

02.铁树

03.娑罗树

04.银杏树

05.贝多罗树

试读章节

05.藏传佛教的产生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古称“佛教”或“内道”。 “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一是佛教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邻国(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国家);二是单纯用藏文、藏语作为传播媒介的佛教,不仅仅在西藏地区,还在其他地区或其他民族使用藏语和藏文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故名为“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创建于7世纪中叶。7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分别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以及大量佛经。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藏王松赞干布皈依佛教,建立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布达拉宫也就是在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之时所建的宫室,由于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直到17世纪才完成。如今的布达拉宫已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标志性宗教建筑之一。

8世纪中叶,印度佛教直接传入西藏地区,并与西藏地区固有的苯教互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藏区特征的佛教。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叶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三百多年间,藏传佛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当地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一方面在教义上保持印度佛教的传统,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吸取了汉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优点,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西藏佛教文化。

藏传佛教于后弘时期传人四川、内蒙、青海、云南、甘肃和蒙古(令为蒙古人民共和国),13世纪后开始传人元、明、清宫廷,对中央政府的治藏政策和宗教政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还先后传人尼泊尔、不丹、锡金、拉达克等周边邻国及邻境。20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人欧美国家,已成为西方国家不可忽视的宗教信仰之一。

06.藏传佛教的特点

在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中,藏传佛教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藏传佛教系统、全面地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义。

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属于大乘佛教,但它并不轻视也不排挤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坚持认为三乘佛法都是应机教化的方便法门,没有一样无价值,也没有一样不重要,因此藏传佛教大小乘教并重,显密双修,即外修声闻戒(小乘戒),内修菩萨行(大乘行),密修二次第(无上密二次第)。宗喀巴大师说过:“一切教乘并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属教诲。”藏传佛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坚持佛教教义的完整性,下面的几个并重原则可以说明藏传佛教的这一特点。

闻思修并重;

戒行与正见并重;

显法与密法并重:

修福与修慧并重;

度众和自度并重。

第二,藏传佛教吸收了释迦牟尼佛教义的精华。

藏传佛教的无上密法是它最大的骄傲。无上密法是佛教的精华,是解脱成佛的最高法门。日本高僧空海大师说:“整个佛教的终极妙理在于密教。”宗喀巴大师也说:“金刚乘比佛更稀有珍贵。”英国佛教学者约翰·布洛菲尔德说:“我把金刚乘视为人类思想发展最绚丽的花朵之一。”由此看来,无上密法是藏传佛教独有的精华。

智慧正见是佛教的灵魂。正见因为使用符号语言和抽象概念性思维,不属于世俗感知经验的范围,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佛教内部在真谛性空的理解上就产生了分别派、经论派、唯识派、中观派等四个哲学层次。其中,中观处于正见的最高层次,月称所代表的驳论派中观见是中观的最高层次。有鉴于此,阿底峡尊者说:“除了月称门,别无成佛法。”藏传佛教属于清一色的中观派。前弘期以自证派中观见为主,后弘期驳论派中观见占了主导地位。在甚深驳论中观见理论的阐发成就方面,宗喀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P31-37

序言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释迦牟尼佛创立,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哲学思想和宇宙的真理。佛教于公元3世纪以南传、北传两条线索先后传播至印度周边的东南亚及东亚地区,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自此在东西方广为传播,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形态以及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构成佛教的三要素为教主释迦牟尼佛、教理和教徒。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经过与中原本土宗教和传统思想彼此融合借鉴的漫长过程,最后形成一支兼容南传、北传佛教的主脉。中国佛教体系的完备和庞杂程度,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佛教国家所不能及的。

本书基于大量的资料汇集梳理,从佛教的起源、理论和发展出发,囊括佛教世界的诸事万物,将复杂的佛教知识体系细化为6个清晰可辨的章节,结构新颖,分类科学,以流畅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佛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全面展现出佛教的深邃智慧,非常适合初学者,也能使资深的佛教学者受到启发,大有收益。

此外,本书精选的651幅世界各地的佛教珍品图片,直观逼真,涵盖建筑、雕塑、考古、绘画及唐卡等各种艺术形式,介绍了各地佛教及佛教艺术的特色。这些图片从美学角度集中展现了佛教艺术的缤纷璀璨,对了解佛教的造像艺术、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广泛的参考价值。

编译此书的目的,旨在从常识、艺术、养生、生活、人物、植物等六个方面为广大读者架设一座连接佛教世界的桥梁,免除自己研读汗牛充栋的佛典、经注的艰辛过程,增强对佛教这一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深刻了解。因此,如果你想寻找佛教入门类的读本,请选择这本书,相信你不会失望:如果你信仰其他宗教,对佛教另有看法,也许本书会增进你对佛教的了解:如果你是佛门中人,也请以本书所列举的范例,印证自己的修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