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海军之路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陆儒德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该书跨度很大,从原始航海产生古代海军,一直写到现代海军,并对今后海军发展作了展望性探讨。该书从世界发展历史进程,以航海、贸易、海权交集发展为主线,探讨了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发展的迥异之路,点评其不同的历史影响和结局。作者以新的视野分析海军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当今世界建设海军遇到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于建设一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的现代海军是有现实意义的。

内容推荐

本书较全面地梳理了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对历史上的马尾海战、黄海海战,及其中国“倭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广开思路,正视历史,进行学术探讨,以求取得有益的教训。书中对“海军与国际海洋法”、“海军非战争军事运用”等作了分章论述,是适应时代需要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海军之路》,提出了不少学术论点,提供读者一些历史资料,对了解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1章 航海为国家开放之途

一、舟楫原始航海

二、夏商帆船航海

三、秦汉航海大开拓

四、航海改变了世界

第2章 海军为开拓贸易之剑

一、海上贸易催生海军

二、海军塑造贸易版图

第3章 海权为国家盛衰之基

一、海权的历史渊源

二、海权的现代元素

第二篇 艰辛的航海征途

第4章 西欧小国的蓝色崛起

一、探险家勇闯两大洋

二、“斗牛士”异军突起

三、瓜分海洋“第一线”

四、海权支撑商业扩张

五、“无敌舰队”称霸海洋

六、伊比利亚辉煌终消逝

第5章 “海上马车夫”的兴衰路

一、蓝色崛起“三大法宝”

二、驾驭“马车”争霸海洋

三、军商兼用的“隐形舰队”

四、“海上马车夫”的终结路

第6章 价值取向不同的航海

一、东方的和平航海

二、西方的殖民航海

三、商业支配大探险

四、纪念碑呈价值观

第三篇 迥异的海军历程

第7章 西方海军“三部曲”

一、产生于海上贸易

二、发展于海上争霸

三、服务于全球战略

第8章 中国水军迥异路

一、诸侯内斗的“宠儿”

二、陆主海从的“畸形儿”

三、皇帝圣旨定盛衰

第四篇 悠久的古代水军

第9章 中国水军的征途

一、古代水军的特点

二、由江到海的征战

三、水军的历史地位

第10章 辉煌的郑和舰队

一、国力强盛之使然

二、盖古未有的舰队

三、七下西洋的壮举

四、唤醒民族的伟业

第11章 纯军事舰队的结局

一、郑和舰队告别海洋

二、郑氏舰队偃旗息鼓

第12章 明朝“寇患”的因果

一、“海盗村”引发的思考

二、“倭寇”的多元成分

三、“禁海”及其后果

四、“倭患”乃国策之祸

第五篇 跌宕的近代海军

第13章 自毁海防遭国难

一、清初水师尚有实力

二、禁海迁徙江河日下

三、废弛水师自毁海防

第14章 鸦片战争惊梦醒

一、国势衰弱引狼入侵

二、鸦片点燃商业战争

三、海防空虚无力御敌

四、国土沦丧空前国难

第15章 诡异的甲申海战

一、临战乞和失斗志

二、战时慌乱失战机

三、未败签约失国体

四、法舰黯然离马江

第16章 空前海防大讨论

一、宫廷民主启解放思想

二、提升海防建近代海军

三、集中统一创国家海军

第17章 悲壮的甲午海战

一、黄海战云涌动

二、丰岛遇袭遭劫

三、黄海血战沉戟

四、威海自戕海葬

五、悲愤痛思国殇

第18章 阴霾里的闪光点

一、开拓近代海军教育

二、创建近代军事工业

三、开创海军军事外交

四、活跃海军学术研究

五、黄海军魂忠勇名垂

第19章 不息振兴海军梦

一、睁眼世界愁海防

二、伤心问东亚海权

三、两袖清风痴海军

第六篇 众望的现代海军

第20章 人民海军成长之路

一、在战火中诞生

二、以陆军为基础

三、在战斗中壮大

四、随国盛而强大

第21章 毛泽东海军建军思想

一、一定要建设强大海军

二、海军是个战略军种

三、海军发展“三步走”

四、历练铁拳“空潜快”

五、建设海上“长城”和“铁路”

第22章 海军与国际海洋法

一、世界海洋大宪章

二、海洋形势大变化

三、国防观念新思维

第23章 海军非战争军事运用

一、海军固有的传统任务

二、现代海军的战略使命

三、军事外交的主要手段

四、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行为

五、承担海洋大国的国际义务

第24章 现代海军的战略思考

一、陆权与海权之辩

二、统筹“第二海军”

三、保护“海上生命线”

四、建设“蓝水”海军

五、中国从不称霸

六、中国必有航母

第25章 展望海军发展趋势

一、面临世界新形势

二、熟悉海洋新发展

三、探讨海军新使命

四、创建“和谐海洋”

后记

试读章节

第4章 西欧小国的蓝色崛起

探索蓝色崛起的非凡历程,乃是人类的历史责任。希腊人开创了地中海海洋文明,曾经跨越爱琴海,朝东北挺进黑海;向西穿越爱奥尼亚海,伸人亚得里亚海沿岸,一直西扩至伊比利亚半岛东岸。但东奔西走,始终在地中海内打转。于是,把直布罗陀认定为人类所能到达的尽头。相传宙斯的儿子赫刺克勒斯在此立下两座“石柱”,表示这儿是无法超越的“天尽头”。

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驰骋印度洋29年,也终未能绕过“好望角”。阿拉伯和印度商人,活跃于欧、亚、非三大陆,仍然局限在印度洋沿岸区域。当时处于欧洲经济、文化中心的英、法、德等重要国家,得益于工业化而国力大增,急于扩张却不知出路何方,仍在中世纪封闭中争斗。

此时,一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岸的蕞尔小国葡萄牙,在一位王子带领下,撑起风帆,走出大西洋,领航世界大航海,成为称雄世界的海洋霸主,把触角一直伸展至欧、亚、非和美洲,“影响”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

一、探险家勇闯两大洋

亨利跨越大西洋

15世纪,欧洲受到工业革命的催化,涌动着向外扩张的潜流,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和香料,向外扩张是缓解内部压力的有效手段。葡萄牙是在公元1143年独立的君主制王国,国小人少,国土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不到100万。国土三面陆地,高原居多,农业为主,资源匮乏,更深地感受到国家缺乏资源与财富的危机感。由于葡萄牙黄金储量短缺,缺少黄金支撑的货币政策,导致物价飞涨,严重通货膨胀,商人纷纷破产,经济濒I临崩溃。欧洲人另一种不可或缺的商品,包括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等“香料”,用作调味品、宗教祭祀、制造香水、食品防腐和制造药品,为当时欧洲“疯狂的商品”。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垄断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阻断,香料成为欧洲的珍稀物品,更成为葡萄牙王室贵族和民众共同争抢的“珍宝”。由于物资奇缺,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动摇了王朝根基。

葡萄牙位居伊比利亚半岛西隅,听不见地中海的涛声,却与大西洋为伴,感受着海洋的狂涛。葡萄牙人不再满足沿岸的“鱼盐之利”,决心扬帆大西洋,走进凶险的海洋,以探索强国富民之路。航海是一种险境丛生的探险之旅,航海家是不畏艰险的坚强勇士,古代渡海工具简陋,航行资料空白,海路险恶,风云莫测。古代个体航海探险家往往失败居多,不少葬身鱼腹,走上了不归路,欧洲人深信赫剌克勒斯在直布罗陀立下的“石柱”为“天尽头”,使人望而却步,留下了“望洋兴叹”的无奈。

亨利,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第三个王子,据传,他出生时星象家预示:“他必将进行伟大而高贵的征伐,必将发现他人无法看到的神秘的东西。”他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曾站在里斯本西北部的欧洲大陆的最西端——罗卡角,面对镌刻有著名诗人卡蒙斯诗句:“大地止于此,大海始于斯”的石崖前发誓:葡萄牙要从这儿大胆向西,跨越大洋,探索世界,寻找财富,据称这就是“大西洋”的来历。大西洋气候孕育出的葡萄牙人,勇敢地闯过赫剌克勒斯石柱,率先迈进大洋,成为大西洋的主人,称霸世界海洋达一个多世纪,创造了海洋史上的奇迹。

亨利的成功在于他把航海推行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使航海探险获得国家财力支持和纳入国家计划,支撑航海事业持久发展。他亲自组织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进行的海上探险之旅,终结了欧洲几百年来只有冒险家孤立探险的航海史。亨利把当时著名的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航海家召集到葡萄牙,组成“航海探险家委员会”,研讨航海理论和总结航海实践,交流知识,训练船长。他大刀阔斧地改造了原始航海,创造性地以三角帆替代传统的方帆,改进指南针,建造适合远航的快速帆船,建筑导航灯塔,开设航海学校,修建天文台和兴建图书馆,以优惠政策奖励航海事业,推动原始航海走上科学化,促使航海事业快速发展。

亨利王子尽管并没有随着航船横渡大西洋,但他用了近40年时间,组织、领导着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建立了世界上一流远洋船队,拥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开创了航海科学研究,造就了一大批航海探险家,率先驶进大西洋,航行非洲西岸及许多群岛,成为欧洲的航海中心,既创造了葡萄牙的辉煌,又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因而,他被国际上荣誉地称为“亨利·航海家”。

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有一座“大航海纪念碑”。巨大的船形大理石纪念碑宛如一艘驶向大西洋的古老帆船,其正面写着:“献给亨利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站立船头的第一人便是亨利,随后为达·伽马和哥伦布等大航海家。这座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亨利逝世500周年而建的纪念碑,现在已经成为葡萄牙标志性建筑物,成为世界游人前往观光的名胜景点。然而,缺少郑和为代表的东方航海先驱,只能说这是欧洲的大航海纪念碑。

迪亚士绕过好望角

1487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委派著名航海家迪亚士出海寻找通往印度的航线。迪亚士率船队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当船队由大西洋转向印度洋时遇到狂风巨浪,船队漂泊了13个昼夜,几乎全军覆没。风暴把船队刮到岸边,迪亚士死里逃生,爬上岬角的南端,他气愤地将该岬角叫做“风暴角”,并在岬角上竖立了称为“帕德劳”的大理石石碑,碑面写着葡萄牙国王、地理发现者姓名和发现日期。

他返回里斯本,向国王报告航行经过,若奥二世没有责怪他,而是庆贺他越过了非洲最南角,只是感到“风暴角”这个名字对航海不吉利,他下令将“风暴角”改称为“好望角”。寓意绕过了此角,就有希望到达富饶的印度,让金银、香料源源流人葡萄牙国土。

西方人的东航与东方人的西进,沟通东西两洋,会合于好望角,开创东西文化交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实,准确地说“好望角”并不是非洲最南角,厄加勒斯角才是非洲的最南角,但这一个地理误区已被航海界约定俗成和世界人民所认同,非洲最南端“好望角”一直叫到现在。

达·伽马实现蓝色梦想

1495年,若奥二世去世,其侄曼努埃尔继位,承接若奥二世遗愿,强化海权,继续扩张。委派航海家达·伽马为总指挥,率领一支4艘武装船舶组成的舰队,继续完成寻找印度的使命。1497年7月,达·伽马舰队出发,11月绕过好望角,1498年5月,航海史上谱写了新的一页,达·伽马舰队终于驶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卡特港,看到了东方的文明和巨大的财富以及许多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当达·伽马回到里斯本时,船队已七零八落,损失惨重,但他从印度带回的财富,仅香料一项的价值,就超过他所有远征花费的60倍,可真算找到了“黄金宝地”,更加激起葡萄牙人对远航的亢奋。

同时,葡萄牙舰队沿着达·伽马的航迹,以武力开道,在印度洋轻松地制服了阿拉伯商人的反抗,建立起自东非沿岸一直延伸至日本的贸易帝国,垄断了整个东印度群岛的香料贸易,将大量财富运进葡萄牙的国库。葡萄牙人在四朝国王接力赛似的全力支持下,经历8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用掠夺来的财富,不断增强海权,实现了由西向东到达印度的梦想,并在沿途设立要塞、基地,为称雄欧洲,扩张亚、非、美洲,建立世界商业帝国打通了道路。

……  P17-19

序言

陆儒德教授是大连舰艇学院退休资深教授,在海军服役50年,曾任航海系主任,多次参加我国举办的重大远航活动,航行过世界各大洋。他以强烈的责任心,以一个老航海、老军人的视野,一直关注和研究海洋和海军问题,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退休后集中精力投入宣传活动和编纂书籍,先后出版了5部海洋和海军的专著。

《中国海军之路》是陆教授研究成果之一,该书跨度很大,从原始航海产生古代海军,一直写到现代海军,并对今后海军发展作了展望性探讨。该书从世界发展历史进程,以航海、贸易、海权交集发展为主线,探讨了中国海军与世界海军发展的迥异之路,点评其不同的历史影响和结局。作者以新的视野分析海军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当今世界建设海军遇到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于建设一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的现代海军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各朝的统治者自诩世界中心、“天朝上国”,物产充盈、“富国天下”,对外实行“闭关锁国”,远离了海洋,实施重农抑商,根本没有建立海军的需求和条件。所以,当西方世界,以海军为利剑走向海洋,推行海外贸易,大肆扩张殖民地时,中国还酣睡在黄土地上。虽然在内战争斗中,各朝代都建立了规模宏大,作战频繁的水军,但仅仅在江河水网地带征战,是陆地战争的延伸,完全不同于西方以海洋为舞台、服务于国家海洋活动的海军。直至清朝,面对外国列强的频繁入侵,为了应对来自海洋上的侵略者,开始建立以海洋为战场的海军。

所以,中国海军之路同世界海军发展道路迥异,它不是开拓贸易之剑,担当国家向外发展、积累财富之工具。相反,它产生于“富裕”的王朝。在明朝似乎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舰队。它担当“耀威异域,示国家富强”任务,充当对外宣传的展示品,实施“厚往薄来”政策,消耗国家财富。清朝建立的是纯军事的军队,它没有持久海洋活动来支撑,只能随着皇帝的旨意而兴衰,结果必然消亡。

一个国家的海军,决定于国家体制,民族的海洋意识,国家的海洋活动及其对海军的需求和使用海军的决心。离开了海洋活动的海军,不可能持久:穷兵黩武的舰队,结果必然消亡。

在中国历史上,自公元前3世纪至15世纪中期,中国的航海事业称雄世界,即使在清朝,中国也一度建立了居世界前列的近代海军,曾经威慑西太平洋,遏制、推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但封建制度的中国,本无走向海洋成为海洋国家的战略思想,而用“金关银锁”把海军舰队牢牢锁定在“守”的战略上,战场上采取“避战保船”战术,把军舰圈在港湾内。封建朝廷完全拒绝来自西方国家的《海权论》,将中国的海防名著《筹海图编》、《盛世危言》等当作天方夜谭而束之高阁。结果导致“甲申沉戟”、“甲午海葬”,中国两支近代舰队全被外国侵略者围歼在自己的港湾里,留下了“二甲”国耻,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社会。从此中国海军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一个泱泱海洋大国,竞没有一支海军能够驰骋在大海上。

新中国成立后,经几代国家、军队领导人和广大海军官兵的努力奋斗,人民海军伴随着共和国的步伐与时俱进,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跨越发展。人民海军已经具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兵五大兵种构成,有效地捍卫着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力量。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的航运、造船、港口业迅速发展,即将名列世界前茅,中国将迎来第二个“海洋盛世”,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利益必然国际化,中国的驻外机构、商务外办、跨国公司及其国外财产迅速增加,中国的国际义务日益加重。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企盼的“和谐世界”。

在当前形势下,总结海军发展的历史教训,探讨新时期新阶段海军的新使命,把人民海军建设成为战略性、国际性、综合性海军,适应国家利益从“国土边疆”向“利益边疆”转化,完善海军的多元性功能,是我们海军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海军之路》较全面地梳理了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对历史上的马尾海战、黄海海战,及其中国“倭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广开思路,正视历史,进行学术探讨,以求取得有益的教训。书中对“海军与国际海洋法”、“海军非战争军事运用”等作了分章论述,是适应时代需要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海军之路》,提出了不少学术论点,提供读者一些历史资料,对了解中国海军的发展道路,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院长 杨骏彪

2009年6月19日

后记

我一生与水有缘,生于黄浦江畔,从小耳闻涛声,眼望航船。少年参军巡航东海,考人大连海军学校学习航海,在海军服役50年,航行过世界大洋,有幸参加我国多次远航和首次赴南极考察及建设“长城”站,历经风涛险境,身心融于海洋,大海养育了我,我甘为海洋事业奉献终生。

长期的航海生涯,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最大辉煌在海洋,最大历史教训也在海洋,中国的未来更要靠海洋。在心中涌动着一种使命感,令我去关注、研究海洋和海军事业,努力为国民的意识和观念中增添些“蔚蓝色”,实现中华民族在海洋上的再次辉煌,誓言“生命不息,宣传不止”。2009年,写了《大海告诉你》、《中国海军之路》和《江海客——毛泽东》三部书籍,就是想从不同视角、在不同人群中宣传海洋和海军知识,为共和国和人民海军成立60年华诞略尽一点力、做一点实事。

当了一辈子海军,读了不少中外海军论著,感受到中国海军发展道路与世界海军普遍道路迥异。中国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奉行“重农抑商”的大陆经济政策,本无走向海洋的国策,国家没有海洋活动,便无海军存在的条件和需求。古代,中国有了规模宏大、作战频繁的水军,但没有一支以海洋为活动舞台的海军,水军与海军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军种。

清代,中国创建了近代海军,曾进入世界前列,具有一定的海上威慑力量。但囿于封建制度,海军固有的经济性、开放性和国际性等特征,在“正统”的封建制度束缚下,刚迈进海洋的一支近代海军又被拉回到了“守”护封建王朝的“正规”位置,这支貌似强大的近代海军必然消逝。

中国海军几度跌宕,但“兴海军,振中华”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涌动,几代人一直在为之努力奋斗。清朝海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了,但在创建近代海军过程中,有着许多闪光点,呈现中华民族对海洋事业的追求和实践,这是国家珍贵的财富,应当继承和弘扬。

马汉的《海权论》,影响着世界海军的发展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成为海军的经典之作。但随着海洋争夺由交通线拓展至整个海洋,大规模舰队海上决战的场面已经成为历史,“以海制陆”成为西方海军的新战略,海战样式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对海权理论注入新的内涵,建立现代海权观,保证海军建设适应形势、健康发展。

现代海军是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的国家海上力量,面对当前海洋上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努力寻求基于和平的非战争军事运用,是现代化海军在新时期的新任务。面对当前不平静的海洋形势,如何增进国际合作,共同创建使海洋远离战争的“和谐海洋”,是当代海洋观的最高境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美好追求,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本质体现。

所以,面对海洋形势的重大变化,梳理海军发展历程,总结历史教训,展望未来使命,便是本书的宗旨。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写粗糙,论证欠足,仅能抛砖引玉,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本书付梓之际,衷心感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杨骏飞院长的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中撰写序言;衷心感谢海军航保部领导的指导与支持;衷心感谢2009年中国“航海日”大连组委会的关怀与支持;衷心感谢大连出版社领导、编辑、校对的支持和辛勤工作,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本书编写、出版的同志和朋友们。

本书出版也是对我的大儿子、好助手陆炯的最好纪念。他经常站在我身后,看着我打字,帮我打印文稿,幽默而真切地说:“‘老船长’起航,全速写书,有妈妈做后勤‘保驾’,有儿子当电脑‘护航’,全家人通力合作,一定会胜利到达彼岸”。亲言笑语永远萦系心问,在他突然遭难离去的悲境中,是伴随、支撑我完成写作的坚忍力量。

陆儒德谨启  2009年6月21日

大连老虎滩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