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前后一部授权作品,季老逝世前,亲笔在授权书上并钤印,本书在幸成为季老生前后一部授权作品。现在,我的人生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九十多年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成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据我个人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檗,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不管寿长寿短,都要尽力实现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价值。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使人类和动植物都能在仅有的一生中过得愉快,过得幸福,过得美满,过得祥和。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个及格的好人。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嗜好就是读书。
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我原来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守则:写的时候不要带刺儿,也不要带气几,只是实事求是地完全客观地加以叙述。但是,我是一个有感情的活人,写着写着,不禁怒从心上起,泪自眼中流,刺儿也来了,气儿也来了。我没有办法,就这样吧。否则我只能说谎了。我写的东诬,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季羡林生前后一部授权作品:读书与做人更多同类好书:《胡适读书与做人》(70载思想精华,让人纠结、让李敖推崇,还原一个真实的大学者胡适)《梁漱溟读书与做人》(国学大师的学习经验、心路人生)《冯友兰读书与做人》(曾令人动情、让落泪的一本书,纪念珍藏版)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解放后任原职。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学部委员。1978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研究所分设,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1978年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古代佛教历史、中亚古代语文、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敦煌学等。在翻译和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的成就。其代表作有24卷本《季羡林文集》,主持编纂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