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个人回忆录。迈克·华莱士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持续了长达60多年的个人辉煌。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风起云涌的时期:二战结束,美国国内包括种族冲突、妇女解放运动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民权运动兴起,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华莱士幸运地旁观和记录了这些历史瞬间。面对那些改变和试图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人物之时,他冷静,甚至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发问,刺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追寻着事件的背后真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迈克·华莱士//加里·保罗·盖茨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个人回忆录。迈克·华莱士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持续了长达60多年的个人辉煌。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风起云涌的时期:二战结束,美国国内包括种族冲突、妇女解放运动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民权运动兴起,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华莱士幸运地旁观和记录了这些历史瞬间。面对那些改变和试图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人物之时,他冷静,甚至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发问,刺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追寻着事件的背后真相。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新闻实战手册。本书深度解读了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深度电视报道节目——《60分钟》制作过程,以及这位老牌记者如何选取报道题材和角度,在揭露和调查性报道时使用各种技巧,在采访中步步紧逼、直击事件核心的。 这更是一本了解当代西方媒体体制的参考案例。在美国当代社会,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公司商业利益、形形色色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这种冲突中,迈克·华莱士的职业良心和个人情感承受着来自公司体制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个人的妥协和抗争、他与“战友”之间或经历考验、或破裂的同志友情,真实地再现了这个以“无冕之王”和“正义之士”自诩的群体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 第二章 美国的第一家庭 第三章 美国的种族问题 第四章 影响中东局势的风云人物 第五章 偶像和艺术家 第六章 社会丑闻调查:恶棍和诈骗犯 第七章 将军和吹哨者 第八章 大众情人们 第九章 其他名人们 尾声 致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 约翰·F·肯尼迪 从地方台栏目跳到全美电视网的过程中,我和特德·耶茨决心保持《深夜追击》那种直率甚至挑衅的节目风格。然而,后来事实证明,做比说难得多。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深夜追击》已经丧失了在前一个秋季中那种令人惊奇的元素。我们的名气先于我们到达ABC,不少预期中的受访人开始担心在全国电视网上被一个叫迈克·华莱士的家伙严加盘问,苛刻的评论家给予此人一个诨名一“电视宗教审判所可怕的托尔克马达”。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地寻找能让全美观众感兴趣的人物。但是我高兴地说,在ABc的前几个月里,我们还能为《迈克·华莱士访谈》约到各色嘉宾,包括菲利普·怀利、玛格丽特·桑格、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样的社会精英,匪徒迈克·科恩、脱衣舞娘莉莉·圣西尔这样的底层人物,和一双好莱坞妖妇(杰恩·曼斯菲尔德和莎莎·嘉宝)。 然而,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面对。我们不久就意识到,一旦踏上全美的广播电视平台,我们就进入了一块比第五频道更加变幻莫测的领域。既然我们面对的是全美观众,风险就要高得多,我们曾几次遭遇引起诽谤诉讼威胁的险境。 其中一次纠纷是我们在采访华盛顿专栏作家、“扒粪者”德鲁·皮尔森时引起的。当时,辛迪加专栏作家在所有印刷媒体中是最有势力的。华盛顿的许多专栏作家把自己看做无所不知的人,总是喜欢武断地发表高论,却不作任何调查。但皮尔森是一个坚守新闻传统的记者,他擅长挖掘华府政界的丑闻,并因此被认为是华盛顿最可怕的记者。除了热衷揭丑外,他也以行事鲁莽出名。至少曾有过两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公开指控他是个惯常的撒谎者,但是,没有人会比田纳西州的参议员肯尼思。麦凯勒的措辞更严厉。在一次面向参议员的演讲中,肯尼思·麦凯勒公然抨击皮尔森“是个无知的撒谎者、懦弱的撒谎者、卑劣的撒谎者、成年后一直在撒谎的人、职业的撒谎者、白天和夜里都在撒谎的人”。 在采访中,我自然会问皮尔森,他本人是否真如这些尖刻的形容词所描述的,他自然予以否认。然后,我们谈到政治和下一届的总统选举。我们俩都认为,尼克松有可能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接着,我们的话题转向预测谁有可能成为他的对手,我指出可能是“民主党的魅力男孩——杰克·肯尼迪参议员”。 尽管,我对这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所知甚少,但对他却有某种情感上的认同,因为我们有相似的背景——都在波士顿郊外的布鲁克林区长大,住在同一个社区。在这里,我想花点时间详细说说这段渊源。 多年来,我常把我青少年时期待过的布鲁克林区描述为“爱尔兰革命家和犹太老板的小镇”。我和肯尼迪的家庭就是两个典型案例。我是弗兰克·华莱士和吉娜·华莱士夫妇的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孩子,他们俩是19世纪从沙俄地区的犹太人聚居小镇逃到美国的犹太移民,比肯尼迪的先祖从爱尔兰来新大陆晚了80多年。我父亲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保险经纪人,到我1918年出生时,我们一家定居在布鲁克林区。这里是处于上升期的犹太人和天主教徒们的避难所,他们在民风傲慢的波士顿其他街区不受欢迎,这个城市素以在意社会等级的势利而臭名远扬。这些来自爱尔兰、意大利和东欧的移民家庭不想冲击这个傲慢的老贵族家族和美国新教徒的大本营,他们选择聚居在更具包容性的社区,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市郊的布鲁克林区。 约瑟夫和罗丝·肯尼迪夫妇在1914年结婚后就搬到布鲁克林区,他们家离我们在奥斯伯思街的房子只隔一个街区。杰克·肯尼迪比我大一岁,我们上同一所社区小学。等我后来告诉别人,我和肯尼迪是“爱德华·德夫逊”(英语中,德夫逊意为“奉献”)小学的校友时,他们大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所天主教会学校,可见人们对布鲁克林区的光荣历史知道得有多么少! 爱德华·德夫逊是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英雄。在那个晚上,保罗·里维尔骑马经过波士顿及邻近的小镇,而他的朋友兼战友、爱国志士德夫逊骑马飞奔传递警报,告诉当地百姓“英国人来了”,他经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布鲁克林。我自己猜想德夫逊骑马报警的故事不那么为人所知是因为朗费罗的缘故,因为,他多年后坐下创作他那首著名的叙事诗时,选择了里维尔作为他笔下使之永垂不朽的骑兵形象。 几年前,我在一个社交场合碰到主动来与我攀谈的罗伯特·克拉夫特——颇有进取之心的“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老板,该队是21世纪赢得三次“超级杯”的第一支球队。我对他所知甚少,不知道他也来自布鲁克林区,所以当我得知他也在这个区长大、也是爱德华·德夫逊小学的学生时感到很吃惊,尽管他的年纪比我和肯尼迪要小得多。之后他问我近来是否回过母校,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值得拜访一下——学校把三位杰出校友的照片挂在了学校入口处,分别是克拉夫特、肯尼迪还有我。 “我的照片挂在最上面。”他有些乐滋滋地声明,“因为我们三个中,我的学分是最高的。然后是你——你的学分是排在第二。你下面是肯尼迪。” 我谢谢他与我分享来自故乡的消息,接着我说,这大概是肯尼迪一生中唯一一次排名老三,而且是最后一名。 P3-6 序言 一直到今天,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各种力量中,新闻和舆论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样的特点在传媒业发达的欧美国家更加鲜明。而舆论和新闻的力量所仰仗的便是那些独立思考的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或是今日盛行的互联网。它们虽然并不指挥千军万马,却拥有引导民心所向的强大力量,正如范长江所言:“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这其中,尤以那些大师级的传媒人为甚,他们往往是一个媒体的思想核心,也成为万千人众的偶像。 从20世纪初开始,前所未有的时代变迁为这批传媒人的诞生提供了适合生长的温润土壤。在欧美等国,一批激进的思想者,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需要,或创办起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发表洛阳纸贵的报道、评论,将欧关社会引入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新闻时代。这群人中有关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有创办了《时代》周刊的亨利·卢斯,也有美国著名的新闻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还有《华盛顿邮报》的女总裁凯瑟琳·格雷厄姆等,他们叱咤风云,不仅仅影响了那个时代,即使直至今天也回响未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正在行进中的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世界传媒大师的人生道路中寻求我们所需要的养分。因此借以通过系列丛书的形式,将这些大师们的传奇经历跃然纸上,以飨中国读者。 赵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 后记 该是怪老头说结束语的时候了。在2005年春写这本书时,我意识到一些人总想知道我打算什么时候退休。但到目前为止,我还会继续工作,因为如果我不工作就不知道干什么了。另外,我也继续得到很多没法拒绝的机会。 比如2005年3月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CBS莫斯科新闻局负责人贝丝·克诺贝尔打来的。她告诉我,她接到来自克里姆林宫的一个令人吃惊的邀请:他们想让我3月上旬到莫斯科采访俄罗斯总统普京。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 后来才知道,普京计划在5月9日举办一个巨大的庆典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美国、德国、法国等多国首脑都将到来。但普京当然也想不到他的这个邀请对我来说是多大的一份礼物——2005年的5月9日也是我87岁的生日。 为我们这次突如其来的会面制定规则的,是他那位“工作狂”的新闻秘书阿列克谢·格罗莫夫。他安排我采访普京的45分钟里,要求至少一半时间必须是关于60周年庆典的……另外一半时间可以问问关于普京本人和俄罗斯的问题。 当格罗莫夫为采访前的沟通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费了不少口舌跟他说,如果要细微和全方位地刻画出一个像普京这样的世界级人物,充沛的采访时间是多么重要。然后,我们喝了一点伏特加,格罗莫夫在一旁吃东西,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同时用手机安排工作。最后,他把我们的采访时间延长了一倍。 后来,普京和我面对面时两人都很自在。他在摄像机镜头面前说俄语,镜头下则操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且满口惯用语。他亲切、机智、滔滔不绝。他和格罗莫夫都是无须我事先提问就能侃侃而谈的人。 他所为之非常骄傲的“民主”,当然不是我们的民主,但是他表明一点——相比旧时代的苏联,现在俄罗斯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事实上,今天的俄罗斯有了明显的新闻自由,有很多报纸、杂志和有线电视频道,许多是属于反对党的阵营——是在野的反对党。但是克里姆林宫依然控制着俄罗斯全境能收看得到的三大主要电视网的新闻,其中一家每晚负责报道总统出行新闻。 普京,这位令人难以琢磨的前苏联克格勃、如今的铁腕总统被一些人贴上了独裁者的标签,但是他自称是民主分子。他是叶利钦任命的接班人,却打击了那些曾受叶利钦保护的贪婪寡头们,这些人通过收购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石油、能源、国有工业——而成为亿万富翁。 令我吃惊的是,普京愿意谈一些敏感的话题,譬如这些寡头们的势力,他们多数是犹太人,他也难过地坦承排犹主义在俄罗斯境内复苏。 到2008年离任时,普京才55岁,还很年富力强。他打算做些什么呢?他说他不会为了能争取留任而去修改宪法。我开了一个玩笑,问“要不投身新闻界?”他说,如果没有年龄限制,报酬还不错的话,他大概会为俄罗斯电视台取得采访下一任美国总统的机会。 我没有告诉他,我自己都还没有得到采访现任美国总统的机会。在布什还只是得克萨斯州州长时,卡尔·罗夫就不让我和他有谈话的机会。所以……我几乎采访过自亚伯·林肯以来每一任美国总统,其中包括第41任总统老布什,但是,第43任乔治·布什却是个例外。 所以,怎么样,总统先生,是不是该到你给我这个老头一次机会的时候了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