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如何正视贫困,帮助这些收入较低的社会弱势群体,构筑社会救助安全网是一个重大课题。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本书就是对上海社会扶贫救助工作的全面总结,不仅以大量的资料记录了上海社会救助工作15年的发展历程,而且深入探讨了上海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反映了上海民政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本书历史资料翔实,文字表达优美,既可作为记录民政工作发展的史料,又可作为指导社会救助实践的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编织反贫困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上海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沈振新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依然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如何正视贫困,帮助这些收入较低的社会弱势群体,构筑社会救助安全网是一个重大课题。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本书就是对上海社会扶贫救助工作的全面总结,不仅以大量的资料记录了上海社会救助工作15年的发展历程,而且深入探讨了上海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反映了上海民政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本书历史资料翔实,文字表达优美,既可作为记录民政工作发展的史料,又可作为指导社会救助实践的教材。 目录 序言 1.谁是穷人 1.1 关于贫困:从一般到广义 1.2 贫困的界定: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1.2.1 绝对贫困 1.2.2 相对贫困 2.“上海式”贫困 2.1 “上海式”贫困形成综述 2.1.1 二元社会结构松动:贫困“从农村包围城市” 2.1.2 改革大潮迅涌:结构和体制双重转型使贫困凸现 2.1.3 过速推动的消费观念:拉动了物价 2.2 上海居民家庭收入贫富差异增大 2.2.1 上海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变化跟踪 2.2.2 上海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分层实录 2.2.3 上海城市居民高低收入差异比较 2.3 上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化 2.3.1 上海城市居民不同类型家庭主要生活支出情况 2.3.2 上海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跟踪 2.4 上海城市贫困家庭人口生活状况 2.4.1 低收入家庭基本状况 2.4.2 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 2.4.3 低收入家庭的人口状况 2.4.4 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 3.回眸:上海“低保线”的确定与调整 3.1 初定低保线 3.1.1 上海低收入阶层的界定 3.1.2 低保线最初确定时的调查数据、分析和决策 3.2 调整:综合的社会工程 3.2.1 食物营养新标准 3.2.2 调整的前前后后:以1999年4月的调整为例 3.2.3 不需调整的前前后后:以2000年4月的不需调整为例 3.2.4 最低生活保障线与最低工资 3.2.5 最低生活保障线与物价指数 4.“托底”:构筑社会救助“安全网” 4.1 从建筑工地的安全网说起 4.1.1 从工地到社会 4.1.2 从高空到地面 4.2 摸着石头过河:上海市构建社会救助体系的探索 4.3 背景:基层自发改革的动因 4.3.1 失业、待业与下岗 4.3.2 物价:通货膨胀 4.3.3 缺陷:传统救济制度之不足 4.3.4 惯性:对救助的思维定势必须改变 4.3.5 共享:上海的经济发展有能力承担 4.4 第一个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 4.4.1 突破:一个关于“困难老人”的《意见》引发民政救助思路的突破 4.4.2 请战:民政主动请命研讨低保 4.4.3 诞生:我国最早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出台 4.5 上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 4.5.1 农村:低保开始覆盖农村 4.5.2 “蓝卡”:对抗物价上涨的实物补贴 4.5.3 “绿卡”:政策开始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4.6 上海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推进和深化 4.6.1 法制化:《上海市社会救助办法》出台 4.6.2 一口上下:体制的配套建设 4.6.3 资金:从“谁家孩子谁家抱”到政府埋单 4.6.4 大调整:社会救助政策进行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 4.6.5 制度政策体系构建:分类救助配套政策的完善 4.7 回过头来向钱看:有关救助资金 4.7.1 政府埋单:社会救助的资金必然是政府的财政 4.7.2 并非“水涨船高”:科学界定救助资金总量 4.7.3 平衡:合理分担各级财政投入 4.7.4 多元化:资金渠道的拓展 4.7.5 监管: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的整体管理 4.8 整合:架构对体系的贡献 4.8.1 再说“一口上下” 4.8.2 “2—3—4”:救助管理服务网 4.8.3 IT:救助体系中的平台 4.8.4 真正的整合:机制+网络+平台一信息“一口上下” 5.倾斜和压力:救助对就业的驱动 5.1 救助推动就业:治本的反贫困利器 5.1.1 救助推动就业具有更长远的、可持续的反贫困效果 5.1.2 社会救助管理≠劳动就业管理 5.2 低收入人群就业现状的再分析 5.2.1 低收入人员就业状况 5.2.2 低收入人员家庭成员未就业情况(未就业重点人群细化分解) 5.2.3 低收入家庭的隐性就业 5.2.4 低收入家庭户主对解困方式的态度 5.3 救助推动就业与社会救助的动态管理 5.3.1 社会救助的动态管理 5.3.2 对就业动力不足的反思 5.4 “渐退”、“抵扣”:社会救助靠政策推动就业 5.4.1 求职登记 5.4.2 “救助渐退” 5.4.3 “收入抵扣” 5.5 救助就业联动 6.贫困的尊严:分类救助惠及更广泛低收入人群 6.1 关注“最慢的船只” 6.1.1 从温总理的“舰队理论”谈起 6.1.2 “最慢的船”也有尊严 6.2 调整焦点:视界拓展到低收入困难群体 6.2.1 模糊的“临界点” 6.2.2 视界拓伸——延展景深 6.3 从“悬崖”到“斜坡” 6.3.1 “望崖兴叹” 6.3.2 “崖”改“坡” 6.3.3 立体的社会救助安全网体系——全方位设置社会救助制度结构简介 6.4 遏制贫病传递:社会救助在医疗方面的延伸 6.4.1 健康:基本人权面临的尴尬 6.4.2 黄浦江畔低收入人群健康医疗实录 6.4.3 上海市医疗救助政策与实施 6.5 让穷孩子都圆上学梦:社会救助在教育方面的延伸 6.5.1 总理的“穷人教育学” 6.5.2 上海的穷孩子 6.5.3 上海的帮困助学 6.6 居者有其房:社会救助在住房解困方面的延伸 6.6.1 安居乐业——我们的住房观念 6.6.2 居者“有”其房≠居者“买”其房 6.6.3 上海民政的一次住房调查 6.6.4 廉租住房:政府为穷人的安居权“托底” 6.6.5 上海市的廉租房 6.7 社会救助体系的功能定位与部门协作 7.蓝天下的至爱: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 7.1 政府和民间共织保障网 7.1.1 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以道德为动力的社会利益的调节器 7.1.2 政府主导社会扶助:健全保障体系 7.2 上海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推动 7.2.1 兴办慈善事业,培育慈善组织 7.2.2 拓展募捐渠道,健全募捐网络 7.2.3 创新运作模式,实施综合帮扶 7.3 社会经济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促使政府转变职能 7.3.1 政府转变职能的可能性 7.3.2 政府转变职能的必要性 7.4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7.4.1 制定法规政策 7.4.2 加强服务监督 7.4.3 营造慈善氛围 7.4.4 “三个轮子”:民政部救济司长如是说 7.5 政府的行动:上海市的最新举措 7.5.1 要加大培育发展力度 7.5.2 要提升监督管理效能 7.5.3 建立《年金制度》 7.5.4 实施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资助 8.任重而道远 8.1 以人为本,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8.1.1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对GDP的再安排 8.1.2 保护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8.1.3 对贫困的态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8.1.4 政策的延续: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承诺”的继续执行 8.2 坚持制度创新构筑现代救助体系 8.2.1 坚持重点突破,不断丰富创新社会救助政策 8.2.2 坚持系统推进,逐步构建“经常化、制度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 8.2.3 坚持不断创新,探索“三特”工作模式 8.2.4 当前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8.3 为穷人风雪守夜做三“心”的民政人 8.3.1 民生:社会救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3.2 “人人无饥寒,寒室尽欢颜”:民政部长的承诺 8.3.3 做三“心”的民政人:中南海最大的民政部长教导我们 8.3.4 为民解困——一用爱心去做的头等大事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