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于发生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那个真实而动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及荒滩婚礼的经历的探秘。
一对爱漂泊却又一无所有的爱侣来到人烟稀少的雨林——从南柯南巴的婚礼开始,写到森林里的蜜月之所、孔雀洗澡的幽谷、客居罗梭江、傣寨缅寺、老象雨宫、雨林王国、澜沧江畔的狂欢以及古茶林风情等一系列神秘、浪漫而惊心动魄的奇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浪迹西双版纳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豆米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于发生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的那个真实而动人的浪漫爱情故事及荒滩婚礼的经历的探秘。 一对爱漂泊却又一无所有的爱侣来到人烟稀少的雨林——从南柯南巴的婚礼开始,写到森林里的蜜月之所、孔雀洗澡的幽谷、客居罗梭江、傣寨缅寺、老象雨宫、雨林王国、澜沧江畔的狂欢以及古茶林风情等一系列神秘、浪漫而惊心动魄的奇遇。 内容推荐 该书文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表于台湾《中时晚报》和香港《大公报》的副刊,内容记述了作者同她的丈夫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举行婚礼、度蜜月并在日后短暂客居的生活中,与当地主体民族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相处所产生的自由浪漫故事,这些真实故事历经多年,仍被人们不断在报刊上笔谈乐道,已成为热带雨林一道现代人文景观。书中图片都是这些故事的原始记录。 目录 第一章 婚礼,在南柯南巴 第二章 森林里两处蜜月之所 有女人没有火塘的竹笆房 树洞 第三章 邻人 太阳女娃 山道上的猎人 女巫 僾尼人灵魂深处的火塘 第四章 孔雀洗澡的幽谷 第五章 寺院孔雀 第六章 罗梭江的雾 第七章 傣寨缅寺 心事重重的老和尚与无忧无虑的小和尚 小和尚化缘 文身和尚 贝和纸 第八章 把人诱来版纳的金鹿的归宿地 第九章 老象雨宫 第十章 王子山森林王国 第十一章 兜风泼水 第十二章 同船长和他的斗鸡一块漂流 小艇熄火的地方总有美丽的沙滩 来到拉祜寨的“歌手”斗鸡 船长 第十三章 拴线 第十四章 普洱茶古木林 第十五章 英雄遗产:茶 第十六章 野象谷那年春天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婚礼,在南柯南巴 一 这个完美的下晚,我们顺水行走了大半天的小机船在江边的荒滩靠岸,今夜只有这里可以宿营。我和金武与这个名叫南柯南巴葱的荒滩,就这样邂逅。 南柯南巴葱为当地的土语,意思是罗梭江流人澜沧江的汇合口,葱是指汇合口的河滩。这片荒无人烟的河滩连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雨林,雨林里一样没人居住,是鸟兽的家园。澜沧江从这里再流几十里出国境,名字变成湄公阿。南柯南巴曾经有过僾尼人的寨子,不知是瘟疫还是部落的复仇,寨子灭了,匿尼人口头语中只留下个“南柯南巴葱”的地名,一般人很少知道这地名,在西双版纳,大概只有猎人、渔人和淘金者知道这地儿。 二 金武和我办完结婚手续第二日直奔西双版纳而来。两人都没积蓄,兜里没几个钱,只有逃离都市,投靠金武在版纳的朋友们。我们就这样一无所有,无忧无虑,快快乐乐来到版纳,要去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中国老挝两国交界地的大森林,那里有朋友在垦荒,去那里的直路是从西双版纳首府允景洪乘船,顺澜沧江而下到南柯南巴葱,而后弃舟上山,所以我们从景洪港乘上朋友的一条小机船往那儿去,时间是一九八九年正月十五。船长姓叶,是金武在版纳的好友之一,船上另有三名年轻水手和两个做杂活的姑娘,还有船长的一只叫鸡——长得如鸟一样小巧、羽毛美丽的雄野鸡。同船来的还有金武的另一位朋友,即我们投奔他而去的老荒,他从山里来到景洪接我们。江上船只十分稀少,除了摆渡的竹筏和竹叶一样细长的独木小船,没碰上往来船只,偌大条江,好像就我们一条船在走。江两岸是绵延无尽头的原始雨林,长在岸边水里的树木奇形怪状,偶尔见得到岸上有闲望的大人小孩,有时还见到孤独的淘金人站在膝盖深的水里,埋头筛洗金沙。我们的船虽说是顺水行舟,由于一路暗礁险滩不断,八十里水路从清晨走到下晚。 船在南柯南巴靠岸之际,夕阳灿烂,沙滩闪闪发光,一片炫目的金色,没有人迹的沙滩上十分干净平坦,除了潮汐冲刷出的长长的水纹,什么印迹都没有,我们一船人上岸,才印下了人的足迹,踏在大自然才铺就的崭新地毯上,我情不自禁脱了鞋,让金武也光脚板,拉着他踏沙,走出一段路后转身回望,只见两行脚印歪歪斜斜印在空旷的沙滩上,蓦然间见两个人的脚印就这么清晰地印在一起,先是吃惊,继而觉得有意思极了:好像印在大地上的结婚照。 大家上岸就忙碌开了,金武回到人群中去干活,我一个人享受沙滩。有个瞬间,忽然感觉前方有团闪闪发亮的东西,抬头朝光源处寻去,原来是我们的小机船,夕晖把船上金属的部分照耀得如同发光体,宛如神话里的小船。此刻展望澜沧江,恰似一条缓缓流动的金汁水,我看不出它从哪里流来,往何方流去?岸边的攀枝花怒放得如一树树的绯红色的云朵,山坡上的竹林被余晖染成一团团一簇簇的金红彩霞,到处激情四射,进发着绚丽的光。 澜沧江在这里的一条支流罗梭江,此际却一派清幽:这条水流湍急的小江,清澈碧绿,沿岸成排的大树杜鹃,白色杜鹃花开满枝头,花树后面的森林黑压压的,衬得杜鹃花格外洁白鲜亮,空中的花儿与河水打起的大朵大朵的洁白浪花上呼下应,好像结伴欢呼着涌向大江、急切地把自己汇人大江洪流中去一样。我抬头仰望,四周高不见顶的山阻断了视线,江流也被隔断,变成水泊一般,外面的世界不见了,大山把这里封锁起来。开始,我还觉得这种被困的感觉挺神秘,新鲜,很好玩,不一会儿,饥饿的感觉使人从陶醉中醒来。我走回到河滩边,向忙着准备晚餐和露宿的人们问道:“这方圆几十里没人,我们这么多人,今晚吃什么?” 叶船长和水手们在罗梭江江口的水湾里捉鱼,听到我的问话,都扑哧哧笑了,谁也不答话,最后还是船长回我话说:“吃鱼!” 石滩那边,金武和老荒正在破竹子,他们脚下有几根刚砍来的大竹子,我走过去对他俩问了刚才的话。“江里有鱼,林中有野菜,一样都不用愁。你瞧着,今晚还要给你们俩变出婚宴来。”老荒一脸神秘兮兮地说道。 “婚宴?”我四下环顾,没有锅碗,没有桌凳,有得是空空的沙滩和石滩。也就把老荒的话当玩笑。老荒姓周,是个性格开朗、谈吐诙谐的人,整日笑话连篇,他在森林里率一支好几百人的垦荒队开荒,我暗地里叫他老荒,不呼他真姓。 太阳落山,船长和水手们上岸,清点还在沙滩上挣扎的鱼,每条鱼又大又肥,还各不相同:有长胡子鱼、青鱼、黑鱼、鲫鱼、鲤鱼和长得像个南瓜样的面瓜鱼,大家围着数来数去,竟然是六对鱼,其中最大一对是鲤鱼,一大一小,大的足有二十公斤,我请水手把鱼提起来和我比高矮,大的有我的肩高,小的到我的腰际。我和鲤鱼比高之际,大家边悄声议论着,边嘻嘻笑成一团,原来,他们说怎么那样巧,六对大鱼一公一母成双成对!我在此之前,没见过大江,也没见过江鱼,更谈不上有区别鱼雌雄的常识,也没有想过大家的话是真是假,一听到“大鱼一公一母成双成对”的话儿,脸红了,心里暗自嘀咕:成双成对的鱼儿?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别的,谁也说不清,不过,这大概是一个爱情的季节。 石滩上摆开了从船上搬下来的罗锅、糯米、盐和米酒,这里变成了厨房。柴火应有尽有,都是被江水冲上岸后晒干的树干。地上的石头被潮水打磨光溜溜的,有圆有椭,或平或凹,我们用这些光洁可爱的石头支罗锅煮鱼。煮米不用锅,用现砍来的竹筒,把米和江水放进去,架在火堆里烧,每人一筒香竹饭。从林子里摘来的野菜也洗好,码放在竹盆——用碗粗的龙竹一破两半做的菜盆——里。竹杯削好了,每人一个。这晚餐,最忙人的是做香茅草烤鱼的准备工作:把大鱼切片,抹作料,用香茅草叶子捆好,最后用竹片夹紧,现吃现拿到火上烤。篝火烧起来了,大家围着火堆,有的烤鱼,有的往竹杯里倒米酒,有的拌凉菜,最后佳肴摆齐,有喷香的香茅草烤鱼,鲜甜的江水煮鱼,有用野果汁、野香料凉拌的杜鹃花和象耳朵叶子。 “婚宴开始,放鞭炮!”老荒高声喊道。 我对老荒兑现“婚宴”的话还没反应过来,鞭炮便响起来了,我暗暗笑道:还正儿八经放鞭炮呢!鞭炮肯定是他带来的,看他张罗得有模有样,真像那么回事。 鞭炮是在“厨房”附近点燃的,但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好像是从山那边、山顶上、天空中和江的远处放过来的,在这荒寂的山谷里到处回应,天地共鸣着,好像是天空、大地、高山、森林、江水都来朝贺;篝火仿佛在回应,火焰一跳一蹿,发出呼啦呼啦的声音,有人指着火说:“看,火笑了!”其他人也同声道:“笑了!笑了!”后来我才晓得,当地人有观火卜卦的习俗。这可太妙了,我们的宴桌是沙滩,我们的凳子是一个个被江水冲刷得打蜡一般细腻光滑的石头,我们的灯是熊熊燃烧的篝火,我们的酒杯是散发着竹香味的竹筒,我们的喜酒是醇香的米酒,我们围着红红的火,把米酒一饮而尽,品尝着大块的烤鱼,陶醉在无法言语的幸福里。 “慢着慢着。”老荒走到我和金武面前,从我们手中把竹筒杯拿下,继续道,“喝这杯喜酒之前还有一样顶重要的事。来,拴魂,先把你俩的魂拴在一起。”老荒说着从他的衣服口袋里摸出几根细如线一样的树藤筋条来。 “这是什么?”我不解地问。 “拴魂的线。来,伸出你的右手。” 老荒不容分说地把一根软软的树藤筋线绕在我的右手腕上,接着,又拿一根同样的线拴到金武的左手上。筋线还带着树藤的湿润和香味,好像是在附近林子里现采的,我觉得当地闹新人的把戏特别好玩,就从老荒手里抽出一根,往自己左手上绕。 “女人不能拴左手的。”“结婚拴线要别人拴,别人祝福。”众人见状,立即惊怪起来,好像我触犯了一桩严肃的戒律。老荒见我一点不明白拴线的意思,才解释说这是傣族结婚的拴线礼,第一重要的事,因为老人用白棉线在一对新人的手腕上拴线,这才宣告了这对男女的魂已拴在一起,从此结合为一体。 畅饮到夜深,我和金武发喜糖喜烟,突然发现多了许多陌生面孑L,都是边民装束的男子。我把喜糖发到同船来的人手里,发到陌生人手上,每个人都用双手接住,大家没有半句恭喜的话,手边没有带一点礼物,但我明显感觉到了每个人内心纯朴的祝福。事后我问老荒那些陌生男子从何处来?回答说是在老挝那边狩猎的人,我们在这里又烧火又放鞭炮,把他们吸引过来了。 …… P1-7 后记 我和金武两人在西双版纳原始雨林里的经历体验,还有很多没写,当时没写,时过近二十年的今天也未写,比如一只中弹后的猴子向猎人和猎人旁边的我投来的求救目光;住在美丽沙滩上芭蕉棚里的淘金者,他们为生活不平的叹息等等。我只把令人惬意的写出来了,其中,时间愈久愈被人们当美谈的就是那场婚礼。岁月飞逝,时代观念朝夕万变,而新朋老友们对我们二十年前南柯南巴婚礼那桩事,却谈兴犹浓:我的长者、我的同辈和我们的下辈们在《人物》、《知音》、《文艺报》、《中国妇女报》等杂志报纸撰文写到我们时,无不写到这件事。2005年一家电视台让我们乘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在演播厅里讲述这桩事。我现在思考下来,人们对这桩事有谈趣,是一桩值得庆幸的事,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一切依赖工业文明和高科技信息的时代,人们内心依旧向往做个自自然然的人,比较自然的人,与一条小河,与一片森林,与林中动物们,和睦相处在一块儿。人们心灵世界深藏的这点灵光,潜在制约着我们自己向大自然无限索取的贪婪欲望。 我借此机会说一点与婚礼有关的内容。我们拥有最自然的南柯南巴婚礼,那是因为我们当时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都市男女成家时普遍应有的物质条件,除了我们之间的爱就一无所有了。我们一无所有也就一无所求,只要两个人一起走,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我们一开始没走别的地方,是到西双版纳,原因是金武在西双版纳有一帮患难相顾的朋友,还有,南柯南巴那片荒滩对流浪者的接纳。我们在南柯南巴过了一夜就上山,在森林里住了几十天。金武采访、拍摄和写报道,我除了帮他干点杂活,其余时间闲游浪荡。接近下山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太贪玩,你自己该写点什么吧?我问写什么呀?他说,别的不写,写一写南柯南巴那晚上的婚礼。我有些不愿意,我以为,不管是婚礼,还是森林里的日子,让人陶醉就够了。他见我对写东西不来精神,退一步说,你把那晚的事用日记记下来吧。第二天清晨,他陪我到一棵大青树下,让我坐在大如桌凳的树根上写,他去做他的事。我一个人在宁静的森林里,把稿纸在树根上展开运起笔来。如果不是他督促,南柯南巴婚礼的文章不会出世。大概也就是那几日里,他为我取了笔名“黄豆米”,我的写作从此自然而然到今天。这桩事让我体会到,一个人青春健康而穷困的时候,心身自由,对什么都有激情和好奇心,只要把你纯洁的心分一点给大自然,浪漫幸福唾手可得,等你追求那尘世享乐之后,上帝就把这份恩赐收回去了。 如今回首,非常感谢西双版纳的那些朋友:原《西双版纳报》总编辑罗俊新和他的妻子王素云,老朋友周绍拥,一辈子野趣十足的叶昌福,摄影家邵宇。也感谢那些我没记住他们姓名的水手们,感谢傣家寨和傻尼山寨中的少数民族朋友们。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任台湾《中时晚报》撰述委员的杨渡先生,当时他与台湾记者团来大陆访问到了西双版纳,从人们手上见到我写婚礼的手稿复印件。他回台后,我手写的文字就变成他报纸上大半版的铅印文字了。他的发现使我的文学创作一开始就得到意想不到的鼓励。如今与他失去联系快二十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经意做的这件小事,对写文章的人来说有这样非常的意义,不知将来是否有让他知道的一天。 以上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关于“野象谷”一名来历的事。1994年3月,金武、我和摄影家邵宇三人去三岔河森林公园采访。在当时公园管理处主任沈庆仲的安排下,我们夜宿三岔河森林公园的观象台。5月15日,金武在《工人日报》四版头条发表了署名为本报记者的通讯《探险野象谷》;第二年6月1日至5日香港《大公报》副刊连载了我的散记《走人野象谷》。1998年,我和金武再次去那--里,公园管理负责人见到我俩,一定要合影留念,因为三岔河森林公园渐渐被人们叫“野象谷”叫出了名,他们公园自然想到了几年前《工人日报》上发表的《探险野象谷》一文。他们知道,《工人日报》是最早使用“野象谷”来称呼三岔河森林公园的,所以他们非常想见到写这篇通讯的记者。 如今我这些二十年前发表的散记,配上金武当时拍摄的图片,以图文形式问世,怎不深深感谢中国工人出版社。此书是该社为我出版的第三本书,前两本当中的纪实《女人也闯金三角》出版当年,有北京、云南、广东、河北等地三十余家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对此书做了历时整整一年的评价和报道,《畅销书摘》杂志引用业内人士评价说,《女人也闯金三角》等书的出版,预示市场上“由女作者写作的探险实录图书开始露面”。2000年时任该社社长的王晓龙先生和总编室主任刘延庆先生策划了《女人也闯金三角》,刘延庆为此书做责任编辑,今年秋又是刘编辑无意中发现了我手上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书稿,并鼎力推介,责任编辑吕厚艳经过一番努力并提出修改意见,把这部取名为《浪迹西双版纳》书稿列入了她编辑的人文地理丛书——“行走在中国”。说,来是种缘分,九年前吕厚艳还是个女孩子,是她为《女人也闯金三角》三十万字手写稿做电脑录入的台后工作。现在,借她为《浪迹西双版纳》编辑出版的机会,对她过去没人看得见的辛苦表达谢意。 黄豆米 亍2008年初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