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荷殇半面妆(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苏凌素心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书写女性血泪史的悲情大戏,在烽烟四起中依旧风花月的旖旎南朝,徐徐掀开了历史的画卷。“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且看千年传奇中的徐娘怎样离经叛道!且看历史上唯一的独眼才子皇帝夺取帝位之前与他的正妃怎样演绎爱恨情仇!

内容推荐

2008女性阅读最新风向标!全新古典力作奢华上演,再开华丽爱情盛宴!凤鸣九霄,一部部流年水逝痴情未老的娇颜录;生死浮沉,一册册横戟挥戈笑傲风月的帝王史!荷殇,演绎女性血泪史的悲情大戏!沉沦,看半面妆王妃如何离经叛道?

目录

上部

第一章 碧水清荷露瀼瀼

第二章 最怜红粉几条痕

第三章 应为洛神波上袜

第四章 婷婷玉立展娇容

第五章 春心莫共花争发

第六章 新荷漫沼叶田田

第七章 至今莲蕊有香尘

第八章 绿荷风动露珠倾

第九章 凭栏十里芰荷香

第十章 荷叶罗裙一色裁

第十一章 菡萏香销翠叶残

第十二章 对莲余做世外仙

第十三章 红蕖何事亦离披

第十四章 荷花笑沐胭脂露

第十五章 碧水潭泮默默香

第十六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十七章 千层翠盖万红妆

第十八章 露荷翻处水流萤

第十九章 隐约花红点点连

第二十章 萧萧疏风乱雨荷

第二十一章 芙蓉落尽天涵水

第二十二章 倚风凝睇雪肌肤

第二十三章 露洗玉盘金殿冷

第二十四章 玉女争忍凌波去

第二十五章 红藕香残玉簟秋

第二十六章 浮世本来多聚散

第二十七章 满池荷叶动秋风

第二十八章 兢折团荷遮晚照

第二十九章 露冷莲房坠粉红

第三十章 十里锦香看不断

第三十一章 照影自惊还自惜

第三十二章 双纹翠簟铺寒浪

第三十三章 花自飘零水自流

第三十四章 相看未用伤迟暮

第三十五章 荷花入暮犹愁热

第三十六章 藕花菱蔓满重湖

第三十七章 芙蓉塘外有轻雷

第三十八章 叶上初阳干宿雨

第三十九章 翠云队仗绛霞衣

第四十章 雨罢苹风吹碧涨

第四十一章 一夜绿荷霜剪破

第四十二章 荷尽已无擎雨盖

第四十三章 万人如海一花无

第四十四章 倾国倾城恨有馀

第四十五章 只恐舞衣寒易落

第四十六章 陶潜做得羲皇侣

第四十七章 数声啼鸟怨年华

第四十八章 一片笙歌醉里归

第四十九章 碧纱窗下洗沉烟

第五十章 一脉幽香把君难

第五十一章 多少泪珠无限恨

第五十二章 池上凭阑愁无侣

第五十三章 烟拢翠袖不胜寒

第五十四章 寻遍荷塘空水遗

第五十五章 雨过冷彻鸳鸯浦

下部

第一章 初捻霜纨生怅望

第二章 荷花满湖风雨来

第三章 媚水荷花粉未干

第四章 水光月色两相兼

第五章 低面深藏碧伞中

第六章 红衣落尽渚莲愁

第七章 日暮沧波起微皱

第八章 荷花落日正红酣

第九章 堪笑荣华枕中客

第十章 夏风十里一潭碧

第十一章 朱颜碧墨放池畔

第十二章 舞袖挥毫对玉莲

第十三章 尽态极妍宛若生

第十四章 仙衣胜雪倾心起

第十五章 藕田成片傍湖边

第十六章 藕乡水泗荡轻舟

第十七章 宓妃留枕魏王才

第十八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十九章 别来尘土污人衣

第二十章 轻薄廉雨暗自殇

第二十一章 密云衔雨暗城西

第二十二章 天净水平寒月漾

第二十三章 半盘莲蕊半面妆

第二十四章 红绡香润入梅天

第二十五章 练霭鳞云旋满湖

第二十六章 午余帘影参差风

第二十七章 雨声滴碎断荷声

第二十八章 弯环正是愁眉样

第二十九章 僧房四面向湖开

第三十章 水精帘下敛羞蛾

第三十一章 画船撑入花深处

第三十二章 芰荷香喷连云阁

第三十三章 荷叶五寸荷花娇

第三十四章 贴波不碍画船摇

第三十五章 山在湖心如黛簇

第三十六章 帆去帆来天亦老

第三十七章 芳草怀烟迷水曲

第三十八章 水风空落眼前花

第三十九章 墙外见花寻路转

第四十章 过尽千帆皆不是

第四十一章 深映落花莺舌乱

第四十二章 绿迷南浦客魂消

第四十三章 远翠天涯经夜雨

第四十四章 冷痕沙上带昏潮

第四十五章 雨霁高烟收素练

第四十六章 风晴细浪吐寒花

第四十七章 烟径掠花飞远远

第四十八章 晓窗惊梦语匆匆

第四十九章 云落开时冰吐鉴

第五十章 浪花深处玉沈钩

第五十一章 丹桂不知摇落恨

第五十二章 素娥应信别离愁

第五十三章 醉卧春风深巷里

第五十四章 晓寻香旆小桥东

第五十五章 青杏黄梅朱阁上

第五十六章 鲥鱼苦笋玉盘中

第五十七章 寒夜愁敧金带枕

第五十八章 深径欲留双凤宿

第五十九章 粉泪空流妆点在

第六十章 斜晖脉脉水悠悠

第六十一章 斜风细雨不须归

第六十二章 天高云淡雁迷离

试读章节

可是,这么短的时间,要绣成这么多个不向的“寿”字和“福”字,谈何容易?何况我虽然略通文墨,可是这一百个不同的写法倒也难住我了;而且这事我要瞒住萧绎,给他个惊喜。

我正沉吟不语,清涟又说:“王妃,这字的写法倒也不难……”

“难道这你也会?”这个清涟不仅聪慧而且极有见地,我不禁对她刮目相看了。

“奴婢才疏学浅,哪有那个本事?只不过,奴婢知道哪里有这个字样……”清涟又是一脸的浅笑。

“快告诉我,哪里有?”我急道。

“王妃,您忘了永康公主了么?”

“永康公主?”我怎么没想到,心中豁然开朗,“清涟,真是我的好妹妹。”

永康公主和我家本是旧识,闻说现在正在闭关参佛,有三个月没见人了。我的婚礼她也没出现。我正想去参拜她呢!

清涟的脸色微红,依然谦逊地说道:“奴婢见识浅微,不足挂齿。只是,奴婢还要多几句嘴……”

“快说,快说。”我对清涟的好感真是与日俱增。

“清涟以为,历来这宫闱之内,规矩太多,关系盘根错节,难以理顺。王妃是否能找人经常指点一二?”

“妹妹不就是来给我指点迷津的么?”我笑道。

“王妃太抬举奴婢了,奴婢资历尚浅,不足以为重托。”

“那你是指?”我又疑惑不解了。我虽平日里自诩才高,可是在人情世故方面,简直就是一张白纸。

“您身边不是正有一人,苏嬷嬷便是啊。”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恍然大悟,若论这宫中的事,试问还有谁比待了三十年的苏嬷嬷更清楚明白的了。我真是迟钝,这么浅显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赞道。

清涟垂首低眉,说:“王妃过奖了,奴婢不敢当!”

“哈哈,好妹妹,总比姐姐我这块顽石强多了。”我正想呼唤冰儿,拿我的翠玉簪子赏赐给清涟,忽然一阵熟悉的笑声传了进来。

“湘东王妃,谁是顽石啊?不会在说本宫吧!怎么,当了王妃就忘记姐姐了么?”

天哪,说曹操,曹操就到。今天是佛祖在保佑我心想事成,想什么来什么。我内心一阵雀跃。

“昭佩拜见公主。”这是我出嫁以后第一次感到放松和兴奋。

“奴婢拜见公主。”清涟在我后边拜下去。

嘟免了!何必行此大礼}我的弟媳,还不改口?”永康公主故意绷着脸,“难道嫌本宫没有参加你的婚礼?或许是因为本宫没经通报就擅闯内室?”

“皇姐,说到哪儿去了。”我连忙请永康公主上坐。

“昭佩,本宫这次来,一方面是来恭贺你的新婚大喜,另一方面是……”公主哈哈大笑起来。

“皇姐笑什么?是昭佩哪里做得不好?”我被笑晕了。

“师太,请进吧!”只见公主大声招呼起来,“昭佩,本宫给你带了个人来,你一定高兴。”

我满腹疑团,只见进来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女尼。缟素的布衣掩饰不住那绝代风华,祥和的微笑如夏天的荷花,清风徐徐拂过,水波微漾。

这是谁?看着我奇怪的样子,公主“扑哧”一笑:“昭佩,这是栊翠庵的静远师太,佛法精妙得很。是你母亲托我请来为你讲解佛经的。”  静远师太脸上的微笑是那样一成不变,仿佛一池静水,无视于风波荡漾的凌厉,永远呈现给人一片安详的平面。

“贫尼见过王妃!”

我释然而笑:“今天公主和师太来得正是时候,昭佩正处于水火之中,无法自救呢。”

公主满意地点头说道:“你母亲早就委托本宫,将来要给你找个好师傅学习,本宫现在有幸不辱使命。”

“多谢公主姐姐了!明珠,天冷,给公主和师太添上热茶。”

“师太,您看,本宫撮合的一对美满姻缘怎样?哈哈哈……”永康公主说。

“皇姐,这话从何说起?”我疑心重重,一个个念头不停地浮出水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哈哈哈……”永康公主大笑,“昭佩,你恐怕还要感谢本宫这个大媒呢!”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静远师太颔首说道。

“昭佩,你忘记去年中秋节了吗?在本宫的新府第里……”我似乎想起了什么,记忆打开了闸门,思绪飘到了去年的中秋节前夕。

那次因为宫里宴请三品以上诰命夫人等女眷,母亲带着我来到了京城。这是我第一次进京。京城众多的名媛淑女都齐聚在一起,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有些应命献诗献词,有些拼命施展才艺。其中有一位袁小姐,席间嫣然一舞,曼妙舞姿如轻灵之燕,旋转飞扬,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艳羡之声不绝于耳。我看得也很痴迷,心想,赵飞燕在世,恐怕也不过如此而已。

P31-33

序言

最初写《荷殇·半面妆》是因为看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出自《南史卷十二·列传第二·后妃下》: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日:“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

这位徐昭佩是封建妇德的反面教材,是封建礼教所不能容纳的一个异类。“徐娘半老”“出死妻”这两个典故就是出自于她。有人说,一个女人有两个典故在自己身上,是很荣幸的。可是,谁知道,她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啊!在那个权利不属于自己的时代,她用青春和生命奏响了一曲不甘沉沦的绝唱。

本书的历史背景发生在南北朝南梁。男女主人公就是梁元帝萧绎和他的正妻徐昭佩。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梁武帝统治了江南近半个世纪,可是最终却不得善终。他自己引狼入室,最后被招来的侯景软禁起来,饥渴而死。虽然侯景之乱彻底动摇了南梁的统治根基,可是却给梁元帝这个独眼皇帝带来了称帝的契机。徐昭佩就生活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可惜在萧绎称帝之前,她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与其说是被谴死的,不如说是她自己在找寻肉体和精神的全部解脱。因为活着比死了更痛苦,要和无数的女人去争夺一个男人,即使是当了皇后又能怎样?还不是孤寂一生。何况,那个男人的心已经不在自己身上,何必呢?在那个时代,死才是她唯一的出路。她带着莲花般的微笑离开了这个污浊的世界。因为,在这铁骑践踏、尘土飞扬的乱世,到哪里去寻觅心灵的净土?

本书计划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荷咏·昔日芙蓉花》,明显地带有些脂粉气。主要是写徐妃出嫁后在京城建康所发生的故事。徐妃亲眼看见一个个充满灵性、才貌双全的女子是如何被封建礼教吞噬了的。这是徐妃的善良天性被无情摧残的过程。这个时候的萧绎,应该是真心爱她的。下卷《荷殇·今日断肠草》主要是写徐妃随萧绎出藩,在江陵所发生的故事。这时,“色衰而爱弛”的历史一遍又一遍地无情地演绎这血淋淋的事实。徐妃终于被震怒了,从而和梁元帝萧绎感情出现了裂痕。而后,又不知不觉把感情世界转移到了陆续出现的三个“蓝颜知己”身上。同样,下卷也是徐妃痛快淋漓又哀之欲绝的经历,从辉煌一直走向死亡的沉寂。她和身边三个所谓的蓝颜知己真的有爱情吗?或者说,只是她一种感情的寄托?她始终最爱的还是萧绎,那最初的温情脉脉的男子。而她最心仪的应该是那英年早逝的昭明太子。可惜了,昭明太子本身就是无数少女心中的梦,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下卷可能会有点血腥,因为那个侯景嘛,被不分是非轻重的梁武帝接纳了,给风雨飘摇的南梁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溧阳公主,萧纲最喜欢的小女儿,又一个被残害的女性,一个传说中会吃人肉的公主,在历史中湮灭了,不知所踪。不言而喻,当她坐在侯景身边的时候,看到这个祸国殃民的杀父仇人,一定是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真的很遗憾那青春亮丽的好年华,也会随风而逝。此外,还会出现梁元帝身边两个重要的女人:夏氏和王氏。这王氏是后来梁元帝最宠爱的女人,我想一定是个温柔婉约、体贴入微的女子吧,是和徐妃相反的类型,也是男人心中的理想妻子。在过去医学不发达的古代,王氏很可能是因为生育出血过多而死。可是这也是徐妃最终被谴死的理由之一。我仿佛听到了汉武帝对钩弋夫人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不能活了,快走吧。”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辉煌巨著,也是曹雪芹心中的梦。它看似悲凉,却留下更璀璨的文化渊源。我越来越喜欢它。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在文中发现我受了多么大的影响。我喜欢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那是一部带有红楼情结的好书。既然林老都喜欢的书,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一轮明月,飞彩凝辉。”那神韵会永远停留在大家的心中,挥之不去,散之不尽。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荷花都离不开水。这几个蕙质兰心的女子的名字不仅都和荷花有关,更是离不开水的滋养。“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清涟”如水之精灵,“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都是些有灵性的女子,都是些被封建礼教吞噬了青春和生命的女子,无奈何,清泪流!和曹雪芹一样,我也很痛惜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的美丽女子,尤其是在乱世中的有着独立人格追求的女子,如片片浮萍,如落入小溪流中的落叶,上下无依,不知最后飘向哪里?

其实对于荷花,我本身并不十分地了解,我只是读过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网上是这样介绍的:“荷,又称为芙蕖,莲花是它的果实,莲子叫‘药’(音di),莲子中心的胚芽叫‘薏’,花叫‘芙蓉’,花苞称‘菡萏’,叶子叫‘莲’(音xia),梗子叫‘茄’,本叫‘营’(音mi),即荷茎入泥土审的部分,根部叫‘藕’。”明代张自烈著的《正字通》:“北人以莲为荷,今俗荷皆谓之莲。”除此之外,还有称莲花为“水华”、“玉华”、“佛座须”等等不同的名称。书中也称水芝(见隋唐陈羽《夏日宴九华山池赠主人》诗:“百花开尽水芝香”)、玉井花(见唐韩愈《古意》诗:“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莲之地下茎称藕,其花故也称藕花(见宋僧道潜《临平道中》诗:“藕花无数满汀洲”)。

本书从头到尾都离不开荷花,包括书名和章节等等。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之所以选择荷花作为载体,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我想反映徐妃那种内心的无奈,她作为没有自我权利的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不能选择,在婚姻生活中又得不到真正的全部的爱情,内心苦闷、彷徨,继而做了封建道德的叛逆者,为天下所不容。其实她内心还是圣洁的,对“出淤泥而不染”的代表荷花的渲染,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内心的素洁,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其二,南北朝重佛的风气重之又重,而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坐在莲花,手拿莲花,寺庙里随处可见莲花的图案。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莲花是佛教中的圣物,这样可以侧面反映当时的文化思想史。

于是,我搜集了很多关于荷花的诗句,文中也不断出现对荷花的描写。但是除了章节标题外用的七言诗,尤其是唐诗宋词,文中一处都没有。这是因为南北朝五言诗刚得到初步的发展,这个时代是五言诗和赋等其他文体并行的年代。昭明太子除了留下《文选》这部辉煌的文学著作,还有一部《英华集》,里边收录了大量的五言诗。所以我尽量用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学体裁来勾画人物和事件。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古代后妃传记,所以文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其实在刻画这个人物方面,我也没有什么把握,只是用我个人的视角来观察体会罢了。如果大家有什么异议,可以随时指出,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修改。

关于梁武帝,我不想用正面来描写他。这个统治了江南近半个世纪的大梁开国皇帝,他在重视文化教育方面,也算是一个明白人,可是佞佛到了昏庸的地步:不分是非地讲究什么慈悲宽容,法制观念淡薄,又偏偏喜欢什么佛学,搞什么“舍身”,把国家的财政经济搞得一团糟。辩证地说,他只是过度地搞什么精神建设,而忽视了经济是第一生产力这条基本规律,在发展佛学的同时,荒废了经济建设,把好不容易辛苦建立的大梁给毁了,他的子孙们也都是一些短命的皇帝。国家失去了根本,是必然要走下坡路的。

一个大家闺秀,放弃了古代妇女所珍视的名节,仅图个人快乐吗?不是那么简单!她在报复,在宣泄,在控诉,哪怕是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敢让后来当上皇帝的梁元帝下不来台,真要有足够的胆子才行。可是她,做了!

我写这个女人,是做了深思熟虑的。我考虑过,可能会有人说,这是“给婊子立牌坊”,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

徐妃蔑视那个所谓的皇权,看不起所谓的男人的尊严,在现代眼光来看,只不过是女性意识自我觉醒的一个典型。

我想应该公正地来评价一个女人。她本来是个大家闺秀,试问,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女人,哪一个不憧憬着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无奈那个时代,这样的幸福如泡沫一样转眼就消失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在哪里?她痛苦,她悲哀的同时,反抗无效,挣扎无用,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事实,因为那个时代本身就是妇女的坟墓。于是,她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个敢于蔑视皇权的女人,一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女人,用生命和血泪争取自由和权利,可是,却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封建礼教这个套在女人头上的沉重的枷锁,把女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她也有花一样的年华,却在漫长的等待和反抗中度过了一生,一直到死。有人嘲笑,有人不屑,但是却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难道这就是反抗、挣扎的必然结果?难道这就是“不守妇道”的归宿?

历史这样告诉我们,一个女人,别管她的身份有多高贵,敢和皇帝对着干,结局只有一个……

我这篇文是专门写给女性读者的。当我们含着泪,感受一下古代女子的泪水中隐含着的悲壮和心酸的历史,让我们用女性特有的、别样的细腻情感为文中的女人说几句公平的话吧,她们都是被牺牲了的可怜的女子……唏嘘不已……

后记

公元552年,萧绎遣大将王僧辩与陈霸先会合,一路直取建康,侯景被亲信杀死,侯景之乱终于被平息。简文帝萧纲被土袋压死,他的九个儿子都被侯景杀死。溧阳公主,一个恨不得食贼人血肉的公主,亦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不知所踪。

萧绎终于一偿夙愿,在百官劝进之下,于江陵称帝。其母阮修容被尊为文宣太后。萧绎终于完成了对母亲的承诺,给了他母亲生平最大的荣誉。但是他一直没有立后。若说他恨徐妃的淫乱,身边也有更多的名门闺秀,却又如何不立皇后?若说他爱徐妃,为何却不肯留她一条性命?这原因成为难解之谜。萧绎也不过是一个短命皇帝,在内忧外患、血雨腥风中,他只当y_-年皇帝,就被恨他入骨的侄子萧警(昭明太子第三子)引来了西魏大军,于是和太子萧方矩同时被害。

公元555年,夏乐梅之子萧方智被王僧辩与陈霸先立为皇帝。夏乐梅被尊为太后。袁兰芝后事史上则没有详细记载。

萧含贞,后被封为益昌公主,终身未嫁,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梁武帝萧衍之后的萧梁子孙,做的都是短命的傀儡皇帝。只可惜,连傀儡皇帝都没有顺利做下去,就被陈霸先取代,建立陈朝。这一群你争我夺的萧氏子孙们,谁都没有好下场。

袁兰芝、徐昭佩、王金蕊、夏乐梅,是我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四季之花来暗喻的女子,本来不是同一时节的花,被硬生生地关在一个樊笼里,又怎能开得绚丽?她们是被摧残的花朵,是乱世中最美丽的一片风景。正如文中女子所希望的,只有来生,再做永远的姐妹!

说真的,我也崇拜英雄人物。

但是作为女人,我觉得更应该弘扬女性文化。

倘若说历史是金戈铁马、风声鹤唳的血泪的教训,倘若说历史是铁骑践踏、山河破碎的尘土的飞扬,那么我们仍然可以说,正是女人的长袖善舞、婉转多情,才塑造了让英雄气短的荡气回肠的诗篇。

历史上很多女人用她们的智慧和美丽,影响了历史的变迁。不能否认,在历史的深壑中挖出这些美丽多才的女性,更能够还原历史最温柔婉约的一面。

我写历史上的女人,初衷就在于此。

真是意外,芙蓉花在我眼里,似乎更代表了圣洁。《红楼梦》里有一篇《芙蓉女儿诔》,“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似乎也成了女主人公的命运写照。我挺佩服曹雪芹的,作为男性都能发现女儿的美,真心赞赏“脂粉英雄”,所以我们自己更不能小看了自己。

为了寻找江南水乡的感觉,在一个盛夏之季,我特别上京到圆明园参观了一次荷花展。碧波花影,如舟荡漾;荷香一方天,宛在水中央。清荷出水,点点映红,“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优美的诗韵尽在其中。我亦情不自禁跳入藕花深处,埋身碧海红玉,浸沐在“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的感觉之中。

书中的女子都是芙蓉花的精灵,修炼了千年,化身为人,在红尘中活过,亦或是敢爱敢恨,亦或是委婉承欢,都有她们自然绽放的美丽。我甚至从来不认为那“徐娘半老”的传说有多么的落人口实。谁难道是从出生就染上世俗的污浊?她的泪水洗涤了天下尘埃,化为烟雨,飘荡在历史的亭台楼阁之中;她的怨气吹散了江南两岸的迷雾,化为清风,轻轻拂去歇斯底里的无奈。

对于这些女子来说,她们协助夫君,匡扶社稷,用自身的微弱荧光映照着山川河流。对于天空来说,她们是一片白云;对于大地来说,她们亦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若没有她们的玉腕花颜,那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那巨浪滔天的豪壮胸襟,岂不是没有了灵性,没有了依托,没有了对比?那岂不是一切等于零?  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江山?美人?孰轻孰重?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不一样的感受。所以我们无需去争执,只要用心去看即可。

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读者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些历史事件,由于本文的需要,进行了时间上的挪移和情节上的加工。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写得仓促,难免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附萧绎谋杀亲人录:

萧方等:萧绎之嫡长子,为萧绎去讨伐萧绎的侄子萧誉,战乱中身亡。

萧纶:萧绎之六哥,被萧绎借西魏人之手杀死。

萧誉:昭明太子之子,被萧绎派兵讨伐,兵败被杀。

萧纪:萧绎的八弟,益州刺史、武陵王,兵败被俘,被萧绎派樊猛杀死。

萧栋、萧桥、萧醪三兄弟:昭明太子之孙,豫章王萧欢之子。被萧绎手下宣猛将军朱买臣杀死,并沉于江中。

萧圆满:萧纪之子,脑袋被砍下,与其父一起被杀。

萧圆照、萧圆正;萧纪之子,被萧绎关在狱中断食,饿到啃自己的手臂,十三天之后终于活活饿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