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为“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应当如何改变自己”。
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成长的规律及心理需求出发,告诉父母应当如何去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学会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是非观,真正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也许不是孩子的错--如何当好父母 |
分类 | |
作者 | 谢华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题为“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应当如何改变自己”。 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及心理成长的规律及心理需求出发,告诉父母应当如何去爱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学会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创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是非观,真正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内容推荐 当今之中国,做父母比做儿女要难得多。怎样教育孩子和如何当好父母虽然是一对看似相同的问题,但是其中也有不同的内涵。考虑“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视角是从孩子出发,把孩子放在了这对矛盾的主体位置上;而实际上,看完本书的人就会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视角,要把父母放在矛盾的主体位置上,视角要改变为从认识父母自身开始。这样的改变是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是一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有了这个质的飞跃,再加上本书逐一指导的各种方法,读者一定能够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成功。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学习爱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意志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孩子 用平等的心去理解孩子 花时间陪伴孩子长大 要正确地爱孩子 第二章 了解孩子成长的历程 建立依恋情感和对环境及他人的信任感 尊重自主要求促进语言发展 良好的自我认同和正确的性别认同 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 伴随孩子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第三章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积极倾听的魅力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正确表达非言语信息 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处 第四章 培养有责任心有自信心的孩子 珍惜孩子的成长机会 订立家规 教孩子懂得界限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学会赏识 给予夸奖 第五章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给孩子成长创建第一个良好环境 树立好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问题儿童后面的问题父母 不要把孩子带入离婚的旋涡 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出现不良偏差 第六章 做孩子的好父母 要诚心地爱孩子 父母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健康人格的培养 要将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写在后面的话 试读章节 世界上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孩子和父母血肉相连,当孩子还在腹中孕育的时候,做父母的就开始设计孩子的人生了,想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幸福、最优秀的。母亲辛勤地劳作,父亲拼命地赚钱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确实,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成为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他们是那样的不听话,那样的不懂事,甚至和自己疏离,不好好学习,离家出走,焦虑、失望、无奈、愤怒缠绕着这些父母们。为什么他们的爱心换不回自己想要的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认识。孩子弱小不懂事理,需要我们的照顾和教育,但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的个体。因此,孩子可以和我们不一样,和我们对他的设计不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会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其实,孩子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亲密的过客。为此,为人父母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有独立意志的人;要无条件地接纳他们,允许孩子犯成长中的错误,同时也要知道爱中的责任——帮助孩子成为健康的社会人。 尊重孩子的意志 因为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的事实,就会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认为是对孩子的爱。因此许许多多的父母会全身心地投入,把他们未曾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以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父母的美好愿望没有实现,还使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可爱的孩子们被父母的期望压垮了,而且亲子之间还出现了隔阂,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父母也觉得是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爱心,不努力、不上进。 父母对孩子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但又惧怕孩子遇到挫折,所以父母们特别怕孩子犯错误。当孩子捅娄子或学习成绩不如父母意或被老师点名批评时,父母首先就受不了,火气一触即发。父母的潜意识中就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犯错误是自己无能,为此非常自责,也有的父母会认为孩子犯错误、学习成绩不好让自己没面子,这些想法也会促使父母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于是父母们糊里糊涂地以爱的名义将所有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实现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为孩子好”的目标,很多父母都有“强迫”孩子学习的经历:替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一一英语班、奥数班、数学强化训练班等;替孩子买各类名师名校出版的习题辅导书;每天吃完晚饭就什么也不做,紧紧地盯着孩子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不做完不许出去玩……母亲刘颜的经历就很典型。案例:这样逼孩子有效吗? 刘颜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县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她没读过什么书,但她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在这个人城市里站稳了脚跟,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刘颜深知那种因为没有学历而被别人轻视、甚至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才换来如今的一切的痛苦经历,所以在小孩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给孩子报了英语班和数学班。在她看来,英语是将来不可或缺的世界性语言,数学是一切理科和逻辑学的基础,孩子学会了这两门,就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甚至一度非常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之明。 每逢周末的早上,刘颜就将睡眼惺忪的孩子拖出被窝,送他到教室去上课,下了课,就让孩子在桌子前做练习题。有几次,孩子不听话还没做完习题就跑去玩玩具。刘颜就非常生气地将玩具摔个粉碎,然后强摁着孩子坐在桌子面前。每次看着孩子在桌子前做题的时候,刘颜眼中都充满了爱,她觉得只要将来孩子有出息,她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那天,当刘颜再次强迫孩子做习题的时候,孩子挣脱了她的手,用充满愤怒的眼睛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摔门而出。刘颜猛然间醒悟了:原来自己一直在逼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其实高学历从来都不是孩子的愿望,而一直都是自己的期望啊,自己只是一味地在爱的名义下将自己所缺乏的东西“补偿”在孩子身上。刘颜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她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从此,刘颜再也没有逼迫过孩子参加任何额外的辅导,只要他按时上学,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就行,其他时间随他自己支配。事实证明,孩子的成绩此后一直都很稳定,并且还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 其实,刘颜的行为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心中的一个遗憾:没有高学历。她将孩子当做自己的翻版,一相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想法,最终使得双方都不愉快,引起亲子间的冲突。假如父母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将时间交给孩子自己分配,孩子在被尊重、被五条件接纳的氛围中,不仅能够保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还能合理地分配剩余时间。父母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善的,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提升扩大孩子的优点使孩子更优秀。 父母自己没有上成大学,就把一定要上大学的愿望强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在目前的高考制度的压力下不少父母将爱的目标都集中到孩子考高的分数上,结果是“好心”的大人剥夺了孩子欢乐的童年,却使孩子难以理解父母的这份爱。 P13-16 序言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所有的父母,无不都是十分关心孩子们的生存与发展的,作为中国人的父母,对子女更是呵护有加,关爱备至。但是,子女教育问题又确是对所有父母的挑战,因为我们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更加显现出其挑战性。 如何培养一个孩子,使孩子能够在体能上、智力上、心理上、道德上和意志上健全发展,的确是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作为父母,由于其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往往不能适应教育和指导孩子的需要。因此,对于做父母的人来说,要想在教育子女方面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则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在为父母提供的子女教育方面的读物中,本书实属一本难得的好书。本书的作者都是有着长期从事家庭婚姻、子女教育咨询工作的专家,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他们善于学习和总结,把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高,写出了这本子女教育的书。这本书的重要特色就是从实际出发,以家长在应对子女教育的挑战中所需要提高的认知为基本点,指导家长们理性地、科学地教育子女,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具体的做法建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当今之中国,做父母比做儿女要难得多。怎样教育孩子和如何当好父母虽然是一对看似相同的问题,但是其中也有不同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考虑“怎样教育孩子”问题的父母可能是相当多的,但是考虑“如何当好父母”问题的父母却是不如考虑“怎样教育孩子” 的父母多。为什么?就是因为视角和重点的不同。考虑“怎样教育孩子”的父母们,他们的视角是首先从孩子出发,是把孩子放在了这对矛盾的主体位置;而实际上,看完本书的人就会受到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视角,要把自己(父母)放在主体位置上,视角要改变为从自身开始。这样的改变是一个实质性的改变,是一个对教育孩子问题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有了这个飞跃,再加上本书逐一指导的各种技巧和方法,读者一定能够在教育子女方面获得诸多裨益,取得好的效果。 祝愿父母们与自己的子女们共同进步,孩子们快乐而优秀,父母们成功且幸福。 儿童心理卫生专家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前所长 季成叶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 主任委员 2008年6月10日于北京 后记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对父母说过:“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教育意义。”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人格三要素理论,我们可以把父母的人格力量分为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三方面,它们是通过父母的自身素质和行为表现显露出来的。从家庭教育角度讲,父母人格力量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等产生的。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教育的思路则是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运用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订规則、批评等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过程中要避开三大高压线:忽略孩子的存在,强迫,破坏性的批评;还要避免两大陷阱:有条件的爱和榆不起的心态。”这段话高度概括了亲子教育的重点內容以及亲子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的问题,在这里再次提出,与各位父母们共勉。 父母为了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去掉自己的非理性观念,以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抓住每一个机会,在与孩子平等的讨论及实践中,让孩子逐步提高各种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责任心。与非理性观念相对应的理性观念就是:孩子虽小,但是他与成人一样,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意志的个体,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期望、价值观等强加给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些就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犯成长中的错误,陪伴孩子探索和学习。父母教育孩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孩子能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通过父母的培养教育孩子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这就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目标,将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环境,所以父母最首要的任务是调整好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有了健康的心理,才会使自己的心情处在一个良好的心境中,才能够宽容接纳,才能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自信乐观的性格会每时每刻感染着孩子,孩子自然会成为自信乐观的人。父母的自我改变的第一任务就是自我的修养和提高。 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们只要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并去努力表达它就足够了。 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愉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