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千年古县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千年古县图书编纂委员会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既是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也是重要的宣传保护措施。书中以地名为线索系统介绍了36个“千年古县”地域文化,力求将县域文化完整的呈现出来,并突出其亮点。

在这些千年古县里,到处可见的古代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的创造,时时触手可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始终流传、更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生生不息的活生生的证明……

内容推荐

《千年古县》一书是在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解说词的基础上,针对平面媒体特点修改、完善而成,配合文献片播出而出版。本书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任总顾问,文怀沙、任继愈、季羡林、任继愈、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李学勤、金开诚、沈苏儒任学术顾问。许嘉璐副委员长还拨冗为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

目录

千年古县 井陉县 

千年古县 赵县 

千年古县 赞皇县 

千年古县 易县 

千年古县 定州市

千年古县 武安市

千年古县 涉县 

千年古县 蔚县 

千年古县 遵化市

千年古县 涿州市

千年古县 武强县 

千年古县 涿鹿县 

千年古县 蓟县 

千年古县 南昌县 

千年古县 进贤县 

千年古县 新建县 

千年古县 安义县 

千年古县 修武县 

千年古县 汤阴县 

千年古县 沁阳市

千年古县 永嘉县 

千年古县 乐清市

千年古县 临清市

千年古县 阆中市

千年古县 泸县 

千年古县 富顺县 

千年古县 成县 

千年古县 新郑市

千年古县 汝南县 

千年古县 上蔡县 

千年古县 瑞安市

千年古县 长子县 

千年古县 安泽县 

千年古县 韩城市

千年古县 增城市

千年古县 四会市

试读章节

阿部规秀之死在当时的日本引起了很大震动,日本报道称“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中国人的愤怒与血性,抗争与不屈犹如炮弹般投向了敌人,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土。中国人用生命与坚韧铸就的抵御外侮的精神,才是贯穿历史永恒不变的长城。

因为易县重要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混乱之后,隋朝的统治者认识到了这里的重要性。据《易州志》记载,隋开皇元年,即公元581年,于此置易州;开皇十六年,即公元596年置易县。此后这片土地才以“易”的专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长达1 400多年。

在中易水旁,有一个叫燕子村的地方,据说是当年燕太子丹的居所,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气象,但在这里,有一支村民组成的乐队却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从这些所谓的下里巴人手中奏出的却是几近失传的宫廷音乐。无论是《浪淘沙》的慷慨激昂,或是《清平乐》的低回婉转,还是《感皇恩》的盛世气派,都带有浓郁的皇家雍容气象。为什么这样的音乐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小村庄里?又是什么力量让它能一直传承下去的呢?

顺着易水向西行20余千米,我们发现,易县不仅仅有燕太子丹的遗址,与它为邻的还有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陵——清西陵。

1730年,雍正皇帝下旨,在易县修建自己的陵墓——泰陵,从此,这里作为清西陵正式书写在历史上。这里埋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和9位皇后,还有妃嫔、公主、阿哥等共计80人。

我们知道,大清入关的第一个皇帝——顺治葬在了遵化,康熙皇帝也随父葬入遵化皇陵。但是为何在康熙皇帝之后,雍正竟不惜违背大清严格的宗法,偏要在易县另建皇陵呢?

雍正登基7年,开始为自己寻找建陵的“万年吉地”,可在东陵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营建之处,曾经选中的九凤朝阳山也因风水和土质不好而被放弃。后来,怡亲王允祥在京师西南往来勘查,发现易州境内这一地区“西有云蒙山,东有丘陵地,背靠泰宁山,南有易水河”,堪称乾坤聚秀、阴阳合会,是建造皇陵的上上之选。而雍正为了避嫌,让手下大臣引经据典证明帝王父子营建陵墓可以不在一起。从大禹和夏启,从汉高帝一脉到唐王朝,凡例比比皆是,真是欲避之嫌,何患无辞。这样,因为一个帝王的一己之私,《周礼》中规定的“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千年礼法也改变了。

然而在雍正之后,乾隆定下了昭穆制度,他本人葬在了东陵。他又怎么能找到合适的风水宝地?雍正改葬西陵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在民间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传说。雍正因为是通过阴谋篡位才当上皇帝的,他担心如果和圣祖康熙皇帝葬在一起,死后在地下将无法面对先祖的责难,所以他才不惜代价,在易县另建清西陵。这个故事还被列为清朝十大疑案之一。无论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清西陵终归成了无法改变的事实。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命运的安排,葬在东陵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代盛世;在违背大清宗法而建的西陵里躺着的嘉庆、道光和光绪面对的却是衰败的国力和凋敝的民生。雍正亲自选中的万年吉地终于无法护佑大清的百年基业。

东陵的各个皇陵以孝陵为中心,左右排开,依次比肩,彼此相距很近。与东陵不同,西陵的各个主陵相去甚远,这是由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中天人合一、风水相生的哲学观念。每座陵墓都依山筑墓,以作屏障,各陵因地制宜、高下相成、曲直相生,远山近殿水乳交融,让人分不清自然在哪里开始,艺术在哪里终了。

具体到每座皇陵,建筑格局上都一样严格遵循了丧葬礼制。从南到北依次是大牌楼、大红门、大碑楼、石桥、隆恩殿,以及最后的地宫建筑群,这些建筑从头到尾以神道相连,构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疏朗的石像是序曲,石桥到隆恩殿是发展,庄严宏伟的地宫是这支乐章的高潮,而余韵直到背后的悠悠远山仍意犹未尽。

同样作为庄严宏大的主陵,泰陵与东陵主陵孝陵相比,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顺治孝陵的大碑楼里,主碑上只有满文,并无其他文字,说明作为刚入主中原的外族人,清朝对于中原文化仍存在歧视。而在泰陵以及之后的各个碑中,汉文都放在了满文旁边。尽管清王朝对外族文化进行了学习和吸收,但以满文为主的事实说明它在文化根源上的封闭。正是因为这种封闭,清王朝使中国失去了进入工业时代的最好良机。

西陵唯一一座开放的地宫就是光绪皇帝的崇陵,开放的原因却是因为被盗。1938年秋,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把光绪皇帝的随葬珠宝洗劫一空。这位可怜的皇帝在位之时正值清朝内忧外患,还有慈禧太后压在头上,郁郁不得志,怎知死后,他的遗体仍不得安宁,让人不由得为之慨叹。

站在被盗的崇陵地宫顶上,向远方看去,一座孤零零的小坟墓默默守望着这里。这就是清朝最后一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陵墓。溥仪的皇陵在清王朝还未覆灭时就已开始营建,然而在建造过程中,清王朝垮台了,末代皇帝的陵墓建造只好中止,最后葬入了这块公墓,溥仪的祖宗选中的万年吉地也没能保住这清朝最后一缕命脉。从皇帝到平民,从宏大的皇陵到小小的坟冢,时间的大手书写的历史巨变清清楚楚地写在了易县的这片土地上。

P36-38

序言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承载了文化信息,具有文化的认同性和延续性。联合国第5届和第6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先后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名浩如烟海。遍布祖国大地的各类地名,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沿革,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中华民族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程,记录了华夏祖先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也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特别是我国的古老地名之多、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堪称国之瑰宝。但是,由于社会上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乱更改或随意废止古老地名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一些历史悠久的古老地名、少数民族语原生态地名和口口相传无文字语言的地名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减少。抢救、挖掘地名文化和加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十分迫切。

为了贯彻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有关决议,保护我国地名文化遗产,延续地名文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的推动下和民政部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地名研究所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鉴于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类别多、数量大,“保护工程”采取充分调研论证、总体统筹规划、分类挖掘保护、逐步推进实施的工作路线。我国县级政区地名历史悠久、古县地名文化积淀深厚、社会认同面广、凝聚力强,但有史以来由于人为因素更改面大且有的县名反复变更,给行政管理和社会交往造成诸多不便,也使县域文化遭到了破坏,社会反映强烈,是地名文化中非常脆弱和亟待保护的群体。因此,我们首先开展了对“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的研究、宣传与保护活动。为了鲜活、形象地展现地名源流和其承载的地域文化,经专家研究并经民政部批准在我国近3000个县级政区中,按文化分区精选出100个“千年古县”作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并拍摄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向国内外进行重点宣传。《千年古县》电视片摄制思路是:追溯地名文化、探秘地域文化、解读传统文化,力求通过地名这一文化载体,系统挖掘祖国各地的特色文化,记录中华传统文化的众多要素,展现民族文化的风姿靓采,彰显中华民族的光辉形象。为此《千年古县》电视片要“见物见人”、“见古见今”、“见信息见思想”,做到“小视角大主题、小屏幕大视野”,力求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力作。

《千年古县》项目确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我国著名专家季羡林、文怀沙、任继愈、侯仁之、郑孝燮、罗哲文、李学勤、金开诚、沈苏儒等诸位先生欣然接受担任学术顾问,热情指导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主动推荐“千年古县”候选名单。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还欣然题写了“千年古县”。2005年率先在河北省进行了《千年古县》拍摄试点,得到了河北省民政厅和有关市、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省厅下发专门文件,并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和调研选点;井陉、赵县、赞皇等12个试点县(市)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组织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挖掘整合县域文化资源、精心布置彩排演练和做好各项拍摄保障工作,从而确保了摄制工作顺利进行和节目质量。河北省试点工作的圆满成功,为在全国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拍摄《千年古县》活动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05年10月31日《千年古县》总顾问许嘉璐副委员长审视了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井陉、赵县、赞皇3个样片后亲切接见摄制人员时,鼓励说:“看了使人震撼。《千年古县》立意很好,从县域历史文化角度拍摄,是用二维影视手段抢救我国优秀历史文化……这套片子能唤起失去的记忆,对文化麻木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对保护、弘扬好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并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千年古县》的摄制工作。民政部李学举部长、罗平飞副部长对河北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搞好宣传,精心组织,确保高质量,坚持为基层服务。并批准在全国逐步展开。

许多“千年古县”的党委、政府都敏锐地认识到,申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保护古县地名文化,摄制、播放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是挖掘、整合、推介县域历史文化资源的窗口,是建设文化旅游大县的平台,是提高古县知名度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一些“千年古县”都由县委、政府领导挂帅组成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民政、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地方志、政协文史委等有关单位领导及专家组成工作班子,深入全面地挖掘县域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丰富翔实的申报材料,积极配合专家组的调研和摄制组的各项活动。“千年古县”的宣传、保护活动与《千年古县》电视片的摄制工作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许嘉璐副委员长的鼓励、民政部领导的支持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特别是参加调研考证的专家和《千年古县》摄制组的同志们,都为我国古县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吸引、感动,衷心地愿为搞好“千年古县”的选定和摄制好《千年古县》影片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几年来,《千年古县》摄制组在总制片人张林、总编导李近朱、总撰稿王岳川及执行总撰稿刘刻、音乐音响总设计王文华和中央电视台有关影视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各集编导、撰稿及摄像人员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使节目的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有关专家和地方政府的赞扬。中国地名研究所和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作为具体承办单位,深感责任重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千年古县》电视片成为精品之作。中国地名研究所副所长许启大、商伟凡和研究室主任宋久成、付长良、庞森权、赵雅丽、朱长春、刘连安等地名专家无一例外地全都参与了审片或繁杂的地名文化考证工作。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年过七旬的地名老专家李炳尧先生,为了做好“千年古县”前期调研和协助各县搞好地名文化挖掘梳理工作,几年如一日,忘我工作,不辞辛苦,每县必到,整理了百余万字的调研材料;学会的张帆、史为乐等几位老专家,也主动出谋划策,积极参与了有关活动。这一地名专家群体为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的摄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目前,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千年古县》的摄制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健康有序地进行。

为了把“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逐步引向深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分期推进,使全国各类地名文化遗产都得到保护。自2006年起,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组织编制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构建了较为科学完整的地名文化遗产研究、宣传与保护体系和制定了相应工作方案,使中国各类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和《千年古城(都)》、《千年古村(镇)》的摄制工作,依据我国文化分区和各类地名文化遗产的分布,分别进行了系统地规划,为确保彰显中国各个地域特色文化的亮点并覆盖少数民族区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8月,我国代表团出席第24届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和第9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时,向联合国地名组织和地名标准化会议报告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摄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交了编制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主席海伦·凯尔芙特高兴地指出:“这对世界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进一步关注与支持中国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希望中国高质量编制和实施《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为世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进一步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纽约代表海伦玛丽·高斯澜在第9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发言时高度赞扬中国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和总体规划“是一件令人关注的力作,重要的举措。”我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和地名标准化会上取得的成果表明: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得到联合国地名组织和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作为地名文化遗产的“千年古县”和宣传地名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古县》电视片也必将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更广泛地参与国际间的文化保护和交流。

2006年8月,民政部李学举部长视察我们承办的“中国首届国际地名文化书画展”时指示我们,《千年古县》电视片可出版一套图文并茂的书籍,以多种形式宣传地名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在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即将播出之际,大力支持编辑出版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忠实地展现了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的文采与风格,帮助我们完成了这一工作。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大型电视文献片《千年古县》,以影视和图书两种传媒形式组成“姊妹篇”,成为提高“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认知度、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和解读传统文化的窗口,必将为“千年古县”早日誉满全国、飞向世界架起一座桥梁,为彰显中华文化风采而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由于编纂《千年古县》影视图书专业技术性强,加之我们知识水平所限,书中错漏恐难避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2008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1: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