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是崇拜动物的,他们在动物身上感受到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许多部落都有自己崇拜的动物偶像——我们现在称之为“图腾”的动物形象。凶猛的动物既是他们的死敌,又是他们为了生存而必须猎杀的食物。当他们把一些动物的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之时,便相信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些动物的灵魂。可是,在这种对动物的崇拜中也有对动物的惧怕,所以,有时人类要给自己文身、画画脸谱、涂上白粉等,希望自己不被动物们认出来。
原始人最初从动物身上感受到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认识到动物也有生老病死,会被征服和驯服。这时,对太阳的崇拜渐渐代替了对动物的崇拜。太阳虽有日出日落却循环不已,为大地带来光明与温暖,带来万物的生机,正符合人类希望找到的崇拜对象的标准。所以,人类开始认为太阳是超自然的神灵,世间最高统治者法老被看做是太阳神之子或特别受太阳神庇护的人,所以也受到人们特别的崇拜。这些人不仅生前要过最高贵的生活,而且死后还要隆重地葬入规模宏大的墓室。
古埃及人相信人的死亡是从现世过渡到来世,等于到另一个世界继续活着,于是要把死者生前所用的物品都带入墓穴,以便可以继续使用它们。所以古埃及的艺术——金字塔、布满四壁的绘画以及各种陪葬品,就开始产生了。人们认为艺术是可以代替生命而永远流传下去的。
人们后来发现的壁画大多是法老世界生活的写照,一个活生生的法老世界可以在墓穴中重现——尼罗河西岸美丽的风光,人们在放牧耕作,军队在行进,花园里的歌舞和盛宴,法老的亲人和侍从……
古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数不多,其代表作《群雁图》,构图别致,刻画写实、生动,设色和谐,整个画面富有诗意。
在中王国时期的地方贵族陵墓中,壁画逐渐流行。做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发、圆润和优美。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画《饲养羚羊》中,画得随意、自由。
新王国时期,壁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内容多表彰墓主生前奢侈豪华的生活以及仆人们从事耕牧劳动的场面,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在常见的军事、狩猎、乐舞、宴饮等场面上,对人物姿势的描绘更为生动自如,大多具有鲜明的享乐倾向。如底比斯的纳赫特墓中的宴乐场面,其中有三个女乐师是埃及壁画中最美的形象。艺术家透过轻盈透明的衣裳,把三个妙龄少女的躯体画得若隐若现,娇憨动人的姿态、华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使画面达到了极为和谐的境界。
《家畜检查图》可能是泰伯的官员内
干亚曼墓中的壁画,描绘的是例行检查家畜的情形,手执绳子的牧人在大声清点家畜数目。
《贵族庭园图》是涅普阿曼墓中的壁画,中央四角形的水池周围画的是枣椰、无花果等果树,水波荡漾的池中,可见鱼儿悠游其中,忘忧树的花漂浮水面,水鸟也逍遥地游着。右上角画的是手捧侍奉墓主的水果及饮料、正倚靠在树旁休息的女神姿态。
《狩猎图》也是涅普阿曼墓中的壁画,墓主在尼罗河上驾着纸莎草制的小船,他一只手高高地举着一条蛇,另一只手则抓着一只鹭鸶,一只猫衔着小鸟,在墓主人后面的是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则手执莲花端坐着。
《宴会图》分上下两组壁画,上图的上半部描绘的是列席宴会的男女,下半部右侧则画有酒瓶环绕着陈列在装饰着花的橱柜中,左侧画的是女乐师及舞者;下图的上半部画有放满食物的桌子,桌子右边则是宴会中享乐的宾客,下半部参加宴会的女宾客头上还顶着香油。
壁画《运送朝贡物的西里亚人》描绘的是西里亚人一行到宫廷朝贡的情形,发现于噜可索尔西岸贵族墓群的索贝克侯泰普墓中。从壁画中人的胡子及脸上的特征可以辨识出为西里亚人,他们正在将精致的金属制品及其他各色各样的贡品放在左侧供品桌上。 进入新王国后,埃及人常把按照咒术或宗教规范所写成的“死者之书”放人墓中,以保证墓主人在到达来世后,也能得至吐诸神的庇护。从新王国时代到罗马时代,富裕的埃及人所放入墓中的陪葬品有草纸。被称为“死者之书”的草纸上,记载着守护死者使得永生以及去除死者肉体与灵魂所遗留下来的恐惧的咒文。P10-13
西方绘画始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与其他艺术如雕塑、音乐、舞蹈等等一起发展起来的,与人类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而在漫长的中世纪,绘画作为宗教的艺术而存在。
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西方绘画从宗教艺术中独立出来。绘画在人文主义气氛中,形成了它的整体风貌。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兴起于意大利,产生了如马萨乔、多纳太罗、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绘画巨匠。至今,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仍如星空中最明亮耀眼的星星,令人仰视。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的大师还有波提切利、提香、乔尔乔内、丁托列托、老彼得·勃鲁盖尔、丢勒、小汉斯·荷尔拜因等等,他们将欢乐、狂热、激情和才华凝于笔端,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用色彩表现出来。
17世纪的巴洛克绘画,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后阶段,分享着古典主义的精神遗产,将文艺复兴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一种对个性情感的极度张扬和浮华矫饰,强调人生的享乐与欢快色彩,在技术上夸耀技巧与复杂,追求装饰性。这一风格风靡了一百多年。这一时期的世界级艺术大师有卡拉瓦乔、伦勃朗、哈尔斯、维米尔、鲁本斯、委拉斯凯兹、格列柯等等。
从17世纪的巴洛克绘画到18世纪的洛可可绘画,享乐与华贵的艺术时尚几乎占据整个画坛。洛可可绘画是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描绘贵族男女的风流韵事和闲适娱乐生活。到法国路易十六时期,绘画已与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广泛的联系,绘画迎来了新古典主义美术的曙光。这一时期的绘画大师有华托、布歇、夏尔丹、拉图尔、格勒兹、霍格斯、雷诺兹、庚斯博罗、提埃波罗等等,他们的艺术成就,极大地丰富了18世纪西方绘画。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以严肃的题材和理性的表现手法,一改洛可可绘画的豪华繁缛,以自己的审美角度和表现方式,反映了社会的真实。这时期的绘画,既不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重复,也不是17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的翻版,其先驱人物是大卫、热拉尔、安格尔、科罗、普鲁东等伟大画家。
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绘画,画家以极大的热情表现其个人感受,以独特的方式和热切的语言表现艺术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状态,极力倡导色彩语言的情绪因素和情感意识,在绘画中流露出抒情的色彩和忧郁感伤的情调。借里柯、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绘画的主将,他们的作品洋溢着激情,有着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艺术上摆脱了古典主义绘画的束缚,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戈雅也是欧洲浪漫主义绘画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善于运用强烈的对比、集中的光线、变幻的背景来突出主题和意境。
现实主义绘画运动兴起于19世纪的法国,库尔贝在世界名画展览会期间,自租场地展出了四十余幅作品,发表《现实主义宣言》,宣称面向生活、描绘生活真实为绘画的最高原则,标志着现实主义绘画成为一种自觉的绘画运动。杜米埃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奠基人,米勒是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现实主义绘画艺术以法国为中心,辐射到了欧洲各地以至美洲、澳大利亚等地。
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陆续出现的西方画派。印象派画家对光和色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画家应把光、色作为表现目的,将色彩的情感表现力与写实性相结合,成功地创造了符合科学的外光画法,丰富了油画的色彩语言。马奈、莫奈、德加、毕沙罗、雷诺阿等都是印象派大师。新印象派绘画,重色彩的理性分析与科学原理,因而画面往往给人以冷漠、静止的感觉。新印象派的主要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后印象派从中国、日本等东方绘画艺术中吸收某些原理,强调主观感受,对客观事物进行随心所欲的取舍,画面有感染力,意味深长。塞尚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以自己的艺术开辟了美术史上的一个全新领域。凡·高更以火焰般的激情高唱生命的赞歌,以“扑向太阳”的姿态创作出了不同凡响的作品。高更则创造出一种装饰趣味浓厚的犹如东方壁画的绘画艺术,对现代派绘画产生了较大影响。
进入20世纪的现代派绘画,无论是艺术手法,还是表现形式,都超越了传统艺术的范畴,流派纷呈。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每一种流派的艺术精神指向和艺术语言都有着不同的特征。马蒂斯、马尔凯等是野兽派先驱;毕加索、布拉克、杜桑等是立体主义画派的轴心人物及实践者;夏加尔、卢梭、蒙克、达利等则都是不同画派的核心人物。
西方绘画,呈现出与时代发展和人类精神发展同步运行的特点,表现了画家审视自然、社会和自身所持的思维观点,表现了自然和社会所透露的主观化情绪。所以,读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在读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在本书中循着历史的走向,介绍了西方绘画艺术从初始的岩壁画、陶画到现代多姿多态的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介绍了西方不同时期的绘画流派及代表人物,对其中世界大师级的画家做了生动讲述,也是与诼者一同从远古走到了今天,一同领略了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丰富和璀璨,一同开启心智,培育人文精神。
限于水平,本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外,恳请专家及读者指正。
作者
2007年2月
原始时期绘画艺术、古代埃及绘画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17世纪~18世纪欧洲绘画艺术……本书展现了西方绘画从史前洞窟壁画到今天的“现代派”绘画的发展历程,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绘画流派代表人物及他们留给人类的艺术瑰宝。
通读西方绘画艺术的历史;欣赏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品味伟大画家的艺术人生;开启你我艺术心智的大门。
本书展现了西方绘画从史前洞窟壁画到今天的“现代派”绘画的发展历程,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绘画流派代表人物及他们留给人类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