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疙瘩系列丛书》是超级悬念大师R.L.斯坦的巅峰之作,该书在全球销量已超过3.5亿册,曾创吉尼斯世界纪录童书销书之最,被译为32种文字。
该丛书于1995年“鸡皮疙瘩系列丛书”改编成电视剧,在美国连续四年收视率第一;1995年“鸡皮疙瘩主题乐园”落户美国迪斯尼乐园;1995年R.L.斯坦获选美国《人物》周刊年度最有魅力人物;2003年“鸡皮疙瘩系列丛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定为销量最大的儿童系列图书;2007年R.L.斯坦获得美国惊险小说作家最高奖——银弹奖;2008年“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电影改编版权被美国哥伦比亚电影集团公司买断并将翻拍成好莱坞大片。
丛书成就非凡,值得我们一读。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里面包含了两个故事:《恐怖塔惊魂》和《蚯蚓的复仇》。
“鸡皮疙瘩系列丛书”是20世纪超级悬念大师R.L.斯坦的代表作,书中将传统幻想和惊险手法与当代科幻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个挑战想象力极限的情境和经历,使阅读宛如乘坐一列纸上“过山车”,惊险丛生,快乐无限。它像一所勇敢者的训练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砥砺读者的胆识勇气。
《恐怖塔惊魂》
苏和弟弟爱迪随旅行团去伦敦参观恐怖塔。恐怖塔位于一座古城堡内,几百年前,塔里曾经关过小王子和小公主,他们是未来英国王位的继承者,有关他们的扑朔迷离的命运成了游客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苏和爱迪姐弟俩一边听导游讲解,一边胡猜乱想。突然间,姐弟俩发现他们孤零零地被扔在了阴森恐怖的古塔里。入夜,塔外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一个奇怪的人开始狂追他们,似乎一心想要他们的命。
苏和弟弟爱迪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旅店,却发现爸爸妈妈不见了,更诡异的是,他们竟然回到了数百年前的英国——在那里,他们变成了囚犯。
《蚯蚓的复仇》
它们蠕蠕爬行,叫人毛骨悚然。绝不能说托特迷上了蚯蚓,那也太轻描淡写了。托特在地下室里开设的,是一个蚯蚓养殖场!最重要的是,他喜欢用蚯蚓“考验”妹妹和妹妹的好朋友。有一天,托特把一条蚯蚓一切两段,一些古怪的事情相继出现:不仅好多蚯蚓睁开眼睛盯着托特,还有更多的蚯蚓蠕蠕爬行在一些不该出现的地方——在托特的床上,在托特的练习本里,甚至,蚯蚓爬满了托特的三明治!
作为一个蚯蚓爱好者,当蚯蚓让自己都恶心反胃时,托特应该怎么办呢?
1 笑话而已
“我害怕。”爱迪说。
我打了个寒战,把外套的拉链一直拉到了下巴。“爱迪,这可是你的主意,”我对弟弟说,“是谁闹着要看恐怖塔的?是你,不是我。”
他抬起棕色的双眼,看着面前这座塔。一股很强的风吹来,掀起他深褐色的头发。“它让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苏,一种不好的感觉。”
我摆出了一副很气愤的样子:“爱迪,你真是个胆小鬼!连去看个电影都紧张兮兮!”
“只有看恐怖电影才会嘛。”他嘀咕说。
“你已经十岁啦,”我毫不客气地说,“不能还那么胆小,连自己的影子都怕了。不就是一座有塔楼的古堡嘛,”我说着,伸手朝前一指,“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到这里来游览。”
“可是,这里以前拷打过犯人,”爱迪说着,脸色突然发白了,“他们还把人关在塔里,让他们活活饿死。”
“都几百年前的事啦,”我对他说,“爱迪,早就不拷打犯人了,现在也就卖卖明信片。”
我俩都抬起头,看着面前阴森森的古堡。由于年代久远,灰色的石墙已经发黑了。两座细高的塔楼就像僵直的手臂,伸向古堡两侧的天空。
浓厚的乌云低垂在黑沉沉的塔楼上空,充满暴风雨的气息。庭院中间有好些弯弯曲曲的老树在风中颤抖。天气阴沉寒冷,感觉真不像春天。一滴雨水打在我的额头,又一滴落在了我脸上。
典型的伦敦天气,我心想,真是参观这座闻名遐迩的恐怖塔的大好日子。
今天是我们来英国的第一天,我和爱迪已经把整个伦敦城逛了个遍。爸爸妈妈要在我们住的酒店里参加一个会议,于是给我们报了一个旅游团,然后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参观了大英博物馆,在哈罗德百货公司逛了一通,还游览了西敏斯特和特拉法加广场。
午餐我们是在一家正宗英国风味的小酒馆里吃的,吃的是腊肠和马铃薯泥,也就是我们说的香肠和土豆泥。吃完午饭后,全团人马坐在一辆鲜红色的双层巴士上层,着实跑了好一阵子。
伦敦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样,很大,很拥挤。街道狭窄,两边全是小店,路上塞满了老式的黑色出租车。人行道上人来人往,来自世界各地的都有。
不用说,在陌生的城市里到处逛,身边没有家长,我的胆小鬼弟弟自然是提心吊胆的。不过,我可是十二岁了,而且远不像他那么胆小,所以我想尽了各种办法让他保持平静。
我压根儿没想到,爱迪居然会提出来要去参观恐怖塔。
思达格斯先生——我们的红脸光头导游——招呼游客在人行道上集合。我们一共十二人,大部分是老人,只有我和爱迪两个孩子。
是再逛一家博物馆,还是去参观古塔,思达格斯先生让我们选。
“塔!塔!”爱迪急切地说,“我要去看恐怖塔!”
我们坐了很久的车才来到市郊。林立的商铺不见了,换成了一排排低矮的红砖房。接着我们又经过了一片更古旧的房子,房子掩映在歪歪斜斜的树和爬满常春藤的围墙后面。
车停稳后,我们下了车,走上一条窄窄的小街。几百年来人们来来往往,已经将铺路砖的砖面磨得很光滑了。小街的尽头是一堵高墙,恐怖塔就阴沉沉地耸立在高墙后边。
“快点儿,苏!”爱迪拉了拉我的袖子,“我们快跟不上了!”
“他们会等我们的,”我对弟弟说,“爱迪,别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们丢不了。”
我们一路小跑,踏着古老的石砖,跟上了队伍。思达格斯先生裹着黑色的长大衣,带领我们从人口走了进去。
偌大的庭院里荒草萋萋,堆着一堆灰色的石头。思达格斯先生停了下来,指着那堆石头说:“这就是古堡的残垣断壁,”他解说道,“古堡大约是在公元四百年由罗马人建造的,伦敦当时还在罗马人的统治下。”
围墙只残存了一小段,其余的不是倒了,就是塌了。我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堵墙已经有—千百百多年的历史了!
一条小径通向古堡和塔楼,思达格斯先生带着我们向前走去。“当初建造这座城堡时,罗马人是把它作为封闭的军事要塞的,”导游告诉我们,“罗马人撤走之后,这儿就成了监狱。从那以后,高墙之内,严刑拷打持续了多年。”
我从外套口袋里掏出小巧的照相机,拍了一张这堵罗马古墙的照片。然后又转过身,拍了几张古堡的照片。天空更加阴暗了,但愿拍下来了。
“这是伦敦的第一座债务人监狱,”思达格斯先生边领路边说道,“如果你穷得还不清欠账,就会被关进监狱,但这样一来,就意味着你永远也还不清欠账了!于是,你的后半辈子就得在牢里打发了。”
我们经过一个小岗亭,大小和电话亭差不多,由白色的石块砌成,上面是斜顶。我以为里面没人,没想到一个穿灰色制服的守卫走了出来,肩上还扛着一支步枪。
我回过头,看着把古堡庭院围起来的那堵黑墙。
“瞧,爱迪,”我小声说,“一点也看不到围墙外面城市的影子,我们真像回到了古老的过去。”
他打了个冷战,不知是被我说的话给吓的,还是因为从古旧的庭院中穿过的那一阵凛冽的寒风给冻的。
古堡在小径上投下了一片阴影。思达格斯先生领着大家来到了一扇窄窄侧门前。然后,他停下来,转身看着我们。
突然,他的脸绷紧了,表情变得阴郁起来,让我好生奇怪。“我很抱歉,要把这个坏消息带给大家。”他说着,视线挨个儿从我们脸上掠过。
“啊?坏消息?”爱迪小声说着,向我靠了过来。
“你们所有的人都将被关押在北塔,”思达格斯先生郑重宣布,“然后你们将会受到严刑拷打,直到说出自己选择来这里的真正原因。”
2 古堡理发师
爱迪发出了一声惊叫。旅游团的其他成员则震惊地抽了一口冷气。
思达格斯先生红红的圆脸上露出了笑容,他慢慢咧开嘴,发出略咯的笑声。“一个小小的恐怖塔笑话而已啦,”他快活地说道,“我总得找点儿乐子,是吧!”
大伙儿也都笑了,只有爱迪没笑,好像惊魂未定。“这家伙是个疯子!”爱迪小声对我说。
其实,思达格斯先生是个好导游。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而且对伦敦似乎无所不知。唯一的问题就是,有时候我听不太懂他的英国口音。
“大家可以看到,这座城堡由几个部分构成,”思达格斯先生又正经起来,为我们解说道,“那边那个低矮的长条形建筑是士兵的营房。”他的手指向了宽阔的草地对面。
我咔嚓一下,拍下了一张古老营房的照片,营房看上去就像一长排矮矮的棚屋。然后我转身给那个穿灰制服的守卫也来了一张,他正以立正的姿势站在那个小岗亭前。
身后传来吃惊的吸气声。我回过头去,只见一个戴兜帽的大汉,悄悄地从门口钻了出来,鬼鬼祟祟地走到了思达格斯先生身后。他穿着一件古时候的绿色束腰外衣,手里拿着一把巨大的战斧。
刽子手!
他在思达格斯先生背后,举起了战斧。
“有谁想干脆利落地理个发吗?”思达格斯先生浑不在意,连头都没回,“这位就是古堡理发师!”
大家哈哈大笑。穿着绿色的刽子手服装的大汉很快地鞠了一躬,又回到城堡内消失不见了。
“真好玩。”爱迪说。不过,我注意到他还是挨得我紧紧的。
“我们先参观刑讯室,”思达格斯先生大声说,“请大家跟紧一些。”他举起一根长竿,竿顶有一面红色的三角小旗,“我会一直高高举着这面小旗,方便大家找到我。城堡里面很容易迷路,因为有几百处房间和密道。”
“哇,酷!”我叫道。
爱迪看了我一眼,有点儿犹豫不决。
“你不会不敢进刑讯室吧?”我问他。
“谁?我吗?”他反问道,但是语气直发虚。
“大家会看到一些不同凡响的刑具,”思达格斯先生继续说,“对于如何在可怜的犯人身上制造痛苦,典狱官的花样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我们郑重提醒各位,在家里可不要动用这些家伙。”
有几个人笑出了声来,我都有些急不可待地想进去了。
“再次请大家注意,千万要跟紧一些,”大家伙拥挤着经过窄小的门道,往城堡里面走,思达格斯先生又强调了一次,“我带的上一个团就在里面走丢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到现在还在黑屋子里头瞎摸,一直没走出来呢,害得我回到公司以后挨了老板一顿臭骂!”
我被他的冷笑话逗得直笑,这个笑话他可能已经说过一千遍了。
在人口处,我抬眼看了看黑塔的塔顶。整座塔楼就是一块坚实的石头,没有窗户,只是在快要到顶的地方留着一个小小的正方形开口。
我心想,这里真的关押过人,活生生的人,几百年以前。忽然脑子里冒出了一个疑问,这座古堡里,会不会闹鬼?
我观察了一下表情紧张的弟弟。不知道爱迪是不是和我一样,冒出了这个叫人胴寨的念头。
我们走到黑暗的入口处。“转过身来,爱迪。”我说着,后退了一步,从外衣口袋里掏出了相机。
“进去吧,”爱迪用乞求的口吻说,“别人都上前了。”
“我只是想在城堡门口给你照张相。”我说。
我将相机举到眼前。爱迪做出了一副傻乎乎的样子。我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相。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居然会成为我给爱迪照的最后一张相。
P3-11
智者的心灵历险
人当少年时,智慧大增,却更加渴望心灵历险,愿意体验一下“恐怖”的剌激。那感觉,让我想起坐上“过山车”的游戏,惊险中“呦呦”的呼叫声,不绝于耳,既是恐怖的,又是愉悦的。
现在提供给广大读者的这套《鸡皮疙瘩》丛书,当你阅读的时候,就像搭乘一次心灵历险的“过山车”。
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磨砺过程,生活阅历中的挫折,情感体验中的悲喜,精神世界中的追求,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
心理上的“恐怖”也是一种体验,它可以给予我们胆识、睿智、想象力。
这套“鸡皮疙瘩”丛书,在美国颇受少年儿童的青睐,甚至让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也耽读不倦,爱不释手。因此,1999年,这套丛书曾以27种文字版本出版,全球销售2亿多册,作者R.L斯坦被评为当年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
是的,阅读《鸡皮疙瘩》丛书,与我们通常阅读小说、童话,以及科幻故事相比较,颇有异趣。书中斑驳陆离的情境,灏瀚恣肆的想象,直抉心灵的震颤,蔚成奇观,参配天地。
阅读《鸡皮疙瘩》丛书,感受心灵探险,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获得充分的自由、畅快。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我行我素,或走马古老荒原,邂逅精灵小怪;或穿越沼泽湿地,目睹青磷鬼火;或瞻谒古宅废园,发现千古幽灵,尽情享受一番超越现实、脱俗出尘的惊险和快乐。
这里有冥茫混沌中创造出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所发生的故事,虽属怪诞,甚至可怖,虽是对不真实或不存在的事物,纯乎幻想与游戏性的艺术再现,但它又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通,就如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让你相信那诸多的神灵鬼怪,其实都是摄取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人物。
阅读这些故事,随着故事的进展,情感也随之波澜起伏,有壮烈的激情,有缱绻的爱意,也有凄美的伤感。总之,阅读的快感,丰沛而多采。
阅读这样奇异的故事,经过一场心灵的历险和心理上的恐怖体验,同样会对善与恶、美与丑,或彼或此,有所鉴别,这同样有赖读者的灵性与妙悟。
这些故事,打破现实与虚幻、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富于魔幻和神秘色彩。我们畅游于这个奇幻的世界,感受着与宇宙万物的冲突、和谐,与古今哲思的交流、契合,与人类的心力才智的感悟、沟通。
我们可以和魂灵互致绸缪,可以把怪诞嘘之入梦。我们的精神世界丰盛了,视野开扩了,心理也会为之更加强健。
要做一个智者、勇者,就要敢于经历心灵的探险。阅读这套《鸡皮疙瘩》丛书,虽然会有坐“过山车”的惊恐,但终将“安全着陆” 。 那时候,你会津津乐道,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