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小巷木屐声(金曾豪金品)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金曾豪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丛书入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将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让阅读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用好书塑造他们漫长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著名作家金曾豪的儿童文学佳作。

金曾豪,出版著作三十多部,其中长篇小说《青春口哨》、《狼的故事》、《苍狼》和散文集《蓝调江南》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丛书既是见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界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促进新世纪文学繁荣发展而唱响的“第一声鸽哨”。

该系列丛书入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将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让阅读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用好书塑造他们漫长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本书为丛书之一,收录了著名作家金曾豪的儿童文学佳作。

目录

一 我这30年

我的儿童文学30年

二 金曾豪金品

小巷木屐声

有一个小阁楼

河廊下,一条小船

古董守望者

绿墙

鬼谷野梵花

白皮箱

感谢风筝

书香门第

因为那片绿草地

穿过小城,很累

沙堆

宠物

《青春口哨》(长篇节选)

小鹿波波

橹声如歌

夜莺的月亮

西风白马

青角

雪冢

鹰泪

天箫

八音刀

呼鸭

听 书

家里的灶头

三 评论

小表叔角色·大自然视角/束沛德

少年小说的全方位突进/王泉根

四 创作年表

五 作品主要获奖记录

试读章节

我的故乡是水乡小镇。镇上有座三孔洞的石桥。桥堍有爿茶馆,房子很旧了,名号却很雅:桂园。

清清的河水在这儿拐弯,和曲尺形的店房抱成一个不小的院子,讨巧极了。院子是用青砖竖铺的,向阳处有两棵桂花树,背阴的地上染些苔绿,还有一丛天竺。竺字加个“人”字就是“笑”字;种天竺就有了“见人就笑”、“笑脸相迎”的美意。坐在桂园里喝茶,耳边有咿呀的橹声,眼前是天竺的笑脸;更有满壶的香茶、满桌的乡音……噢,现在想来,真是风情极致了。但,那时我们是孩子,对坐着喝茶是没有耐心的。桂园对于我们的吸引力是评弹,尤其是不夹弹唱的“大书”——评话。

江南小镇上没有专门的书厅,都是由茶馆兼营的。晚上,能一边喝茶一边听书,被庄稼人看作是很大的享受。我祖父是个雷响只当壁蚤跳的半聋子,对听书也极踊跃;听书时半眯着眼,右手罩在右耳朵后,一副入神的样子。我先是为了吃瓜子跟着祖父,后来竟迷上了评弹。有一次听《岳飞传》,听到岳飞在风波亭遥别老母和边关将士时,我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茶馆的朱经理要我祖父送我出去,被服务员三娘挡住了。我从此对三娘的印象极好。

三娘姓冯,四十多岁,高挑的身材。她年轻时爱穿青衣裤,便得了个“一丈青扈三娘”的雅号,称三娘就更简练更亲切。她也乐于应承。我们小孩子就叫她三婶婶。三婶婶年轻守寡,苦撑一爿小茶馆,一定不容易,幸亏不久就解放了。那时的桂园小透了,不过几间屋,近十张桌子而已,是不能兼营评弹的。兼营评弹业务的是镇上另一家较大的雅园茶馆。

有一天,桂园要打烊了,店堂里还坐着个年轻人。这是一个出师不久的评弹艺人,他应雅园老板邀请前来演出,不料那老板半路上又拉到一个较有名气的评弹艺人开了书。青年摔了老板给他的路费,拂袖而走。他囊中空空,没了路费,所以在此发愣。三娘闻听,轻轻嘀咕一句:“势利眼呐。”沉吟一会儿,又问道:“你能说《秦香莲》不?”青年艺人说:“能,还能说《珍珠塔》。”三娘说:“那更好了!你高兴在我茶馆说书吗?”……事情就这么定了。因为店堂太小,三娘借来几盏汽油灯,在店堂后头的院子里办起个露天书场。三娘到一些老茶客那里串联,让他们自带凳子来听书。不少人为支持三娘而来,更多的人是为露天书场的凉快和新奇而来。天气热,不下雨,更靠青年艺人技艺不错,露天书场竟夜夜客满,半月不衰。大人们把吸引别店听客称为“抽签”。桂园这一签抽得雅园很不好过。

三娘借凳斗雅园的故事我是听了好几遍的。那青年评弹演员后来出了名,有时还来看望三娘,可见故事并非虚构。朱经理并不是那雅园老板,但我总在心里认定是他。

我自小失去双亲,跟着祖父祖母生活。后来祖父去世,家境就很难了。半夜里,祖母那嗡嗡的纺车声,在我听来就是祖母长长的叹息。祖母说:“一个人小时候苦一点好,怕就怕老来苦。”我记住这句话,只是为祖母难过——她是老来苦哇!

终于,有一天,我也觉得苦了——

小镇上的书场并不严格,妇女们可以挤在书场门口听一段开篇——她们其实只是来看看女演员的服饰。至于小孩子,只要安分一点,便可挤在大人们中间听“白书”。但,那天,朱经理把我和另一个外号叫皮子的孩子撵了出来。皮子曾经偷过人家晒在外头的衣裳,是个出名的坏孩子。那天听白书的孩子还有好多,为什么单把我和皮子撵出来呢?我觉得受了侮辱,回到家里,蒙在被子里偷偷流泪。纺车嗡嗡地响。祖母没有察觉,问道:“亮囝,今天说到啥一节啦?”我每天都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她听,所以她这样问。我在被子里说:“好婆,以后我不去桂园听书了。”嗡嗡的纺车声停了。我赶紧擦干眼泪。被角被掀起了,我看着白发下一对惶然的眼睛,说:“念六年级了,功课多了。”

不能流出来的眼泪是苦的,多苦啊!

以后几天,我还能继续听《武松》的故事,只是不在桂园听,是在朱家大坟听的。朱家大坟就在镇旁,坟很大,坟包被一道一人高的土墙围护。三棵古老的皂角树织成一个绿森森的“屋顶”。我们孩子放了学常到这附近割草。皮子就在大坟圈里开讲他隔夜听来的“武十回”。皮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不但能有条有理地复述故事,而且能像真正的评弹演员一样起角色、卖关子。马嘶狼嚎,说噱打斗也表演得活灵活现。说到紧张处,他就卖起关子来。待小听众们满足了他吃黄瓜、吃蜜蜂肚皮里的“蜜罐头”之类的要求后,他才往下说。其实,即使不满足他,他也会说下去的。有一次他要三个枸杞李子,孩子们见解决无望悻悻要散耐,皮子反急了,说:“算了,算了,明天再补吧!”他不说书喉咙大概要痒呢!

我关心武松的命运,又不愿意和皮子在一起,装着在附近割草,其实在留心听。

那一天,我正在大坟圈外割草,三娘忽然出现在我身边。她的墨黑豹发髻一丝不乱,还斜插着一支有翡翠头的簪子,穿一双白鞋子,掮一把锄头。她一定是上坟回来。她儿子的坟在附近,和我家的坟相邻。每年清明节我跟好婆上坟总能遇上三娘。她在儿子坟前供一条鱼,不哭,默默地坐老半天。那时候,她总把发髻梳得没一丝乱发,穿着干净的白布鞋。我几次问好婆:别人家上供都有几碟菜,为什么三婶婶只供一条鱼?好婆不告诉我,还不许我问。她越这样,我越想问,有问题不能问,憋得人难受。

三娘见我在割草,淡淡一笑,便埋头走过去。走了一段路,她又回来了,说:“亮囝,朱经理撵你的事我知道了。你告诉好婆了吗?”我摇摇头。她蹲下来,摸了摸我的头,说:“懂事的小囝啊,你以后只管来听书,有我在哩。人家孩子能听,你也能听。你好公在世时是我们店的老茶客,心肠极好的。”我听她提好公,鼻子就发酸,说:“不,我不来了,我不受朱经理的气!”三娘轻轻叹口气,沉默了,像在想什么事。

此时大坟圈里传出皮子的说书声,是武松夜走蜈蚣岭那一节。三娘先是一惊,而后走到大坟圈墙边,踮起脚朝里边看。她踮起的脚好久没放下来,被里头的情景吸引住了。从她那里看进去,该是皮子和小听众们的侧面,是不易被发觉的。三娘看了一会儿,回头说:“想不到皮子有这一手,不错哩!亮囝,你怎么不进去听听?他说得很好。”我说:“不,我不听他的!”背起草篓往回走。走了一段路,我回头看看,见三娘还在那儿踮着脚。难道她还稀罕皮子的表演吗?

几天过去了。一天傍晚,我路过桂园,被三娘叫住了,要我帮她抬一桶水到她房里去。

我们抬着水桶,拐进茶馆旁边的一条小巷,进了一个小门。一进门就是又陡又窄的小楼梯,踩上去吱吱地响。上边是一间小小的房间,很矮,床顶顶着屋顶;有一排嵌着一块块蚌壳片的格子窗。在茶馆店堂里也可以看到这一排格子窗。想不到格子窗里的这个小阁楼就是三娘的房间。

P19-22

序言

2008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迄今的30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儿童文学突飞猛进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带给儿童文学全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机制与宽松的创作环境,与此同时,以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刘心武的校园小说《班主任》为代表,儿童文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积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直接投入当代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与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30年间的优秀作品,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整整两代人。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高度鸟瞰,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显著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与十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儿童文学观念的变革。

儿童文学说到底就是为儿童的文学。但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一个长时期内,我们却不能为儿童服务,而是与整个成人文学捆绑在一起,为“运动”与“中心”服务,因而远离儿童的所谓“儿童文学”,儿童也就必然远离了它,十年“文革”更是达至极至。“以儿童为主体”,这是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观念的根本转变。将儿童文学从以成人意志、成人教育目的论为中心转移到以儿童为中心,也就是以儿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接受对象为中心,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有了这一变革,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才有可能出现对“教育儿童的文学”之类的将儿童文学视为单一教化工具观念的挑战与超越,才能出现“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要为儿童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儿童文学的双逻辑支点”、“儿童文学的童年情结”、“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儿童反儿童化”、“儿童文学的成长主题”等等一系列执著儿童文学自身本体精神的学术话语与基本观念的探讨和建设。从整体上说,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经历了回归文学——回归儿童——回归(作家创作)个性的三个阶段,但其核心则是回归儿童,让文学真正走向儿童并参与少儿精神生命世界的建设。“走向少儿”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高扬的美学旗帜。“走向少儿”的中国新世纪儿童文学,必将在实现自我价值与艺术个性自觉的进程中,对培育中华民族未来一代健康成长产生更加深广的影响。

其次是创新意识的激扬。

创新即突破、超越、探险,创新是文学的活水、动力、加速器。创新意识作为人类独有的高贵品质,可以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照亮生活也照亮精神,照亮小说也照亮童话、诗歌、散文。创新精神如同严文井笔下那一曲永不停歇的“小溪流的歌”,绕过“下次开船港”,不知疲倦地去破译一个个“宝葫芦的秘密”,带给儿童文学不断的惊喜与收获。于是,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才有了曹文轩坚守古典、追随永恒的《草房子》,秦文君贴近现实、感动当下的《男生贾里全传》,张之路集校园、科幻、成长于一体的《非法智慧》,董宏猷跨文体写作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沈石溪全新的动物小说《狼王梦》,杨红樱、郑春华独创品牌的《淘气包马小跳》、《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才有了金波的诗体童话、郑渊洁为代表的热闹型童话、冰波的抒情型童话、张秋林的小巴掌童话以及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双媒互动小说……才能出现旗号林立、新潮迭出的创作景象,高举起大幻想文学、幽默儿童文学、大自然探险文学、少年环境文学、生命状态文学、自画青春文学等一面面创新旗帜。创新意识为改革开放30年儿童文学提供了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与文学标杆。

第三是队伍与阵地的扩大。

30年前,百废待兴的中国,嗷嗷待哺的青少年只有两家少儿读物出版社,20个儿童文学作家,200个儿童读物编辑,每年仅出200余种少儿读物,而且多数是旧版重印,那真是个令人万般无奈且酸楚的现实。而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跨越式的发展,今日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儿童读物出版大国,并正在向强国迈进。现在全国(以下数字未含台港澳)有34家专业少儿读物出版社,并有130多家出版社尤其是各地的教育出版社都设有少儿读物编辑室,目前国内570多家出版社中有520多家争相出版少儿读物,并有]40多种少儿期刊和110多种少儿报纸。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少儿图书的年出版品种已由过去的200多种发展到每年1万多种,年总印数由3000万册发展到6亿多册,优秀图书的重版率达到50%以上。2006年,我们还出版了囊括百年精粹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是何等令人鼓舞的业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传播形式,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体,今天更有网络、音像、影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大面积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极大地促进并确保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使亿万小读者真正享受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文学生产的核心是作家队伍。30年前,我国仅有20位儿童文学作家,而且大多已因“文革”封笔多年。而今天,则是一支庞大的生力军。截至2007年,中国作家协会共有会员8129人,其中儿童文学作家有800多人,如果加上各省、市、自治区作家协会中的儿童文学会员作家,则已达到3000多人,其中骨干作家有1000多人。综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我们大致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五代。令人欣慰与感动的是,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我们曾经拥有过“五世同堂”的鼎盛局面,五代作家为繁荣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同心协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五代作家,第一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文学启蒙的一代,代表人物有叶圣陶、冰心、茅盾、郑振铎等,第一代主要是开创之功、奠基之功,而且一开局就是大手笔;第二代是三四十年代战争环境中革命和救亡的一代,代表人物有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贺宜等,他们用文学直接切人现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革命救亡等时代命题;第三代是共和国“十七年”运动语境中的一代,代表人物有金近、任大霖、葛翠琳、洪汛涛、鲁兵以及孙幼军、柯岩、金波等,他们创造了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原创生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同时在文学配合“中心”、“运动”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民族化追求;第四代是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一代,代表人物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葛冰、沈石溪、董宏猷、黄蓓佳、班马、周锐、冰波、郑渊洁、郑春华等,他们的特殊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儿童文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品格的执著坚守,他们不但是改革开放30年间,也是新世纪未来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与核心力量。

创建新世纪儿童文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需要后起之秀与后备力量源源不断的补充。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那些“60后”、“70后”、“80后”以及在“低龄化写作”中涌现出来的年轻作家,正在踊跃加入到儿童文学中来,有的已是儿童文学界响当当的“品牌”、“大腕”,他们正是中国儿童文学风华正茂的第五代作家。第五代作家的创作大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具创造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群体。在他们中间。寄予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希望。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近代民主革命从这里发起,第一次改革开放从这里起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亦从这里吹遍全国。为了全面反思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转型一一儿童观、儿童文学观转变”规范下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文学创新、审美嬗变,全面回顾、检阅儿童文学原创生产的丰硕成果,作为地处改革热土广东的广东省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决定与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充分合作,于今年适当时候,在北京或广东联合召开“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研讨会”;同时,新世纪出版社特组织编写出版《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丛书(以下简称《30年30部》)。《30年30部》既是见证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原创儿童文学成就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化积累工程,同时更是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重塑整合的儿童阅读推广工程。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界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促进新世纪文学繁荣发展而唱响的“第一声鸽哨”。

《30年30部》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以出生年月为序)束沛德、金波、樊发稼、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担任顾问委员会顾问,由我担任总顾问;新世纪出版社特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王泉根教授为执行主编。

《30年30部》入选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具创造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健在的30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作。毫无疑问,“30部”仅是一个对应时代的数据符号,应该进入的优秀作品绝不仅限于这些。我们想,为历史留下可圈可点的珍品,让阅读点亮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用好书塑造他们漫长人生的初始阶段,用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领新世纪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这既是我们共同的美学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担当。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儿童文学事业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还远远不能满足3亿多少年儿童的精神需求,实现儿童文学强国之梦还有许多路要走。

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希望同在。一切全靠我们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务实求进、不尚空谈、扎扎实实、多做实事,为中华民族未来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儿童是生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我坚信,经历过改革开放30年的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必将是大有作为的。

2008.5.8 奥运圣火点燃珠峰之日 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