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坚守生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泽华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素说过这样一段话: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人生苦难之于赵泽华岂止是怜悯,而是刻骨铭心的体验,从而才写出人性的深度。

内容推荐

比起一起被苦水淹到喉咙眼透不过气来的苦情书、血泪账式的传记文学来,这部作品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比起那些闪电式的采访然后铺陈其事厚厚的一本食之无味的光荣榜、流水帐式的报告文学来,它更具有文学品格。从史、理、文综合成就方面着眼,赵泽华的这部新作毫不逊色于时下的纪实文学。

目录

序 刀尖上的舞蹈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章 被血色浸染的青春

第二章 以爱之名坚守生命

第三章 亲人被改写的命运

第四章 苦难在左而爱左右

第五章 尘埃间开放出花朵

写在后面的话

试读章节

1970年7月,我和我的同学们来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转眼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一天。

那是1972年的冬天,将近黄昏的时候,我们女生排收工回来,又冷又饿、疲惫不堪,狂风卷起的沙砾,扬得满身满脸都是灰蒙蒙的,连头发里都是一些微小细碎的沙粒。离饭堂开饭还有一段时间,我提着水桶去井边打水,在营房的拐角处,迎面碰上连里的小通信员。他递给我一封信,信是父亲写来的。

放下水桶,我站在原地就匆忙把信撕开了,内心有些慌乱,很怕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其实,我从不奢望信里会有什么好消息,那个年代、那样一个被专政的家庭,能有什么好消息呢?没有坏消息就已经是好消息了。

读着信,我的眼前渐渐模糊一片,泪水滴落在信纸上,洇湿了一大片字迹。父亲告诉我,母亲已经被确诊为“结肠癌”。定为近日在北京做切除手术。父亲说,万一兵团不准假,也别着急,他在北京医院已经为母亲托付了最好的外科医生。父亲又嘱咐我,如果批准了探亲假,行装一定要从简,放好车票、现金和兵团的证件,千万不要因大意遗失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小姨还给我的连指导员、连长发了电报,说明了情况。

连部就设在我们宿舍前排的第一问平房里。敲门之前,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就在这之前不久,外祖父患“食道癌”,已决定在北京阜外医院做食道切除手术,这是一个开胸的大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小姨已经从乌拉特前旗的兵团二师被批准回家探亲了。

我是从小被外祖父、外祖母抚养大的,和他们的感情很深。外祖父每天都在眼巴巴地等我回去。但是,我的探亲申请却没有被批准。那些天我焦虑不安,常常对着浑黄的大漠落日遥念外祖父,万一外祖父的手术失败,我竞连见他最后一面也不能了。

幸好。外祖父的手术很成功。

推开门,指导员从桌旁站了起来,他显然已经知道了。看着我含泪的眼睛,指导员说:“我刚刚和连长商量过了,眼下连队里的活儿不太紧张,连里将有一批浙江和北京的知青回家探亲,你可以和他们一起走,明天一早,连里的马车送你们到巴颜高勒火车站。”

那一晚躺在通炕上,劳累了一天的伙伴们都睡得十分香甜,只有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是想起上次因母亲住院回家探望她的情景:那次,傍晚时分,火车才到达张家口火车站,等我一路风尘仆仆地扑进家时,天早已黑透了。

母亲从床上披衣坐起,泪光闪闪地看着我,不停地说:“华儿,真是你回来看妈了?妈不是在做梦吧?”

我搂着母亲瘦弱的肩膀,她浑身微微颤抖着,嶙峋的骨骼硬硬地硌着我,我忍住眼泪,默默地把脸贴在她的脸上,感觉到她在发烧。我很心疼母亲,她已病成这样了,被“专政改造”的父亲也不能回来照顾她,她身边只有民弟、小毛三和玲玲三个一个比一个小的孩子。

也许是太激动的缘故,母亲的肚子突然疼起来。

她跪在床上,双手用力顶住腹部,极力忍耐着,但仍然忍不住疼得呻吟起来。在灯光下,我清楚地看见,母亲的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我吓慌了,不知如何才好,伸出手,想帮助母亲揉揉肚子,我的手在母亲的腹部触摸到一个硬硬的肿块。我的心一沉,有种不祥的预感。

母亲安慰我说:“在医院检查过,大夫说不要紧,可能是有肠虫吧。”

民弟说:“妈以前也这样疼过,便血之后就好了。”

母亲点点头:“妈没病,妈的心病就是想你,你离家那么远,你回来妈就好了。”

年轻的我竟然相信了……  P1-3

序言

她被命运无情地击倒,遍体鳞伤。她咬紧牙关站立起来,一步步艰难地向前走,迈向美丽而别样的人生。

死亡曾经之于她不过咫尺之遥。她选择了勇敢、尊严和价值,选择了蓝天、太阳和飞翔的鸟的翅膀。

所幸的是有一批可尊敬的人道主义志愿者邢老师、斯群老师、邓楠老师以及《青春》编辑部的老师和很多朋友们坚定了她的选择。

至情至性,和血和泪。生是啼血换来的,欢乐是痛苦换来的。作品的描写犹如涓涓溪水流过人的心田,却在惊涛骇浪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灵魂!

她十八岁时到内蒙插队改写自己的命运,十九岁时被火车轧伤、生命垂危。中年之后,又从楼梯上倒栽下来,右手骨折。腿撞伤了,手术截肢;手摔折了,手术错位。从父亲被打成反党分子劳动改造开始,灾难就像冰雹一样砸到一家人的头上。

还有什么比母亲的情感更神圣呢?她是爱的太阳,最慈祥、最贴心、最温暖,可是母亲多次病危后,恋恋不舍离去。弟弟妹妹们生活艰辛,相继的事故和磨难屡屡不期而遇。

赵泽华的青春.完全浸泡在无比疼痛的血水之中。

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赵泽华起码死过两回。

灾难是毁灭性的,厄运践踏了青春。

既要活着,又要过活,还有爱情和家庭,而工作又在哪里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书中无处不泪痕!读到赵泽华哭成泪人儿以泪洗面的时候,我想起绛珠仙子。人说,泪泉有三,悲伤泉、激动泉和欢乐泉。赵泽华把三泉一并打通,喷涌而出,将一生的眼泪报答甘露灌溉的生命。

她这样形容疼痛:

剧烈的疼痛向我袭来,这种疼痛的猛烈程度让我感到吃惊和害怕。

有时是一种烧灼感,就像有人夹着一块烧红的煤,一下一下烙在我的伤口上,让我无处躲闪;

又好像有人握着一把生锈的铁钳,拼命夹住我脚拇指的指甲,然后发狠地合拢铁钳;

还有时像有一把钢针不断地扎在脚面上,一种非常尖锐的痛;

也有的时候,脚后跟的部位像被入钉进一根铁钉,痛得很钝、很深,还有时疼痛像刀割一样,让我痛得眼前一阵阵地发黑。更多的时候,那种疼痛则无法形容……

我的全部记忆里全部思维里都被铺天盖地的一个“疼”字占满了。

剧烈的疼痛让我的伤口猛烈地抽搐,我甚至能够听见骨头“咯咯”的响声,连我睡的这张铁床也止不住地颤动起来。

这种疼痛像一个魔鬼,昼夜不停地疯狂地折磨我,它似乎有一种穿透力,一直痛彻骨髓。

因为用力咬牙忍耐,我咬破了嘴唇,恨不得咬碎牙齿,咬得太阳穴都不敢碰触,那真是一种酷刑。

它的无休无止终于激发起我强烈的反抗精神。

疼痛,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常态,终其一生和我如影相随。

只有扼住命运咽喉的钢铁汉子才敢于挑战厄运.而那时赵泽华还是一个花季少女。让人吃惊的是,她从死神的抓捕中挣脱出来,从成年累月被虎狼撕咬的疼痛中硬挺过来。

抵御疼痛比拒绝死亡更艰难,我自己亲历过手术的疼痛,也亲见过女儿阎荷五种超乎寻常的疼痛,都不及它对于赵泽华如此的残酷、如此的频繁和难以名状。

命悬一线,眼前一片黑暗,没有路。一个柔弱的女孩该怎么活啊!

读到此处,谁不为之动容!

夏日晚上,我去京西宾馆约稿,回来时把女儿用书包带揽在车后座上,怕她睡着了感冒,又买了一根雪糕哄她。

等骑车赶回家时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

女儿早已睡着,小脑袋垂在胸前,凉风吹拂着她柔软的小头发,那根雪糕早就融化掉了,女儿冰凉的小手里还紧紧捏着一根小棍。

我一个人就那么站在星空下哭了很久,哭我的劳累我的无奈我的自责。

然而,第二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我又必须摈弃我的软弱、劳累和伤口的疼痛,以微笑面对新的一天。

事有凑巧,赵泽华受伤的年龄是十九岁,这部书稿完成的时候,她的几乎就在她的车后座长大的可爱的女儿也十九岁了,已经是北京一所大学英语系的学生。

上帝是公正的,他主宰你一半的命运,而把另一半交付给你自己,当你对命运作出坚定的生死抉择之后,上帝在暗中实施救赎。

赵泽华的过人之处在于被击倒而没有被消灭,她用精神站立起来,学会走路、学会右脚蹬车,学会骑车带人,学会工作并且努力帮助许多像她当年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们。

她骑车穿行在北京如车水马龙般的街道上,远路听课。奔波采访,写出多少好文章,多少篇名人专访,受过多少次的嘉奖!她访问学者。给自己确立了三条最基本的原则:“不能问外行话,不能问别人问过的话.要有读者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独到的内容。”

她做到了。

我也是编辑记者出身,反躬自问,顿觉汗颜。

《李岚清:谈音乐与人生》,曾被《香港大公报》、《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及四十余家中外知名网站转载,作者正是赵泽华!

她曾被授予“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哲学家、作家罗素说过这样一段话:“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人生苦难之于赵泽华岂止是怜悯,而是刻骨铭心的体验,从而才写出人性的深度。

少女时的赵泽华聪明美丽,最喜欢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几乎可以把它全文背诵下来:“她的皮肤又光又嫩,像玫瑰的花瓣;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不过,她没有腿,她身体的下半部是一条鱼尾。”

她曾在心里悄悄地立誓:“长大了我也要写美丽的书。”

她可能没有想到,她今天写这本书,距离当初的立誓,已经过去三十多个春秋了。她更没有想到,自己也有了小人鱼似的命运,为了没有一双人类完美的腿而受尽磨难。  赵泽华变成她最喜爱的“海的女儿”!她像小人鱼那样忍耐和坚持,走路像踩在刀尖上,尽管不能跟欢乐的人们踏着乐曲翩翩起舞,但她没有变成泡沫。她不放弃、不绝望,像小人鱼一样,为了“渴望有一双人类完美的双腿”而付出牺牲。

终于。她实践了自己的誓言,长大以后,写出“美丽的书”,就是我们眼前的这部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坚守生命》。

赵泽华性情纤柔而内涵坚韧,秉笔直书而摇曳多姿。散文化的语言自然流畅.忧伤然而清纯。她把生死善恶置于尖锐对立的境地,把人物推向极端的心理冲突,把美女与毒蛇的较量写得死去活来,把勇敢与娴静集于一身,说尽生离死别,充满人生况味,命途之多舛,情绪之起伏,紧紧地牵动着读者的心。

纤笔一枝谁与似?直面厄运,体验危难,超越极限。

比起一些被苦水淹到喉咙眼透不过气来的苦情书、血泪账式的传记文学来,这部作品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比起那些闪电式的采访然后铺陈其事厚厚的一本食之无味的光荣榜、流水账式的报告文学来,它更具文学品格。从史、理、文综合成就方面着眼,赵泽华的这部新作毫不逊色于时下的纪实文学。

 古今至文多血泪。

2007年8月26日北京古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