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本书为丛书之一。
叶芝,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本书介绍了叶芝的传奇人生以及她的一些经典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叶芝(谁能看透中英双语版)/思想者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史德普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本书为丛书之一。 叶芝,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本书介绍了叶芝的传奇人生以及她的一些经典著作。 内容推荐 叶芝,(W.B.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爱尔兰的灵魂”、“20世纪最后一个浪漫主义诗人”。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中说:“他(叶芝)仍追随着早先曾指引他的精神,来担任爱尔兰的诠释者。长期以来,这个国家一直在等待着有人赋以她声音。” 目录 叶芝:谁能看透 一 今天为什么读叶芝/3 充满激情和富有创意的天才/3 不断发展的声音/4 风格多样化/4 一个时代的记录/6 题材范围/6 自传/7 二 如何了解叶芝/9 诗歌/9 阅读诗歌/10 意象/10 《二次降临》/11 散文/12 自传体散文/13 戏剧/13 三 生平、背景及影响/15 出生与环境/15 伦敦、都柏林和斯拉哥/16 教育/16 父亲的影响/17 爱尔兰传统/17 超自然事物/18 莫德·冈/19 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20 奥利维亚·莎士比亚/21 艾贝剧院/21 《凯尔特的薄暮》/22 幻灭/22 乔芝·海德·利斯/25 《幻象》/26 成功——社会活动家/27 死亡/27 叶芝主要著作创作年表/28 四 主要主题/31 创造统一/31 自传/32 神话学/33 面具/34 法术/37 象征的重要性/39 爱尔兰/41 历史和预言/44 爱情/46 死亡与老年/46 五 主要作品/48 1888年-1904年/49 1904年-1907年/54 191 9年一1939年/59 六 同时代批评/68 实用批评与新批评/69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的批评/70 现代主义/70 F·R·利维斯和T·S·艾略特/71 理查德·艾尔曼/72 乔治·奥威尔/73 W·H·奥顿/74 总体评价/75 七 现代批评/77 背景介绍/77 对比/78 读者思考/81 细读/82 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批评/84 政治/87 历史观/89 八 深入了解/93 资料来源/93 传记/94 评论/95 宏观批评/95 微观批评/96 其他/97 试读章节 面具 诗人自己是什么样的呢?叶芝试图找出真理和现实,但在给佩勒姆夫人的信中,他又暗示他无法做到。至少在受着束缚以及受自己性格和个人历史限制时,他无法做到。稍加思索,便可发现我们随意谈论的“我”是个复杂多面的东西,它的变化多端让人迷惑。我们会发现自己性格中很多相互矛盾的因素。还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该选择以哪一种“我”来示人。T·S·艾略特在《J·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一诗中写道,生命中总会有时间,“装一副面容去会见你去见的脸”——在不同场合表现出适宜的社会角色,展现出“我”的不同变体,即是各种类型的自我。我们如何确定、如何认识真实的自我呢?叶芝的回答是,一定程度上,我们自身的任何一面或者我们个性和性格中的任何一面都不包含现实,现实存在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叶芝很明显并不知晓心理学家荣格的成果,但是由他提出并命名的“面具理论”很像荣格一些关于意识和潜意识关系的理论。现实存在于看不见的自我之间的冲突中,它的感化和冲动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用来表达自我的是有意识的面具,也即是叶芝所称的“反我”。 艺术家的创作规范就包含了解这些冲突,掌控它们,明白如何使用面具,展示出所要的那一面。根据大多数描述,包括他自己的,二十刚出头的叶芝在伦敦生活时,腼腆、忸怩、郁郁寡欢,用理查德·艾尔曼的话说,“痛苦地意识到现实中的他与梦幻中的他之间存有巨大的鸿沟”。(《叶芝:其人其面》,企鹅出版社,1987年) 1889年叶芝与莫德·冈结识,他对她迅速表现出的热情,似乎让所有这一切有了一个了断,也让他经历了空想家和实干家两个极端。这一时期的诗歌缥缈、忧郁、充斥着未得回报的爱情和渴望。诗中传达的意象是一个爱得痴狂却不见结果的人。然而这样的措辞还不足以表达莫德·冈:她脾气暴躁,充满激情,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加入到活动家的行列。 他们第一次见面后的几年里,叶芝自己的身份有点像社会名流,至少在表面上他展示着沉着和自信,这一时期他创造了两个人物,即迈克尔·罗伯茨和欧文·阿赫恩。他们将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用以表现叶芝内心的斗争,和他为调和向世界展示的必要面具和自我间的分歧所做的努力。在诗歌、戏剧以及传奇中,叶芝不断把这种二元对立呈现出来。他慢慢相信人可以自己创造自身,形成自己的性格,向外界展示心目中自我形象的对立面,并且努力与对立面达到一致。面具理论因而不仅仅是一种必要情况下呈现适宜外表的方法,它还是涉及如何把所有情况都融入到一种经验和性格中,如何掌控自我,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掌控外部世界。后来,叶芝按照占星术的复杂模式,在《幻象》一书中对这种哲学进行了整理。书中,人类的各种性格类型分别对应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各个阶段,个人的灵魂这样得以度过一世或者跨过几世。每个阶段都有其对立面,即是它的面具。 《在学童中间》创作时,叶芝已成为重要公众人物,他那由“戴白头巾的和蔼老修女”领着参观学校的“六十岁含笑的老人”的外部存在正是充满激情的内部存在的面具,周围学童唤起的回忆和思索让他心潮澎湃。 理论自然与戏剧有关联。演员扮演不同角色,设法表现的情感、思想、经历可能与他们自身的有很大差异。这也是神话化过程的一部分:所采用面具展示的意象和外观回响在整个历史过程,在各个时期和各个神话中成为被赋予人性的各种类型,它们还提供了与强大的意念力建立联系的途径。 法术 叶芝所讲的法术,是指所有被称为超自然事物的隐秘物质。他宣布,研究法术是他一生中诗歌之外最重要的追求。他坚信在五官感知范围之外还有一个现实,愚钝的经验主义科学根本无法企及,在灵魂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存在真实的联系。如果没有一个有秩序的、凝聚的宇宙,叶芝就无法找到他想要的生命、自我、艺术与历史之间的统一。他一生参与超自然活动,是接神论协会成员和“金色黎明”秘术修道会的修行者。这些组织都宣扬通过研究介绍神秘知识的书籍、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咒语和实用的法术,个体灵魂可以获取宇宙间的隐秘模式。叶芝研究了来自不同宗教和神秘主义背景的玄秘书籍。他研究了包括以下有关体系的书籍:亚洲和东方的体系、犹太教的卡巴拉、希腊和罗马的神秘宗教、基督教神秘主义以及伪经。 其中包含的现实只能通过象征来认识和表达。叶芝从每个体系取其所需,形成自己的各种象征和意象,并在诗歌中使用发展它们。叶芝晚年对唯灵论产生巨大兴趣,多次参加降神会,与死人交谈,结识了名叫莱奥·亚菲里加努斯的灵魂向导。 叶芝结婚后发现妻子能“自动写作”,之后创作了《幻象》一书来解释整个体系,包括交流、模式以及周期等,这在他辉煌的后期创作中有所体现。这本书把各种源头融合在一起,从很多领域选取意象和象征,加入原始的模式中。这个体系是一种决定论,揭示了过去和将来的模式,其实叶芝是拿它来进行预言的。很明显,它需要分类、并加以系统化,通过系统化再进行掌控。叶芝在此搜集了所有前人的材料,并发现了新的统一和目的。叶芝有象征主义的背景,他用象征来表达其他方式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还利用各种原型和神话来创造普遍特征,现在看来,似乎所有这些一起融合成了一个巨大的象征。 P34-38 书评(媒体评论) 经由灵感的引导,将民族的精神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现于诗作中。 ——1923年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叶芝诺贝尔文学奖时宣读的“得奖理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