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月14日的雪(80后军人的情感生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康金荣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80后军人的情感生活的文字,一些别样的清新,和一些清亮的有着铿锵金属质地的声响扑面而来。其间生命和情感是这些文字表达的主题,而每一份文字都仿佛因他们特有的军人气质而散射出金属的光芒。他们转身,在这金属的光芒里,便把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呈现给我们。这是些无比稠厚的柔软和异常丰盈的坚硬,他们的生命和情感在这里化为一些长长的延长符号,化为对这长长的延长符号一种沉实的信仰。

内容推荐

只要提起“军人”二字,人们便自然和“钢铁”二字联系起来。军人有着钢铁般的毅志力、钢铁般的战斗力、钢铁般的忍耐力,从洪灾、火灾、雪灾、地震中就足以体现。然而他们有的也只是普通人的血肉之躯,他们有的也只是普通人的情感。

这本书里,讲述着年轻士兵们心酸而又浪漫的情感生活。除了军人的作品外,这个集子里还选取了一些与军人有关或无关的题材文字。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亦是维系军人的情感依托,这里面有他们回想的生活,亦有他们灵魂的映射。

目录

在金属的光芒里转身

绝响

记忆中那一片永远的草绿色

信缘2007

2月14日的雪

它是一匹马

军校往事

军校生的爱情——给所有的军校学员

小草的自白

说好不哭

燃烧中的书信

埋藏在心底的爱

在急诊科的夜晚

戈壁滩的鱼

十五的月亮,不照也明亮

哭泣的爱情

漂泊有泪,兄弟有情

给天堂的兵哥哥

军人风采

十八岁那年

爱情需要勇敢

花开不败

哑娘

为生命喝彩

阿勒泰,美丽只是一道风景

绝配

8181随想

稀释在水里的爱情幻象

伤怀之美

缘自女儿的内省觉察

与父亲谈棺木事

传统造纸里的苦难回想

土炕上的空碗

婆婆

后记

试读章节

绝响 阿土

小提琴——永不遥远的独奏

过去的事情就永远地过去了吗?在成为记忆的积淀中,一些事物远了,一些事物则更为接近。对于小提琴的记忆我从不认为它会遥远或消失。就像拉琴的人,他苍苍的白发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闪着银质的光芒。十多年了,老人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相信他会活着,就像他的琴声,这一生我都不会忘记。

琴是属于懂音乐的人,不懂音乐的人只能远远地望着。我至今不明白已近耄耋的老人为什么能与琴融合的那么贯通那么密切。我永远不会忘了他,尤其有了这种对音乐的热爱,我觉得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有时比爱情更有意义。

那个冬天,对我来说有点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想不到多年努力的我,依旧改变不了像流水一样流去的命运。我再也无法像父亲那样永远成为一个战士,我将不得不告别一生钟爱的军营,一切从头开始。由于情绪的低落,工作也不再像从前主动,精神也显得萎靡不振,干什么事都有气无力。我无心接受战友的箴言,把领导的关心和谈话当作耳旁风。如果一直这样我不知道将来的日子会变成什么样子,然而在我接到命令不久的一个夜晚,一场偶遇改变了我的认识,让我重新站立起来。

离我所住营房不远的教学楼前有一片树林,我们非常熟悉,像老朋友,我和战友在训练或休息的间隙经常到那里走走,听一听风,看一看树身上留下仿佛眼睛的疤痕,疲惫就会减少,偶尔心情不畅到里面说说,心情就会好很多。那天晚上,也许是因为心情太过失落,我一边走一边满脑子胡思乱想,也没有注意自己的脚步。

“嗨!”正走着,突然一声断喝叫住了我,“年轻人,有什么想不开吗?”

我直直地定了下来,自己不知不觉走到了林边上,再往前一步就可能跨进用来排水的渠中。我回过头循发声处望去。明亮的月光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站在离我不远的林边上。

“能让人沉迷到可以忽视一切,不是爱情就是事业!”老人慈祥地说,“看你是个老战士了,想来是事业吧。”

我向着老人走过去,他的满头白发让我感到格外亲切。老人的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我仿佛看到了最亲的亲人,忍不住把心中的委屈和苦闷都向他说了出来。很多时候,人总是愿意把内心的痛苦说给素不相识的人,因为素不相识才无所顾忌。老人冷静地听着,不说话,脸上也看不出有什么表情。

“相见就是缘分,年轻人,我给你拉个曲子吧!”沉默了好一会儿,老人突然轻声地说道。

我这才注意到老人竟随身带着用盛提琴的匣子。我没想到老人竟是来这里拉小提琴的。我无数次说过自己对音乐的无知,我说不出老人拉的是什么曲子,也无法评判他的技艺。当他躬着背用颈夹起小提琴的时候,我的心里已充满感动。琴声优美,不像舒曼的《小夜曲》,虽舒缓、深沉,却有小夜曲没有的幽怨。我望着老人,看着他不停颤动的肩膀和手腕,仿佛听到了他对似水流年的无奈以及对另一些事情说不出的哀怨和思念。

我有些迷惑,不清楚老人为何要一个人带着小提琴来这里,难道他的心里也有不可向别人倾诉的苦恼,或者还是什么东西不能舍弃?我不由得仔细打量着他。老人似乎并不关心这些,他正沉寂在自己的琴声里。老人的年龄我说不准,身体看上去并不坏,从他那略显挺拔的身材上,我觉得并不像个普通的人。正打量着,琴声突然从原先的低沉、幽怨,变得清亮悠远起来,宛若奔腾不息的江水,不仅满含生命的不屈,更饱含着对命运的抗争,像迎激流而上的船只,不时地溅起一串串情感的水花……  风缓缓地刮着,几片凋零的落叶随风飘落地面。我静静地听着,虽然不明白什么是音乐的感染力,我还是感到了生命的美丽,心也慢慢地宽广和坚强起来。老人静静地拉着琴,认真而投入。我突然明白了老人为什么不用道理给我说教,面对生命,他的音乐让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人生。人们常说希望在不远的拐角处,无限曲折才是最美的魅力。

此后不久,我回到故乡,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老人。如今十多年过去,尽管仍是挫折不断,即使下岗在家,我再没像从前那样灰心和失去信心。那时年轻,我知道年轻是一种优势,但年轻常会失于轻率。我一直在记忆中保留着老人,保留着他那晚深情投入的姿势。

有人说,一曲好的音乐,绝不只属于一个人。我不这么认为,就像每个有梦想的人,痛苦也许格外相似,幸福却不尽相同。老人在那晚的演奏,对别人或许谈不上什么,对于我却完全不同。

小提琴——永不遥远的独奏,当你从远方看到更远的远方,生命的海拔将会抵达另一个高度。

萨克斯——最后的星愿

我一直不明白铜制的萨克斯,为什么会被归置木管乐器。有人说它的外形像一个锥子,我看不出来,觉得它更像汽轮上那个把口扭向一边用来发音的喇叭。

最初见到萨克斯是在一部香港的电影里,电影的名字记不得了。我一向粗疏,不喜欢电影艺人的夸张与矫情,很少刻意记一部电影的名字。我记得吹萨克斯风的是吴孟达。阿达的表演依旧夸张,他的吹奏却让我有不曾有过的心动,只是未及细听,镜头已闪逝在电影的节奏中。

我一次次重复自己对音乐的低能,无法与音乐做些实质的交流,我相信音乐的穿透力,会为它枯坐终日。我向来认为,凡能打动心灵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美的,可遇不可求。

当然,我不会买任何我不能演奏的乐器,那是对乐器的玷污。音乐不是消费品,乐器永远不能作为装饰。乐器拥有自己的生命,只能在让它拥有生命的人手中才能活着。我不能让有生命的东西成为死物,那不是爱护,是亵渎。所以不购买任何乐器。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表明什么,只是一点自知撼。

再后来,我看了任贤齐和张柏芝黼电影《星愿》。这一次我记住了它,因为电影中屡屡闪出洋j楚c辍萨克斯风的镜头。

P2-5

序言

在金属的光芒里转身——80后军人的情感生活

彭升超

我不是军人,但我敬仰军人。我对军人的理解甚少,但性情中有一种军人的气质鼓荡着我,使我坚强地面对生活。而对军人情感的理解,我更是一无所知,多数时候我只是凭着臆想给他们罩上一层朦胧而美丽的面纱。这与他们总是以刚毅、果敢、粗犷、豪迈的一面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在他们英武的面孔下,我无以揣度他们的情感和心灵。现在,这些文字给了我一个认识的缺口,这是他们在金属的光芒里转身,为我也为我们渐次呈现一幅更加斑斓的生命和情感的图景。

当我读着这些80后军人的情感生活的文字时,一些别样的清新,和一些清亮的有着铿锵金属质地的声响扑面而来。其间生命和情感是这些文字表达的主题,而每一份文字都仿佛因他们特有的军人气质而散射出金属的光芒。他们转身,在这金属的光芒里,便把灵魂的柔软和坚硬呈现给我们。这是些无比稠厚的柔软和异常丰盈的坚硬,他们的生命和情感在这里化为一些长长的延长符号,化为对这长长的延长符号一种沉实的信仰。

透过文字,我看到他们的生命和情感,有着俗世不可比拟的执著与寥廓。这是一种相悖的生命和情感的体验。一方面,他们长期在荒凉的地域晾晒着生命,同时对抗着生命,像在海拔5 000米以上的哨所,生命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奇迹。另一方面,他们的使命感和与生命对抗的本能塑造了他们执著的性格。在祖国盛大的背景里,他们是一棵棵生长得高过自己的树。茂盛的生命和情感的枝叶孤独地直抵寥廓的苍穹,俗世的目光只看到他们光辉的形象,却无以透视他们怆然的生命与孤寂的心境。正是这怆然的生命体验和孤寂的心境煎熬,使他们在面对一切微妙的情感时,显示出一种敏锐的细腻和深入的精纯。概括地说:纯洁素朴同时热烈专一,无奈辛酸然而真实浪漫。这便是他们的情感特质。

然而有些作品已超越了情感的维度,《2月14日的雪》便是这样一篇文字。我们已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探视它,而要站在生命的高度去发掘其中的力与美。它与2月14日这天有关,却与浪漫的情人节无关。其生命的悲壮在2月14日这天上演,无意中似对浪漫情人节的反讽,抑或成为一种徒劳的抵抗。

更多的无奈和辛酸在《说好不哭》《阿勒泰,美丽只是一道风景线》等文字里流泻得恣肆而煽情,却有一种异常真实的力量直抵人心灵最柔软的部位。

而在《埋葬在心底的爱》《爱情需要勇敢》中我看到,在无数的情感都走向虚伪和糜烂的这个时代,军人的情感为我们保留了最后的纯真。在《十五的月亮,不照也明亮》一文中也同样如此,一位戍边军人和家人介绍的对象匆匆结婚才三天便被部队召回,在相互心中只留下模糊的印象,当他第二年休假探亲时,两人在火车站居然不能相认,相互等待好半天才发现彼此思念的人就在眼前。书中像这样的好故事还有许多,在这里恕我不一一言说,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样精彩而又感人,如果一一细说则可以写出另一本评论集,它就沉静在文字里,向我们敞开着,期待时时与我们的心灵生发绵延而温润的契合。

除了军人的作品外,这个集子里还选取了一些与军人有关或无关的题材文字。不管其有关还是无关,这些文字都是些好文字。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亦是维系军人的情感依托,这里面有他们回想的生活,亦有他们灵魂的映射。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或丰盈或幽邃的情感世界。

特别要提起的是本书的一位作者刘继峰同志,他在身体严重残疾,妻子离开他后,仍然坚持写作,写作的路程艰辛而又快乐,他把文学当作了他生命的慰藉,在他的文字《婆婆》《土炕上的空碗》中,流露出了他爱憎分明的个性。  读完本书,我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情绪的舒展和性灵的滋养,并要把各自的忧愁和快乐置放在这军人的稠情的深渊里慢自休憩,品享那不断散溢的情感醴醇。

然而,情感的满足所需要的东西是多么得少!一支风笛的声音,一句素朴的话语,一次凝眸的注视,一个庄重的军礼。我们如是,军人如是。

2008.4.12

后记

《2月14日的雪——80后军人的情感生活》一书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得以出版,去年十月与我的指导员谈笑间说起出书一事,自己都惊了一下,对于我一个二级士官来说,无论就经济实力还是文学功底,都不足以能出这本书。当我和别的战友说起时,战友也问我是不是疯了,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是否真的如此。

其实,我从参加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来,就把文学当作我的业余爱好,并从中找到了快乐。同时我也开始了文学创作,并取材于当代士兵的现实生活中。在得到指导员的鼓励后,我在想,若是能把这类题材的作品全部收集起来,出版一本反映士兵情感的文集,那该是多好的事。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很多文学圈内朋友的支持,把他们优秀的作品给了我一同出版。当文章全部收集起来后,我也产生不少疑虑,主要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当我看见这一篇篇优美而又感人的文字时,我怎能忍心放弃,特别是悠远老师的《信缘2007》《2月14日的雪》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无论从题材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堪称精华,当然,别的文章也是如此。所以我顶住压力还是把这本书出版了,也相信大家会喜欢这本书。

康金荣

2008.5.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6: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