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迟到的生日礼物,一场不期而至的旅行,一个16岁的女孩从此遇见她前所未见的世界。
年轻的旅行,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礼物。
阅读这本书,你甚至可以感觉到有股甘甜流过你的身体。
这是旅行家康薇秋令人惊艳的处女作。她的主角是一个16岁的小女孩,韦莎。是个成绩非常棒的乖乖女,有着一系列远大的目标,并为这些目标制定了严密的计划。但是,有一天晚上,一个来自的东南亚的包裹寄到了她家门前,打乱了她的计划。那是她的奶奶戈特鲁德寄来一份迟到的生日礼物,邀请她来东南亚旅行。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韦莎,搞笑地带着十件大大的旅行箱,开始了她紧张、刺激而又不乏启示性的旅程。
在这场旅程中,韦莎遇到了美好的爱情,也寻找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意识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活在正在流逝中的时时刻刻里。
跟她的父母一样,16岁的韦沙是乐衷于做计划的孩子,大至人生规划小至暑期计划,都被她安排得满满的,她的人生没有意外。但是有一天晚上,门铃响了,远在东南亚的奶奶寄来一份迟到的生日礼物,从此她踏上了自己从未想过的旅途。在这次旅行中,她经历了食物中毒,原始村落中做客,被困,逃亡等各种历险,她开始欣赏奶奶的这种流浪的生活方式,还爱上了一位马来西亚的牛仔……一个全新的不同的世界在她眼前展开。她也明白了,人不应该总是生活在计划之中,而应该享受正在流逝的此时此刻。
第一章 你的人生你做主
在我们家,晚饭后一小时是雷打不动的自省时间:仔细回顾今天做过的事,再定下明天的目标。(我妈常说:本杰明·富兰克林能从中受益,咱们也能。)一天晚上,恰好在这段时间,有个包裹送来了……
当时我们都坐在客厅。我最喜欢的房间就是客厅了。这儿有石砌的壁炉,书从地板一直堆到了天花板。一切都井然有序,就像从一数到十。客厅里没有电视——因为看电视等于“幻想过着别人的生活”。爸爸在校对他的新书《两千个窍门,教您提高效率》,妈妈在记她的英才日志。我呢,在制定我的人生目标。已经写了这么多了:
韦莎·斯柏的人生目标
1.成为西雅图英才预科学校的毕业生代表,发表告别演说(平均分不低于5.3)。
2.获得韦莎精英女子学院的博士学位(专业待定)——当然,还有韦莎学院的优等生荣誉证书,谁让这学校和我同名呢!
3.二十五岁前,和一米九五的金发医生(或法官)恋爱、结婚;三十五岁前生三个孩子(两女一男)。
4.在三十七岁前出版一本在某领域(待定)有决定性意义的书。
5.获得普利策奖。
当天让我劳神的是第二号目标。从今天到进研究生院只有区区六年,我真是一分钟都耽搁不起了。
知道我为什么有希望成为毕业生代表吗?我不是天才,也没有超高的智商;但是不怕,只要我按照大写的P——也就是“计划”——行事……(路易斯·巴斯滕说过:“机会向来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在西雅图英才预科学校,我的竞争对手是温迪。这家伙从不计划——她一向拖拖拉拉,最后临时抱佛脚。她不过是记性好,过目不忘罢了。在谁当毕业生代表这件事上,我俩难分伯仲——仅在目前而已。
当然我还有些人生目标是不能给爸妈看的。比如第一任男朋友。其实我早有人选了:约翰·派普。倒不是说我爸妈可能不喜欢他。西雅图英才预科学校原本只收女生,他属于学校转型后录取的第一批男生。他个子高高的,金发,穿衣都是红黄蓝色系,他的理想是做个神经科医生。他脸上只长了几颗不起眼的痘痘,而且托激光手术的福,老早就不戴大厚眼镜了。他就是我心中的男朋友形象嘛。可惜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有我这么个大活人和他同校。但不管怎样,我一旦开始一个计划,就必须达到目标。哪怕我爸妈都一口咬定:如果我想进常春藤联盟大学,就铁定没时间交男朋友。
我妈说:“男朋友就像自来水,随时随地都能找。进A类大学的机会可是一辈子才一次啊。”
我忍住了,没去纠正她的说法。水是随时都有——但万一不巧在撒哈拉沙漠安营扎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看看怎么样?”我把写好的目标递给我妈,她扫了一眼就还给我了。
“普利策之后呢?韦莎,往大里想。”
我想了想,又加上第六号人生目标:“建立韦莎·斯柏增值基金,以我的亲身经历,为全世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规划人生的培训。”写完又递给我妈。这游戏两人玩刚好!
我妈大笑。“很不错!这才是大目标嘛。这练习很有意思吧。W·克莱门·史东不是说么,‘要瞄准月亮。就算失手了,也能摘到星星’,定目标就是瞄准。现在的孩子没几个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的。没方向就等于随波逐流。莉莉丝的女儿到现在还没申请大学呢——都高三了!难怪她急得都要发神经了。”说着我妈拍了拍我的手,“当父母的哪能都那么好命,有我们韦莎这样的女儿啊。”
我妈原本是个人生教练(专门帮人制订计划和解决问题的)。我一出生,她就做起了全职妈妈。按她的说法,“我是跳槽:从人生教练变成了韦莎的教练。”
这年头,这也等于一份全职工作呢。
其实呢,我对每晚上演的老一套——或者说每晚都展望未来——也不太上心。说真的,这多少有点傻,也不是我消磨时间的首选。但起码它让我做事更有条理。
既然我把目标定到了常春藤大学,就不能孤军奋战。阿宝,我的好朋友也是学友之一,每月来我家参加一次自省,好让我妈帮她在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上把把关。阿宝也需要多方支援,因为她爸妈是超级体育迷,满脑子都是她三个哥哥的高校足球、篮球联赛,对她的学业却毫不关心。要不是我们几个朋友的支持加上我妈的教导,她老早就让国家荣誉社团(我们的校社团)给踢出去了。
我列好了选读物理学博士的优缺点,正准备列考古学的,阿宝的短信来了:你问了吗?
我清了清喉咙。“唔,我想周五晚上翘一节微积分辅导课去舞会行吗?”倒不是有男生邀请我们去——我们四个每次都跳“女生四位一体”,就像多喜欢这种跳法似的。男生止步,谢谢。我才不在乎你们呢——我也不在乎温迪向来是男生首选。向来是!
爸爸从书稿上抬起头。我爸是个既专业又高效的咨询顾问。公司和工厂聘他去帮忙找出在哪个环节上浪费了时间、金钱、人力,然后改善。他用业余时间写书。这本是他第二部书,第一部是和我妈合著的:《常做计划,绝非坏事》。
“你刚才说什么了吗?”我爸问,一边啪嗒啪嗒按着自动铅笔。
我妈放下手里的笔。“舞会在哪儿?”
词题就出在这:“在公立中学。”没等我妈说话,我急忙使出最后一招:“阿宝,劳蕾,还有丹妮的爸妈都让去。”丹妮么,其实是她爸妈逼着她去。他们觉得丹妮缺乏社交能力,有必要多多练习如何与异性相处。
“你也知道,我和你爸对公立中学那些活动是什么看法。不是不让你玩——你当然比谁都有资格玩。”
“你们放心……”
“韦莎,我们对你当然放心。但是对公立中学那帮孩子,没法放心。”
又来了。
“不过你也知道,我们不会命令你。”我妈继续说,“你自己拿主意,你爸和我都支持。对不对,莱奥?莱奥?”
“对,对。你自己拿主意。”
我最受不了这个了。有这样的爸妈就这点不好:你从骨子里注定了不能让他们失望。
“让我想想。”我说。其实谁都知道,我还能拿什么“主意”呢。我最见不得他们失望的样子了。
爸妈各自去忙日志和书了,我发信息给阿宝:他们不同意。早跟你说了。
这时门铃响了。“没人说过要来,是吧?”我妈不太高兴地问。
我和爸都摇头。反省时间可是严禁打扰的。
“我去看看。”我妈从椅子上威严地站起身,那把椅子又大又软,仿佛把她整个人都吞下去了。
我妈虽然只有一米五七,气势可足有一米八——还得加顶王冠。她看似小鸟依人,内心却是钢铁铸就的——其实她一点儿也不像表面那么柔弱。我爸只比我妈高几厘米,一头倔强的金褐色头发剪得短短的。他眼睛是淡蓝色,脸上有些雀斑,结实的体形在他这个年龄算很理想了——那是每天八公里慢跑外加戒掉啤酒的功劳。我究竟是从哪儿继承了一米七七的瘦高个头,还有深褐色的头发、眼睛,遗传学家有得研究了。
妈妈拿进来一个贴满外国邮票的牛皮纸大信封,放在咖啡桌茶具边上。
“韦莎,给你的UPS快件。”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