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贵州高原上总有别样的感受: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风光绝美的荔波小七孔,神秘的高坡苗族洞葬,长衣大袖的屯堡人……旅途不但在空间中转换、也在时光里穿梭。
千年以前的服饰、千年以前的文字、千年以前的戏剧……它让我们终于相信,就在这同一个星球上、同一个国家里也存在着不同的世界,人与人既如此相似,又迥然不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文贵州/人文中国系列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周一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行走在贵州高原上总有别样的感受: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风光绝美的荔波小七孔,神秘的高坡苗族洞葬,长衣大袖的屯堡人……旅途不但在空间中转换、也在时光里穿梭。 千年以前的服饰、千年以前的文字、千年以前的戏剧……它让我们终于相信,就在这同一个星球上、同一个国家里也存在着不同的世界,人与人既如此相似,又迥然不同。 内容推荐 泱泱神州,物华天宝;江山多娇,人文荟萃! 《人文中国系列》从旅游这一现代时尚生活方式切入中国各地域的文化层面及内涵,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特别是突出“影像”的功能与作用,涉指中国各地域的人文、地理、历史、民族、风景、物产及社会生活等等。由此它又远远超越旅游图书的范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全境完整的“人文风物图志”,填补国内出版界在这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空白。 《人文中国系列》力求知性与诗性的完美结合,着重从旅游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层面与角度,使其形象、深度、可游三维一体,打造目前旅游图书市场上最具创意与魅力的新型旅游读物。 目录 景瀑贵州 景观贵州 影像贵阳 水土 山城贵阳 往事 “阳明先生”王守仁 人文 大才子周渔璜 曾宪阳与古苗装 张晓松 多彩贵州风 景色 甲秀楼与文昌阁 黔灵公园 青岩古镇 民间 高坡苗族洞葬 其他 肠旺面 恋爱豆腐果 丝娃娃 老干妈风味食品 黔五福 青岩玫瑰糖 花溪牛肉粉 影像安顺 水土 贵州腹地 往事 “调北征南”与“调北填南” 人文 屯堡文化 一个人的安顺 景色 云峰八寨 黄果树瀑布群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顶营土司城垣 花江大峡谷 民间 安顺地戏 九溪放河灯 其他 地戏面具 安顺蜡染 镇宁波波糖 花江狗肉 影像黔东南 水土 苗侗之乡,山水相伴 往事 张秀眉、杨大六起义 人文 穿在身上的史书 侗族鼓楼文化 阿幼朵,苗族人的夜莺 侗戏鼻祖吴文彩 景色 镇远古城 摆贝,月亮山最古老的苗寨 岜沙苗族部落 歌乡小黄 三门塘 民间 排卡芦笙制作技艺 台江施洞姊妹饭节 其他 苗族银饰 苗族刺绣 苗族蜡染 凯里酸汤鱼 侗族腌鱼、烧鱼 侗族羊瘪、牛瘪 影像黔南 水土 高原桥城,水书故乡 往事 莫氏父子的“影山草堂梦” 人文 汉三贤:舍人、盛览与尹珍 文字的活化石——水书 景色 福泉水城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 民间 水族马尾绣 水族端节 其他 都匀冲冲糕 独山盐酸菜 都匀毛尖 影像黔西南 水土 布依之都 往事 南明旧事 二十四道拐与滇缅公路 人文 布依族:古夜郎国的青衣部落 景色 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与泥凼石林 贞丰古法造纸 民间 窑上土法制陶 其他 兴义郑记刷把头 舒记杠子面 邹记鸡肉汤圆 贞丰糯米饭 影像六盘水 水土 钢铁之城,煤炭基地 往事 移民之城 景色 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其他 水城烙锅与水城羊肉粉 影像毕节 水土 彝族之乡,候鸟乐园 往事 奢香传奇 人文 石门坎,逝去的文化梦 景色 织金洞 草海自然保护区 民间 威宁彝族变人戏 其他 大方漆器 威宁荞酥 威宁名吃:炒荞饭与牛干巴 毕节汤圆 大方臭豆腐 影像遵义 水土 革命圣地、红色名城 往事 播州历史与红色记忆 申佑与土木堡之变 人文 沙滩文化 景色 丙安古镇 遵义会议会址 赤水竹海森林公园与桫椤自然保护区 民间 茅台酒的前世今生 其他 国酒茅台 遵义小吃三绝 豆花面、羊肉粉和金钱蛋糕 黄糕粑 赤水竹工艺品 影像铜仁 水土 黔东重镇 往事 明朝旧事 人文 书法名家严寅亮 景色 梵净山 民间 土家族傩堂戏 其他 土家族风味小吃 麻饼、麻糖水和熬熬茶 江口米豆腐和豆腐干 玉屏箫笛 试读章节 大才子周渔璜 “直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是广寒宫”,这两句诗被清代大诗人袁枚赞为令人“终身不忘”的佳句。它的作者周渔璜是清初才华横溢的诗人、满腹经纶的学者,晚清的“两南巨儒”郑珍更尊周渔璜为“一代文宗”,而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亲撰《诗人周桐野小传》,称他是“黔中诗帅”、“开一代风气的人物”。 贵阳市花溪区的黔陶乡是青岩到高坡的必经之地,一座其貌不扬的山区小镇,而300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问,周渔璜正是在这里出生、长大并最终从这里走出——1694年,31岁的周渔璜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编修、侍讲学士,后充任浙江正考官、直隶学政、詹事府詹事,继而奉圣旨祭禹陵及明太祖孝陵,检阅浙江、江苏两省兵,年过半百即积劳成疾而死于任上。存京师为官期间,周渔璜以一首大气磅礴、意境幽旷的《万佛寺大钟歌》蜚声京城诗界,所著《桐埜诗集》在清代有四种刻本流传于世;诗歌之外,周渔璜的学术成就也很了得,曾参与纂修《康熙字典》、《贵州通志》等重要典籍。 在贵阳民间,特别是存仡溪、青岩、黔陶等地,流传着大量关于周渔璜的各种版本的传说故事,估汁搜集整理起来够得上一本《周渔璜轶事》了,其中有许多都是周渔璜巧对妙对楹联的趣闻佳话。 曾宪阳与古苗装 2000年6月2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云南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苗族服饰精品展”在云南大学科技馆开幕。精彩绝伦而意味深长的古苗装令来自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人类学者、博物馆界专家叹为观止,而全部150件展品都出自贵州著名摄影家曾宪阳的个人收藏。曾宪阳是贵州新闻界、摄影界的一位老牌摄影师,1975年起担任《贵州画报》摄影记者,出版有《中国苗族风情》、《苗装》、《黔境古风》等多部反响不俗的画册作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宪阳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甚至深入到当时鲜有外人光顾的偏远村寨,不但留下了许多在今天看来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还积累了一批可以说是无价之宝的古苗装——从1976年花12元钱买回两块苗绣开始,30年来曾宪阳共收藏了近5000件极具欣赏价值与研究价值的苗族服饰,大都制作于晚清或民国时期,有些是即便在苗疆也十分罕见的珍品、绝品。 在大众对苗族服饰认知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曾宪阳收藏的精品古苗装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市场价值更不可估量。然而,与通常的收藏家不同,曾宪阳搜集、收藏古苗装完全不为商业投资,也不仅仅是出于个人迷恋,“对传统苗族服饰的采集、收藏,我从好奇、玩赏入门,历经20多年的熏染,最终感悟到这正是自己做人一世的责任和使命之所在。因为,苗族传统服饰,是经5000年独特历史所铸造的人类文化杰作,我有幸将其精华最大限度地集于一处,展示给社会,并传之予后人。从中我切实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和快乐。”曾宪阳如是说。在曾宪阳眼中,那些世代相传的苗族服饰不单工艺精美,还承载着苗族的族源传说、信仰理念、宗教崇拜等各种信息;它们绝不仅仅是些普通的衣裳,而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文化王国留给人们追寻的线索;点缀在苗族服饰上千奇百怪的符号,尽管并不是每一位苗族老人都能解释清楚的,但苗族的确自有他们的认识,而并非像一些学者在理论上一厢情愿所推断的那样。最近几年,年过花甲的曾宪阳将全部的精力投人《解读苗疆文化符号意向》一书的写作中,试图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多年的思考来揭开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被误读的文化真相,“我不敢保证我是对的,但是至少我想提示后人不要试图用他民族的思维去理解苗族;我不能全部解读它们,但是我可以把问题提出来留给后人思考。”曾宪阳说。 在这不断变幻的年代,我们应当对曾宪阳的诚挚与坚韧抱以最大的敬意,一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女士留给他的赠言:“您对苗族文化的激情与热爱令人敬佩,感谢您对苗族文化保护及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所做的出色贡献。”P19-21 序言 泱泱神州,物华天宝;江山多娇,人文荟萃! 《人文中国系列》从旅游这一现代时尚生活方式切入中国各地域的文化层面及内涵,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特别是突出“影像”的功能与作用,涉指中国各地域的人文、地理、历史、民族、风景、物产及社会生活等等。由此它又远远超越旅游图书的范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全境完整的“人文风物图志”,填补国内出版界在这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空白。 《人文中国系列》力求知性与诗性的完美结合,着重从旅游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层面与角度,使其形象、深度、可游三维一体,打造目前旅游图书市场上最具创意与魅力的新型旅游读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