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案例
研究方法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
“替代性”解释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
超越均势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
发动最后的统一战争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
小结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国(1495—1659年)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国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
比较战争的强度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
“替代性”解释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
型政府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
的宪政政府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转型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8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计入与排除
对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确认
大国地位的确认
参战国的确定
战争发动者、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确定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