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兔子跑吧/兔子四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约翰·厄普代克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国中产阶级的灵魂画卷,探索灵魂救赎的史诗巨著。

“兔子四部曲”被誉为“美国社会的断代史”,曾两获普利策奖。是美国文学史中不可或缺的巨著。新版本装帧质量上乘、译文流畅,是文学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的必备图书。对都市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学感兴趣的爱好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都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历时三十年二创作完成的“兔子四部曲”是厄普代克天才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兔子,跑吧》是“兔子四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发生在1959年3月至6月。讲述年轻的主人公“兔子”哈利因不满平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而离家出走、不断逃跑的经历。

试读章节

一根电话线杆上固定着一块木板,有一群男孩正围在这儿打篮球。他们跑着,叫着,“克兹”牌球鞋踩得小巷地面上的松散碎石“吱吱”作响,仿佛将孩子们的叫声高高弹起,越过电话线,抛上那潮湿的三月的蓝天。兔子安斯特朗西装革履地走进小巷,他虽然已经二十六岁,而且身高六英尺三,却止步观战起来。他身材太高,似乎与兔子的形象相去甚远,但那宽大的白脸,浅蓝色的瞳仁,以及将烟叼进嘴里时短鼻子下的神经质颤动,多少解释了这个绰号的由来一一这是在他也还是个孩子时叫开的。他站在那里,心里想,小家伙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世上,真是挤得你够戗。

他就那样站在一旁,这帮真正的孩子不禁有些纳闷,不时地瞥他一眼。他们打球只是自娱自乐,可不是打给哪个穿着双排扣褐色西服满镇闲逛的大人看的。在他们看来,一个大人竟然走进这条小巷,未免有些滑稽。他的车在哪儿?他嘴里叼着烟,更给人一种不怀好意的感觉。难道他就是那种掏出烟或钱,要他们跟他到制冰厂后面去的人吗?他们听说过这种事,可并不怎么害怕,自己这边有六个人呢,而他只有一个。

球从篮框上弹下来,越过六个孩子的头顶,落在兔子的脚边。就在球反弹而起的一刹那,兔子顺手接住,其动作之快令他们暗暗吃惊。他们一声不吭地看着,而他则透过蓝色的烟雾,眯起眼睛瞄着篮框,在春日午后的天空下,这突然出现的黑色身形犹如一尊炯囱。他小心地站稳身子,有些紧张地在胸前摆弄着球,一只白皙的大手五指张开贴在球上方,另一只手将球托着。他不慌不忙地晃了晃球,体会着其中的感觉。他指甲上的甲晕很大。接着,他双膝微屈,球似乎是从他右侧的衣领旁弹出,离肩而去。乍看之下,这一球好像不会投中,因为尽管他选取了一定的角度,球却没有向篮板飞去。它本来就不是瞄准篮板。它掉进了篮框,将篮网抽得“刷刷”直响,像女人的低语一般。“嘿!”他得意地叫道。

“运气罢了,”一个男孩说。

“是技术,”他说,接着又问,“嘿,算我一个,好吗?”

孩子们没有回答,只是交换着困惑不解的眼神。兔子脱下西服的上装,整齐地叠好,然后放在一只干净的垃圾筒盖上。在他身后,那群穿工装裤的小家伙重新开战了。他走进混战中心去抢球,轻轻一拨,就把球从一个小家伙力道不足的脏手中打掉,接在自己手中。一接触到那熟悉的绷紧的皮革,他不由得全身紧绷,手臂也轻盈自如起来。这种全身紧绷的感觉仿佛又将他带回到了多年以前。他双臂轻松地一扬,篮球便从他的头顶向篮框飘然飞去。这准是一记漂亮的好球,可结果却连篮框都没有碰上;他眨了眨眼,一时还当是连篮网都没有接触的空心球呢。“嘿,我跟谁一边?”他问。

在不声不响之中,两个孩子被推了出来,成为他的队友,他们以三对四。尽管兔子一开始就主动让步,站在离篮框十英尺之外的地方,但这仍然有失公平。大家都懒得记分。这种不友好的沉默使他有些沮丧。小家伙们彼此只言片语地打着招呼,对他却不敢说一个字。打了一会儿之后,他感觉到腿边的小家伙们渐渐较劲了,想将他绊倒,尽管他们对他仍然一言不发。他可不需要这种尊重,他想告诉他们,长成大人也算不了什么,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十分钟之后,一个男孩转到另一边去了,于是只剩下兔子安斯特朗和另一个孩子以二对五。这小家伙是六个孩子中打得最棒的,虽然身材瘦小,但四肢灵活,羞怯中已显出几分自如。他戴着一顶饰有绿色绒球的编织帽,两只耳朵罩得严严实实,眉毛也几乎遮住了,显出一副憨头憨脑的样子。他是个天生的好手,根本不用迈步就能向旁边移动,滑行的姿势非常优美,从这一点你就能看出来。还有他移动前停在那儿的准备动作。如果运气好的话,到中学时,他准能成为一名顶呱呱的运动员,兔子了解这种经历。你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最后到达顶峰,大家都为你喝彩;你眉毛上挂着汗珠,视线有些模糊,可四周一片欢腾,让你感觉飘然上升。然后,你退场了,起初还没有被人遗忘,只是退场而已,这让你觉得满足、舒爽、自在。你退场了,像冰雪融化一般,但依然在冉冉上升,最后变成这帮孩子眼中的又一小片天空,变成由镇里的大人所组成的笼罩着他们的天空中的一部分,突然莫名其妙地罩在他们头上,来造访他们。他们并没有将他遗忘,而只是压根儿就没有听说过他,这比遗忘更令人难堪。而想当年,兔子在全县可是鼎鼎有名,高二那年,他创造了乙级篮球联赛的得分纪录,高三时又刷新了纪录,这个纪录直到四年之后——也就是离现在四年以前——才被打破。

他一会儿单手投,一会儿双手投,一会儿手不过肩向上投,或者定点投,转身投,跳投,或做好预备姿势再投。球抛出去时平稳轻巧,手还是那么灵活自如,这使得他精神振奋,有了一种从长久的抑郁中解脱出来的感觉。不过,他的身体沉甸甸的,呼吸也渐渐变得急促。他对于自己气喘吁吁而有些懊恼。对方的五个小家伙开始叫苦了,都打得懒洋洋的,其中一个又被他不小心撞倒,灰头土脸地爬起来就走。于是,兔子也趁机下台,说:“行了,老家伙要走了,你们三呼万岁吧!”

接着,他又对跟他一边的那个戴绒球帽的男孩说:“再见了,棒小子!”他很感激这个孩子,当其他人都绷着脸不高兴时,这孩子却仍然不带偏见地欣赏他的球技。天生的好手之间心有灵犀,你凭直觉就能知道。

兔子拾起叠好的西服,犹如一封信似的拿在手中,拔腿跑了起来。他沿着小巷跑去,经过废弃的制冰厂,里面的装卸台已经坍塌,垫木正在腐烂。一路上,随处可见垃圾筒、车库门,还有用方格铁丝网做成的围篱与枯萎的花茎相互缠绕。已经是三月天了,爱使空气显得轻柔,万物正在复苏。透过口中残留的烟味,兔子尝到了空气中清新的生机。他从鼓鼓囊囊的衬衣口袋里掏出那包香烟,一边跑,一边顺手扔进一户人家的敞盖的垃圾筒里。他悠然自得地咬着上嘴唇,脚下那双大皮鞋从碎石乱溅的路面掠过,在小巷里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他跑着。顺着小巷跑到这一街区的尽头后,他拐上一条大街,这是佳济山镇上的威尔勃街,小镇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第五大城市布鲁厄的郊区。他沿街朝山上跑去,经过一排高大的住宅,它们就像一座座用水泥和砖砌成的小堡垒,上面开有门窗,门上嵌着斜切的彩色玻璃,窗台上摆有盆栽的花草。他跑着,又跑过半个街区,这里全是三十年代修建的房屋。这些框架结构的住房犹如一溜楼梯朝山上攀伸。每幢房子都住有两户人家,并且总是比前面一幢高出六英尺左右;在高出的部分里,开有两扇间隔很开的阴森森的窗户,像野兽的眼睛一般,而墙上的复合面板则颜色斑驳,有的像人体擦伤后的青紫色,有的如粪便的褐黄色。房屋正面装有满是节疤的护墙板,一度崭新洁白。这里有十多幢三层楼的住房,每幢都有两道门,第七道门便是他的家。通往家门口的木台阶早已破旧,台阶下有个小垃圾堆,一只被人丢弃的玩具在那儿霉烂——那是一个塑料小丑,整个冬天他都看见它躺在那里,并且总以为哪个小家伙会来把它捡回去。

兔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在没有阳光的门厅里停下脚步。头顶有一盏灯,在大白天里闪出灰蒙蒙的亮光。棕色的暖气片上挂着三个空荡荡的铁皮信箱。在走廊的对面,他楼下的邻居家房门紧闭,犹如一张受伤的面孔。他又闻到了那种经常闻到的气味,但总是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像是煮白菜的味道,有时像炉子里发出的铁锈味,有时又像是什么软糊糊的东西在墙内腐烂。他登上楼梯,朝位于顶楼的自己家走去。

门锁着。因为刚才一阵猛跑,他把小钥匙伸进锁孔时,手还在微微发抖。随着一声金属的“咔哒”声,他打开门,却发现他妻子坐在扶手椅里,端着一杯威士忌在看电视,电视机的音量开得很小。

“你在家呀!”他说,“那锁门干吗?”

她把目光投向他的一侧,呆呆的黑眼睛由于看电视太久而有些发红。“是它自己锁上的。”

P3-7

序言

人生迷恋、艺术形象和文学地位

——综评厄普代克和他的“兔子四部曲”(总序)

罗长斌

一、现实与耕耘

约翰·厄普代克自1958年发表作品至2006年,至少出版五十七部书籍,包括约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五部诗集、约十二部短篇小说集、四本厚厚的文学评论集、一部戏剧、四部儿童作品,队及无数尚未结集出版的评论、演说和采访录。四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如此数量的作品正是他一生辛劳的最佳报偿;而两次获普利策奖、两次国家图书奖及欧·亨利奖等共十二次不同奖项,足以提高他在当代文学界的重要地位,使他成为同代人中极富天赋的重要作家之一。从而,对于他的介绍也就成了中国无法回避的文学翻译事件。

厄普代克于1932年3月18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里丁镇(Reading)并在近邻希灵顿镇(Shillington)长大,时值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其父为威斯利(Wcsley)。厄普代克,原是工人,失业后几经周折终于在本镇当上中学数学教师,此后兼任平信徒传道师(lay preacher),未授神职。其母琳达(Linda)颇有文学修养,常以创作自娱。作为独子,厄普代克至少从两个方面在相对困难的环境中受惠于父母:其一,父亲的中等经济收入和地位使他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更使他有上哈佛大学的可能,从而为日后创作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其二,父母二人的智慧,特别是母亲对艺术的喜爱对他有重大影响。

在1962年出版的第二部自传《山茱萸树:童年回忆》中,他以惊人的记忆和优美眷恋的笔调再现了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理描绘了小镇的风土人情,还有那少年的觉醒,以及他终生迷恋的三大秘密:性爱、宗教和艺术。在1963年出版的《马人》中,他更是以艺术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十五岁男孩彼得(以作者为原型)对其父凯德威尔(一位教师,以作者之父为原型):二天教师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母亲的影响是他愿意献身艺术创作的潜在情结。然而最终改变并决定了他前途的却是一个奇特原因:他六岁时因患麻疹而留下的牛皮癣病。他在1989年巾版的第三部自传《自我意识》中首次向读者披露了这个秘密,并把他一些人生选择的根本原因归于皮肤病。他认为当作家只需通过作品和外界接触,从而避免了和公众见面可能产生的不安和难堪。看来,他承受了一些精神压力,于是被压抑的感情就通过创作了许多书稿发泄了出来。

厄普代克于1954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英国文学专业,并荣获一笔奖学金去牛津大学的罗斯金(Ruskin)美术学院学习一年。回国后他为《纽约客》杂志撰稿两年,后因城市空气不利皮肤病的调治就离开纽约,搬到麻省的伊普斯威奇(Ipswich)乡下,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他在那里居住了十七年之久,直至1974年和妻子分居为止。他们两年后离婚,留下两儿两女,据称这是一场无过失的离婚。他在《自我意识》中为自己辩解说:“我为什么那么年轻就结婚?因为一旦发现了一位原谅我皮肤的可爱女性,我就不敢冒失去她的危险再去另找一个。”第一任妻子名叫玛丽·彭宁顿(Mary Pennington),于1953年在厄普代克尚未大学毕业时就嫁给了他。这二十三年的漫长婚姻生活带给二人感情的影响在《破镜难圆》(Too Far to Go)中有所描述,而“兔子四部曲”的主人公哈利的母亲取名为玛丽,未尝不是在反映厄普代克对妻子的某种情绪。

《兔子,跑吧》(Rabbit,Run)在1960年一经问世,厄普代克就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而获承认。从此,他每部作品的出版问世都受到美国主要杂志的认真评论和研究。他和约翰·契弗、塞林格等人同属“纽约客”派,题材大都描写市郊中产阶级的生活,文风细腻而略带嘲讽。但是他的创作实践显然超越了这个具体派别,从而成为一位颇具独特风格和表现题材的当代作家。

他在1975年出版的《拾零》中写道:“中产阶级的家庭风波,对思想动物说来如谜一般的性爱和死亡,作为牺牲的社会存在,意料之外的欢乐和报答,作为一种进化的腐败——这些就是我的主题。”中产阶级的祖先是英国清教徒,他们拥有中等收入,居住在中等规模的居室里,有权有势,从而代表着美国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当这个阶级正日益丧失其往日的权力,当往日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无法作为美国文化的标准内容时,他就注视着、研究着这个阶级的生活变化;并用艺术的笔触把人们私生活中那骚动不安的关系(尤其是性关系),描述成为该阶级衰亡的重要症状。

他把小说人物置身于白人城镇或郊区,让他们生活在物质上丰裕而精神上痛苦的环境之中。通过他们,厄普代克试图提供美国当代生活那色彩缤纷的画卷,并进而探索人类天性中让人忧伤的成分,以揭示社会生活的奥秘。

书评(媒体评论)

“光彩夺目又深刻动人,厄普代克以其广大的悲悯、透彻的洞察以及水晶般明亮剔透的文体,使我们跟兔子一起经历他的所思所想、忧伤悲痛,在在感同身受。”

——《华盛顿邮报》

“精准,优雅,震撼,厄普代克真是位语言和形象的大师,同时又是思想和情感完美的洞悉者。”

——《乡村之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