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阴阳寒热养生智慧(附挂图)/百姓中医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张湖德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俗语说“一样米养百种人”,同是感冒病毒侵袭,为何有人面白肢冷?有人面红身热?同是秋高花落,为何有人心情低落?有人灵台清明?同是炎炎盛复,为何有人喜冷贪凉,有人喜暖恶寒?这一切,都是因为体质不同而弓起!每个人的体质如同自我身体的密码,在胎儿期就已形成。防病祛病,养生延寿,均应顺体质而施,方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养生经铺天盖地的今天,张教授给了您中医传统的个性化养生理念,通过本书,您可以对自己的俸质有所了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式。

内容推荐

本书在中医阴阳寒热理论的基础上,讲解不同体质人群不同的养生方式,介绍使身体阴阳平衡、寒热进退的调养方法。指导读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用温凉寒热不同属性的食物调节身体达到平衡。本书有理论阐述,有传统方法和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浅出,适合读者反复研读。

目录

第一章 疾病的发生在于阴阳失调

 一阴一阳谓之道

 医道虽繁,阴阳而已

 生之本,本于阴阳

 更胜与平秘

 阳虚与阴虚、阳盛与阴盛

 调和阴阳、阴阳并重

 阴阳是把握疾病的总纲

1.表证与里证

2.寒证与热证

3.虚证与实证

4.阴证与阳证

第二章 中医寒与热

 “寒”与“火”

 寒从中生

 火热内生

 寒热进退

 常用温阳祛寒的中药

 常用清热泻火的中药

第三章 常见五脏阴阳虚证

 心阳虚证

 脾胃阴虚病证

 肝阴虚证

 肺阴虚证

 肾阳不足

 肾阴虚证

第四章 不同体质的养生

 阳虚体质养生法

1.精神调养

2.日常调理

3.饮食调养

4.药物养生

 阴虚体质养生法

1.精神调养

2.日常调理

3.饮食调养

4.药物养生

 阳盛体质养生法

1.饮食调养

2.药物养生

 气虚体质养生法

1.日常调理

2.饮食调养

3.药物养生

 血虚体质养生法

1.日常调理

2.饮食调养

3.药物养生

 血瘀体质养生法

1.日常调理

2.饮食调养

3.药物养生

 痰湿体质养生法

1.日常调理

2.饮食调养

 气郁体质养生法

1.日常调理

2.饮食调养

3.药物养生

第五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

1.春天饮食要养阳

2.多食甜而少食酸

3.春天多食蔬菜

4.适当清除里热

5.要补充津液

6.切忌食用拈硬,生冷、肥甘厚味食物

7.春季养生要“春捂”

 夏季养生

1.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2.宜省苦增辛

3.饮食以温为宜

4.宜喝自制冷饮

5.清热祛暑,当数苦瓜

6.夏季养生“以热制热”

7.夏补三伏

8.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秋季养生

1.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饮食

2.要“少辛增酸”

3.提倡早晨喝粥

4.秋冬养阴好比傍晚浇花

5.饮食清润防秋燥

6.老年人防秋燥症的方法

 冬季养生

1.冬季宜多食的食物

2.少食成而多食苦

3.冬季保阴潜阳

4.冬季保健宣“寒头唛足”

5.“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第六章 饮食分阴阳

 用食物获得阴阳平衡

 蔬食的寒与热

1.寒性食物

2.热性食物

3.温性食物

4.凉性食物

5.平性食物

 勿使寒热过之

 食疗要以偏纠偏

 饮食要顺应阴阳寒热

1.体质与饮食

2.饮食要辨食物的寒热温凉

试读章节

再就是护阴。汗出过多就会损人体之“阴”,因此,防止汗过多是护阴之关键,在秋冬季锻炼身体,要防止运动过度,避免大汗淋漓。

5.饮食清润防秋燥

秋天是发病较多的季节,尤其是因为气候干燥,人们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甚至出现皮肤干瘪、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干咳无痰或少痰以致发生咳血、鼻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症。因此,秋季应特别注意饮食调理,重要的是突出“清润”两字,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燥胜则干”和“燥易伤肺”的特点,秋季宜多吃一些有利于清燥润肺的食品,并注意多饮开水、淡茶、菜汤、豆浆、牛奶等,而对于辣椒、胡椒、大葱、生姜等燥烈食品则应少食,同时应禁吸烟,少喝酒,以减少引起燥症的诱因。

其次可选择一些中药。如贝母、麦冬、白菊花等配合食品制成药膳或饮料进行调理。如贝母雪梨:用雪梨一只横切两段,挖去梨心用清水泡10分钟并在空心内放上敲碎的冰糖25克,煮熟糯米25克,贝母三粒后合上梨,放入蒸杯内,掺入少许清水,蒸约一小时即可食用。麦冬饮:用麦冬三至五粒打碎,沸水冲泡代茶饮,皆有润燥止咳之功。

另外还可适当进补。秋季滋补食品较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贮藏,尤其是对身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但进补同时亦需考虑润燥,因此宜采用平补之法。首选的是亦补亦润的鸭肉、海参、甲鱼、燕窝等品。鸭肉可补虚除烦热、和脏腑利水道,甲鱼能滋阴凉血、补肾健骨,海参能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其他如鸡肉、鸽肉、牛肉等平和之品亦可适当选用,而羊肉、狗肉等辛温燥烈之品,除非有阳虚体质,否则不宜食用。

6.老年人防秋燥症的方法

立秋之后,不仅天气渐凉,而且气候干燥。由于人体在夏季过多地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感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而老年人因主要脏器老化,功能减退,对秋令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变差,更易患病。所以,老年人应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症”。

一是饮食调养。秋令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润”为宜,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以及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要禁烟、酒以及辣椒等燥热之品。中秋过后及暮秋时节,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暮秋进补更有健身、祛病、延年之裨益。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以及莲子、大枣等。

二是勤习吐纳。实践证明此法对肺、肾、目、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因此,每日清晨洗漱完毕,于静室内闭目静坐片刻,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后,漱几遍,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而后两手半握拳,轻轻打击背部,左右各3次。若以上方法早晚各做一次,对预防秋燥大有功效。另外,老年人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可以收敛神气,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三是适应秋冻。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要穿棉。秋天气候变化较大,体质较好的老年人,衣着以轻装薄素为宜,不可顿添厚衣,以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这样有利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对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此时易于旧病复发,或增患新病,宜逐渐增添衣服。另外,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坚持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大有裨益。锻炼的项目要合理选择,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慢跑、散步、做操等。P155-156

序言

“阴阳”与“寒热”是人们说得较多和听得较多的两个中医学名词,对于中医专业人员和喜爱中医的人,终身离不了这4个字。因此,很有必要搞懂阴阳与寒热的含义和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尤其是它们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当然,这个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这个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教育30多年的专家身上。出版社说,你搞过《内经》教育,对中医基础理论很有研究,你又长期从事中医养生的研究,是养生专家,这本书由你写最为合适。有鉴于此,我就当仁不让了,尽管我在大学里天天讲阴阳寒热,但怎么把二者巧妙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养生保健活动中,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需要认真努力刻苦钻研。我坚定地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同样坚定地相信,本书会帮助读者运用中医阴阳寒热的理论把自己的身体健康搞得更好。

张湖德

2009年于北京中医大学养生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