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西厢记
分类
作者 张建均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赏析》系列之一。作者运用当代文艺理论、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对《西厢记》的情节、人物、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和透视。对《西厢记》作了最为详尽、最有深度的赏析。该书见解新颖,别开生面;语言优美,趣波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会从中获得不少裨益。她是弘扬中华文化、阐释国学不可多得的著作。

内容推荐

《西厢记》异美纷呈,美不胜收。它故事美、人物美、语言美,叫人百读不倦,百看不厌。她就是一个千娇百媚、美玉无瑕的“花间美人”。它的“美”的魅力产生出它的时间延续性和空间的共振性,能够给不同时代,甚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以精神情感的激荡。

本书作者运用当代文艺理论、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对《西厢记》的情节、人物、语言、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和透视。该书见解新颖,别开生面;语言优美,趣波横生;深入浅出,雅俗其赏。

目录

第一部分 《西厢记》的故事美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第一折:惊艳——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第二折:借厢——借与我半间儿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

第三折:联吟——她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

第四折:闹斋——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她倾城倾国貌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解围——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第二折:请宴——聘财断不争,婚姻自有成,新婚燕尔安排定

第三折:赖婚——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你个母亲,今日败也是你个萧何

第四折:听琴——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第一折:传简——管教那人来探你一遭儿

第二折:闹简——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

第三折:赖简——我只道你文学海样深,谁知你色胆有天来大

第四折:问病——虽然是老夫人晓夜将门禁,好共歹须教你称心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第一折:佳期——若不是真心耐,志诚捱,怎能够这苦尽甘来

第二折:拷红——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第三折:送别——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第四折:惊梦——自愿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第一折:捷报——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鳌头

第二折:尺素缄愁——投至得引人魂卓氏音书至,险将这害鬼病的相如盼望死

第三折:郑恒求配——萤火焉能比月轮

第四折:衣锦还乡——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第二部分 《西厢记》的人物美

 一、大家闺秀崔莺莺

(一)美丽的容貌

(二)高贵的品格

(三)追求自由的婚姻爱情

(四)罕见的才女

 二、满腹才学酸书生

(一)才学优秀

(二)忠诚老实

(三)爱情专一

(四)风欠酸丁

 三、机智侠义小红娘

(一)端庄伶俐

(二)善良正义

(三)勇敢机智

 四、道貌岸然老夫人

(一)严肃

(二)狡诈

(三)温情

第三部分 《西厢记》的语言美

 一、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环境语言的典型化

 三、风格语言的典雅通俗化

 四、修辞手段的多种多样化

第四部分 《西厢记》的成书和接受美学

 一、唐《莺莺传》

 二、宋代有关《莺莺传》的著述

 三、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宮调》

 四、元代王实甫杂剧《西厢记》

 五、《西厢记》的版本和续书

 六、《西厢记》的影响

 七、历代对《西厢记》的评价

附:《西厢记》原文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试读章节

第一折:惊艳——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这折戏世称“惊艳”,在这折戏里,男女主角正式会面,由于张生和莺莺一见钟情,引发出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是整部《西厢记》的开篇。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地点是河中府(山西永济县)的普救寺里(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三公里的峨眉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

那一年前朝崔相国病逝,他的夫人郑氏携女儿莺莺、儿子欢郎及婢女红娘,扶灵柩到老家博陵(河北定县)安葬。因路途隔阻,不能成行。暂将灵柩寄放在普救寺内。普救寺是武则天建造的香火院(敬佛的寺院),后来崩损,崔相国生前又重修的。崔夫人一行在寺院西厢的一座宅院里住下。这时莺莺已经许配给郑尚书(相当于中央机关部级的长官)的儿子,也就是她的表哥郑恒为妻,只是没有完婚。这一天,崔夫人见女儿莺莺愁眉不展的,怕闷坏了女儿,忙叫丫环红娘领小姐去佛殿上散心,破愁解闷。

这时,正好有一名书生也来在了普救寺。这人姓张,名珙,字君瑞,洛阳人士。他父亲官拜礼部尚书,但早年就因病丧亡,母亲也已去世。父亲为官清正廉明,没有给张生留下什么遗产,他就成了一名穷书生。自己书剑飘零,游于四方。这一年他要进京赶考,路经河中府,并过蒲关(蒲津关,黄河渡口)。他有一个同窗好友,名叫杜确,号为白马将军。与张生有八拜之交,是个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张生进京赶考,路过那里准备去看望他一下。

这一天,张生到了河中府,住在了一个客店里,闻知这里有一个普救寺,建造得富丽堂皇,他便去参观探访。到了那里,一个法名法聪的小和尚领着他参观了钟楼、塔院、罗汉堂、佛殿。

不想在佛殿上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刚才说过,莺莺这一天也由红娘领着到佛殿上散步玩耍,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这两位才子佳人相逢了。这一相逢不打紧,一下子就生出一部《西厢记》来。

崔莺莺在佛殿上与张“刚刚地打了个照面”,因为莺莺长得光彩夺目,美丽动人,张生见到莺莺,只觉眼前一亮。一下子被莺莺的美貌迷住了:

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什么意思呢?张生能看见莺莺这样的顶级美人,没有思想准备,所以石破天惊地“呀”了一声;因为猝不及防,所以才说“撞”,不说“遇”。但他认为和莺莺有缘,所以说,是撞上了五百年前就结下了姻缘的风流冤家。把最喜欢的人称冤家,是反语。这是爱到极点的称谓。所以我们习惯上把情人都称作“冤家”。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说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冤家,都难丢下,想着你来又记挂着她……为什么说五百年前的“冤家”呢?中国迷信的说法,婚姻是五百年前就由上天安排好的。他没有想到今天能遇上这样的美人,所以他说是“撞大运”给“撞”上的。“撞”上这样的美人有什么感受呢?

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疣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颠,就是风流、时髦之意。根据《说铃》诸书,“颠不剌”原是一种美玉,人常以如花似玉比喻美女。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也就是说:风流、时髦的漂亮姑娘我见了千千万万。似这般可喜娘的庑儿罕曾见:还没有见过如此美丽动人的姑娘呢。我们有首歌就有这样的唱词:美丽的姑娘我见过万万千,唯有你最可爱……可能就是从这里翻译过去的。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她长得那么美丽,我看得眼花缭乱。想说她美,又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她的美貌,所以“口难言”。金圣叹说:“写张生惊见双文,目定魂摄,不能遽语。”魂灵儿飞在半天:她的美把我的魂儿都引出壳了,达到了一种欲仙欲死的忘我境界。可以说,张生在精神上已经放电了。

张生触电了,莺莺怎么样表现的呢?

她那里尽人调戏,群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莺莺垂着肩膀,手拈着花儿,微笑着,任人观看欣赏。“调戏”是欣赏、敬仰之意,并不是现在“调戏妇女”中的“调戏”,带有猥亵、侮辱之意。所以请不要误解。从此我们看到莺莺真是大方之至,天真之至。

我们说,这是在封建社会呀,那时男女授受不亲,大家闺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不能见陌生人的。莺莺在遇到生人的情况下,并不回避,而是自然地垂着双肩,胸无芥蒂地尽由着别人对她顾盼观赏。大家闺秀,落落大方,令人惊奇。这是张生在远距离的观看。

好,你不厌烦,我就走近些欣赏个够:

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她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则见她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

这里是天宫(兜率宫),可不是情人分离的地方(离恨天)。哎呀,没想到在这里遇见天仙美女了。宜嗔宜喜,宜,就是适合。也就是说,她怒也好看,笑也好看。

我们说,长得美丽的人,无论什么表情,都是美丽的;长得丑陋的人,无论做什么姿态,都是丑陋的。不是有“东施效颦”的故事吗?西施是古代有名的美女,有一天,她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她的东邻东施,是个丑得出奇的女孩,看西施皱眉时非常好看,便学西施的样子也把眉头皱了起来,这一皱不要紧,她变得更丑了,她的丑样都使别人不敢看了。

而你看莺莺小姐,她那样漂亮的脸蛋儿,怒也好,笑也好,都是那么美。侧面,最适合贴上翠花钿(首饰)了。莺莺侧转身来,翩若惊鸿。两道长眉,像新月一样,又细又弯,斜着伸向鬓发旁边,美丽无比。张生走近莺莺,角度有了变化。宜嗔宜喜春风面,这可能是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视角。

这样的美人,不但任人观赏,而且还开口说话了。当然,她是对红娘说的。但她也可能是在人前故意表现呢。她说:

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

红娘,你看看,寺院里这些僧房人迹罕至,是多么寂静啊。台阶上长满了绿苔,鲜红的花片落在上面,真是好看。

女孩子,漂亮的女孩子,微笑着在生人面前开口说话。这说明她对人家的欣赏,是首肯的。在封建社会,一个女孩子,允许一个人注目不移地看她,就说明她对看她的那个人有好感了。

张生一见莺莺是这个态度,一下子就疯狂了,说,我死也。哎呀,我被她迷死了。于是就大胆地、尽情地、放肆地对莺莺欣赏开了: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这小姐不但长得俊美,而且腼腼腆腆的,一脸娇羞之态。说话时,她慢慢地张开樱桃小口,露出糯米白牙,半天才听到她的声音。我们说,大家闺秀在人面前说话,自然不可能冲口就说,难免有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的过程。

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这一画面,已经不是远景和近景,而是一个面部特写镜头。很具体地勾画了眉、嘴唇、牙齿。

张生正自端详,莺莺说话了。哎呀,她的声音是那么娇美动听,就像黄莺在花间婉转流利地歌唱。再看,她善舞的腰身又娇美又柔软,行走时那优美的身姿更使人爱怜,真是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就像垂柳在晚风前飘飘摆动一样。

古代女性以细腰为美,故曰“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如果腰粗得像水桶一样,如何又娇又软?也就舞不起来了。

这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把张生深深打动了。岂止是张生,哪个男士见了这道风景线,能不眼花缭乱,心旌摇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呀。P2-5

序言

封建时代有句俗话:少不看《西厢》,老不看《三国》。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人在少年时期,血气方刚,易受“女色”的诱惑,不应看逾墙偷情的《西厢记》。到了老年,人渐渐深于世故,看了《三国》,容易变得奸诈狡猾。从这句话上,也可以看出《西厢记》能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两座高峰。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著名学者赵景深把这并称为“中国古典文艺中的双璧”。那就是说,《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我们经常夸耀我国的古典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就是说,在古代文学中,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是最好的。《西厢记》则是中国戏剧文学中的夺魁之作。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元代大都人。生卒年和生平不详。可能稍后于关汉卿(关汉卿生活于十三世纪初至十三世纪)。《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此外根据《录鬼簿》的记载,王实甫的其他著作尚有十种以上。但今存者,仅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丞相歌舞丽春堂》两种,以及《芙蓉亭》和《贩茶船》二戏的片段的佚文了。

在元曲中,著名的作家八十余人,有影响的剧目六百余种。但王实甫的《西厢记》却“天下夺魁”(贾仲明),著名戏曲评论家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权称他是“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花间美人,就是美上加美。花本是很美的了。这时在万花丛中出现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你看美也不美?这个“花间美人”把故事铺叙得曲折动人,比诗还要美。而且有许许多多的美好的词句,琳琅满目。就像杨贵妃在华清池里出浴那样好看,就像美人绿珠在洛浦边上采莲花那样美丽。

《西厢记》异美纷呈,美不胜收。它故事美、人物美、语言美,叫人百读不倦,百看不厌。她就是一个千娇百媚、美玉无瑕的“花间美人”。它的“美”的魅力产生出它的时间延续性和空间的共振性,能够给不同时代,甚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以精神情感的激荡。

现在我们就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西厢记》:

一、《西厢记》的故事美

二、《西厢记》的人物美

三、《西厢记》的语言美

四、《西厢记》的成书和接受美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