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上下五千年民俗趣话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李静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传说,一则民俗,一杯清茶,一件皮影道具……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凡凡,但每一个都蕴含着中国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文化!本书从中华民族的岁时节庆风俗、人生风俗、生活风俗、社会风俗、信仰风俗、民间禁忌、民间艺术及民间游戏等各个侧面,深入浅出地罗列和叙述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俗的丰富内涵。

内容推荐

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规范行为的准绳。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出来。希望藉此使广大读者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民间俗信·征兆事象

 天命征象俗信

指纹和身量能断定人的命运吗?/2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灵验吗?/2

“耳大是福”、“眼斜心不正”等俗信有道理吗?/3

为什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4

民间认干亲为什么爱认常姓或刘姓的人家?/6

能认神鬼当干爹吗?/6

民间为什么认为长命锁能锁住孩子的性命呢?/7

民间为什么盛行儿童穿“百家衣”、男孩儿穿花衣等习俗?/8

举头三尺有神明/9

民间“招魂”的由来/10

趣话“雷神”/10

细说有关梦的俗信/11

破财真的能消灾吗?/13

夜猫子进宅没好事/14

乌鸦叫,灾星到/15

乌鸦果真“慢叫则吉。急叫则凶”吗?/16

“喜鹊叫,喜事到”真能兆喜吗?/17

 语言俗信

哪些是“触霉头”的话?/19

哪些是“讨口彩”的话?/21

不吉利的话.绕着说/23

犯忌讳的话。委婉着说/23

怕谶语应验惹晦气的习俗/26

不吉利词语的替代语/26

民间是如何避忌破财词语的?/28

船家语言有哪些禁忌?/28

 数字俗信

为什么古时人们会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30

为什么“至尊”一定是“九五”呢?/31

除夕钟声为何是108响?/31

为什么山东人见面叫“二哥”?/32

民间为什么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33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有道理吗?/34

各地年龄禁忌何其多/35

“8”缘何被认为是吉利数字?/36

民间为什么避讳“四”?/37

数字禁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7

 行为俗信

古人是怎么理发的?/39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40

为什么要把药渣倒在路口?/41

为什么药锅子光借不还?/41

为什么忌讳下午去看病人?/42

为什么孕妇忌食兔肉、生姜?/44

人们的日常行为中有哪些禁忌?/45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洗澡?/45

民间出行前一般有什么禁忌?/46

旅途中通常有什么禁忌?/47

不同行业的行为禁忌/48

日常行为避忌与破忌的办法/48

不同民族农事活动的禁忌/49

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哪些禁忌?/50

种桑养蚕有哪些禁忌?/51

“黑龙江上行船,没有山东人不开”的传说/52

古代行刑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52

传统婚嫁·丧葬风俗

 传统婚姻礼俗

传统婚姻中的“六礼”古俗是指什么?/56

趣话古代男女相亲/57

“过礼”之后方可结婚/57

婚期择吉有哪些讲究?/58

迎亲前女方一般要做哪些准备?/59

迎亲的礼俗主要有哪些?/60

拜堂的礼俗主要有哪些?/61

新房的布置主要有什么讲究?/61

婚宴的礼俗主要有哪些?/62

三媒六证风俗的传说/62

 传统婚俗事象

周朝的昏黑婚俗/64

“交杯酒”、“守花烛”的由来/64

哭嫁的习俗是如何产生的?/64

“洞房”的称呼源于何时?/65

闹洞房的习俗/66

入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67

赘婚主要有哪些类型?/68

童养婚陋俗是怎样形成的?/69

旧时指腹为婚的习俗/69

旧时典妻的陋俗/69

“鳍”字的来历/70

结婚分红喜蛋的习俗/71

洞房窗口糊红纸的传说/71

踩红毡和长喜灯的来历/72

为什么出嫁女不能在娘家过年?/73

妻子为何又称“老婆”?/73

“丈夫”的由来/74

古代人怎样离婚/74

 传统婚姻禁忌

传统婚姻主要禁忌/76

民间有哪些房事禁忌?/77

“同姓不婚”原因何在?/77

古代时婚礼“不举乐”之谜/78

山西各地奇特的婚姻禁忌?/79

古人结婚为什么讲求门当户对?/80

趣话“好女不嫁二丈夫”/81

 丧葬礼仪

民间办丧事为什么俗称“白喜事”?/83

花圈最初是为葬礼所使用的吗?/83

为什么能为老人送终在传统丧葬中尤为人所看重?/83

旧时丧葬出殡前主要有哪些礼节和程序/84

传统丧葬中吊唁的礼俗/84

传统丧葬中出殡、落葬和居丧的礼俗/85

新式丧葬主要有哪些礼仪?/86

原始时期“割体葬仪”之谜/87

为什么要“出殡送盘缠,上坟烧纸钱”?/88

民间“五七为大七”“三年为大祭”的奠祭习俗/89

 丧葬形式

入土为安的土葬习俗/91

郑重迅速的火葬习俗/91

独特罕见的天葬习俗/92

古朴原始的树葬习俗/92

简单明快的水葬习俗/93

神圣庄严的塔葬习俗/93

奇特无比的悬棺葬、崖洞葬习俗/94

古代契丹人奇特的丧葬习俗/94

 各地丧葬习俗

旧时富阳人的丧葬习俗/95

旧时泉州人长期停柩的习俗/96

旧时泉州人为亡魂超度做功德的习俗/97

旧时泉州人服丧和祭奠的习俗/98

淮安人打寿材的旧俗/98

绍兴人的上坟旧俗/99

绍兴人的回煞旧俗/100

传统礼仪·交往风俗

 寿诞礼仪

充满象征意味的诞生礼/104

欢欢喜喜庆满月/105

孩生百日称百岁/106

在古代抓周游戏为什么又叫“试儿”?/108

古今传统成年礼习俗/109

中国人过生日或做寿主要有哪些礼俗?/110

旧时民间的“借寿”之俗是怎么回事儿?/110

中国人为何还有一个虚岁?/110

 日常生活礼仪

中国主要的传统见面礼俗/112

“三叩九拜”中的“九拜”是连续拜九次吗?/113

拱手时,为什么一定要用左手扶抱右手?/113

传统宗法社会所说的“五服”是指什么?/114

“九族”是指哪些人?/114

“长跪”一词的来历/115

“此致”是什么意思?/116

古人究竟“尊左”还是“尊右”?/116

中国人对死亡是如何避讳的?/117

传统社会中分家为什么要由舅舅来主持?/117

民间温锅庆乔迁习俗的由来/118

各地温锅庆乔迁主要有什么习俗?/119

汉族民间有哪些交往禁忌?/120

衣装穿戴·服饰民俗

 传统服色服饰习尚

传统的衣裳制度是怎样形成的?/124

古人文身的古老习俗/124

中国人为什么酷爱红色?/125

在传统文化中红色服饰有哪些功用或禁忌?/125

中华民族何以独崇黄色?/126

旧汉族服饰的穿戴禁忌/127

汉族以黄、紫色为贵色,以白、黑色为凶色的习俗/127

“红到三十绿到老”是怎么回事儿?/128

民间有哪些晒衣习俗?/128

是先有帽而后有冠吗?/129

冠、冕、弁、巾都是头衣,为什么“冠冕”堂皇?/129

古人所穿体衣有哪些种类?/129

关于旒袍来历的传说/130

传统民族服装——马褂的演变/131

中山装的由来/131

民间儿童服饰为什么盛行虎头鞋、狗头帽?/132

孩子们穿猫头鞋的来历/133

为什么鞋花在农村妇女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34

什么是喜花?/134

肚兜刺绣为什么没有重样的?/135

小孩儿的肚兜为什么绣“五毒”图案?/135

乌纱帽的由来/136

厨师戴白色高帽的由来/137

四川人头上系白布的来历/137

是先有衣服还是先有装饰品?/137

我国早期的饰品和饰俗主要有哪些?/138

古代妇女喜欢耳戴填踏的缘由/138

我国传统戴戒指为什么有男左女右的讲究/139

饮食民俗·吃喝禁忌

 各地传统饮食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之一——饺子/142

普通而又吉庆的面条/142

豆腐的发明及其意义/142

中国八大菜系是指什么?/143

有趣的菜肴命名/143

北京的风味佳肴——北京烤鸭与涮羊肉/144

老北京有哪些著名的风味小吃?/145

天津“狗不理”包子何以名扬四海?/147

西北各地有哪些传统美味佳肴?/147

山东煎饼的历史/148

山东任城区沿湖渔民传统名吃/148

一把削刀闯天下——山西刀削面香飘四海/149

南北驰名的风味汤圆/150

 传统饮食习俗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有什么特点?/151

中国传统趋吉避害的饮食习俗/151

中国人的社交礼仪食俗/152

冬至有哪些饮食习俗?/153

“冬至饺子夏至面”的由来/155

北京立春食俗——春饼/156

客家人的饮食习俗/156

荆楚饮食习俗/157

“酒要满、茶要浅”有什么说道?/158

喝酒为何要碰杯?/159

“先干为敬”的来历/159

筷子是大禹发明的吗?/160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十种忌讳/161

为什么狗肉不能上席面?/162

民间饮食的“忌口”讲究/163

为什么出门要吃饺子回家则吃面?/163

居住民俗·风水禁忌

 传统居住形式

传统民居主体建筑物有什么特点?/166

传统民居中的楼、阁有什么不同?/166

传统民居中的厢、轩、舍、斋、寝有什么区别?/167

椅子最早就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吗/167

为什么四合院布局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居住结构?/168

古人用“屏风”做什么?/169

明代的家具为什么又称苏式家具?/169

牌坊的历史/170

中国的牌坊的牌坊之最/171

传统四合院的影壁有哪些主要样式?/172

东北古代民族有哪些冰雪建筑?/172

老北京究竟有多少条胡同?/173

江南水乡民居的独特风味/174

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有哪些干栏建筑?/174

 居住风俗

为什么说住居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息息相通?/175

“山色湖光共一楼”的宇宙观住居习俗/175

为什么北京故宫的总房间数为单数?/175

为什么古人要在房子里摆放“屏风”?/176

狮子为什么会出现在重要建筑物的正门两侧?/177

民间在建房过程中有哪些仪礼活动?/178

民间在房屋建成之后还有哪些仪礼活动?/179

北人尚炕习俗的由来/179

少数民族民居中的“大房子”和“闹门洞”是怎么回事儿?/180

傣家竹楼的传说/180

 居住风水禁忌

什么是风水?/181

风水与风水术是一回事吗?/182

风水有哪些别称?/183

相地与风水术之间能不能完全画等号?/184

古人是怎样学习风水术的?/185

中国人为什么把郭璞称为风水鼻祖?/185

古人究竟怎样看风水?/185

风水先生相地也要靠悟性吗?/186

风水先生是怎样运用避祸法的?/187

宅基地的选择有哪些禁忌?/188

选址禁忌“太岁”的习俗/189

定方位的禁忌/189

选择门向的禁忌/190

民间忌讳屋向背合、大门前忌种大树/190

室内陈设、建灶及迁居的禁忌/191

传统节日·由来传说

 春节

为什么说春节起源于腊祭?/194

春节守岁和给孩子压岁钱的风俗/194

春节拜“年”习俗的由来/195

除夕年夜饭北方人为何要吃饺子?/196

春节吃年糕的传说/197

春节倒贴“福”字的传说/198

大门上的“福”字该不该倒着贴?/198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199

春节扫尘的由来/200

春节贴对联始于何时?/200

大年百姓贴窗花/201

春节农村里为什么要挂门钱?/202

“除夕不空锅”习俗的来历/202

“年初一不杀鸡”的习俗/203

“年初一,不吃稀”的习俗/204

 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206

元宵抹黑脸是怎么回事儿?/206

元宵和汤圆是一回事儿吗?/207

正月十五闹龙灯的由来/208

“走马灯”是怎么转起来的?/209

猜灯谜的来历/209

 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211

为什么说寒食起因于改火习俗?/211

寒食习俗的演变/212

清明节有什么禁忌?/212

 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由来/214

端午节为什么要门上挂菖蒲?/215

端午节为什么要剪“艾虎”?/216

端午节有什么禁忌?/216

 六月六

六月六晒衣节的由来/218

六月六回娘家的由来/219

 乞巧节

七夕节的传说/220

乞巧习俗的由来/221

历朝历代的少女们有哪些乞巧的方法?/221

 中元节

中元节烧纸祭祖的由来/223

 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225

关于月饼的来历和传说/226

“兔儿爷”为什么在中秋节出现?/226

中秋节有哪些禁忌?/227

 重阳节

为什么重阳节又被定为敬老节?/228

重阳节吃糕的来历/228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229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由来/229

 腊八节和祭灶节

腊八节吃粥的由来/231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的传说/232

图腾崇拜·神灵信仰

 “四灵”崇拜民俗

“四灵”崇拜概述/234

中华民族和龙图腾/234

趣话“龙生九子各不同”/235

民间祭龙求雨的习俗/236

趣话东方神鸟金凤凰/236

龙与凤有什么不解之缘?/238

麒麟真的存在吗?/239

民间“麒麟唱”和“麒麟送子”的习俗/240

趣话龟史/240

龟是怎样逐渐变成了嘲骂、调侃人的戏语的?/242

 “福禄寿”的崇拜民俗

“三星高照”中的三星有什么象征意义?/243

人们为什么尊崇福神?/243

“五福临门”中五福的具体所指是什么?/244

民间对能带来高官厚禄的禄星的崇拜/245

民间为什么特别喜爱“寿星”?/245

寿星为什么是一个有特大脑门的老人形象呢?/246

民间的寿星崇拜与祝寿礼俗/246

 行业神崇拜民俗

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248

对妇女之神的信仰/249

对护子之神的信仰/249

对医生之神的信仰/250

对药王之神的信仰/250

 其他诸神信仰

对门神的信仰/252

祭灶神风俗的由来/253

民间为什么有祭灶、送灶和迎灶的习俗?/253

祭灶习俗与熟食习惯有关吗?/254

民间为什么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255

对土地神的信仰/256

城隍庙趣话/256

各地民间有哪些城隍神?/257

中国民间迎财神、祭财神的习俗/258

“正财神”赵公明何以又成为武财神?/259

公正无私的文财神比干/260

生财有道的文财神陶朱公/261

招财进宝的偏财神——五路神/261

撒钱济贫的准财神——刘海蟾/262

关帝信仰与关帝庙/263

 祖先信仰

年节必祭祖的习俗/265

民间家祭和忌辰主要有哪些仪节?/266

民间墓祭主要有哪些仪节?/267

盘王成为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始祖神的传说/267

畲族民间祭祀盘瓠的活动——“做聚头”/269

瑶族民间祭祀盘瓠的活动——“还盘王愿”/269

盘王崇拜有什么禁忌?/270

天文历法·时令节气

 天文历法风俗

阳历、阴历和阴阳历有什么区别?/272

每年春节的公历日期变化有规律吗?/272

我国仍在使用的夏历是阴阳合历吗?/273

农历闰月是怎样确定的?/273

农历一个月又分为哪三个时段?/273

“十二时辰”所指具体时刻是什么?/274

何谓干支纪年法?/274

什么是“黄道吉日”?/274

我国为什么将夏历的元旦改称为春节、公历的元旦确定为新年?/275

人到六十岁为什么被称为‘花甲之年”?/276

人的生辰八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276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怎么回事儿?/277

“星期”与“礼拜”的由来/278

一周的开始是星期一还是星期日?/279

民间有哪些天象禁忌?/279

 时令节气习尚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281

二十四节气分别有什么传统含义?/281

我国传统上为什么比较重视立春这个节气?/282

古时立夏目迎夏、尝新与称体重的习俗/283

夏至数九歌及三伏/284

夏至节主要有哪些习俗?/284

趣话立秋/285

冬至节的来历/286

古时冬至节主要有哪些习俗?/286

冬至开始“数九”的古老习尚/287

九九消寒图与九九消寒句的雅趣/289

姓名风俗·生肖属相

 姓名习俗趣话

中国最古老的姓是怎么来的?/292

姓和氏最初是一回事吗?/292

现有姓氏的来源大致有哪几个方面?/293

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有多少个?/294

为什么民间以为好名字能够连前启后?/294

溯古通今话小名/294

诨号一小名之外的又一种称谓/295

艺名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296

民间给婴儿取贱名等习俗/297

古代的避讳制度是如何演变的?/299

传统起名对“形、音、意”有哪些要求?/300

传统人名中以字辈谱录序命名的方法/301

传统以“五行”来取名的方法/303

古人的命字方法主要有哪些依据?/304

 生肖风俗禁忌

生肖起源趣话/305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306

古人为何选择了鼠、牛等十二种动物为属相?/306

十二生肖是华夏民族独创造的吗?/307

十二生肖之中为何没有猫?/307

十二生肖为何鼠为首?/308

十二生肖动物是十二地支的符号吗?/308

什么是本命年?人们为什么对本命年怀有畏惧心理?/309

本命年为什么要扎红腰带?/310

所谓“女命无真,男命无假”是怎么回事儿?/310

旧时民间如何判定是否合婚?/311

“白马怕青牛,猪猴不到头”有道理吗?/312

民间婚礼丧礼的“忌属相”习俗/312

绘画剪纸·民间文娱

 民间绘画与剪纸

民间吉祥图的由来/316

“瓜瓞绵绵”的寓意是什么?/316

“老鼠嫁女”是怎么回事?/316

贴“镇宅神虎”年画的来历/317

蝴蝶在民间美术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318

民间剪纸中的奇葩——窗花/318

剪纸“扫晴娘”是做什么用的?/319

剪纸“抓髻娃娃”是怎么回事?/319

旧俗人们怎样用“招魂娃娃”招魂?/320

 文艺娱乐

戏剧五大角色——生、旦、净、末、丑/321

“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戏吗?/321

傀儡戏是怎样产生的?/322

什么是“皮影”和“皮影戏”?/322

面具的源头是什么?/323

什么是傩戏和傩面具?/323

娱乐民俗荡秋千/324

趣话簪花习俗/325

踏青的风俗/326

凤阳花鼓的由来/326

海南放风灯奇观/327

风筝起源于什么时代?/327

风筝在古今中外都有哪些名称和叫法?/328

节日舞狮的由来/329

参考书目/330

试读章节

指纹和身量能断定人的命运吗?

民间俗语常以手掌和手指指纹断定人的命运。认为“男子手如绵,生来一世闲”,“男子手如爪,一辈子好不了”;而女子手如干姜则为财运旺、富贵之相。对于手指指纹,民间按形状将其分为“斗”和“簸箕”两种,说:“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五斗六斗开当铺,七斗八斗把官做,九斗十斗享清福。”广东一带则以手中断掌掌纹来判定男女命运,说:“断掌男子做相公,断掌女子守空房。”

民间还以上下身的长短断定一个人是做苦力还是为人君臣。民俗认为,下身长,即两腿长。是四处奔波、劳碌之人的象征,叫“上身短,福分浅”;而上身长,下身短,则可当君臣,享受荣华富贵,叫“上身长,当君王”或“上身长,佐君王”。民间传说,凡为君臣者,都两臂垂而过膝。有的则以上下身长短断定人的勤快或懒惰,算是这种俗信的“活用”:“上身长,下身短,不是吃嘴就是懒。”

其他还有以胖瘦断寿限、病情的。如“有钱难买老来瘦”、“后生发福,棺材当屋”;“男怕着靴,女怕戴帽”,即男人有病怕腿肿,女人有病怕头肿。也有以二拇脚趾的长短判断是否孝敬父母的,说:“二拇脚趾长,长大不要娘。”

可以说,民间这方面的俗语,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深深影响着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交际心理。其中。有一些是封建的、迷信的、落后的,但其中也有不少不无经验之谈。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说灵验吗?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是民间用自身异兆占卜吉凶的一种说法。人们对眼神经因疲劳而偶尔出现的跳动情况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而以为是异兆。有时左眼跳,有时右眼跳,偶尔也两个眼皮一起跳,跳得人心神不宁,又由于偶然的经验被抽象为普遍的规律,加上夸张、谈笑间的传播,便有了预兆祸福之说,并日益发展成为一个系统: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左眼跳福,右眼跳祸:

左眼跳喜,右眼跳愁;

左眼跳发,右眼跳杀……

由于受男左女右的古老信仰原则的影响,女子眼跳左右则恰恰相反,女人“右眼跳了是财宝,左眼跳了是祸害”。

为了破解眼跳带来的灾祸,民间流行着两种方法。一是改变说法,使之具有咒语的性质,说成“左眼跳财,右眼跳来”、“左眼跳财,右眼跳福”、“眼皮跳,眉毛睃,不是喝酒就是吃馍馍”。二是采取行为遏制灾祸发生,而大多用咒符的形式。如用白纸片沾上唾沫,贴在眼皮上,叫“白跳”。《清稗类钞》就记载了“目颤黏麦草”一事:王氏妇偶于右目粘一麦草,或骇而向之,则日:“右目肉颤,则将得殃。俄顷右目颤,故为以此厌胜也。”

实际上,眼皮跳是一种生理现象,神经紧张,眼肌疲劳,造成眼皮跳动。之所以被人们当做吉凶预兆,主要是来自人们对自身生理或身体情况的敏感与警觉。人的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往往疑心重重;如果正碰上有心事,神经过敏,自然担心祸事降临。越担心疑虑,越神不守舍、心不在焉,越屡屡出错,招致祸事发生。这样说来,还真有“灵验”的可能。

“耳大是福”、“眼斜心不正”等

俗信有道理吗?

民间俗信天命之说,说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是与生俱来的,以为吉凶祸福都在人的面相上呈现出来。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说法:

第一,以耳朵大小、厚薄断定一个人是福大还是福小。俗以为,“耳大有福,耳小命薄”,并传说古代帝王大都耳大垂肩;反之,耳小则为孤苦之相。同样,耳有厚薄之分。耳大且厚,并且颜色红润,为上耳;耳大而薄,“扇风耳”,有点儿福气也存不住。甚至以为“两耳兜风。恶过雷公”。民间还有一种风俗,凡遇到好事,则先摸摸耳朵下垂部分,厚者为有福必得,薄者为无福消受,日:“摸摸耳朵垂有多厚。”民间还以耳后棱处有黑点为贵,叫“仓”:“左仓主钱,右仓主粮”,“两耳有仓主爹娘”。

第二,以眼睛形状断定人的命运。俗以为,“眼斜心不正”,“三角眼毒孤,桃花眼主淫”:又根据动物的眼睛形状以眼论命:“长就的龙眼坐王位,长就的凤眼坐正宫,长就的狮眼做宰相,长就的虎眼是总兵”。而“马眼东奔西跑,牛眼力大无穷;羊眼吃斋好善,狗眼伤人行凶;猴眼熟能生巧,猪眼蠢笨无能”。眼白与眸子的比例也很重要,白眼多邪淫,黑眸多纯正,而“眼露睛,不长寿”。女性尤忌“四白”,即上下左右皆露眼白,叫羊眼,“眼有四白,五夫守宅”。

第三。以眉的形状断定人的性格、命运。俗以为,“眉分八字贪花柳”,“倒八字眉性野粗”,长眉毛为寿眉,民间认为不能拔,拔下寿命会缩短。

第四,以鼻子的形状和鼻梁的形状断定人的性格、命运。俗以为,“鹰钩鼻,阴险不可交”,“断鼻梁,娶二房”,而以修长挺拔者为上。民间还以鼻子的大小推断男子生殖器大小,叫“鼻大大”。

第五,以人中长短宽窄断定子嗣。俗以为,人中最好是又长又宽,就像劈开的竹管那样棱角分明,则必有子;如果又短又窄,且沟槽模糊,则必命中无子,说:“人中宽又长,儿女站满堂;人中一条线,有子也难站。”

P2-3

序言

有这样一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为老百姓熟知的一种文化,种类繁多。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比如:“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比如:不吉利的话绕着说,忌讳拔白头发。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比如:端午节要吃粽子,重阳节赏菊花等等。

我们民族的传统风俗早已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有一些传统民俗在现在看来,都是颇有意思的!或许你会有很多关于民俗方面的疑问,比如:

民间为什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

寿星为什么是一个有特大脑门的老人形象呢?

为什么扫地时不能往外扫?

过年为什么要给压岁钱?

除夕年夜饭北方人为何要吃饺子?

结婚的时候为什么要“闹洞房”?

“老鼠嫁女”是怎么回事?

中华传统节日知多少?

关公怎么成了财神?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有关民俗的趣话,就请翻阅这本书吧!

本书从中华民族的岁时节庆风俗、人生风俗、生活风俗、社会风俗、信仰风俗、民间禁忌、民间艺术及民间游戏等各个侧面,深入浅出地罗列和叙述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俗的丰富内涵。本书文字简明生动,内容丰富有趣,不仅使读者对中华民族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及民族风俗习惯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更为全面的认识,还可起到各民族人民消除误解、增进情感、促进交流的作用。

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规范行为的准绳。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展示出来。希望藉此使广大读者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