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大部分内容,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本书也是汉语界第一部从分析美学角度研究电影的专著,“认知转向”后的英美电影理论前沿问题探讨,注重常识、论证、逻辑性与客观性的分析风格。
引言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
第一编 叙事与认知
机器叙述者的黎明:走向自动化故事生成17
一、自动化故事生成的早期尝试/18
二、规划手段在交互式叙事中的应用/22
三、喜剧情境的自动生成/25
电影悬念:情感与叙事结构32
一、叙事性联系/32
二、因果关系/36
三、悬念的叙事/41
库里肖夫的遗产45
一、库里肖夫实验:电影史的“神话”/45
二、重构“莫兹尤辛实验”/47
三、新的方向:重构库里肖夫效应/54
感知运动图画: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与认知主义电影理论57
一、无法看见的“看见”/58
二、视觉推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62
三、运动着的影像/64
第二编 电影、虚构与心灵
电影与虚构:虚构性电影的性质71
一、电影作品与虚构/72
二、电影观众与虚构/76
三、电影创作者与虚构/78
情感的逻辑:当代艺术哲学中的“虚构悖论”研究83
一、“虚构悖论”之提出/83
二、审美经验理论的“认识论转向”/84
三、情感的逻辑/87
第三编 重返理性
电影研究与认知主义101
一、审美经验研究的认识论转向/103
二、“六十年代后电影理论”中的反认识论/111
三、结语/114
电影理论世界的“居民”116
一、“视觉的现代性”/116
二、退化性幻觉/124
三、“在场与缺席的游戏”/132
荒唐的想象和愚蠢的问题:电影理论中的“认同”概念141
一、“整体认同”/142
二、“局部认同”/148
大西洋两岸的巴赞:写在英文版《电影是什么?》再版之际152
一、自下而上vs.自上而下/153
二、直接研究vs.替代性研究/155
三、捍卫常识vs.相对主义/158
电影研究的主词和对象162
附录一 从未如此的电影理论:一个不安的宣言169
附录二 常规电影的力量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