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理论批评”、“华语电影”两部分。“理论批评”部分包括三篇文章:罗伯特·斯丹姆的《电影理论新视野》把电影理论史放在更加广泛的历史和哲学思潮中考察,并对当今的电影理论格局做出明晰的勾画;尼克·布朗的《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检讨在西方颇具影响的中国电影批评文章或者文集,准确指出其洞见及盲点,呼吁西方学者在对待中国电影时,回归真正的“电影批评”;约翰·T.卡德维尔的长文《影视产业文化中批评性理论的扩散与实践》跃过有关电影理论的本质、功能、适当性等纯粹哲学性的问题,集中思考存在于影视产业中理论与实践之间值得探讨和质询的关系,详细阐释了电影理论在当代电影生产方式中的作用问题,极具启发意义。海外学者的“华语电影”研究成果是本书的重点,包括:海外华语电影研究动态,“影戏”与中国电影传统,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跨国的华语电影明星,十七年时期的政治电影类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阶级”趣味,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产业前景等内容。一篇文章恰似推开一扇窗,由此可见更多的中国电影风景,是对国内电影研究绝好的补充和有益的启迪。
辑录世界著名电影学者关于华语电影的研究成果,倾听他者的声音。带给读者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更加立体的观察方式。
理论批评
电影理论新视野
一、电影理论新视野/3
二、电影理论的多样化/13
论西方的中国电影批评
影视产业文化中批评性理论的扩散与实践
一、理论背景/35
二、研究产业电影理论的方法/35
三、产业电影理论研究的产品和对象/37
四、产业电影理论的范式/41
五、产业电影理论的特征/48
六、产业电影理论的目的与功能/58
华语电影
华语电影研究概略
一、语言与电影/65
二、历史、断代与潮流/76
三、诗学、导演与风格/79
四、政治、民族与全球化/82
五、世纪之交的境况/84
影戏:一门新的中国电影的考古学
一、引言/89
二、影戏与戏曲电影:吸引人的电影/92
三、作为吸引人的商业电影的早期戏曲片/97
四、“革命样板戏”影片:无产阶级的吸引人的电影/102
五、结语/107
明星变迁:李小龙的身体,或者跨国身躯中的华人男性气质
一、被压迫者的胜利/111
二、对抗性的男性气质/116
三、李小龙与“酷儿”身体/122
从痞子无赖到上层资产者:当代中国电影中的新“中产阶层”显影
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
一、美国本土与海外的电影市场/143
二、华语电影的国际市场前景/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