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中国的电话大王、彩电大王,到今天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企业,TCL走过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第一台免提式按键电话、第一台28寸大彩电、第一台钻石手机、第一台国产双核笔记本电脑等,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都是在TCL诞生的。放眼未来,TCL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成为受人尊敬的、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本书不是在讨论成败,而是把TCL总裁李东升相当一部分的经验展示在世人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蓝海大变局(我与TCL)/高端总裁系列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李东生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昔日中国的电话大王、彩电大王,到今天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企业,TCL走过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第一台免提式按键电话、第一台28寸大彩电、第一台钻石手机、第一台国产双核笔记本电脑等,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都是在TCL诞生的。放眼未来,TCL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成为受人尊敬的、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本书不是在讨论成败,而是把TCL总裁李东升相当一部分的经验展示在世人面前! 内容推荐 作为TCL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自担任TCL集团CEO以来,李东生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确立了将“TCL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的宏伟目标。多年来,李东生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行企业的“变革创新”,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收购了多家国内家电企业,实现了TCL集团的低成本扩张,逐步建立起在多媒体显示终端、移动信息终端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2004年,与法国汤姆逊集团(THOMSON)重组全球彩电业务及与阿尔卡特公司在整合全球移动终端业务,这两项重组,使TCL的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目前TCL已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之一。 目录 第一章 从零开始 第一节 创立TCL 抓住机会5000元创业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穷而弥坚独善其身 第二节 以退为进 认清自己知难而退 磨练越多福气越大 重拾信心再回娘家 第三节 抓住先机 电话大王的诞生 小马也能拉大车 化危险为机遇 第二章 资本积累 第一节 扩展渠道 扩展市场 闪电攻坚 “赢”销之技 农家快车 遇强越强 笑指康佳 自建渠道 幸福常至 第二节 多元化发展 计划扩张——变化多元 居安思危——进军IT 专业细分——深耕市场 第三节 创建名牌 意识决定方向 细节决定成败 策略决定成果 第三章 改革创新 第一节 体制改革 探索:源于理想 实践:源于务实 成功:源于平衡 第二节 人才刨新 播种,给员工以土壤 学习,给企业以计划 增值,给将来备血液 第三节 积极创新 创新为成功之本 创新为“快”之源 吸收成就创新 创新体现优势 第四章 大道无术 第一节 企业文化 管理之“道” 企业之“道” 超越之“道” 第二节 诸侯文化 “袍哥”万明坚 “小资”温尚霖 “移民文化”赵忠尧 “模范生”和“亏损大户”杨伟强 “医生”刘飞 第三节 分权与集权 分权而治 集权而治 适者生存 第五章 阶段化进程 第一节 长期目标 差距,影响心态 目标,形成战略 技术,决定优势 第二节 稳固架构 分立上市 完善架构 立场坚定 第三节 规模变化 外兼:迅速规模化 内收:集中发展 并购:开拓新天 第六章 迈向世界的步伐 第一节 走进越南 进入:势在必行 开拓:屡败屡战 坚守,百折不挠 第二节 进军欧美 1+1法则 后院起火 痛失臂膀 第三节 江湖救急 始料不及 平板危机 组建团队 力挽狂澜 打破惯性 精兵简政 第七章 把界装进心里 第一节 敢为先 勇气决定行动 在危机中屹立 信念成就未来 第二节 协同发展 风借火势与火借风威 以夷制夷与以夷治中 舍义取利与舍利取义 第三节 置之死地而后生 灵魂变革,蓄势待发 自我否定,重塑人格 得人心者,自得天下 第四节 鹰之重生 低谷反思 阵痛重生 博弈失效 成功重组 绝地反弹 仰仗内因 第八章 舍与得 第一节 跨国之旅 国际发展,切忌急躁 文化整合,成败之源 求同存异,扬长避短 第二节 入局 风险与机遇并存 期望与现实相左 没赢不等于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谋全局,妄谈一域 第三节 破局 勇于直面成败 思路决定出路 计划不如变化 舍与得的思索 第九章 放眼未来 第一节 雨后有彩虹 产品换代分秒必争 无心插柳平板之王 自强不息新的曙光 坚持到底走出低谷 第二节 欲穷千里目 国际化三年的收获 国际化三年的不足 固本强基持续创新 第三节 更上一层楼 强化战略管理根基 巩固品牌管理根基 夯实人才管理根基 推进产品技术核心 实施流程变革创新 构筑文化变革创新 后记 试读章节 抓住机会 5000元创业 我的家乡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更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 从唐代到近代的一千多年之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都出自惠州。 由于惠州毗邻香港、深圳、广州,有其独特的优越地理位置,所以惠州经常能受到浓厚的商业意识的熏陶,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惠州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除了唯一一家制糖厂稍微有点规模之外,其他工业几乎是空白一片,尤其是电子工业,犹如一张白纸。 当改革的春风刮起来之后,很多怀揣港币的港商来到惠州投资设厂,寻找商机。因此,惠州人经常能闻到港币的味道,而当时,惠州市政府也正在大力提倡招商引资。TCL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壮大起来的,那时TCL还不叫TCL,叫TTK。 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文化、新思潮迅速地传播,全国上下掀起了学英语、听流行歌曲的热潮。在那个年代,连DVD都还没有出世,更不要说电脑、网络等高级装备了,学英语和听流行歌只能靠录音机和录像机,所以,磁带和录像带的销量很好。 1981年,原惠阳地区农机局员张济时等人,敏锐地抓住了市场脉搏,借了5000元,以农机局的旧仓库作为股本,找了几个港商一起投资磁带装配设备,合资创建了一家电器有限公司——TTK。 TTK公司主要生产录音带和录像带,TTK是“天天开”的谐音,意思是“录音机天天开,磁带天天卖”。 TTK是合资公司,而我们对市场经济、国际合作等概念的认识基本为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经验。当时我们做企业就是凭感觉,摸着石头过河。 但我们能深深认识到:企业要高效率地运作,一定得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如果依然依赖政府,吃大锅饭,企业迟早要倒闭。 于是,我们秉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理念埋头苦干,这样一来,效率自然比其他企业高很多。国内很多企业发现我们效率高,都纷纷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 我们能够发展得快,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开明的惠州政府。因为在响应国家的政策上,惠州政府总能比别的地方先走一步,为我们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环境和氛围。 1984年夏天,惠阳地委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县两级干部会议。会议上,惠州政府提出了大力调整工农业生产比例,建立外向型工业体系的战略,打出“办实业、打基础”的旗帜。从此,惠州打响了一场只争朝夕的“经济跨栏跑”,不断创新,屡创纪录! 当珠三角不少城市还在靠“三来一补”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惠州政府已经提出了“上项目、抓拳头、创名牌、搞集团”的战略,这为TCL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三来一补”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东莞,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创立的一种尝试性的企业贸易形式。 “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的结构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包括由外商投资建厂房)、原材料和样品,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中国企业则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中外双方各自不作价,以提供的条件组成一个“三来一补”企业。 “三来一补”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生存发展的模式。最初,我们跟众多的“三来一补”企业一样,靠加工和制造赚些小钱。由于惠州毗邻香港,我们能接到不少单子,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但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发展,这种仅靠加工生存的“三来一补”模式,慢慢地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湮灭了。在惠州,只有德赛和TTK活下来了。 我们能活下来当然有自身的道理!企业的生存需要以市场为向导,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运转越快,企业的生机就越大!要想企业的运转更迅速,企业的项目就越要讲究短、平、快!就像我们搞磁带装配,仅一年时间,就把投资的钱赚回来了。 另外,企业要发展,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不是国企,没有人管我们的死活,一切只能靠我们努力,所以我们的思想需要比其他企业解放得更快。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也正因为我们不是国企,没有太多传统条框的约束,所以,我们的思想能够快速地得到解放!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我们敢想就敢试,加上我们动作快,抓住机会就不放手,所以我们活了下来。 穷而弥坚独善其身 我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一代的大学生,大多都经历过磨难,饱经沧桑。因而也造就了我们穷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优良品格和顽强斗志。 我的人生座右铭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我是一个很务实的人,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没有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业,因为我感觉自己没办法在专业上追求更高的造诣。我选择回到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日后自己会成为一家中国大型电子企业集团的总裁。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目标,仅仅是当好一名工程师。毕业后,我本来被分配到政府机关上班,但我没有去报到,而是要求到企业中去工作。 在机关单位吃“皇粮”是铁饭碗,很多人求都求不来,但我却放弃了,因此很多人都笑我傻,对我的做法也很不理解。但我没有理会这些嘲笑,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工程师。 当时,惠州市的电子工业非常落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工厂,最后我选择了一家才创建一年多的合资厂落脚。这家合资厂就是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12家中外合资企业之一。 我成为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第43名员工,并参与了公司的创立和发展。 我在TTK的第一个职务是车间的技术员,负责修理车间的设备。我的顶头上司是一位比我小两岁的车间女工——生产线长。 进入TTK之后,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在外人看来没什么大的发展,我的工作也简单,只是负责技术维修这一块,但我全力以赴,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回到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值班,当时我们是“两班倒”,一直开工到晚上12点,我虽然是上正班,但随叫随到,24小时候命。凭着踏踏实实的作风以及对工作的执著,我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和认同。 后来,公司引进了一套50万美元的铺带设备,筹建磁带铺带车间,我被抽调去担任筹建小组的负责人。 在外国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带着一批完全不懂技术的新员工安装设备,经过半年炼狱式的工作,我们终于使设备顺利运行,我也因此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 P2-5 序言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81年创立,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 TCL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TCL集团(SZ.000100)、TCL多媒体科技(HK.1070)和TCL通讯科技(HK.2618)。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TCL集团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秉承敬业奉献、锐意创新的企业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佼佼者。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TCL确立了自主创新的优势和能力。从昔日中国的电话大王、彩电大王,到今天成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企业,TCL走过了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第一台免提式按键电话、第一台28寸大彩电、第一台钻石手机、第一台国产双核笔记本电脑等,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都是在TCL诞生的。 从1999年起,TCL公司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的探索路程。通过在新兴市场开拓推广自主品牌和在欧美市场并购成熟品牌等手段,TCL成为中国民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领头羊。 目前,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家电和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及投资业务群、物流及服务业务群。 2007年,TCL全球营业收入390.63亿元人民币,5万多名员工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TCL旗下主力产业在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设有研发总部和十几个研发分部;在中国、波兰、墨西哥、泰国、越南等国家拥有近20个制造加工基地;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销售旗下TCL、Thomson、RCA等品牌彩电及TCL、Alcatel品牌手机。 2007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1501万台彩电及1190万部手机,海外营业收入超过中国本土市场营业收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TCL品牌在2007年价值达到401.36亿元人民币(54亿美元),稳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前五位,并成为中国电视机制造业第一品牌。 走过两年国际化最为困难的阶段之后,TCL大张旗鼓更改品牌形象内涵,由“Today China Lion”(今日中国雄狮)更改为“The Creative Life”(创意感动生活),首次为“TCL”三个字母注入了明确的、个性鲜明的新品牌内涵——通过对大众生活的敏锐洞察,推出富有创意的工业设计产品,创造令消费者感动的生活。 这是TCL诞生二十六年来对品牌形象所做的最大一次革新。TCL希望以新品牌为牵引,打造以消费者洞察系统为基础的三大竞争力——设计力、品质力、营销力,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中国最具创造力的企业。 放眼未来,TCL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建立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成为受人尊敬的、最具创新能力的全球领先企业。 ——而我,就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我叫李东生。 李东生 2008年10月 后记 在这样的时间和环境中,我写下这样一本书,其实很需要勇气。 无可否认,最近两年我们确实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并不意味着我倒下了,也不意味着TCL就倒下了! “否极”都还有“泰来”呢! 更何况,我们还没有到“否极”的时候! 大家别忘记了,当初我们是仅从5000元起家的!而现在,我们以数十亿“起家”!我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有信心! 一点挫折,不代表失败,失败和成功,并不能仅仅用一串数字来体现!也不可能纯粹用金钱来衡量! 至少,在国际化方面,我们是走出去了! 我们能走出去,就意味着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同时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有没有损失? 有! 那是钱! 有没有收获? 有! 那是经验! 很简单的一句话,钱不一定能买到经验,但经验却能为未来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所以,成功与失败,在我看来,都是相对的! 得与失,也是相对的! 我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当然不是在讨论成败,而是把我相当一部分的经验展示在世人面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