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击战》详细叙述发生在欧洲和北非的重大战役,它从1939年9月入侵波兰开始,到1942年10月至11月的阿拉曼战役,直至盟军北非登陆驱逐德军非洲军团为止。本书除了权威性的史实论述材料之外,还有250多幅精心挑选的彩色或黑白照片,这些图片均出自本书载录的所有战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闪击战(1939-1943第二次世界大战)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英)阿德里安·吉尔伯特 |
出版社 | 中国市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闪击战》详细叙述发生在欧洲和北非的重大战役,它从1939年9月入侵波兰开始,到1942年10月至11月的阿拉曼战役,直至盟军北非登陆驱逐德军非洲军团为止。本书除了权威性的史实论述材料之外,还有250多幅精心挑选的彩色或黑白照片,这些图片均出自本书载录的所有战役。 内容推荐 1939年至1943年,德国对欧洲和北非的战役开创了战争的新时期。在能够产生毁灭性影响的闪击战理论指导下,德国军队先后征服了波兰、挪威和低地国家以及法国;而且在北非与英国的战斗中也大获全胜。 《闪击战》力求详细地说明了20世纪30年代德国侵略战争的行动步骤,1939年德国与同盟国军队的有关情况以及使德国百战不败的“闪击”战术。本书涉及到的战役有…… 目录 Ⅰ 战争倒计时 Ⅱ 波兰的沦陷 Ⅲ 战争风暴到来之前 Ⅳ 希特勒对北欧的打击 Ⅴ 低地国家的沦陷 Ⅵ 德国装甲部队长驱直入 Ⅶ 法国的沦陷 Ⅷ 意大利的非洲之难 Ⅸ 巴尔干闪击战 Ⅹ “沙漠之狐”的胜利 Ⅺ 北非战局的扭转 试读章节 华沙败降 在德国第3集团军从北面轰炸华沙的同时,9月26日上午,第8集团军也开始对华沙发起了进攻。德军步兵冲破华沙城的外围防线,开始取得进展。经过一天的激烈攻势之后,波兰军队要求停火休战,但这一要求遭到了德军的拒绝,因为他们要求驻守华沙的波军无条件投降。对罗梅尔将军和他的参谋们来说,败局已不可扭转,为了不继续延长平民百姓的痛苦,他们被迫接受了德军的条件。9月27日下午2时,驻守在华沙的14万名波军士兵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华沙败降后,驻守在华沙北部的莫德林军团仍在顽强抵抗。德军将其进攻华沙时使用的大炮重新进行布置来对付莫德林防卫部队。9月27日,德军发动了一场渗透到波兰外部防线的全面进攻。由于莫德林驻军严重缺水,食品储备也越来越少,因此其指挥官汤米将军于9月28日(即华沙投降的第二天)要求休战。 此后,除了少数几支分散的小规模部队仍在波兰的密林丛中进行游击战以外,唯一坚持抵抗的地方就是波罗的海沿岸了——在这里还驻扎着几支拥有防御基地的波兰军队。尽管有关南方波军被摧毁的坏消息频频传来,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军队却仍在极为顽强地战斗着。虽然军队指挥官戴贝克上校成功地把大部分驻军都撤离到设在奥克斯伏特的新基地,但到9月14日德军还是夺取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主要港口格丁尼亚。9月16日和17日,德国空军发动猛烈进攻,紧接着9月18—19日,德军又发起主攻。经过这场打击,波军最终被彻底击垮了。在此次战斗中,戴贝克上校自杀殉国,而没有投降。 在德军于9月29日发起最后一次地面进攻之前,守卫在海勒半岛(一小块延伸到但泽湾的陆地)的波兰驻军就遭受了来自德国陆、海、空三军的打击和轰炸。直到10月1日,驻守在那里的海军少将安鲁格才接受了德军的投降要求。在海勒守军投降后,除了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还有几场小的战斗以外,1939年德国对波兰的战争就此宣告全面结束。 经过36天的激烈战斗,波兰军队已被完全摧毁而不复存在。在这次战争中,波军总共死亡266300人,受伤13万人。德军声称他们俘获了近70万名波兰军人,但后来有人认为这个数字过高,他们认为德军很可能总共俘虏了大约40万名波兰军人——另外也许还有20万名波军被苏联俘虏后囚禁起来,很多人最后都死在了那里,但也有一些人经由中东成功地逃脱出来(此后他们与英军并肩作战)。1939年9月,大约有10万名波兰军人逃出德国和苏联的军事控制区,逃往匈牙利、罗马尼亚和立陶宛。 根据德国方面修改后的数字显示,在这场战役中,德军共有10600人丧生,3万人受伤和3400人失踪。整个9月份,共有217辆德军坦克被摧毁,而战争损耗则更是进一步降低了这些机械化师的战斗力——9月底,被迫向东普鲁士撤退的第19军团曾有一段时间因为检修包括坦克、装甲车和卡车在内的破损车辆而完全不能行动。 德国空军在这次战役中总共损毁了285架飞机,其中有279架飞机因为根本不能修复而完全报废。波军除在战斗中损失了284架飞机,还由于其他原因而损失了149架。 早在18世纪末期,波兰就曾被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三次瓜分。1939年,波兰又经历了第四次瓜分。为了最后敲定瓜分的细节问题,里宾特洛甫亲自飞往莫斯科,并于9月28日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在这一条约中,德国同意将立陶宛划到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同时作为补偿,德国将其控制的波兰领土继续向东延伸到布格河一线。尽管德国想获取波兰的产油区,但斯大林拒绝交出包括利沃夫和德赫贝卡、博尔斯劳产油区在内的散河以东领土。总的来说,苏、德双方对这一新条约还是相当满意的,但斯大林丝毫也没有放慢其要对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行使“权力”的步伐。这些国家面临着接受苏联控制的巨大压力。在1940年8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正式并入苏联之前,斯大林就已把目标转向芬兰,要求割让苏芬边界的领土。由于芬兰拒绝了苏联的领土要求,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尽管在战争初期苏联红军损失惨重,但是由于芬兰高级军官的妥协,芬军被迫于1940年3月停战求和。P51-5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