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突出的产业属性,更是保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本书分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与规制、媒介公共性的哲学思辨、舆论监督与公共空间、社会变迁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媒介伦理与媒介专业主义、媒介素养与媒介教育这六个部分,收录了中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话语权”及公民社会中的话语表达、政治宣传中的新闻化转换等众多研究成果。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与规制
中国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建设/黄勇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治理念与社会实践/胡正荣 李继东
媒介公共性的哲学思辨
“话语权”及公民社会中的话语表达/张健
“公共新闻”与公民的公共意识/杨汉云
公民共和主义的新闻自由观/马凌
舆论监督与公共空间
身份与角色的两难:中国的“报刊批评”和“舆论监督”/黄旦
政治宣传中的新闻化转换/庄永志
网络时代电视舆论监督的困境——以CCTV《新闻调查》为例/石力月
构建“公共舆论空间”——试析和谐社会建设下传媒舆论引导实践创新/曾英
“至关重要的新闻”——从2007广州“两会”报道框架看政治媒体化/余静
社会变迁中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中国电视公共性的自觉之路——中央电视台50周年纪念/胡正荣 李继东
媒介与发展——青海电视台在青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力实证研究/冯波 季蕾 谢进川 邹千江
转型期中国电视节目议事框架的形成机制——以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为例/沈东
公共广播服务与公民社会——对香港公共广播服务检讨的审视/杨娜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功能变迁原因重释——兼论家庭信息功能变化对大众传媒的要求/王婷婷
媒介伦理与媒介专业主义
电视的正义——电视伦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刘红梅
新闻专业主义:期待“道德宽容”——以战地记者为例/姜德锋
媒介素养与媒介教育
我国电视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思路——以中央电视台为考察对象/樊亚平 郭静
观众2.0:中国语境下电视素养的建构与展望/徐帆
解析中国语境下媒介素养研究的话语模式/姬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