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兰芳并列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先生是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本书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上来考察砚秋先生,从社会思潮发展史、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把砚秋先生的一生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看重描述他以一个苦孩子的出身,如何一步步跨入艺术殿堂。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生活,坚韧而执著,一如他在舞台上幽咽凝重的唱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身上的事(程砚秋自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程砚秋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与梅兰芳并列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先生是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本书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上来考察砚秋先生,从社会思潮发展史、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把砚秋先生的一生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看重描述他以一个苦孩子的出身,如何一步步跨入艺术殿堂。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生活,坚韧而执著,一如他在舞台上幽咽凝重的唱腔。 内容推荐 程砚秋先生是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的创始人,影响深远。 本书没有着意表现他在京剧艺术方面的成就,而更看重他以一个苦孩子的出身,如何一步步跨入艺术殿堂。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生活,坚韧而执著,一如他在舞台上幽咽凝重的唱腔。 目录 上篇 走过的路 我的学艺经过 我所走过的道路 我之戏剧观 检阅我自己 中篇 身上的事 与青年演员谈如何学艺 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 演戏须知 略谈旦角水袖的运用 谈窦娥 丰富多彩的中国戏曲艺术 关于身上的事 戏曲名词研究 下篇 赴欧考察 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 附录一:出行前致梨园公益会同人书 附录二:返国途中在邮船上的谈话 附录三:返国抵北平火车站接受记者访问 附录 程砚秋演出剧目 试读章节 我三岁的时候,父亲故去了,家里的生活是每况愈下,全靠着母亲辛勤的操劳维持我们全家的生活。我六岁那年,经人介绍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艺,写了七年的字据(字据上注明七年满期后还要帮师傅一年,这就是八年,开始这一年还不能计算在内,实际上是九年的合同)。在这几年之内,学生一切的衣食住由先生负责,唱戏收入的包银戏份则应归先生使用,这是当时戏班里收徒弟的制度。 在我投师之前,我母亲曾不断和我商量,问我愿意不愿意去?受得了受不了戏班里的苦?我想我们既不是梨园世家,人家能收咱们就不错,况且家里生活那样困难,出一个人,就减轻母亲一个负担,于是我毅然地答应了。 还记得母亲送我去的那天,她再三地嘱咐我:“说话要谨慎,不要占人家的便宜,尤其是钱财上,更不许占便宜。”这几句话,我一生都牢牢地记着,遵循着她的遗教去做! 荣先生看见我以后,认为这个小孩不错,当时就想收留我,这时我母亲就像送病人上医院动手术一样签了那张字据,从那天起,我就算正式开始拜师学艺了。 我拜师后的头一天,就开始练起功来,从基本功练起,当时先生还不能肯定将来会把我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只好叫我先和一些“试班”的学生一起练练功,开始从撕腿练起。 初学戏的人练撕腿,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练习的时候,把身子坐在地上,背靠着墙,面向外,把腿伸直撕开,磕膝盖绷平,两腿用花盆顶住,姿势摆好后,就开始耗起来。刚练习的时候,耗十分钟,将花盆向后移动,第二天就增加到十五分钟,以后递增到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练到两条腿与墙一般齐,身子和腿成为一条直线才算成功。开始练的时候,把腿伸平不许弯曲,到不了几分钟腿就麻了,感到很难坚持。练撕腿的同时,还要练下腰、压腰。这种功,乍练起来也不好受,练的时候要把身子向后仰,什么时候练得手能扶着脚后跟了才算成功。练下腰最忌讳的是吃完东西练,学戏的练功,全是一清早戴着星星就得起来练,不论三伏三九全是一样。有时候早晨饿得难受,我就偷着吃点东西再练,但是一练下腰的时候,先生用手一扶,我就会把刚才吃的东西全吐出来,这样就要受到先生的责罚。先生常说:吃了东西一下腰,肠子会断的。 当我把这两项功夫练得稍稍有些功底时,先生又给我加了功,教给我练习较大的一些功夫了。练虎跳、小翻、抢背等功课。起初,一天搞得腰酸腿痛,特别是几种功课接连着练习;冬天在冰冷的土地上摔过来、翻过去,一冻就是两三个钟头,虽然练得身上发了汗,可是一停下来,简直是冷得难受极了。 将近一年的光景,一般的腰腿功差不多全练习到了,我还和武生教员丁永利先生学了一出《挑滑车》。 这时候,荣先生准备让我向旦行发展,他请来了陈桐云先生教我学花旦戏。那时候花旦戏是要有跷功的,所以先生又给我绑起跷来练习。绑上跷走路,和平常走道简直是两回事,的确有“步履维艰”的感觉。开始练的时候,每天早晨练站功五分钟、十分钟,后来时间逐渐增加了,甚至一天也不许拿下来,练完站功后也不许摘下跷来休息,要整天绑着跷给先生家里做事,像扫地、扫院子、打水等体力劳动,并不能因为绑着跷就减少了这些活。记得那时候徐兰沅先生常去荣先生家串门,他总看见我绑跷在干活。荣先生的脾气很厉害,你干活稍微慢一些,就会挨他的打。 荣先生对我练跷功,看得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把腿弯起来,所以他想出个绝招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腿洼子)上,你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毫无办法。这虽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一边练习着跷功,一边和陈桐云先生学了三出戏,一出《打樱桃》,一出《打杠子》,一出《铁弓缘》。这时候荣先生又教我头本《虹霓关》中的打武把子。打武把子最讲究姿式的美,在练习的时候,就要求全身松弛,膀子抬起,这样拿着刀枪的两只手,必须手腕与肘灵活,才能显着好看。我在练习的时候因为心情紧张怕挨打,起初两只膀子总是抬不起来,为了这样的确没少挨荣先生的打。 在这一年多的学习过程里,我把一般的基本功差不多全都掌握了。花旦戏也学会了几出。这时先生虽然对我的功课还满意,但对我的嗓子有没有希望,还不能肯定。荣先生又请来陈啸云先生教了我一出《彩楼配》。那时候学戏不过是口传心授,先生怎样念,学生就跟着怎样念,先生怎样唱,学生就跟着怎样唱。日子不多,我学完一段西皮二六板后,先生给我上胡琴调调嗓子。经过这一次试验,陈先生认为我的嗓子太有希望了:唱花旦太可惜,改学青衣吧。从此我就开始学青衣戏。先学《彩楼配》,以后又学了《宇宙锋》,后来陆续学到《别宫祭江》《祭塔》等戏。 唱青衣戏就要学习青衣的身段,先生教授的时候,只不过指出怎样站地方,扯四门、出绣房、进花园等。每日要单练习走脚步。走步法的时候,手要捂着肚子,用脚后跟压着脚尖的走法来练习,每天还要我在裆里夹着笤帚在院子里走几百次圆场,走路的时候不许笤帚掉下来,先生说练熟了自然有姿势了,将来上台演出,才能表现出青衣的稳重大方,才能使人感到美观呢!P3-6 书评(媒体评论) ——梅兰芳 我们非常谈得来,因为彼此的看法往往是一致的。 ——田汉 砚秋正是通过他的人物性格塑造与恶势力进行不懈的战斗。 ——俞振飞 如果注意倾听一下程腔时,就会清楚感觉到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声调中,别有一股锋利逼人的东西存在。 ——冯牧 他在戏曲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正如比他略早的杨小楼、余叔岩和与他同时的梅兰芳、周信芳等人一样,标志着近百年来我国戏曲艺术所达到的高峰之一。 ——叶秀山 程砚秋是一个艺术天才,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一个完成了的天才,因为我们知道,相当一部分天才或者埋没了,或者流产了。 ——程永江 能在时代历史大背景上来考察砚秋先生,从社会思潮发展史、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把砚秋先生的一生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似乎还没有开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