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之一。该书精选了中国历史上的蒙学精华六种而成,这六种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书中内容有原文、注释、评析,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学习使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蒙学六种/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山西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之一。该书精选了中国历史上的蒙学精华六种而成,这六种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书中内容有原文、注释、评析,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学习使用。 内容推荐 “蒙学”又称“蒙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授的内容主要有识字、写字、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四书》以及《苍颉篇》、《千家诗》、《幼学琼林》、《格诗联璧》、《龙文鞭影》、《弟子夫》、《女儿经》、《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蒙学读物经过上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时间检验,有些已消亡,有些则流传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读物,其中不乏封建落后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则积极向上,劝人行善积德,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为便于今天的读者了解这些蒙学读物,我们精选了六种加以注释。它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合称《蒙学六种》。 目录 前言/001 ◎三字经 三字经/002 《三字经》串解/006 ◎百家姓 百家姓/014 《百家姓》考源及代表人物简介/019 ◎千字文 千字文/052 《千字文》串解/056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064 ◎幼学琼林 卷一 天 文/078 地 舆/080 岁 时/081 朝 廷/083 文 臣/085 武 职/087 卷二 祖孙父子/088 兄 弟/090 夫 妇/091 叔 侄/093 师 生/093 朋友宾主/094 婚 姻/096 妇 女/097 外 戚/099 老幼寿诞/100 身 体/101 衣 服/104 卷三 人 事/105 饮食/109 宫 室/111 器 用/112 珍 宝/114 贫 富/115 疾病死丧/116 卷四 文 事/118 科 第/120 制 作/121 技 艺/122 讼 狱/123 释道鬼神/124 鸟 兽/126 花 木/129 ◎格言联璧 学问类/132 存养类/134 持躬类/137 养生类/145 敦品类/146 处事类/148 接物类/150 齐家类/155 从政类/157 惠言类/161 悖凶类/165 试读章节 敦品类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人争求荣乎,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乎,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处士。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可拘之权。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修此七尺之躯;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富儿因求宦倾资,污吏以黩货失职。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缘,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助义举,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聚宝玩,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丰而细。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 无事时,常照管此心,兢兢然若有事;有事时,却放下此心,坦坦然若无事。无事如有事,提防才可弭意外之变;有事如无事,镇定方可消局中之危。 当平常之日,应小事宜以应大事之心应之。盖天理无小,即目前观之,便有一个邪正,不可忽慢苟简,须审理之邪正以应之方可。及变故之来,处大事宜以处小事之心处之。盖人事虽大,自天理观之,只有一个是非,不可惊惶失措,但凭理之是非以处之便得。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不自反者,看不出一身病痛;不耐烦者,做不成一件事业。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过去事丢得一节是一节。现在事了得一节是一节。未来事省得一节是一节。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居处必先精勤,乃能闲暇;凡事务求停妥,然后逍遥。 天下最有受用,是一闲字,然闲字要从勤中得来;天下最讨便宜,是一勤字,然勤字要从闲中做出。 自己做事,切须不可迂滞,不可反覆,不可琐碎。代人做事,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覆,耐得琐碎。 谋人事如己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置其身于是非之外,而后可以折是非之中;置其身于利害之外,而后可以观利害之变。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救,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来,始事而知终,定事而知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撇得开。 救已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以真实肝胆待人,事虽未必成功,日后人必见我之肝胆;以诈伪心肠处事,人即一时受惑,日后人必见我之心肠。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 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 于天理汲汲者,于人欲必淡。于私事耽耽者,于公务必疏。于虚文熠熠者,于本实必薄。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居官先厚民风,处事先求大体。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小人处事,于利合者为利,于利背者为害;君子处事,于义合者为利,于义背者为害。 只人情世故熟了,甚么大事做不到?只天理人心合了,甚么好事做不成?只一事不留心,便有一事不得其理。只一物不留心,便有一物不得其所。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 P146-149 序言 “蒙学”又称“蒙馆”,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授的内容主要有识字、写字、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四书”以及《仓颉篇》、《千家诗》、《幼学琼林》、《格言联璧》、《龙文鞭影》、《弟子规》、《女儿经》、《增广贤文》,等等。这些蒙学读物经过上百年乃至千余年的时间检验,有些已消亡,有些则流传至今,并深受人们喜爱。用今天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读物,其中不乏封建落后的一面,但大部分内容则积极向上,劝人行善积德,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为便于今天的读者了解这些蒙学读物,我们精选了六种加以注释,它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合称《蒙学六种》。 《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蒙学读本。从其中称宋朝为“炎宋”,以及所列举的事例大都是宋代以前来看,作者当为宋朝人,一般认为是南宋人王应麟。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先世居浚仪(今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市)。淳祜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均有研究,又熟悉掌故,长于考证。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汉书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等。《三字经》全文虽仅一千一百多字,却概括了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以及伦理道德、诸子百家、历史社会等大量知识,加之它三字一句、隔句押韵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极易记诵,所以问世以来即广为传诵。宋代以后,历代文人又不断加以增补、修订,加上了宋以后的历史简述,至民国时期,形成了这个较为通行的本子。由于它影响巨大,曾被誉为“千古奇书”、“袖里通鉴纲目”,1990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 《百家姓》是旧时村塾所用的识字课本,将百家姓氏编成四言韵文,便于诵读。关于编撰者,据南宋学者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考证,认为是“两浙钱氏有国(吴越国)时小民所著”,“赵”姓居首,因为宋朝王室姓赵,“钱”紧接其后,因为吴越王姓钱,而“孙”、“李”、“周”、“吴”以下十馀姓也为吴越王钱锣后妃的姓。这一说法不无道理。吴越钱氏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归降宋朝,《百家姓》可能即成于这段时间。另外,陆游《秋日郊居》诗有“儿童冬学闹比邻”、“授罢村书闭门睡”句,诗下有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类,谓之村书。”由此可知,《百家姓》在宋代已广泛被应用于蒙馆中。《百家姓》共收姓氏506个,大多为单姓(442个),也收少数复姓(64个)。此次整理,除加注拼音外,末附“《百家姓》考源及代表人物简介”,除考证每个姓的来源外,还有各姓氏代表人物的介绍。读者可从姓氏来源的角度,掌握有关的历史、文化史知识。 《千字文》是所有蒙学读物中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种,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作者是南朝梁代的周兴嗣。关于此书的编撰,颇富传奇色彩。相传梁武帝教诸王识字习书,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书迹中拓取了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常用字,每字片纸,对颇有才学的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领旨之后,不敢怠慢,一夜之间即编撰成文,而且对仗工整,条理清晰。但因过度劳思,“鬓发皆白”。《千字文》问世之后,由于它具有不重复的特点,不仅成为蒙学的主要识字课本,而且历代书法家也竞相书写。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也称《古今贤文》,是清代末年至1949年间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蒙学读物,编撰者不详。它采用依韵归类的方式,汇编了近千条格言谚语,内容为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劳动、生活诸方面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等等。由于明白易懂,通俗晓畅,自诞生以来,几乎家喻户晓,以至有“读了《增广》会说话”的口头禅。当然,有些条目宣扬明哲保身、因果报应等,如“见事莫说,问事不知”;“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读者阅读和使用时需加以扬弃。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故事寻源》,明代程登吉编撰,清代邹圣脉进行增补。在内容上,它广泛吸收了多种蒙学的材料,从天文地理,古今岁时,到婚丧嫁娶,风俗礼仪,生老病死,节令时尚,乃至衣食住行,制作技艺,鸟兽花木,均有涉及。昔时人们的日常用字,常见的成语典故,几乎都能从中找到,可以说,这是一本常用的成语典故小词典,难怪有“读了《幼学》走天下”的俗语。在形式上,它打破了四言、五言或七言的限制,长短不等,只求偶句成对,不求整齐押韵,又依所述内容分为四卷三十三类,便于检索。 《格言联璧》,清代金缨编撰。全书汇集古代的格言精华,按学问、存养、持躬、养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共分为十一类。论修德学问,论持躬存养,论治家接物,论敦品处事,论从政为官,论嘉言惠语,不一而足。每一则格言有长有短,句式灵活多变,融深刻的哲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劝人积极向善于一体,是提高自身修养、日常生活学习的绝好参考。 当然,这些蒙学读物毕竟产生于封建社会时期,有些观点和内容已与当今的社会不合拍,希望读者在使用时吸取其传统的精华,抛弃其落后的糟粕,这样才能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古为今用。 整理过程中,考虑到这些作品均为韵文的体裁,如果翻译成白话则不能充分到位,故而对《三字经》、《千字文》用“串解”的形式加以梳理,《百家姓》之后则附“《百家姓》考源及代表人物简介”,《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格言联璧》只作简注。不妥之处,诚望指正。 吕晓庄 2008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