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①,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③。为豫章太守④,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⑤。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平舆北)人。灵帝时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谋杀宦官,事泄被杀。
②世范:世人的楷模。
③澄清天下:使天下太平,政治清明。
④豫章:今江西南昌。
⑤看:看望,寻访。
⑥廨:官衙。
⑦式:同“轼”。
译文
陈仲举的言论是士人的规则,行为是世人的楷模,他登上公车做官赴任,有使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刚到任时便问徐孺子在哪里,想先看望他。主簿说:“大家都想让府君先去官衙。”陈仲举说:“周武王一即位,就去里巷访问商容。我以礼相待贤人,有什么不可以的?”
原文
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③,鸾不辍轭④;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⑤。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⑥,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①郭林宗(127—169):郭泰,字林宗。东汉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不应官府征召,返乡闭门授徒,弟子众多。 造:造访,拜访。
②袁奉高:袁阆,字奉高,慎阳(今河南正阳)人,曾荐举郭林宗。
③轨:车轮的辙印。
④轭:套在马颈上的曲木。
⑤信宿:连宿两夜。
⑥陂(pi):池塘。
译文
郭林宗来到汝南,拜访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车几乎没有停止。他去看望黄叔度,却整日留连,连宿两夜。有人问其中的缘故,郭林宗说:“黄叔度的涵养如浩瀚无边的万顷之池,难以澄清,难以浑浊,他的器量深厚广大,难以测量。”
原文
李元礼风格秀整①,高自标持②,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③。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④。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东汉末颖川襄城(今河南)人。清议领袖人物之一,以节操著称,太学生称他为“天下楷模”,后因谋诛宦官,下狱而死。
②标持:标榜。
③名教:儒家礼教。主张重名分,讲礼仪。
④龙门:喻地位升高。
译文
李元礼风度品格秀美端正,对自己要求较高,想把天下重名分,定是非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些后学之士中有登门入室受到接待的,都认为像登龙门一样荣耀。
原文
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②?”季方日:“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④,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⑤、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陈季方:陈谌,东汉颖JIl许县(今河南许昌)人。有才学。
②荷:担当。
③阿:山的角落。
④沾:滋润。
⑤焉:哪里,怎么。
译文
有人问陈季方:“你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劳和德行,享有天下如此崇高的名声?”陈季方说:“我的父亲好像桂树生在泰山的一角,上边有万仞高的山峰,下边有难以测量的深渊;上边受到甘露的滋润,下边受到泉水的侵润。当这个时候,桂树怎么知道泰山之高、渊泉之深?我不知道有没有功德。”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①,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③,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④?”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⑤,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⑥,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颖川(今河南)人,活动于桓帝时。
②值:正当。胡贼:古代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者。
③败:败坏。
④止:停留。
⑤委:抛弃,丢开。
⑥班军:撤回军队。 还:凯旋。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值胡人寇贼攻打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要死了,你可以快快离去。”苟巨伯说:“我从远处来看望你,你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苟且偷生,这岂是荀巨伯我所做的事?”寇贼入城后,问荀巨伯说:“大军来到,满城人都逃空了,你是什么好汉,却敢独自留在这里?”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愿以我的身体换朋友的生命。”贼寇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度!”于是撤回军队,整个郡城得到保全。
原文
管宁①、华歆共园中锄菜②,见地有片金,官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③。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④。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①官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年。还乡后屡辞征召不就。
②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东汉时任尚书令。
③捉:捡拾。
④废:放下。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锄草,发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挥锄继续劳动,把金子看得与瓦片石头一样,华歆却捡起来而后扔掉它。俩人又曾经同在席子上读书,有个乘坐华贵轿车的贵人经过门前,管宁仍旧读书,华歆放下书出门看望。管宁割开席子,与华歆分开坐下,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原文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歆腊日尝集子侄燕饮②,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③,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三国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东汉末任会稽太守。
②腊日:农历年末祭祀神灵的日子。
③张华:字茂先,学识渊博,西晋人。
译文
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学识风度。华歆在腊日曾经聚集子侄辈在一起设宴饮酒,王朗也学习他的方法。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件事,张华说:“王朗学习华歆,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距离张华更加远。”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