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新时代的年轻勘探家,他们以济阳坳陷为例,研究总结了多个盆地非碳酸盐岩油气藏研究攻关的成果和勘探实例,特别是“九五”、“十五”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古近系潜山的成山动力学背景,阐述了中生界、上古生界和太古界非碳酸盐岩潜山的地层、岩相古地理、沉积体系类型、构造变形特征及潜山分类、烃源岩生烃条件、油气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并列举了众多勘探实例和成果,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专著。
济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叠合盆地,经历了长期的、多旋回的盆地演化历史。各构造旋回之间普遍存在的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界面为潜山的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条件。该区古潜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以及太古界、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变质岩、碎屑岩(非碳酸盐岩)潜山两大类组成。其中碳酸盐岩潜山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是该地区重要的油气储集单兀之一,前人对此已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非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程度较低。本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潜山的成山动力学背景;阐述了中生界、上古生界和太古界非碳酸盐岩潜山的地层、岩相古地理,构造变形特征及潜山分类,沉积体系类型及烃源岩生烃条件,油气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深入研究了非碳酸盐岩潜山储盖特征及古潜山油气藏与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关系等;探索了适合非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技术。
本书适合从事油田勘探、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