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不是偶然的。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的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生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邓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枕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者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中就叫《心》!
细心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爱的教育》中九篇极具特色的“每月例话”讲的都是少年的故事,其中包括胸怀爱国热情不受嗟来之“币”的《少年爱国者》;爬到树上打探敌情而为国捐躯的隆巴尔地《少年侦探》;关心亲人而在深夜为父亲完成抄写工作的笔耕少年叙利亚;为搬援兵而身负重伤的《少年鼓手》;为看望生病的父亲来到医院却一直看护着别人的少年西西洛;《洛马格那的血》讲的是一个不听话的少年,在强盗准备用刀刺杀祖母的一刹那拿自己的身体去阻挡,牺牲自己而救了祖母性命的故事,费鲁乔最终还是做了一个勇敢的少年;受勋章的平诺脱是一个在没有名利之念的情形下跃入水里救人的高尚少年;《六千英里寻母》讲述的是意大利小男孩玛尔可独自到南美洲寻找母亲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感人,历经重重磨难之后,玛尔可终于找到了陷入重病的母亲,而正是小男孩的出现给予了母亲生还的希望;《难船》上的少年在生死抉择之际,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随着难船一起沉溺的少年将在大海中获得永生。作者把这九个单独成篇的故事叙述得朴实无华,却异常动人,特别是《少年笔耕》、《洛马格那的血》、《六千英里寻母》等篇章,读起来让人不觉为之潸然泪下。
小提示:新学年伊始,你是否会为与先前的老师分别而感伤?是否会一下子难以接受新的老师?又是否因结识新同学而兴奋不已……本书首先写的是少年安利柯新学年之初感伤与快慰互参的生活。
关键词:开学
第一 十 月
始业日 十七日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书店的门口呢,学生的父兄们都拥挤着在那里购买笔记簿、书袋等类的东西;校役和警察都拼命似的想把路排开。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我的肩膀,原来是我三年级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面貌快活的先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
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们好容易地到了里面,许多夫人、绅十、普通妇人、职工、官吏、女僧侣、男佣人、女佣人,都一手拉了小儿,一手抱了成绩簿,挤满在接待所楼梯旁,嘈杂得如同戏馆里一样。我重新看这大大的休息室的房子,非常欢喜,因为我这三年来,每日到教室去都穿过这室。我的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见了我:“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说着,恋恋地看我。
校长先生被妇人们围绕着,头发好像比以前白了。学生们也比夏天的时候长大强壮了许多。才来入一年级的小孩子们不愿到教室里去,像驴马似的倔强,勉强拉了进去,有的仍旧逃出,有的因为找不着父母,哭了起来。做父母的回了进去,有的诱骗,有的叱骂,先生们也弄得没有法子了。
我的弟弟被编入在名叫代尔卡谛的女先生所教的一组里。午前十时,大家进了教室,我们的年级共五十五人。从三年级一同升上来的只不过十五六人,惯得一等奖的代洛西也在里面。一想起暑假中跑来跑去游过的山林,觉得学校里暗闷得讨厌。又忆起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来:那是常常对着我们笑的好先生,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先生。那个先生的红而卷的头发已不能看见了,一想到此,就有点难过。这次的先生,身材高长,没有胡须,长长地留着花白的头发,额上皱着直纹,说话大声,他瞪着眼一个一个地看我们的时候,眼光竟像要透到我们心里似的。而且还是一位没有笑容的先生。
我想:“唉!一天总算过去了,还有九个月呢!什么用功,什么月试,多讨厌啊!”
一出教室,恨不得就看见母亲,飞跑到母亲面前去吻她的手。母亲说:“安利柯啊!要用心哕!我也和你们用功呢!”
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可是因为那位亲爱快活的先生已不在,学校也不如以前有趣味了。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从今天起,现在的先生也可爱起来了。我们进教室的时候,先生已在位子上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来和先生招呼。
“先生早安!”“配巴尼先生早安!”大家这样说着。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仍请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学生伸着的手,却是不看学生的脸。和他们招呼的时候,虽也现出笑容,额上皱纹一蹙,脸孔就板起来;并且把脸对着窗外,注视着对面的屋顶,好像他和学生们招呼是很苦的。
完了以后,先生又把我们一一地注视,叫我们默写,自己下了讲台在桌位间巡回。看见一个面上生着红粒的学生,就让他中止默写,两手托了他的头查看,又摸他的额,问他有没有发热。这时先生后面有一个学生趁先生看不见,跳上椅子玩起洋娃娃来。恰好先生回过头去,那学生就急忙坐下,俯了头预备受责。先生把手按在他的头上,只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了!”另外一点没有什么。
默写完了,先生又沉默了,看着我们好一会儿,用粗大的亲切的声音这样说:“大家听我!我们从此要同处一年,让我们好好地过这一年吧!大家要用功,要规矩。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去年以前,我还有母亲,母亲死了以后,我只有一个人了!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我现在并不要你们用口来答应我,我确已知道你们已在心里答应我‘愿意’了。我感谢你们。”
这时校役来通知放学,我们很静很静地离开座位。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走到先生的身旁,抖抖索索地说:“先生!饶了我这次!”先生用嘴亲着他的额说:“快回去!好孩子!”
灾难 二十一日
学年开始就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今晨到学校去,我和父亲正谈着先生所说的话,忽然见路上人满了,都奔入校门去。父亲就说:“出了什么意外的事了?学年才开始,真不凑巧!”
好容易,我们进了学校,人满了,大大的房子里充满着儿童和家属。听见他们说:“可怜啊!洛佩谛!”从人山人海中,警察的帽子看见了,校长先生的光秃秃的头也看见了。接着又走进来一个戴着高冠的绅士,大家说:“医生来了!”父亲问一个先生:“究竟怎么了?”先生回答说:“被车子轧伤了!”“脚骨碎了!”另一先生说。原来是洛佩谛,是二年级的学生。来上学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倒在街上了。这时,街车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驶来。洛佩谛眼见这小孩将被车子轧伤,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他来不及拖出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自己。洛佩谛是个炮兵大尉的儿子。正在听他们叙述这些话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妇人发狂似的奔到,从人堆里挣扎进来,这就是洛佩谛的母亲。另一个妇人同时跑拢去,抱了洛佩谛的母亲的头颈啜泣,这就是被救出的小孩的母亲。两个妇人向室内跑去,我们在外边可以听到她们“啊!洛佩谛呀!我的孩子呀!”的哭叫声。
立刻,有一辆马车停在校门口。校长先生抱了洛佩谛出来。洛佩谛把头伏在校长先生肩上,脸色苍白,眼睛闭着。大家都静默了,洛佩谛母亲的哭声也听得出了。不一会儿,校长先生将抱在手里的受伤的人给大家看,父兄们、学生们、先生们都齐声说:“洛佩谛!好勇敢!可怜的孩子!”靠近一点的先生学生们都去吻洛佩谛的手。这时洛佩谛睁开他的眼说:“我的书包呢?”被救的孩子的母亲拿书包给他看,流着眼泪说:“让我拿吧,让我替你拿去吧!”洛佩谛的母亲脸上现出微笑。这许多人出了门,很小心地把洛佩谛载入马车。马车就慢慢地驶去,我们都默默地走进教室。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二十二日
洛佩谛到底做了非拄了杖不能行走的人了。昨日午后,先生正在说这消息给我们听的时候,校长先生领了一个陌生的小孩到教室里来。那是一个黑皮肤、浓发、大眼而眉毛浓黑的小孩。校长先生将这小孩交给先生,低声地说了几句话就出去了。小孩用他黑而大的眼看着室中一切。
先生携了他的手向着我们:“你们大家应该欢喜。今天有一个从五百英里以外的格拉勃利亚的莱奇阿地方来的意大利小孩进了这学校了。因为是远道而来的,请你们要特别爱这同胞。他的故乡很有名,是意大利名人的产生地,又是产生强健的劳动者和勇敢的军人的地方,也是我国风景区之一。那里有森林,有山岳,住民都富于才能和勇气。请你们亲爱地对待这小孩,使他忘记自己是离了故乡的,使他知道在意大利,无论到何处的学校里都是同胞。” 先生说着,在意大利地图上指格拉勃利亚的莱奇阿的位置给我们看,又用了大声叫:“尔耐斯托·代洛西!”每次都得一等赏的学生代洛西起立了。
“到这里来!”先生说了,代洛西就离了座位走近格拉勃利亚小孩面前。“你是级长。请对这新学友致欢迎辞!请代表譬特蒙脱的小孩,表示欢迎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代洛西听见先生这样说,就抱了那小孩的头颈,用了响亮的声音说:“来得很好!”格拉勃利亚小孩也热烈地吻代洛西的颊。我们都拍手喝彩。先生虽然说:“静些静些!在教室内不可以拍手!”而自己也很欢喜。格拉勃利亚小孩也欢喜。一等到先生指定了座位,那个小孩就归座了。
先生又说:“请你们好好记着我方才的话。格拉勃利亚的小孩到了丘林,要同住在自己家里一样;丘林的小孩到了格拉勃利亚,也应该毫不觉得寂寞。实对你们说,我国为此曾打了五十年的仗,有三万的同胞为此战死。所以你们大家要互相敬爱。如果有谁因为他不是本地人,对这新学友无礼,那就没有资格来见我们的三色旗!”
格拉勃利亚小孩归到座位。和他邻席的学生有送他钢笔的,有送他画片的,还有送他瑞士的邮票的。
同窗朋友 二十五日
送邮票给格拉勃利亚小孩的,就是我所最欢喜的卡隆。他在同级中身躯最高大,年十四岁,是个大头宽肩、笑起来很可爱的小孩,却已有大人气。我已认识了许多同窗的友人,有一个名叫可莱谛的我也欢喜。他着了茶色的裤子,戴了猫皮的帽,常说有趣的话。父亲是开柴店的,一八六六年曾在温培尔脱亲王部下打过仗,据说还拿到三个勋章呢。有个名叫耐利的,可怜是个驼背,身体怯弱,脸色常是青青的。还有一个名叫华悌尼的,他时常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我的前面,有一个绰号叫做“小石匠”的,那是石匠的儿子,脸孔圆圆的像苹果,鼻头像个小球,能装兔子的脸,时常引人笑。他戴着破絮样的褴褛的帽子,常常将帽子像手帕似的叠了藏在口袋里。坐在“小石匠”旁边的是一个叫做卡洛斐的瘦长、老鹰鼻、眼睛特别小的孩子。他常常把钢笔、火柴空盒等拿来做买卖;写字在手指甲上;做种种狡猾的事。还有一个名叫卡罗·诺琵斯的高傲的少年绅士。这人的两旁有两个小孩,我看是一对。一个是铁匠的儿子,穿了齐膝的上衣,脸色苍白得好像病人,对什么都胆怯,永远没有笑容。一个是赤发的小孩,一只手有了残疾,挂牢在项颈里。听说他的父亲到亚美利加去了,母亲走来走去卖着野菜呢。靠我的左边,还有一个奇怪的小孩,他名叫斯带地,身材短而肥,项颈好像没有一样。他是个乱暴的小孩,不和人讲话,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可是先生的话,他总目不转睛地蹙了眉头、闭紧了嘴听着。先生说话的时候,如果有人说话,第二次他还忍耐着,到第三次,他就要愤怒起来顿脚了。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毫不知顾忌的、相貌狡猾的小孩,他名叫勿兰谛,听说曾在别的学校被除了名的。此外还有一对很相像的兄弟,穿着一样的衣服,戴着一样的帽子。这许多同窗之中,相貌最好最有才能的,不消说要算代洛西了。今年他大概还是要得第一的。我却爱铁匠的儿子,那像病人似的泼来可西。据说他父亲常要打他,他非常老实,和人说话的时候,或偶然触犯别人的时候,他一定要说“对不住”,他常用了亲切而悲哀的眼光看人。至于最高大的和最高尚的,却是卡隆。
P6-11
致亲爱的读者
亲爱的读者,在您心中,阅读意味着什么?
是为了写作文?是获取信息?是享受美感?是多些谈资?
是愉悦的?是痛苦的?是无奈的?
在网上输入“阅读”,我们可以搜索到上千万以“阅读”的名义呈现的信息。
在我们关于阅读的问卷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
“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爱读书?”(困惑的家长)
“我们哪里有时间看书啊!”(世界上最忙碌的中国学生)
“他们知道的不少,但也会连自我介绍都写不清楚。”(无奈的老师)
基于此,我们编写了《新悦读书屋——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以新课标的阅读量为标准,精心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以青少年阅读的新语境为要求,遴选了符合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翻译版本,这些均为翻译名家的名品。阅读需要学习,在不影响学生自我阅读的前提下,我们尝试着做了一些阅读障碍的扫除,以便亲爱的读者找到阅读的门径,提高阅读的能力,享受阅读的快乐。
如果社会、学校、家庭具有浓厚的阅读氛围,那么家长的困惑和老师的无奈,也许不会像现在这么强烈。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从识字之初就开始,父母能带领子女从小开始进行亲子阅读,子女长大后便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父母们不能只抱怨孩子不爱读书,自己也要下工夫,陪伴孩子朗读或说故事。
掌握阅读的能力要持之以恒。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而语文新课标中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课外读书量要达到400万字,如果每本书是10万字,就是九年读书量为40本,平均每人每年读书不足5本;高中生应该自读5本以上的文学名著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些简单的数据体现了阅读由浅入深的规律,内容涵括了古今中外的久盛不衰的经典,这些是我们选编书目的重要依据之一。
随着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我们会变得能很好地理解别人、表达自己,能更快地获取信息,更敏锐地享受美感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个有关全球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报告显示,能经常阅读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也是较好的,将来事业的成就也会更高。
没有理由不读书。只是,我们要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并让读过的书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书。让我们将阅读与成长相伴而行。
《新悦读书屋》编辑部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夏丐尊
读了这本书,脾气要好上十倍!他一定不会再使母亲不快活,他更要和气对待同学……
——1924年上海《北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