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和1921年分别赴美国和英国留学。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莹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以后,先后任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新月》月刊主编,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教授等职。
本书包含徐志摩的小说、散文、诗歌、日记等多篇,如《再别康桥》、《西窗》、《泰戈尔》、《关于女子》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徐志摩文集/中学生枕边书 |
分类 | |
作者 | 徐志摩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1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和1921年分别赴美国和英国留学。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1924年与胡适、陈西莹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以后,先后任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主编,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新月》月刊主编,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教授等职。 本书包含徐志摩的小说、散文、诗歌、日记等多篇,如《再别康桥》、《西窗》、《泰戈尔》、《关于女子》等。 内容推荐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徐志摩(1897-1931),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是独生子,从小天性聪慧,学业优异。1915年lO月,18岁的徐志摩遵从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于家乡结婚。婚后不久,徐志摩北上天津、北京求学,先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后随北洋大学法科并人北京大学法科,拜梁启超为师。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剑桥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悠闲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政治思想,都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徐志摩的文学才能表现在多方面。他写过散文、小说,与陆小曼合写过剧本,还写过时政评论、文艺专论等。当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新诗。 目录 巴黎的鳞爪 我所知道的康桥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泰山日出 翡冷翠山居闲话 泰戈尔 我的彼得 罗曼罗兰 曼殊斐儿 译曼殊斐儿诗三首前言 关于女子 吸烟与文化 自 剖 再剖 想飞 青年运动 给新月 白郎宁夫人的情诗 印度洋上的秋思 我的祖母之死 落叶 再说一说曼殊斐儿 “迎上前去” 海滩上种花 伤双栝老人 诗刊弁言 南行杂记 天目山中笔记 谒见哈代的一个下午 秋 《猛虎集》序 欧游漫录 “雨后虹” 济慈的夜莺歌 爱眉小札 试读章节 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整个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熏酥了的——有时许太热一些。那也不碍事,只要你受得住。赞美是多余的,正如赞美天堂是多余的;咒诅也是多余的,正如咒诅地狱是多余的。巴黎,软绵绵的巴黎,只在你临别的时候轻轻地嘱咐一声“别忘了,再来!”其实连这都是多余的。谁不想再去?谁忘得了? 香草在你的脚下,春风在你的脸上,微笑在你的周遭。不拘束你,不责备你,不督饬你,不窘你,不恼你,不揉你。它搂着你,可不缚住你:是一条温存的臂膀,不是根绳子。它不是不让你跑,但它那招逗的指尖却永远在你的记忆里晃着。多轻盈的步履,罗袜的丝光随时可以沾上你记忆的颜色! 但巴黎却不是单调的喜剧。赛因河的柔波里掩映着罗浮宫的倩影,它也收藏着不少失意人最后的呼吸。流着,温驯的水波;流着,缠绵的恩怨。咖啡馆:和着交颈的软语,开怀的笑响,有踞坐在屋隅里蓬头少年计较自毁的哀思。跳舞场:和着翻飞的乐调,迷醇的酒香,有独自支颐的少妇思量着往迹的怆心。浮动在上一层的许是光明,是欢畅,是快乐,是甜蜜,是和谐;但沉淀在底里阳光照不到的才是人事经验的本质:说重一点是悲哀,说轻一点是惆怅:谁不愿意永远在轻快的流波里漾着,可得留神了你往深处去时的发见! 一天,一个从巴黎来的朋友找我闲谈,谈起了劲,茶也没喝,烟也没吸,一直从黄昏谈到天亮,才各自上床去躺了一歇,我一合眼就回到了巴黎,方才朋友讲的情境惝倪的把我自己也缠了进去;这巴黎的梦真醇人,醇你的心,醇你的意志,醇你的四肢百体,那味儿除是亲尝过的谁能想象!——我醒过来时还是迷糊的忘了我在那儿,刚巧一个小朋友进房来站在我的床前笑吟吟喊我“你做什么梦来了,朋友,为什么两眼潮潮的像哭似的?”我伸手一摸,果然眼里有水,不觉也失笑了——可是朝来的梦,一个诗人说的,同是这悲凉滋味,正不知这泪是为那一个梦流的呢! 下面写下的不成文章,不是小说,不是写实,也不是写梦,——在我写的人只当是随口曲,南边人说的“出门不认货”,随你们宽容的读者们怎样看罢。 出门人也不能太小心了,走道总得带些探险的意味。生活的趣味大半就在不预期的发见,要是所有的明天全是今天刻板的化身,那我们活什么来了?正如小孩子上山就得采花,到海边就得捡贝壳,书呆子进图书馆想捞新智慧——出门人到了巴黎就想…… 你的批评也不能过分严正不是?少年老成——什么话!老成是老年人的特权,也是他们的本分;说来也不是他们甘愿,他们是到了年纪不得不。少年人如何能老成?老成了才是怪那! 放宽一点说,人生只是个机缘巧合;别瞧日常生活河水似的流得平顺,它那里面多的是潜流,多的是漩涡——轮着的时候谁躲得了给卷了进去?那就是你发愁的时候,是你登仙的时候,是你辨着酸的时候,是你尝着甜的时候。 巴黎也不定比别的地方怎样不同:不同就在那边生活流波里的潜流更猛,漩涡更急,因此你叫给卷进去的机会就更多。 我赶快得声明我是没有叫巴黎的漩涡给淹了去——虽则也就够险。多半的时候我只是站在赛因河岸边看热闹,下水去的时候也不能说没有,但至多也不过在靠岸清浅处溜着,从没敢往深处跑——这来漩涡的纹螺,势道,力量,可比远在岸上时认清楚多了。 P1-2 序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 徐志摩(1897—1931),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是独生子,从小天性聪慧,学业优异。1915年10月,18岁的徐志摩遵从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于家乡结婚。婚后不久,徐志摩北上天津、北京求学,先人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后随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法科,拜梁启超为师。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人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剑桥优美的自然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悠闲的生活方式、流行的政治思想,都对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徐志摩的文学才能表现在多方面。他写过散文、小说,与陆小曼合写过剧本,还写过时政评论、文艺专论等。当然,他的主要成就还是新诗。 文学作品中,诗最难读,主要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思想内容,特别是把握意境等方面难度更大。要知人论世,更要知人论文,知人论诗。要读懂徐志摩的诗,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徐志摩生平遭际、学识渊源、家庭婚恋、个性特点及时代潮流等。概括起来,徐志摩流星闪电般短促的一生,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徐志摩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又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特别是剑桥大学及英国文学对徐志摩影响很大。徐志摩说:“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今译为剑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结交中外名流学者之众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可以说无出其右。国内如梁启超是其恩师,其他如陈独秀、胡适、瞿秋白、郭沫若、陶行知等。国外如英国学者狄更生、罗素,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曼殊斐儿,印度诗人泰戈尔等。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为了二人,徐志摩奔波于北京、南京和上海之间,最终而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当然,就像巴尔扎克在穷困煎熬中写出了不朽的《人间喜剧》一样,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位非凡的女性,徐志摩才成就了诗人徐志摩。 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史上的重要诗歌流派。关于新月派和新月社,要注意两者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月社于1923年在北京由徐志摩、胡适、陈西滢等人发起而成立。这并不是一个文学团体,它是由“聚餐会”开始的,后来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参与其中的有政客、银行家、民族资本家、军人、文人等,如梁启超、张君劢、张君僵、王赓等。徐志摩想依靠新月社同人的力量在政治、思想和文艺上闯出一条路。1926年6月以后,徐志摩、胡适、闻一多等相继离开北京,‘新月社无形之中风流云散,到1927年,新月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 新月派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流派,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兼而有之。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主要从文学角度来研究新月派。新月派的主要成员在政治立场、人生态度、艺术趣味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如胡适既搞学术又热衷于政治,态度相对平和。而闻一多则不满于新月社的“绅士气味”,他独树一帜,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徐志摩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表示不满,他自命清高,不愿与国民党政府同流合污,拒绝在其中任职。 徐志摩从二十年代初开始写诗,1925年即出版诗集《志摩的诗》,在诗坛上已占据一定地位。他早期的诗歌表现了同情爱国者,抗议军阀暴行和人道主义精神,充满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1927年9月,徐志摩出版了第二本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共收录诗歌三十六首,译诗五首。这时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击破了徐志摩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梦想。面对着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他感到“我不能抵抗,我再没有力量”。徐志摩说:“我的第二集诗——《翡冷翠的一夜》——可以说是我生活上的又一个较大波折的留痕。我把诗稿送给(闻)一多看,他回信说:‘这比《志摩的诗》似乎是进步了——一个绝大的进步。’他的好话我是最愿意听的,但我在诗的‘技巧’方面还是那楞生生的丝毫没有把握。”1931年8月,诗人自编的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出版,共收诗三十三首。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说:“我这次印行这第三集诗没有别的话说,我只要借此告慰我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我还有一口气,还想在实际生活的重重压迫下透出一些声响来。”“你们不能更多的责备。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是好的。”“我再没有别的话说,我只要你们记得天教歌唱的鸟不到呕血不止,它的歌里有它独自知道的别一个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独自知道的悲哀与伤痛的鲜明;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也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留下这些肺腑之言的三个月后,诗人就去了天堂。诗人的这些话,对我们深入解读他的诗歌很有帮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